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β淀粉样蛋白(Aβ)浓度对于评价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严重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2015年南昌市某社区老年痴呆随访队列中全部确诊的AD患者134例,按总体衰退量表GDS评分分为轻、中、重三组,通过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浆中Aβ40和Aβ42蛋白浓度。结果不同严重程度AD患者组间血浆Aβ40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50,P=0.619),Aβ42蛋白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651,P<0.01)。结论血浆Aβ42蛋白浓度的检测有助于AD患者严重程度的评价,低血浆Aβ42蛋白浓度可能与AD的认知功能减退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16种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天然药物提取物对β淀粉样蛋白(Aβ42)寡聚体致PC-12细胞毒性的作用。方法通过超声波破碎法获得16种天然药物的提取物,并筛选具有抑制Aβ42寡聚体诱导的神经毒性作用的药物。将PC-12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细胞损伤对照组、天然药物对照组、正常细胞对照组。通过细胞培养液中加入Aβ42寡聚体诱导建立PC-12细胞损伤模型。采用MTT比色法测定各组细胞存活率。结果苦参、石菖蒲、何首乌、远志、当归、女贞子、黄芪、益智仁、绞股蓝和淫羊藿10种天然药物提取物具有抑制Aβ42寡聚体诱导神经毒性的作用,其中苦参碱的提取物抑制作用最强。细胞损伤对照组PC-12细胞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实验组、天然药物对照组及正常细胞对照组(P均〈0.05)。结论最终确定10种天然药物(苦参、石菖蒲、何首乌、远志、当归、女贞子、黄芪、益智仁、绞股蓝和淫羊藿)提取物具有抑制Aβ42寡聚体诱导的神经毒性作用,苦参碱的提取物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3.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缓慢进展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临床上以认知功能损害为主,典型病理特征为细胞外老年斑(SPs)和细胞内神经元纤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Aβ1-42诱导原代海马神经细胞建立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方法 体外培养原代海马神经细胞,加入不同浓度Aβ1-42诱导并收获细胞,采用MTT法观察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及继发性死亡情况.结果 Aβ1-42作用于神经细胞后细胞活力明显下降,细胞存活率呈浓度依赖性降低;流式结果显示细胞凋亡及继发性死亡呈浓度依赖性增加.结论 Aβ1-42诱导后海马神经细胞存活率下降,细胞凋亡,可作为理想的AD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AD)是痴呆的最常见病因,我国AD患者群体巨大,AD防治势在必行.淀粉样蛋白斑块靶向治疗的失败让毒性β淀粉样蛋白寡聚体(AβOs)学说愈加醒目,体内、外试验证明AβOs的神经毒性可能是AD病理改变的原因.本文主要阐述AβOs致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治疗策略,旨在更好地了解AD与AβOs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miR-107调节核因子(NF)-κB对β淀粉样蛋白(Aβ)1~42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取Aβ1~42诱导的AD细胞,经培养后分为AD组、下调miR-107组及上调miR-107组,检测各组miR-107及NF-κB基因表达,对各组细胞增殖、凋亡能力进行检测,Western印迹法检测(IκBα)、B细胞瘤淋巴(Bcl)-2及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以免疫组化法检测Aβ、星形胶质瘤U373细胞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AD组相比,下调miR-107组miR-107表达明显更低,NF-κB mRNA表达明显更高(P<0.05);与AD组、下调miR-107组相比,上调miR-107组miR-107表达明显更高,NF-κB mRNA表达明显更低(P<0.05)。与AD组相比,下调miR-107组IκBα、Bcl-2表达均明显更低,Bax表达明显更高(P<0.05);与AD组、下调miR-107组相比,上调miR-107组IκBα、Bcl-2表达均明显更高,B...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老年性痴呆 (Alzheimer’sdisease ,AD)患者血浆中 β淀粉样蛋白 (amyloid betapeptide ,Aβ)Aβ1 4 2 、Aβ1 4 0 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 分层选择了轻度AD组患者 2 3例 [19≤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 (MMSE)≤ 2 6分 ,临床痴呆程度量表 (CDR) =1分 ],中度及中度以上AD组患者 35例 (MMSE <19分 ,CDR≥ 2分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 (HC)组 30例。所采集标本需EDTA抗凝管收集新鲜处理 ,低温离心取上清液、加苯磺酸 2h内置低温冰箱保存。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所有检测对象同批检测Aβ1 4 2 、β1 4 0 。