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5,(5):521-523
目的:观察脂氧素受体激动剂BML-111对野百合碱(MCT)诱导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压力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C组、PH组、B组三组,PH组和B组大鼠行皮下注射野百合碱50μg/g,C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自野百合碱注射的当天起,B组每天腹腔注射1mg/kg·d BML-111连续4周。观察指标: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室收缩压(RVSP)、右心室(RV)/[左室(LV)+室间隔(S)]、血浆内皮素ET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PH组、B组与C组相比MPAP、RVSP、RV/(LV+S)、血浆ET及TNFα水平高于C组(P<0.05);B组与PH组相比,MPAP、RVSP、RV/(LV+S)、血浆ET及TNFα低于PH组(P<0.05)。结论:脂氧素受体激动剂BML-111可减轻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压力,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血浆ET及TNFα水平,抑制肺动脉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脂氧素受体激动剂BML-111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压力和肺组织炎症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C组、PH组、B组,PH组和B组大鼠行建立左颈总动脉-颈外静脉吻合加左侧股动脉-股静脉吻合,吻合饲养六周后,PH组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组每天腹腔注射1mg·kg-1·d-1BML-111连续四周,C组每天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实验测量指标:平均肺动脉压力、右心室收缩压、RV/(LV+S)、肺小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小动脉肌化程度、新生内膜厚度百分比、肺组织匀浆炎症因子IL-6、TNF-α、MCP-1的水平。结果 PH组和B组平均肺动脉压力、右心室收缩压、RV/(LV+S)、肺小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小动脉肌化程度、新生内膜厚度百分比高于C组(P<0.05),PH组和B组大鼠肺组织匀浆IL-6、TNF-α、MCP-1的含量高于C组(P<0.05);B组平均肺动脉压力、右心室收缩压、肺小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新生内膜厚度百分比低于PH组(P<0.05),B组大鼠肺组织匀浆IL-6、TNF-α、MCP-1均低于PH组(P<0.05)。结论脂氧素受体激动剂BML-111可减轻左向右分流型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压力,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肺周围组织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脂氧素受体激动剂BML-111对左向右分流大鼠肺动脉压力的影响及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及组织途径抑制物(TIMP-1)的关系。方法:将SD大鼠30只分为C组、P组、B组,P组和B组大鼠行建立左颈总动脉-颈外静脉吻合,吻合饲养6周后,B组每天腹腔注射1mg/kgBML-111连续4周,P组每天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实验测量指标:各组大鼠体重增长速度、平均肺动脉压力、右心室收缩压、右室(RV)/(左室LV+室间隔S)、肺小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肺血管纤维化程度比、肺组织MMP-2、MMP-9、TIMP-1的水平。结果:P组、B组与C组相比平均肺动脉压力、右心室收缩压、RV/(LV+S)、肺小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肺血管纤维化程度比、肺组织MMP-2、MMP-9、TIMP-1的水平均高于P组,体重增长速度低于C组(P<0.05);B组与P组相比,平均肺动脉压力、右心室收缩压、肺小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肺血管纤维化程度比、肺组织MMP-2、MMP-9、TIMP-1低于P组,体重高于P组(P<0.05)。结论:脂氧素受体激动剂BML-111减轻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MMP-2、9和TIMP-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常压慢性持续缺氧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建立方法,为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等方面研究提供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Wistar大鼠常压持续缺氧3周,观测大鼠体重、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收缩压(RVSP)、右心室肥大指数[RV/(LV+S)] 、红细胞比容,并观测肺血管病理学改变及血管壁相对厚度指数(RTI)。结果 缺氧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MPAP、RVSP、RV/(LV+S)、红细胞比容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组织病理检查示缺氧组大鼠肺内血管管壁明显增厚,管腔狭窄,RTI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 常压慢性持续缺氧3周能形成较理想的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  相似文献   

5.
