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测60例患T2DM老年女性病例组和40例正常对照组的BMI和WHR及血脂血糖;双能X线吸收仪DEXA精确的测量身体脂肪的分布.结果1、T2DM组的体重、血压、BMI、WHR、TC、TG、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前组的Lp(a)、HDL-C则低于后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肥胖组(WHR>0.85)的TG、2hPG、ApoB均值大于非肥胖组(WHR≤0.85);前组的HDL-C、Lp(a)均值小于后组(P<0.05).3、WHR与LDL-C、TC、ApoB、TG、2hPG呈显著正相关,而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5);BMI仅与TG、2hPG呈正相关(P<0.05).4、T2DM组与对照组比较,前者的上半身脂肪量、体脂肪率、上下半身脂肪率比均高于后者,下半身脂肪率却明显低,两组差别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症老年女性患者的身体脂肪分布呈现上半身型,且易发生糖尿病;2型糖尿病老年女性患者糖代谢紊乱与脂代谢紊乱及肥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体脂分布与血脂代谢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测量体脂分布,分析冠心病与对照组男、女两性不同体脂分布及脂代谢特点。方法:将85位受试者分为冠心病组及对照组,逐一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WC)、臀围(WH)、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及腰臀比(WHR);利用DEXA法记录不同部位脂肪含量,计算全身脂肪比例(Total Fat%),腰臀部脂肪比(A/G);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各项血脂指标。比较2组间体脂、血脂测量指标差异,并分别比较2组间及冠心病组内男性和女性的体脂分布差异,行体脂与血脂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WC、A/G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男性的BMI、WC、WHR及A/G高于健康人组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女性间比较各体脂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内男性WC、WHR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HDL-C与A/G、WHR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男、女两性体脂分布特点不同,男性更易患腹型肥胖,引起高TG、低HDL为特点的脂代谢紊乱,与冠心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男性体脂肪含量及脂肪分布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横断面研究,对194例青岛港男职工行体脂肪测定仪检查和血脂的测定,将所有入选对象分为血脂异常组和血脂正常组,两组之间比较。结果两组间脂肪量和肥胖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组脂肪率、腹部总脂肪面积、腰围(WC)、腰臀比(WHR)和体重高于对照组(P<0.05);脂肪量和肥胖度与甘油三酯(TG)成正相关;腹部总脂肪面积、WC和WHR均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TG成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成负相关;脂肪率与TC、LDL-C成正相关,与HDL-C成负相关。结论男性脂肪量、尤其是脂肪分布与血脂代谢有关,腹部总脂肪面积是预测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4.
4784例老年男性血脂分布的特点及与体质指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老年男性血脂分布的规律及与体质指数(BMI)的关系,从血脂紊乱的角度探讨老年男性的体质量控制问题.方法 对4784例老年男性体检者进行调查并测定血脂水平,按年龄分为60~69岁组、70~79岁组和80~96岁组,按BMI水平分为低体质量组(BMI<18.5 kg/m2),正常体质量组(BMI:18.5~23.9 kg/m2),超质量组(BMI:24.0~27.9 kg/m2),肥胖组(BMI≥28.0 kg/m2).结果 4784例老年男性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分别为(5.1±0.9)mmol/L、(3.0±0.8)mmol/L、(1.5±1.0)rmmol/L、(1.3±0.3)mmol/L,血脂异常的检出率为44.8%(2141例),其中TC、TG、HDL-C异常的检出率分别为10.4%(497例)、9.3%(445例)、29.8%(1425例)和19.4%(928例).不同年龄组随增龄TG水平降低,HDL-C水平升高(均P<0.01),80~96岁组的TC和LDL-C水平有降低趋势(P<0.05).老年男性超体质量占46.8%(2239例),肥胖占15.5%(740例).随BMI水平的升高,TG水平亦升高,而HDL-C则随BMI升高降低,不同体质量组TC和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96岁组亦以高TG和低HDL-C为主要类型的血脂异常,其血脂分布特点与70~79岁组相似.80~96岁组肥胖和超体质量的检出率最低,分别为44.6%(228例)和11.9%(61例).结论 老年男性血脂异常以高TG和低HDL-C为主,TC升高的检出率高于2002年全国普查的结果;超体质量、肥胖的检出率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老年男性随增龄TC和LDL-C水平下降,而HDL-C水平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甘肃省裕固族地区中老年居民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状况,为该地区血脂异常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长期居住在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511名中老年居民进行现况调查,检测血浆TC、TG、LDL-C、HDL-C水平.结果 ①高TC、高TG、高LDL-C血症为该地区人群血脂异常的主要类型,异常发生率分别为42.86%、60.86%、53.62%.②血脂异常与年龄、性别有关.60岁以上女性TC及LDL-C显著高于男性(P<0.05).③裕固族中老年TC、LDL-C水平高于汉族,有显著性差异(P<0.05).④高血压组TC、LDL-C水平与血压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超重肥胖组TC、TG、LDL-C水平均高于正常体重组(P<0.05).结论 该地区中老年居民为血脂异常的高发人群,血脂异常与超重肥胖、腹型肥胖、高血压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纯素食的佛教僧尼人群体脂分布特征及对血脂、血糖及血压的影响.方法测量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血压、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TC和血糖(FBS),并统计学进行比较.结果僧尼膳食为纯素食.经年龄调整后WHR4分位组间各参数的均值比较结果显示除女性的舒张压(DBP)随WHR升高而升高外,其余各项指标组间均值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僧尼的体脂更易积聚于腰腹部.WHR对僧尼血脂、血糖等代谢指标影响不显著.纯素食但缺乏运动不减低僧尼高血压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7.
