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重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rhEGF)滴眼液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眼表损伤的修复疗效.方法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89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120只眼,随机分为:A组(40只眼)术后给予rhEGF滴眼液;B组(40只眼)术后给予人工泪液.C组(40只眼)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1、7、15、30天观察干眼症状,并进行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BUT)及泪液分泌试验.结果 术后第7、15、30天,三组角膜荧光素染色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15、30天,三组泪膜破裂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7、15、30天三组泪液分泌试验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rhEGF滴眼液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眼表损伤的修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吴娜  张蕊 《山东医药》2014,(2):75-77
目的 探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后泪膜变化情况.方法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6例(36眼),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术眼组),每例以对侧健康眼作对照(对照组),分别于术前3d及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以干眼调查问卷获得患者的自觉症状并进行评分,同时行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FL)检查,对两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术眼组术前有干眼症状者12例(30.5%),术后有干眼症状者28例(77.8%),术后多于术前(P均<0.05).术眼组术后1d、1周、1个月FL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均<0.05),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眼组术后各时间点BUT短于术前(P均<0.05),SIt值明显下降,以术后1d和1周下降最为明显,术后1~3个月SIt值有所升高,但仍明显低于术前(P均<0.05).术后28例发生干眼症.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干眼症状加重,泪膜稳定性下降,泪液分泌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龄患者施行两种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泪膜功能的变化。方法 82例82眼高龄(70岁)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按其手术切口分为A组40例40眼,行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42例42眼,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分析术前、术后1、7 d、1、3个月的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FSC)情况。结果 BUT:两组术后均明显缩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SIt:两组术后明显增加,A组7 d后恢复;B组7 d开始减少,3个月恢复。组间术后1、7 d、1个月差异显著(P0.05),3个月时差异不显著(P0.05)。FSC:两组术后明显增加,A组术后7 d恢复,B组术后1个月恢复。组间术后1、7 d、1个月差异显著(P0.05),3个月时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高龄患者泪膜功能产生一定影响,角巩膜缘切口对泪膜功能影响更小,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角膜地形图引导超声乳化治疗2型糖尿病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及泪膜稳定性。方法术前存在角膜散光的2型糖尿病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0例(80眼),随机分为A、B组,各40例(40眼)。A组采用常规上方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B组在角膜地形图引导下作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术后l周及3个月复查角膜地形图并观察泪膜改变情况。结果角膜垂直散光失量J0和水平散光失量P,A组术前与术后1周相比,P<0.01,与术后3个月相比,P>0.01;B组术前与术后l周和3个月相比,P均<0.01。两组术后1周泪膜破裂时间(BUT)明显缩短,与术前相比,P均<0.05,但B组BUT较A组明显延长(P<0.05);术后3个月,两组BUT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P均>0.01)。结论对于合并角膜散光的2型糖尿病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在角膜地形图引导下作切口行超声乳化联合I0L植入术可以部分矫正患者术前的角膜散光,并可以较早稳定泪膜,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泪膜的变化。方法随机抽取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112例(130只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照组为随机选取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50例(50只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d、7d、30d、90d进行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调查。结果两组术后1d、7d、30d干涩、异物感加重,与术前比较BUT明显缩短,SIt分泌增加,FL染色率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90d两组BUT及SIt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可致泪膜稳定性下降。术后补充人工泪液,促使泪膜功能恢复,对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5例(205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将术后发生干眼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玻璃酸钠组、聚丙烯酸组、聚乙二醇组,比较术后第1、2、3周及1个月术眼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量(sehimer I)。结果对照组与三个用药组术后1个月患者的恢复情况差异显著,说明三种药对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起到加速泪膜恢复的作用。观察组间比较,玻璃酸钠组术后干眼症状消失时间早。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加用不同种类人工泪液可以有效改善干眼症状,其中含有玻璃酸钠成分的人工泪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 EGF)滴眼液对老年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泪膜的疗效。方法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85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玻璃酸钠联合rh EGF滴眼液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长度、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UT均升高,泪液分泌长度、FL评分、IL-6和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以上各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玻璃酸钠联合rh EGF滴眼液对老年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泪膜能够促进泪膜修复、减轻炎症反应,临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前房维持器下爆破模式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效果和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89例(89眼)Ⅳ级硬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前房维持器下爆破模式组31例(31眼)、爆破模式对照组28例(28眼)、连续模式对照组30例(30眼).比较三组术后视力、角膜切口水肿情况、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累积能量复合参数及术中浅前房次数.