徐磊  李国华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2):134-136,F0004
目的 建立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观察低氧和常氧状态下大鼠血清中和肺组织中IL-6和IL-8的表达,为寻找有效的防治肺动脉高压的方法打下基础.方法 给予SD大鼠肌肉注射野百合碱制成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分别测定右心室收缩压、右心室平均压、右心室肥厚指数;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的IL-6和IL-8的含量.结果 成功建立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大鼠的mPAP、RVSP、RV/(LV+ S)都明显增高,大鼠血清中IL-6和IL-8的表达显著增高.结论 IL-6及IL-8参与肺动脉高压的发病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在瑞舒伐他汀钙干预大鼠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Wistar雄性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组(M组)和瑞舒伐他汀钙组(R组),M组和R组给予野百合碱皮下注射,R组同时给予10 mg/(kg·d)瑞舒伐他汀钙灌胃,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重量比RV/(LV+S)、肺组织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野百合碱可以上调MCP-1表达,诱导mPAP升高,提高RV/(LV+S),瑞舒伐他汀钙可以下调MCP-1表达,降低mPAP,降低RV/(LV+S)。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可能通过下调MCP-1改善大鼠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野百合碱复合单肺切除所致肺血管重建中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 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n =2 5 ) :(M +P)组左肺切除术后1周皮下注射野百合碱6 0mg/kg ;对照组假手术处理。于手术前0周,手术后14 ,2 1,2 8,35d再次开胸经右心室置入导管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PAP) ,检测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RV/ (LV +S) ]比值。肺小动脉阻塞评分法检测肺血管内膜增厚程度。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肺肌型小动脉中膜厚度占血管外径百分比(WT % )。RT 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动脉eNOSmRNA和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 +P)组mPAP、RV/ (LV +S)、WT %和肺小动脉阻塞分数明显升高(P <0 .0 1) ,肺组织eNOSmRNA表达在注射野百合碱左肺切除后14 ,2 1,2 8,35d明显降低并呈时间依赖性(P <0 .0 1)。左肺切除后5周,(M +P)组肺血管eNOS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eNOSmRNA表达水平与肺高压程度、RV/ (LV +S)、WT %改变存在显著负相关性(P <0 .0 1)。 结论 eNOS表达下调可能在野百合碱复合单肺切除所致的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结构重建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林伟  王毅  吴昊 《浙江实用医学》2010,15(2):96-97,118
目的拟建立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并观察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在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Sprague—Dawley,SD)大鼠中的表达。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C)15只和野百合碱组(MCT)15只,MCT组一次性颈背部皮下注射MCT(60mg/kg),NC组皮下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饲养3周后分别测定两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之后处死大鼠,测定右心室游离壁(RV)和左心室加室间隔(LV+S)的重量比,同时用放免法测定大鼠血浆中UⅡ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肺细小动脉UⅡ蛋白的表达。结果MCT组大鼠MPAP、RV/LV+S显著高于NC组(P〈0.01),MCT组大鼠血浆中UⅡ的含量显著高于NC组(P〈0.01);免疫组化显示随着肺动脉分支下移,UⅡ的水平越来越高(P〈0.05和P〈0.01)。结论通过野百合碱诱导大鼠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是一种较为经济方便的方法,UⅡ在肺动脉高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西地那非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压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浩  关勤  刘志勇 《现代医学》2006,34(3):154-157