测60例患T2DM老年女性病例组和40例正常对照组的BMI和WHR及血脂血糖;双能X线吸收仪DEXA精确的测量身体脂肪的分布。结果:1、T2DM组的体重、血压、BMI、WHR、TC、TG、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前组的Lp(a)、HDL-C则低于后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肥胖组(WHR〉0.85)的TG、2hPG、ApoB均值大于非肥胖组(WHR≤0.85);前组的HDL—C、Lp(a)均值小于后组(P〈0.05)。3、WHR与LDL—C、TC、ApoB、TG、2hPG呈显著正相关,而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5);BMI仅与TG、2hPG呈正相关(P〈0.05)。4、T2DM组与对照组比较,前者的上半身脂肪量、体脂肪率、上下半身脂肪率比均高于后者,下半身脂肪率却明显低,两组差别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症老年女性患者的身体脂肪分布呈现上半身型,且易发生糖尿病;2型糖尿病老年女性患者糖代谢紊乱与脂代谢紊乱及肥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回族中老年人群体成分对血脂的影响。方法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随机抽取南阳市45岁以上回族世居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共选取583人(男257人,女326人)。采用体成分分析仪检测受试者的体成分,同时抽血化验血脂指标。结果 (1)回族中老年人群中,男性体重、肌肉量、骨矿物质含量和体液量均高于女性,体脂量低于女性(P均<0.001);女性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男性(P均<0.05),女性血脂异常、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检出率较高(P均<0.05),男性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检出率较高(P=0.001),而LDL-C无性别间差异。(2)按BMI≥28 kg/m~2、24.0~27.9 kg/m~2、≤23.9 kg/m~2分组,血脂异常、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的检出率在3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3)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体脂量、肌肉量、骨矿物质含量和体液量与TC、HDL-C、LDL-C均存在线性相关(P均<0.05),与TG存在相关的只有体脂量(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体脂量、肌肉量进入TC回归模型,体脂量、肌肉量、体液量进入HDL-C回归模型,只有体脂量同时进入TG回归模型和LDL-C回归模型。结论回族中老年人群多种体成分与血脂水平均有相关性,体脂量可能对血脂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
王卫民  李华  陈素芳 《山东医药》2008,48(13):32-33
选择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50例(OSAHS组)和健康志愿者44例(对照组),检测其空腹血清抵抗素、血脂、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OSAHS组测定睡眠呼吸暂停通气指数(AHI)及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 :①OSAHS组血清抵抗素、BMI、WHR及血脂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肥胖患者抵抗素高于非肥胖患者(P<0.05).②血清抵抗素与BMI、WHR、TG、TC呈正相关.③OSAHS组BMI与AHI呈正相关,与SaO2呈负相关.认为OSAHS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升高与肥胖相关,是导致OSAHS的重要因素,为临床治疗OSAHS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入选对象90例,分为高甘油三酯组(HT)和低甘油三酯组(LT).评价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指标的水平.结果HT组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和HOMA-IR水平高于LT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LT组(P<0.05).HT组IMT、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高于LT组,脂联素水平低于LT组(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脂联素与HDL-C(r=0.342,P=0.001)和载脂蛋白A1(APO-A1)(r=0.295,P=0.005)呈正相关;与AIP(r=-0.302,P=0.004)和TG(r=-0.285,P=0.007)呈负相关.在校正BMI、体内脂肪含量(BFC)、WHR后,脂联素仍然与AIP呈负相关(r=-0.244,P=0.024).结论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脂联素水平降低,并且低脂联素与脂代谢紊乱和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壮族人群高血压与血脂水平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壮族人群中原发性高血压(下称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对2843例入选者测量血压及血脂(TC、TG、HDL-C和LDL-C),比较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的血脂水平.结果:与非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组表现为高TC,高TG、高LDL-C和低HDL-C(均P<0.01);血脂异常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血脂正常者(P<0.01).结论:壮族人群高血压与血脂水平有关,血脂异常与高血压常并存于同一个体中.