结果 随访1个月,爆破模式对照组与连续模式对照组比较,术后视力、角膜切口、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累积能量复合参数、超乳握持力、核跟随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维持器下爆破模式组与爆破模式对照组比较,术后视力、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角膜内皮变异率、角膜切口水肿程度、术中浅前房次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应用爆破模式可明显减少超声能量的使用和释放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超声乳化模式.前房维持器的使用能安全简化地提高手术效率,不加重对角膜内皮的损伤,为理想的术式选择,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实施改良角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临床效果和手术安全性进行分析,对术后患者泪膜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方法将符合治疗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选择改良角膜隧道切口,对照组选择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同手术前相比明显提高(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裸眼视力比较,观察组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角膜散光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同手术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角膜散光度对比,观察组比对照组轻,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Sit值和BUT值比较,观察组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白内障患者采用改良角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术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手术安全性高,对患者泪膜功能进行保护,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经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上方3.0 mm透明角膜切口,对289例(325眼)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手术反应、角膜散光、视力恢复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1d裸眼视力≥0.5者255眼(78.46%);术后1周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306眼(94.15%);术后1个月为315眼(96.92%);术后3个月为315眼(96.92%).术后1d与术后1周视力相比,P<0.05.术前与术后3个月平均角膜散光分别为(0.83±0.42)D和(0.91±0.52)D,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后囊膜破裂3眼,角膜水肿21眼,前房闪光22眼,一过性高眼压5眼,后囊中度混浊3眼.结论 采用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快、角膜散光小、并发症少,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老年性白内障术后视觉舒适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6例(59只眼),于术后10 d、1及3个月分别检查泪膜稳定性:行Schirmer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和内膜破裂时间(BUT)检查。对手术后视觉舒适度进行问卷式调查。于术后1个月检查患者裸眼远视力、裸眼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0 d时BUT明显缩短(P〈0.05);角膜荧光素染色程度明显增高(P〈0.05)。不适症状最多的是异物感,在术后10 d有36例病人占复诊人数86%。干涩感、视物模糊、色觉改变及阅读疲劳也比较常见。白内障术后1个月时手术组与对照组相比近视力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白内障术后视觉舒适度下降与屈光状态变化和泪膜稳定性等多种因素有关,泪膜稳定性下降是导致术后早期患者出现异物感、干燥感等不舒适症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玻璃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时间段内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患者80例,以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行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滴眼,对照组患者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4周、12周时的干眼症状评分、角膜荧光染色评分,都明显比对照组低,BUT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玻璃酸钠滴眼液相比,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干眼症状,提高患者的术后视觉质量,可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起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晶体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07~2018-08在该院确诊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8例(88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44眼),观察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晶体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d、7 d、1个月)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 d、7 d、1个月眼压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 0.05),且随着时间推移能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观察组术后7 d、1个月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1 d、7 d、1个月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对照组术后1 d视力较术前无明显变化,但术后7 d、1个月视力较术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术后1 d、7 d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术后1个月两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前房深度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术后1个月前房深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5.91%)低于对照组(34.09%),P 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晶体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及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均可达到明显降眼压、提高视力的目的,但是超声乳化晶体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后前房深度明显加深且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运用眼局部中药熏蒸结合人工泪液滴眼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老年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旨在寻找出治疗干眼症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方法 选取90例老年干跟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人工泪液(新泪然)替代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替代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眼,共治疗3m.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眼部症状评分、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测定和角膜荧光染色评分等,并进行统计学比较与分析.结果 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眼部症状评分、Schirmer试验和泪膜破裂时间测定和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m后,两组眼部症状评分、Schirmer测定、泪膜破裂时间测定和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相比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P<0.01),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眼局部中药熏蒸结合人工泪液滴眼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干眼症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人工泪液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内科》2017,(4)