目的研究西地那非对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的延缓及逆转作用,探讨其与内皮素系统的关系。方法单侧肺切除1周后叠加野百合碱60 mg.kg-1皮下注射建立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在野百合碱注射后治疗组大鼠给予西地那非1.7 mg.kg-1.d-1,3周后测量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重量与(左心室 室间隔)重量比值[RV/(LV S)]、肺小血管管壁厚度与血管外径比值,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肺小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内皮素-1A型受体(ETA-R)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内皮素-1浓度。结果治疗组大鼠mPAP、[RV/(LV S)]、肺小血管管壁厚度与血管外径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肺小血管壁平滑肌细胞ETA-R的表达较对照组降低(P<0.05),血浆内皮素-1浓度较对照组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西地那非对单侧肺切除叠加野百合碱注射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及肺血管结构重建具有良好的延缓和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抗氧化损伤作用。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野百合碱组、白藜芦醇组、伐地那非组。对照组给予2 m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其余三组同时给予野百合碱腹腔注射造成肺动脉高压模型,正常饲养21 d。而后各组给予相应药物处理21 d后测量肺动脉平均压(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PAP)、右心肥厚指数RV/(LV+S),处死动物,留取左肺组织,比色法检测肺组织匀浆上清液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表达。结果同对照组相比,其余三组mPAP、RV/(LV+S)显著增高(P<0.05);同野百合碱组相比,白藜芦醇组、伐地那非组mPAP、RV/(LV+S)显著下降(P<0.05)。同野百合碱组相比,白藜芦醇、伐地那非治疗后能够明显降低大鼠肺组织MDA含量(P<0.05),增加SOD、GSH、CAT的含量(P<0.05)。结论大鼠肺动脉高压造模后予白藜芦醇处理,可有效减轻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氧化应激损伤,对肺动脉高压肺组织氧化应激损伤有一定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Tenascin(TN)在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肺高压)大鼠右心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心室结构重建过程中的作用.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野百合碱一次性皮下注射法复制肺动脉高压模型,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压力并计算右室/(左室+室间隔)[RV/(LV+SP)]比值,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TN表达变化.结果用药14d后大鼠出现右心室肥大,模型组大鼠(RV/(LV+SP)(0.282±0.0472),与对照组(0.237±0.154)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21天mPAP升高,模型组大鼠肺动脉压力(26.38±3.86)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15.12±1.78)mmHg(P<0.01);TN mRNA在对照组大鼠右心室组织中微量表达,模型组大鼠TN mRNA表达水平于用药7 d后显著升高(0.34±0.14),与对照组(0.19±0.07)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模型组大鼠右心室组织中TN-C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TN在肺动脉高压右心室组织中表达增加,可能在右心室结构重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CPT)对野百合碱(MCT)诱发大鼠慢性炎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将33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肺动脉高压模型组、CPT治疗组,每组11只.予MCT(50 mg/kg)复制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后,分别给CPT组及模型组大鼠连续灌胃CPT25 mg/(kg·d)或等量生理盐水21 d,采用改良右心导管术测定肺血流动力学参数,以非平衡法测定静脉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处死大鼠后,称量肺湿重(wW)、右心室自由壁(RV)和左心室加室间隔(LV S)重,计算右心肥厚指数(RV/LV S).结果CPT能明显降低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wW、RV/LV S及血浆ET-1水平(P<0.05,或P<0.01).结论长期使用CPT能有效降低MCT所致肺动脉高压,改善心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显著降低血浆ET-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对肺动脉高压大鼠的肺组织病理与Nrf-2及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6~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注射对照溶剂,模型对照组及药物干预组(低、中、高)皮下注射60mg/kg野百合碱后,于2~28d后分别给予低、中、高浓度组注射50、100、200mg/(kg·d)红景天苷,其余组别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结束后,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VSP)及右心室肥厚指数;组织病理学检测大鼠肺组织细小动脉病理变化,RT-PCR检测肺组织HO-1、TNF-α、IL-6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核蛋白Nrf-2、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RVSP及右心室肥厚指数显著上升,肺组织表现明显炎症浸润,肺组织核蛋白Nrf-2及NF-κB均出现上调,HO-1及TNF-α、IL-6mRNA表达上调(P<0.05);经过不同浓度红景天苷干预后,各组大鼠RVSP及右心室肥厚指数出现变化,高浓度组显著下调(P<0.05);Nrf-2核蛋白水平及HO-1mRNA表达进一步上升,NF-κB p65水平及TNF-α、IL-6mRNA表达逐渐下调,呈浓度依赖(P<0.05)。结论:红景天苷能够减缓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可能与Nrf-2活化以及抑制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杨勇  吕进泉  赵文生 《重庆医学》2012,41(30):3186-3187,3191,3241