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高血压与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青少年高血压与代谢综合征(MS)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共抽取12~18岁青少年3953人,以12~15岁为青春前期(n=1698),16~18岁为青春期(n=2255),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 1)总调查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为6.2%.2)13~18岁超重肥胖者血压高于体质量正常者(P<0.05).3)男、女性青春期舒张压(DBP)异常检出率均高于青春期前(P<0.05),青春期女性收缩压(SBP)异常检出率高于男性(P<0.05).4)高血压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SBP、DBP、FPG、TG及LDL-C均高于正常对照组,HDL-C稍低于对照组(P<0.05).5)高血压组超重肥胖、高TG、低HDL-C、MS及高血压家族史检出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组间高FPG、糖尿病家族史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女性高SBP危险性是男性的2.10倍(95% CI为1.47~2.98);年龄每增加1岁,DBP升高的危险性增加1.22倍(95% CI为1.08~1.38);有高血压家族史青少年高SBP的危险性是无家族史的1.64倍(95% CI为1.17~2.30);BMI每增加1 kg/m2,SBP升高的危险性增加1.24倍(95% CI为1.20~1.28),DBP升高的危险性增加1.19倍,(95% CI是1.15~1.23)(P<0.01).结论 青少年高血压与MS密切相关,家族史、超重肥胖是引发青少年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要重视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肥胖标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脂代谢情况,为PCOS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体重指数(BMI)≥24kg/m~2为肥胖标准,将PCOS患者分为肥胖A组和非肥胖A组;以腰臀比(WHR)≥0.8为肥胖标准,将PCOS患者分为肥胖B组和非肥胖B组;以BMI≥24kg/m~2和WHR≥0.8为肥胖标准,将PCOS患者分为肥胖C组和非肥胖C组。测定各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等指标水平。结果 (1)PCOS肥胖A组的TG明显高于非肥胖A组(P0.05),肥胖B组的TC、LDL-C明显高于非肥胖B组(P0.05),PCOS肥胖C组的TG明显高于非肥胖C组(P0.05);(2)多因素分析显示WHR、BMI均与HDL-C相关(P0.05)。结论 PCOS患者脂代谢异常与肥胖有密切联系,应积极治疗和监测PCOS肥胖患者,以防止和减少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年龄BMI与血脂、脂肪肝的关系.方法对2002年深圳地区企事业单位的21 671例健康体检者按体重指数(BMI)分为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Ⅰ度肥胖组、Ⅱ度肥胖组)进行腹部B超及血脂测定,并对不同性别、年龄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受检者中男性肥胖症的发病率41.82%,女性肥胖症的发病率20.60%,总体33.76%.肥胖组的高胆固醇(TC)、高甘油三脂(TG)及脂肪肝的检出明显高于超重组也高于正常体重组(P<0.0001).肥胖组的高脂血症并发脂肪肝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超重组也高于正常组(P<0.0001).结论肥胖是导致高TC,高TG,脂肪肝的主要因素.肥胖伴发高脂血症又是引发脂肪肝的重要因素.其中肥胖伴高TG引发脂肪肝的发病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并分析广西恭城县瑶族老年人体重指数(BMI)、尿酸与血脂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 223例恭城县常住瑶族老年居民的身高、体重进行测量,并对其尿酸、血脂水平进行实验室检测;统计分析体重指数、尿酸与血脂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 223名调查对象中血脂异常率为29.44%(360/1 223),体重超重率为11.93%(146/1 223),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9.71%(241/1 223);其中男性血脂异常率、体重超重率、高尿酸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女性(34.82%vs 23.74%、14.31%vs 9.43%、25.91%vs 13.13%,P均0.05)。随着BMI增加,血脂异常患病率逐渐升高(P0.05),且BMI与TG、TC、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高尿酸组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且尿酸与TG、TC、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广西恭城县瑶族老年人血脂异常患病率高,超重、肥胖及高尿酸是瑶族老年人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广州汉族老年居民和连南瑶族自治县老年居民的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状况,为有目的进行血脂异常的社区卫生服务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长期居住在广州市的97例汉族老年居民和连南瑶族自治县的222例老年居民进行现状调查,检测不同地区、民族、性别人群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HDL-C)等指标的水平.结果 ①广州汉族老年居民血脂异常存在性别差异,女性较男性高TG、高LDL-C的发病率高(P<0.05).②连南老年居民血脂异常的发病率无性别、民族差异.③与连南汉族女性和连南瑶族女性比较,广州汉族女性高TC、高LDL-C的发病率明显较高(P<0.01、P=0.01).