结果 轻度AD患者Aβ1 4 2 血浆浓度较HC组显著升高 (P <0 .0 0 1) ,中度及中度以上AD患者Aβ1 4 2 血浆浓度随病情的加重而下降 ,与H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AD各组患者Aβ1 4 0 血浆浓度与H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分层检测AD患者血浆中Aβ1 4 2 的浓度 ,有可能成为辅助诊断轻度AD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脊液tau蛋白和人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联合检测在诊断阿尔茨海默病(A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AD患者31例(AD组),血管性痴呆(VD)患者38例(VD组)以及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ELISA法检测三组受试者的脑脊液tau蛋白和Aβ1~42浓度,并对比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AD组的脑脊液tau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其他组间脑脊液tau蛋白浓度无差异(P>0.05);AD组的脑脊液Aβ1~42浓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其他组间脑脊液Aβ1~42浓度无差异(P>0.05)。结论联合检测脑脊液tau蛋白浓度和Aβ1~42浓度,并结合头颅影像学检查排除出血和缺血性脑血管病,可能对AD的早期诊断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Aβ25~35诱导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HSP70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β-淀粉样蛋白(Aβ25~35)毒性作用诱导大鼠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研究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海马神经元损伤中的表达.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AD模型组、溶媒体组,在双侧海马分别注射2 μl(10 μg)Aβ25~35 、2 μl生理盐水;于海马注射第1,7,14,21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积分光密度分析等手段对各组大鼠脑HSP70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 AD模型组手术第7天大鼠记忆明显减退(P<0.05),且HSP70在海马神经元内表达第1天时最高,第1~21天呈递减趋势,其中第14天锐减.结论 Aβ25~35通过氧化应激和损伤海马神经元等过程使HSP70的表达明显降低,HSP70表达是AD大鼠脑内神经元存活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在1906年由Alzheimer教授首次报道了1例51岁的女性痴呆患者而命名的.它是一种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能严重损害患者的认知功能,造成生活自理能力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AD具有相对特异的病理改变,即老年斑、神经元纤维缠结及神经细胞的减少.自1985年首次从AD老年斑中分离出β淀粉样蛋白(Aβ1-42)以来,大量研究集中于Aβ与AD的关系上,旨在揭示AD的发病机制、帮助临床诊断,最终达到治疗AD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阿尔茨海默病作为当下发病率较高、影响范围广泛、致病机制复杂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在近40年内一直是学术界重点研究的对象。关于阿尔茨海默病关键蛋白β淀粉样蛋白及其前体蛋白(APP),则先后形成了沉积斑块致病假说和寡聚体致病假说。然而近年来随着研究技术的发展,β淀粉样蛋白沉积斑块和β淀粉样蛋白寡聚体之间的关联性的发现,使得两种致病假说的相关性提升。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对于β淀粉样蛋白及其前体蛋白致病机制的研究结果,对两种假说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阿尔茨海默病致病机制相关研究可能出现的新方向、新热点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正>阿尔茨海默病(AD)是目前常见的不可逆的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是一种伴有脑特殊病理及生化改变的获得性、持续性及全面性的认知功能障碍的综合征。目前认为AD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主要为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所导致的老年斑(SP),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结(NFTs)以及神经元缺失等〔1〕。AD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但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延缓AD的发作或减慢AD的进展,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β淀粉样蛋白(Aβ)42为靶抗原筛选人源天然单链抗体(sc Fv)噬菌体抗体库中的特异性抗体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鼠中淀粉样沉积的影响。方法以Aβ42抗原包被免疫管,对人源天然sc Fv噬菌体抗体库进行筛选,经过3轮吸附-洗脱-扩增淘选富集,制备单克隆噬菌体抗体颗粒,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sc Fv的结合活性,得到一株阳性克隆sc Fv23。采用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sc Fv23与Aβ42单体、寡聚体、纤维和鼠脑中Aβ沉积的结合能力。并通过甲氮甲唑蓝(MTT)法检测sc Fv23对Aβ42寡聚体引起细胞毒性的影响,同时采用硫黄素-T荧光法(Th T-F)测定sc Fv23对Aβ42聚集形成纤维的影响。最后,通过体内实验检测了sc Fv23对AD鼠模型脑中Aβ42沉积的影响。结果通过对人源天然sc Fv噬菌体抗体库进行筛选得到一株与Aβ42具有高亲和力的克隆sc Fv23。实验发现sc Fv23可以特异性识别Aβ42寡聚体,纤维聚集体和鼠脑中Aβ42沉积,但是不能与Aβ42单体特异性结合。根据体外实验结果,sc Fv23可以有效抑制Aβ42寡聚体所诱导的细胞死亡,并且sc Fv23可以抑制Aβ42纤维聚集体的形成。体内实验结果发现,sc Fv23可以有效清除AD鼠模型中Aβ42沉积。结论通过噬菌体文库筛选得到的sc Fv23能够特异性识别脑组织中的淀粉样沉积,并且有效抑制转基因鼠中淀粉样沉积的形成。体外实验表明sc Fv23可以有效抑制Aβ42寡聚体所诱导的细胞毒性。特异性识别Aβ42的sc Fv可能会成为治疗AD的一种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陈林丽  徐丽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7):3848-3850