目的探讨水飞蓟素对野百合碱(MCT)诱发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肺血管重构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MCT诱发肺动脉高压模型组(M组)、水飞蓟素治疗组(S组),每组8只。28d后,右心导管法测量各组右心室收缩压(RVSP),称量法计算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HE染色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肺血管重构,TUNEL法检测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RT-PCR法行肺组织Fas mRNA半定量检测。结果与M组比较,S组RVSP、RVHI、α-SMA表达均降低(P<0.01),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稍升高,肺组织Fas mRNA表达升高(P<0.05)。结论水飞蓟素对野百合碱诱发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野百合碱诱导形成的肺动脉高压大鼠心肺组织的病理改变。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腹腔注射野百合碱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饲养3周,观察记录大鼠一般情况,处死大鼠并测量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 PAP)、右心肥厚指数RV/(LV+S),观察肺血管、心肌细胞形态学改变,测量心肌细胞平均直径(AD)及心肌细胞核密度(MND),计算支气管和肺泡伴行的肺中小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核密度(SMC)、中膜厚度(PAMT)、肺中小动脉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WT%)以及管壁面积与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随着时间延长一般情况明显变差,m PAP和RV/(LV+S)明显升高(P0.05);光镜下可见心肌细胞肥大明显,结构紊乱,肺中小动脉管腔狭窄明显,中膜增厚,组织间隙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增生且排列杂乱;电镜观察可见中小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增多,细胞核形态不规则,细胞器及胞浆内空泡增多,两组SMC、PAMT、WT%、WA%、AD、MN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野百合碱诱导大鼠形成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重构,其成因可能与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丛状增生、平滑肌细胞增生、胶原纤维大量增生引起血管腔严重狭窄甚至闭塞,心肌细胞代偿性肥大、增生等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韧黏素(TN)在肺动脉高压(肺高压)大鼠肺动脉中的表达与分布,探讨其与肺高压肺血管重建的关系。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野百合碱1次性皮下注射法复制大鼠肺高压模型,右心导管法测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计算右心室(RV)/犤左心室+室间隔(LV+S)犦比值,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法检测TN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第14天右心室肥大,第21天模型组大鼠mPAP升高至(26.38±3.86)mmHg与对照组(15.12±1.78)mmHg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TNmRNA在对照组大鼠肺组织中微量表达,模型组大鼠TNmRNA表达水平于用药7天后显著升高(0.35±0.10),与对照组(0.19±0.07)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N仅在正常组肺动脉外膜处微量表达,模型组TN分布随着平均肺动脉压力增加而越加广泛。结论:TN可能参与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结构重建过程,在肺小动脉结构重建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左肺切除、颈静脉注射脱氢野百合碱、左肺切除联合颈静脉注射脱氢野百合碱三种方法构建肺动脉高压(PAH)小鼠模型的差异和肺血管重构的特点,寻找与临床发病机制接近的PAH动物模型,为深入研究重度PAH的发病机制提供良好的模型基础。  方法  取59只C57BL/6雄性小鼠(10~12周,24~30 g),随机分为对照组(n=9)、左肺切除组(PE组,n=15)、颈静脉注射脱氢野百合碱组(MCTP组,n=15)和左肺切除联合颈静脉注射脱氢野百合碱组(P+M组,n=20),通过检测右心室收缩压(RVSP)、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S)、肺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WT%)、非肌性肺动脉肌化程度、新生内膜形成情况和血管阻塞评分(VOS)评价造模效果及肺血管重构的特点。  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P+M组的RVSP、RV/LV+S、WT%、小肺动脉肌化程度均增加(P<0.01);MCTP组表现为轻度的RVSP升高、右心室肥厚、中膜增厚和小肺动脉肌化程度增加(P<0.05);PE组上述指标并无明显改变(P>0.05)。