④与连南汉族男性、连南瑶族男性比较,广州汉族男性高LDL-C的发病率明显较高(P均<0.05).结论 本研究中环境地域、饮食习惯、体力锻炼等因素较种族遗传和性别因素对血脂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高脂饮食诱导肥胖(DIO)大鼠血脂和体脂肪变化,探讨心室肌细胞内钙离子强度与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体质量200~250 g.将大鼠按体质星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和高脂饮食组(45只),高脂饮食组采用高脂饮食诱导法建立肥胖大鼠模型.喂养12周后,在高脂饮食组筛选体质量增加明显的大鼠进入肥胖组(15只).两组各选8只大鼠舌下注射0.1 ms/kg BaCl2,诱导心律失常.应用标准Ⅱ导联心电图连续监测1 h,评价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严重程度.采集两组大鼠腹主动脉血,分离血清,测血清总胆同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离大鼠肾周脂肪,睾周脂肪和肠系膜脂肪,称重,计算体脂比.酶解法分离大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应用激光共聚焦技术记录细胞内钙离子强度([Ca2+]i).结果 肥胖组大鼠体脂比[(7.71±0.74)%]明显高于对照组[(4.69±0.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0,P<0.05),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肥胖组[(1.26±0.04),(0.58±0.10),(0.51±0.04)mmol/L]与对照组[(0.92±0.08),(0.29±0.03),(0.31±0.04)mmol/L]比较显著增高(t值分别为3.801,2.778,3.536,P<0.05),肥胖组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X2=5.333,P<0.05),心律失常评分肥胖组(2.5±0.6)高于对照组(0),肥胖组大鼠心室肌细胞内钙离子强度(247.96±20.03)明显高于对照组(174.25±23.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9,P<0.05).结论 肥胖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血脂升高,心肌细胞内钙离子积聚是引发肥胖源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北京成年男性血脂的分布情况,探讨体质量指数(BMI)及年龄与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对15 215名男性体检者进行调查并测定血脂水平,按年龄和BMI水平分组分析。结果本研究中北京成年男性总胆固醇(TC)、总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崮醇(HDL-C)的均值分别为5.07、1.81和1.25 mmol/L,总的血脂异常检出率为50.8%(7732例),其中TC、TG、HDL-C异常的检出率分别为22.7%、38.3%和6.2%。在不同年龄组,随年龄增长TC和TG水平升高,TC在50~59岁组最高,而TG在40~49岁最高,之后又随年龄增长有所下降。北京成年男性超重者占48.8%,肥胖者占19.3%。随着BMl水平的升高,TC和TG水平也随之升高,而HDL-C则降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肥胖和超重组血脂异常发生的风险升高,OR值分别为3.074和1.790;40~49岁年龄组血脂异常发生的风险升高,OR值3.074,其次为50~59岁组,OR值2.859。结论北京成年男性的超重、肥胖以及血脂异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2002年全国普查的结果,且血脂异常的检出率随BMI和年龄的增高而显著增高,其中40~49岁和50~59岁的肥胖者的发病风险最高。  相似文献   

19.
哈萨克族高血压病人的血浆抵抗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新疆哈萨克族(哈族)HT高血压(HT)患者血浆抵抗素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血糖、血脂、血压及肥胖度指标的关系.方法 以新疆哈族HT患者67例及哈族健康人60例为研究对象.均测量血压、身高、体质量、腰围(WC)及臀围,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浆抵抗素、胰岛素(FINS)、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体内脂肪百分比(BF%)、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进行比较.结果 (1)HT组血浆抵抗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相关分析显示:在HT组中,抵抗素与年龄、收缩压(SBP)、WC、BMI、WHR、BF%、FPG、FINS、HOMA-IR、TG呈显著正相关;在对照组中,抵抗素与年龄、SBP、BMI、BF%、FPG、FINS、HOMA-IR、TG呈显著正相关.(3)回归分析显示:在HT组中,HOMA-IR、FPG和BMI是影响血浆抵抗素的独立因素;在对照组中,HOMA-IR、BMI和BF%是影响血浆抵抗素的独立因素.结论 哈族HT患者血浆抵抗素浓度升高,其血浆抵抗素与肥胖、血糖及IR关系密切,与血压可能存在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毛南族、汉族高血压与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 对平塘县593名农村毛南族、汉族老年人进行分层随机抽样.结果 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为24.96%,男女间差别无显著性(χ2=1.852,P=0.186);毛南族与汉族间差别无显著性(χ2=3.336,P=0.068);毛南族、汉族男女间的体质指数(BMI)差别无显著(P>0.05),腰臀比(WHR)正常与WHR异常高血压患病率均有高度显著性(χ2=19.108,70.498,11.787;P=0.000,0.006,0.001);老年人调查中,女性肥胖发生率高于男性,高血压患者中,男性肥胖发生率高于女性.结论 BMI和WHR超常均可增加其高血压的危险性,WHR超常汉族女性表现出显著性;WHR对高血压患病(除汉族外)的影响低于BM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