目的比较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rhEGF滴眼液)与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并角膜上皮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230只患眼)干眼症并角膜上皮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59例(115只患眼)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患者61例(115只患眼)给予rhEGF滴眼液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泪液分泌及角膜上皮损伤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泪液分泌量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泪液分泌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角膜上皮损伤好转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EGF滴眼液和玻璃酸钠滴眼液对干眼症并角膜上皮损伤患者均有较好治疗效果,rhEGF滴眼液的治疗效果优于玻璃酸钠滴眼液,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小切口术后前房深度与晶状体厚度、视力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根据手术切口大小,将行1.8 mm透明角膜切口的病例设为观察组,行2.2 mm透明角膜切口的病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视力水平、前房深度和晶状体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散光、眼压水平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白细胞介素(IL)-2水平、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实验结果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术后前房深度与视力及晶状体厚度呈现显著正相关。结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微小切口患者术后前房深度与视力及晶状体厚度呈现显著正相关,短时间视力可恢复,机体炎症反应较小,手术安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白内障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莆田涵江医院白内障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0例(60眼)为研究对象,依据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切口类型分为角巩膜缘切口组、透明角膜切口组,各30例(30眼)。统计分析两组干眼症状、视力、角膜知觉、角膜散光度、角膜敏感度、泪液蛋白、泪膜检查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角巩膜缘切口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低于透明角膜切口组,视力高于透明角膜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巩膜缘切口组患者的中央、上方角膜知觉均高于透明角膜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巩膜缘切口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角膜敏感度均高于透明角膜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巩膜缘切口组患者的泪液蛋白、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均高于透明角膜切口组,角膜荧光素染色(FL)低于透明角膜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0%(3/30)、13.33%(4/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白内障治疗中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应用疗效。方法该研究从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来该院眼科进行治疗的白内障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设为观察组;无糖尿病患者6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 d视力≥0.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 d视力≥0.6占76.5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病程10年的患者视网膜病变I期占11.76%,II期占20.58%,均明显低于病程≤10年的患者(P0.05);糖尿病病程10年的患者III期占29.41%,IV期占38.23%,均明显高于病程≤10年的患者(P0.05);糖尿病病程10年的患者术后1 d视力≥0.3占25.53%,术后7 d视力≥0.6占35.29%,均明显低于糖尿病病程≤10年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角膜水肿共7例,前房反应共9例,占2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白内障,疗效确切。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视网膜病变情况以及治疗后的视力恢复情况与糖尿病的病程有关,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较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175例老年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对照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围术期2、6、12、24、48 h眼压变化、术后1 w、1个月、3个月视力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各时间点的眼压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6、12、24 h眼压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各时间点视力改变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w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个月两组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观察组角膜水肿、瞳孔变化、虹膜损伤、前房积水以及后囊破裂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治疗老年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具有围术期眼压升高慢、术后视力恢复快,不良反应少的特点,临床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笃军  刘梦阳  刘宵  李杰 《山东医药》2012,52(47):60-62
目的探讨降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预防措施。方法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患者100例(100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50眼)。所有患者使用加替沙星滴眼液点眼,每2 h 1次,共8次。观察组术前用0.5%聚维酮碘液点眼3 min,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所有患者在应用抗生素点眼前、点眼24 h后及术前予聚维酮碘液点眼或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后采集结膜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在超声乳化手术结束时抽取0.1~0.2 mL前房水进行细菌培养。结果两组加替沙星点眼24 h后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用药前(P均<0.05)。观察组予0.5%聚维酮碘液点眼之后细菌培养阳性率与清洗前的阳性率相比,P<0.05。手术结束前两组前房水的培养阳性率为6.0%(6/100,其中表皮葡萄球菌5株),观察组1例,对照组5例,两组相比,P<0.05。结论表皮葡萄球菌是白内障患者结膜囊和术后前房水的主要细菌。白内障术前应用加替沙星滴眼液结合手术开始前使用0.5%聚维酮碘液进行结膜囊冲洗可进一步地降低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