②P+M组腺泡内肺动脉可观察到新生内膜形成导致管腔明显狭窄,VOS为(1.25±0.80)分(P<0.001),MCTP组和PE组均未观察到新生内膜形成,VOS为0分(P>0.05)。  结论  左肺切除联合颈静脉注射脱氢野百合碱可诱导小鼠形成重度PAH,该模型能较好模拟临床重度PAH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即新生内膜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GATA6基因在肺动脉高压模型肺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SD大鼠左肺切除,术后第7d项背部皮下注射野百合碱(MCT,60mg/kg),建立肺动脉高压(PH)模型,于术后第1、21和35d分别检测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室(RV)和左心室+室间隔(LV+S)称重,并计算RV/(LV+S)比值,测定肺小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WT%);弹力纤维染色观察肺小血管新生内膜形成情况,应用RT-PCR技术在基因水平检测转录因子GAT A6 mRNA在PH模型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肺组织学检查显示在PH模型组肺切除术后35d,动物右肺腺泡内小血管出现了新生内膜病变,在对照组动物没有形成新生内膜。与对照组动物比较,PH模型组动物第21、35d mPAP、RV/(LV+S)、WT%均显著增加(P〈0.0001)。两组第1d mPAP、RV/(LV+S)、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PH模型组在第21d GAT A6 mRNA表达开始下调,在第35d下降趋势更明显,PH模型组第35d与第1d比较,GATA6 mRNA表达水平下降了约4倍。结论GATA6基因mRNA水平在肺动脉高压模型肺组织中表达下词,提示GATA6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可能在PH肺血管重构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初步探讨格列本脲对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8周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野百合碱组、野百合碱+格列本脲组。采用经颈静脉右心导管插管术检测大鼠右心室收缩压,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HE染色观察肺血管重构,ELISA、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ucleotide-binding domain and leucine-rich repeat PYD-containing protein 3 (NLRP3)表达水平及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质量浓度。结果 用药4周后,与对照组相比,野百合碱组大鼠右心室收缩压明显升高1.66倍 (P<0.001),右心室肥厚指数显著增加2.15倍(P<0.001),肺血管中膜厚度增加1.20倍(P<0.001),肺组织NLRP3的表达升高1.57倍(P<0.05),血浆中IL-1β质量浓度明显升高[(1 915.82±316.47)pg/mL vs (118.29±27.60)pg/mL, P<0.001]。与野百合碱组相比,野百合碱+格列本脲组用药4周后右心室收缩压明显下降(33.60±5.14)% (P<0.05),右心室肥厚指数降低(18.26±9.23)% (P<0.05),肺血管中膜厚度减少(21.86±8.64)% (P<0.001),肺组织NLRP3的表达降低(55.96±19.33)%(P<0.01),血中IL-1β质量浓度明显降低[(396.64±237.19)pg/mL vs (1 915.82±316.47)pg/mL, P<0.001]。结论 格列本脲可缓解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IL-1β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口服亚硝酸钠和单硝酸异山梨酯对高肺血流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重塑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组)、肺动脉高压组(P组)、亚硝酸钠组(T1组)、单硝酸异山梨酯组(T2组).P组、T1组、T2组大鼠通过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法建立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饲养11周后连续21 d每天分别给予T1组、T2组大鼠6 mg/kg亚硝酸钠和5 mg/kg单硝酸异山梨酯灌胃干预,余2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14周后,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的变化;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右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室间隔质量)[RV/(LV+S)]、右心室质量/体质量(RV/BW)及(左心室+室间隔质量)/体质量[(LV +S)/BW];硝酸根还原酶法检测血及肺组织中NO含量变化;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肺动脉的病理改变.结果 与S组比较,分流手术后P组大鼠mPAP、RV/(LV+S)和RV/BW升高,BW降低,血清NO含量降低(P<0.05),光镜下肺动脉管壁增厚,表明肺动脉高压模型建模成功;与P组比较,T1组和T2组mPAP、RV/(LV+S)和RV/BW均明显降低(P<0.05),T1组血清NO含量明显升高(P<0.05),T2组血清NO含量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组比较,T2组mPAP比T1组下降幅度大;T1组、T2组光镜下肺动脉病理学损伤程度明显减轻.4组大鼠MAP、(LV+S)/BW、肺匀浆NO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口服亚硝酸钠和单硝酸异山梨酯均能降低高肺血流肺动脉高压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减轻肺血管重塑;单硝酸异山梨酯的降平均肺动脉压力作用大于亚硝酸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