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液体治疗是感染性休克的一项基础治疗措施,依据感染性休克患者在疾病各个阶段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我们 可以将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管理分为抢救,优化,稳定和清除四个阶段。核心目的是希望通过感染性休克患者液 体的精细化管理,以迅速纠正循环衰竭,保障组织灌注,防止器官功能损伤,避免液体蓄积,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不同类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检索糖皮质激素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中英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纳入关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分析不同类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纳入16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共6 89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与对照组比,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患者28 d病死率(P=0.16)、90 d病死率(P=0.16)、ICU病死率(P=0.87)、住院病死率(P=0.3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使用氢化可的松联合氟氢可的松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28 d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RR=0.87, 95%CI 0.87 ~ 0.98,P=0.02)。糖皮质激素明显降低使用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ICU病死率(RR=0.87, 95%CI 0.78 ~ 0.97,P=0.01)。使用糖皮质激素明显升高高血糖的发生率(RR=1.10, 95%CI 1.06 ~ 1.15,P<0.000 1)。结论 糖皮质激素不能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氢化可的松联合氟氢可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 BNP)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心功能及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将感染性休克合并心功能不全的12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按照6 h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及集束化抗感染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62例患者加用rh BNP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24、48、72 h实验组血乳酸及proBNP水平、心脏指数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或P0.01);2组间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入住ICU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1个月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rh BNP,能较早地改善其组织灌注及心功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导致的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中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动态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不同病因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其中腹部感染并发休克组(腹部组)患者30例,胸部感染并发休克组(胸部组)患者30例,同时选取同期住院的30例非感染性休克老年患者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5天采取静脉血分别检测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同时判断其预后,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腹部组和胸部组患者治疗前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均明显升高(P0.05),且腹部组较胸部组升高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于第1、3天逐渐升高,第5天低于第3天水平,且腹部组水平均高于胸部组(P0.05);腹部组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胸部组(P0.05)。结论早期不同病因导致的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的水平升高程度不同,关注其水平变化有助于评估其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缺氧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因及预后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六一医院病房收治的68例缺氧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缺氧性肝炎的常见病因。根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对入院时年龄、性别、SOFA评分进行比较,入院后监测生化指标,并比较其峰值。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者,采用秩和检验。结果导致缺氧性肝炎的常见原因依次为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充血性)、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热休克、蜜蜂蛰伤。所有患者监测到的血清ALT及AST均急剧升高。住院期间(28 d)的短期病死率为33.8%。两组比较,入院时年龄(P0.001)、SOFA值(P0.001)、入院后胆红素(Bil)(P0.001)、ALP(P0.001、GGT(P=0.001)、凝血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P0.001)、乳酸脱氢酶(LDH)(P0.001)、ALT(P=0.013)、BUN(P0.001)等7项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以纠正原发病为主,同时加强护肝、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结论缺氧性肝炎的预后较差,短期病死率高,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为心源性休克,其次为感染性休克及突发的心脏填塞。保护重要器官功能,预防感染等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的麻醉围术期管理。方法分析北京医院行急诊手术的1例高龄伴感染性休克的麻醉患者,并结合文献复习加以总结。结果麻醉诱导药物首选依托咪酯或氯胺酮、顺式阿曲库铵、瑞芬太尼,麻醉维持首选瑞芬太尼、七氟醚。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合并新发房颤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围术期抗心律失常药物首选β受体阻滞剂,必要时使用普罗帕酮或胺碘酮进行药物复律。围术期超声评估可能用于指导感染性休克的围术期液体治疗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结论麻醉医生应重视并掌握感染性休克的麻醉围术期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7.
4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与血乳酸的变化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4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在早期目标治疗(EDTA)前后血流动力学与血乳酸的变化。方法将4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存活组30例,死亡组13例。并选择同期类似病种无休克患者31例为对照组。分别于诊断即刻、6h、12h、24h测定心率(HR)、血压(BP)、尿量(UV)、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Lac),计算平均动脉压(MAP)。结果感染性休克患者在入院初始CVP、MAP较对照组显著降低,HR明显增快,尿量减少,Lac显著升高;经EDTA方案治疗,各组的CVP值明显升高,HR下降,MAP回升,但死亡组在6h仍未至60mmHg;死亡组血乳酸值较存活组明显升高,经积极治疗仍无明显改善;各组尿量在治疗初始均有改善,死亡组在24h后随MAP恶化明显减少。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存在血乳酸增高,外周血管扩张,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差的特点,经积极的治疗存活组较快达标,而死亡组各指标恶化,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时的监测对预后的判断及临床治疗指导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内科》2017,(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确诊为感染性休克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每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常规剂量组患者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0.10μg/kg·min;大剂量组患者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0.20μg/kg·min。治疗6 h后,检测比较两组的心率(HR)、心脏指数(CI)、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8 h内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用药6 h后,大剂量组患者HR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CI、MAP、CVP显著高于常规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患者心悸、眩晕、呕吐、肾衰竭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常规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有明显改善,但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心功能及组织灌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感染性休克合并心功能不全的125例患者,按照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按照6h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及集束化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62例患者加用rhBNP治疗,对照组63例患者则不使用rhBNP治疗,比较两组间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乳酸水平、Pro-BNP水平、心脏指数分别在治疗后24h、48h、72h较对照组显著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率、平均动脉压、氧饱和度则在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的住ICU天数及1月生存率进行比较后发现,试验组的住ICU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1月生存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基础治疗上加用rhBNP,能较早地改善其组织灌注及心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感染性休克是一种较常见的危重症,病死率极高。近年来,我们对3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加用血管扩张剂立其丁,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感染性休克患者50例,男34例,女16例;年龄24~70岁;均符合WHO制订的感染性...  相似文献   

11.