阿尔茨海默病(AD)俗称老年痴呆症,分为家族型AD和年龄依赖型AD,以后者为主,主要发病年龄在60~65岁以上.我国具有庞大的人口基数,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明确AD的生理病理机制变化越来越重要.多年的研究表明大脑内的淀粉样β肽(Aβ)在A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阿尔茨海默病β淀粉样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阿尔茨海默病(AD)即老年痴呆症,是痴呆的最常见类型之一,是一种以记忆能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行为异常为特征的脑退行性疾病,AD已成为继心脏病、癌症和中风之后的第4号杀手。近年来,研究发现AD患者大脑中老年斑的主要成分-Aβ可能是该病发病机制中的起始因素和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二十烷酸(EA)对神经元Aβ生成途径的影响及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α(PPARα)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原代培养的大鼠皮质神经元分为3组:对照组、EA组、EA+ Wy14 643组.EHSA法检测培养液中Aβ含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神经元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β-分泌酶(BACE1)蛋白表达,RT-PCR法分析脂酰辅酶A氧化酶(ACOX1)mRNA表达.结果 EA组细胞APP、BACE1蛋白表达及Aβ生成增多(P <0.01,P<0.05),ACOX1 mRNA表达加强(P<0.05);应用PPARα激活剂Wy14 643干预后,ACOX1 mRNA表达进一步加强(P<0.05),细胞APP、BACE1蛋白表达及Aβ生成减少(P<0.01,P<0.05).结论 饱和脂肪酸可能通过促进Aβ生成在AD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激活PPARα有效降低了饱和脂肪酸所致的Aβ生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果蝇模型中β淀粉样肽(Aβ)表达产生的毒性是否存在长度依赖性。方法利用GAL4/UAS系统,分别建立Aβ40、Aβ42、Aβ43转基因AD果蝇模型,根据实验要求将果蝇分为正常对照组、Aβ40组、Aβ42组、Aβ43组,在整体动物水平上进行果蝇行为学实验,分别检测各组果蝇的爬管能力和寿命。结果在果蝇爬管能力和生存时间的测试中,与对照组相比,AD转基因果蝇均出现日龄依赖的运动能力下降及寿命明显缩短,且Aβ片段长度较长的Aβ42、Aβ43转基因果蝇的运动能力下降和寿命缩短更显著。结论 Aβ的毒性作用会导致AD转基因果蝇的运动能力下降和寿命缩短,且Aβ片段长度越长,其毒性作用越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旨在探讨血清Aβ42与磷酸化Tau蛋白(p-Tau)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已开展的425例门诊或住院60岁以上老年病人的血清Aβ42与p-Tau检测结果(两项均为同时检测),分析其在痴呆或其他疾病病人中的阳性率情况。结果 血清Aβ42与p-Tau的总体阳性率分别为36.2%与24.7%,同时阳性率为21.4%。血清Aβ42在诊断为认知功能障碍、痴呆及AD的病人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3.8%、44.9%与50.0%,血清p-Tau分别为12.4%、22.4%与16.7%。然而,它们在具有肺部炎症或感染的病人中阳性率高达64.7%,并且两者几乎同时为阳性。结论 血清Aβ42与p-Tau水平对AD的辅助诊断价值可能有限,但对提示肺部感染可能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缺血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相关性。方法 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D模型组(AD组)、脑缺血组(CI组)、AD脑缺血组(AD+CI组),每组10只。AD组、AD+CI组行AD造模,其后CI组、AD+CI组行脑缺氧造模。分别于实验前、AD造模后14、21d(即脑缺血后1周)行学习记忆功能测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组织β-淀粉样肽(Aβ1-40)阳性细胞数。结果 AD+CI组在21d时学习记忆功能较假手术组、CI组、AD组明显下降;脑内Aβ1-40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结论 脑缺血可加重AD病情,其可能机制为增加AB的神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luR5)变构调节剂对细胞型朊蛋白(PrPc)免疫共沉淀效应的影响,筛选能有效阻断β淀粉样蛋白寡聚体(Aβo)细胞毒性信号化合物。方法人胚胎肾293细胞进行培养,按照加入mGluR5变构剂的不同,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对照组、3-[(2-甲基-4-噻唑基)乙炔基]吡啶盐酸盐(MTEP)组、6-甲基-2-(偶氮苯基)-3-羟基吡啶(SIB)组、S-(4-氟苯基)-{3-[3-(4-氟苯基)-5-(1,2,4)-恶二唑基]-1-哌啶基}-甲酮(ADX-47273)组、二羟基苯基甘氨酸(DHPG)组、6-甲氧基-N-(4-甲氧基苯基)-4-喹唑啉铵盐酸盐(LY-456236)组、4-丁氧基-N-(2,4-二氟苯基)苯甲酰胺(VU-0357121)组、3,3-二氯二苯甲醛双腙(DCB)组,利用转基因技术及免疫共沉淀技术,研究上述不同的mGluR5变构调节剂对PrPc和mGluR5的免疫共沉淀的影响。结果 MTEP组、SIB组的PrPc(30.87±2.65、40.25±3.21 vs 100.00±0.00,P0.05)和mGluR5(30.12±4.23、51.67±7.09 vs100.00±0.00,P0.05,P0.01)免疫共沉淀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0.01),其中MTEP对免疫共沉淀的抑制最强。ADX-47273组、DHPG组、LY-456236组和VU-0357121组的PrPc和mGluR5免疫共沉淀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其中DHPG组对免疫共沉淀信号增强效应最强。结论负性变构调节剂MTEP能减弱Aβo的细胞毒性信号向细胞内传递,可能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