《内科》2019,(6)
目的探讨影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肺炎患者预后的因素,以便及早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MRSA感染肺炎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基础疾病合并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敏感抗生素治疗情况以及合并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选取单因素分析中有差异性的因素作为自变量,患者死亡作为因变量,对影响MRSA感染肺炎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纳入研究患者共96例,其中院内死亡39例,治疗后出院患者57例。死亡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神志异常,感染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生存组,入院时肺炎严重指数评分和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肺炎严重指数评分、降钙素原水平以及治疗过程中并发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是影响MRSA感染肺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肺炎严重指数评分及降钙素原水平高以及治疗过程中并发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是影响MRSA感染肺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对具有上述特征的患者必须加以高度重视,宜及早采取针对性措施以防止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皮质醇(corticosteroids,COR)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浓度与老年重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为老年重症患者临床病情评估、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3年11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危重症监护三区收治并进行COR和ACTH检测的70例老年重症患者的病历资料,分别检测4个时间点的血清COR浓度和两个时间点的血清ACTH浓度,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scoringsystem,APACHE)Ⅱ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感染性休克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血清COR和ACTH浓度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并计算感染性休克组患者相对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RAI)的发生率.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和老老年组,分析年龄对血清COR及ACTH浓度的影响.结果 老年重症患者4个时间点血清COR浓度相近,昼高夜低的分泌节律消失.感染性休克组老年患者血清COR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性休克组ACTH浓度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性休克组28 d内病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94% vs.5.13%,P=0.000 11);感染性休克组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68.5%.不同年龄组的血清COR和ACTH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的应激反应导致老年重症患者血清COR分泌节律消失,老年重症患者血清COR浓度随着病情危重程度加重而升高.年龄可能不是影响老年重症患者血清COR和ACTH浓度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以2013年3月至2018年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9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58例)和病死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感染部位、基础疾病、住院时间、并发症及生物化学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存活组和病死组患者肺部感染、住院时间、上消化道出血,ALB、Cr、CRP和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Cr≥170μmol/L、CRP≥35.0 mg/L及PCT≥2μg/L是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高,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Cr≥170μmol/L、CRP≥35.0 mg/L和PCT≥2μg/L是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对于肺部感染的预后判断,主要有CURB-65及肺部感染严重指数等评分系统〔1〕。对于老年肺部感染性休克患者,单纯使用这些评分系统进行预后判断远远不够〔2〕。脑钠肽(BNP)属于一种多肽类激素,多由心室分泌,对慢性或者急性心力衰竭疗效的评估及预后判断有着重要价值。本文旨在探讨早期检测BNP对老年肺部感染休克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一、感染性休克的激素疗法近年来,治疗感染性休克的原则是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的前提下,在积极改善血容量和血流量的同时,联合应用血管扩张药物及糖皮质激素,以解除血管痉挛,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防止血液淤滞及血细胞凝集,改善微循环,逆转休克的病理过程。由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机理尚未弄清,加之其有致感染扩散和干扰机体免疫机能,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人源性激肽释放酶结合蛋白(Kal)水平变化在严重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中的研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6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严重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患者88例。根据60d后患者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n=58)和死亡组(n=30)。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特征方面的差异,探讨Kal水平与各临床参数之间相关性、影响严重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因素以及不同血浆Kal水平对严重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例数、感染性休克例数、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Kal水平、IL-6水平、CRP水平方面差异显著(P<0.05),在其他临床特征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存活组患者Kal水平呈升高趋势,死亡组患者Kal水平呈下降趋势。Kal水平与年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有创机械通气、感染性休克、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L-6水平、CRP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其他指标无相关性(P>0.05)。APACHE II评分高、SOFA评分高、Kal水平偏低、IL-6水平偏高、CRP水平偏高是影响严重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危险性因素(P<0.05)。其中,入住ICU时血浆Kal水平<4ug/mL不利于患者预后。血浆Kal水平≥4.0 ug/mL组生存率显著高于<4.0 ug/mL组(P<0.05)。结论:入住ICU时血浆Kal水平<4.0 ug/mL不利于严重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血浆Kal水平可作为严重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脓毒性休克是常见的急危重症,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不及时治疗,将危及患者的生命。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是脓毒性休克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存在争议,本文对其在脓毒性休克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指导临床,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管粘附蛋白-1(VAP-1)及血浆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治疗前、后第1、3、5天血VAP-1及SDC-1水平变化,同时比较观察组生存患者和死亡患者入院第1天时血清VAP-1及血浆SDC-1水平差异及APACHEⅡ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5天血清VAP-1及血浆SDC-1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观察组血清VAP-1及血浆SDC-1水平在治疗后第1、3天升高,治疗后第5天明显低于第3天(均P0.05);观察组中35例生存患者在入院第1天血清VAP-1、血浆SDC-1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15例死亡患者(均P0.05)。结论:早期联合检测血VAP-1及SDC-1水平变化有助于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方法检索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Cochrane临床实验数据库、生物医学与药理学文摘数据库(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B)、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等,收集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治疗感染性休克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提取资料和评估方法学质量,采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对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时患者病死率、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计进行Meta分析,二分类变量用相对危险度(RR)和95%可信区间(95%CI)表达,连续变量用标准均数差(SMD)及其95%CI表达。结果最终8项RCT共2 18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去甲肾上腺素降低患者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的效果优于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组病死率和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其疗效优于多巴胺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109例感染性休克,其中死亡31例(28.94%),以胆系感染、重度休克、意识障碍和有并发症,入院后24小时输液总量>5000ml和<2000ml者的病死率明显增高。作者认为,重视休克的早期诊治,合理选用有效抗生素及扩血管药物,加强休克监护,是改善感染性休克预后、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