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咪唑安定 -氯胺酮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 10 0例 ASA ~ 级 ,年龄 3~ 8岁 ,体重10~ 2 1kg,行中小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咪唑安定 -氯胺酮组 (MK组 )和地西泮 -氯胺酮组 (VK组 ) ,每组 5 0例 ,术中观察两组患儿用药情况及心率、呼吸、SPO2 、麻醉起效时间和清醒时间。结果 :两组患儿术中心率、呼吸、SPO2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而麻醉起效时间和清醒时间 MK组明显快于 VK组 (P<0 .0 5 )。结论 :咪唑安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手术麻醉合理 ,效果确切 ,起效快 ,苏醒也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与单纯全麻对开胸手术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胸科手术患者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 (复合组 )和单纯全麻 (对照组 )各 2 0例 ,监测其在插管前、诱导后、插管时、插管 1、2、3、5 min、切皮、探查、拔管时和拔管后 3 min等各时点HR、SBP、DBP和 MAP的数值 ,观察比较两组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 :对照组心血管反应剧烈 ,HR、MAP的变化在插管、拔管期 ,切皮、探查等多时点与基础值和复合组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0 .0 1 )。复合组心血管反应轻微 ,各监测时点的 HR、MAP变化均较对照组低且平稳。结论 :复合组在胸科手术中血液动力学保持平稳 ,能有效调控应激反应。更是合并心脑疾患的病人较理想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3.
微泵静注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微泵静注异丙酚 -氯胺酮复合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4 0例小儿外科短小手术随机分成异丙酚 -氯胺酮组 (P -K组 )和氯胺酮 -力月西组 (K -M组 )国产咪唑安定 ) ,监测入室后、注药后 1min、切皮时、手术开始后 10min、手术结束等时点的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 ,记录患儿清醒时间 ,统计单位时间单位体重氯胺酮用量 ,通过组内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以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P -K组氯胺酮用量比K -M组减少 5 6 % ,麻醉后P -K组SBP切皮时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其他时点明显下降 (P <0 .0 1) ,HR均明显下降 (P <0 .0 1) ;K -M组SBP注药 1min时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其他时点明显升高 (P <0 .0 1,手术结束时P <0 .0 5 ) ,HR切皮时明显升高 (P <0 .0 1) ,P -K组用药后清醒比K -M组明显快 (P <0 .0 1)。两组SpO2 维持在 98~ 10 0 %。结论 微泵静注异丙酚 -氯胺酮复合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基础麻醉小儿腹股沟区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0例腹股沟区需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A组(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基础麻醉)、B组(氯胺酮肌注基础麻醉加氯胺酮﹑咪唑安定静脉麻醉)。结果:2组患儿手术麻醉都较顺利,A组氯胺酮用量和苏醒期不良反应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基础麻醉术后清醒速度较(氯胺酮肌注基础麻醉加氯胺酮﹑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快,费用低,较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凭吸人氨氟醚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麻醉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麻醉特点.方法:200例唇腭裂患儿按随机数字表分A、B、C和D四组,每组各50例,A、B、C组均为对照组,A组:氯胺酮 γ-羟基丁酸钠;B组:氯胺酮 咪唑安定 芬太尼;C组:氯胺酮 异丙酚;D组为研究组,吸人3.0%~4.0%氨氟醚和静脉注射琥珀胆碱全麻诱导,术中全凭吸人1.5%~3.0%氨氟醚维持全麻.观察各组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15min(手术开始后5min,T1)、手术结束时(T2)以及气管拨出后15min(T3)4个时点的血流动力学(MAP、HR)、SpO2以及PETCO2的变化;比较术毕至完全清醒时间和术毕至气管拔管的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4个时点各组MAP和HR的比较:在同一时点各组间比较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在各组内比较:时点T1的MAP和HR值较T0、T2和T3显著升高(P<0.05),而SpO2和PETCO2各时点的组间和组内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完全清醒和气管拨管时间明显早于各对照组(P<0.05),而且,该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全凭吸人氨氟醚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的麻醉安全可靠,小儿术中均保留自主呼吸,呼吸功能均正常;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毕患儿清醒快,气管导管拔除早,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异丙酚和咪唑安定麻醉在脑肿瘤患者的手术中对颅内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 2 0例开颅手术的脑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异丙酚组 (Ⅰ组 ,n =10 )和对照组咪唑安定组 (Ⅱ组 ,n =10 ) ,两组患者均取左侧卧位选择L3~ 4间隙穿刺 ,监测颅内压 (ICP) ;并监测记录ICP、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在麻醉前 ,麻醉诱导后 2、4min ,插管后 2、4、6、8、10min ,切皮及钻颅等时点的数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之间在诱导后 2min时ICP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其他时点的IC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两组患者之间SBP、DB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Ⅰ组诱导后 4minSBP和DBP与基础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ICP与基础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Ⅱ组诱导后 4min和插管后 6min的SBP、DBP与基础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ICP与基础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异丙酚和咪唑安定用于脑肿瘤患者的麻醉 ,都能维持稳定的颅内压 ,但咪唑安定对血压的影响较异丙酚大 ,因此异丙酚更安全有利。  相似文献   

7.
丙泊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小儿眼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小儿眼科手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和术后恢复情况。方法 选择60例ASAI~Ⅱ级行择期小儿眼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组(PK组)和氯胺酮组(K组),每组30例。观察各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眼内压(IOP)。停药后记录完全清醒时间和评估术后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 K组气管插管时、手术开始时、术中第15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HR、MAP与麻醉前相比均有增快和升高(P<0.05或P<0.01)。两组的相应各时点参数相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K组气管插管时、手术开始时的IOP与麻醉前相比均有升高(P<0.05),两组相应时点的IOP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PK组的恶性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K组(P<0.01),清醒时间亦明显短于K组(P<0.01)。结论 丙泊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小儿眼科手术不仅可产生良好的临床麻醉效果,保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而且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术后恢复迅速且质量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咪唑安定复合氯胺酮肌注基础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60例病人分成咪唑定复合氯胺酮(K+M)组和单纯氯胺酮基础麻醉(K)组,记录各组基础的麻醉的显效时间,开放静脉及骶管阻滞时Funk评分,MAP、HR的变化情况。结果K+M组在起效时间、静脉及骶管穿刺时Funk评分与K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在骶管穿刺时K+M组HR、MAP的波动少于K组(P均<0.01)。结论K+M合剂基础麻醉在镇静、镇痛以及保持循环的稳定性上优于K组。  相似文献   

9.
MAC麻醉在门诊手术的临床效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几种麻醉药复合用于麻醉监测处理在门诊手术的临床效价分析。方法 :随机选择门诊手术病人 30例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 ASA) ~ 级 ,分为丙泊酚 -芬太尼麻醉组 ( P- F组 ) 1 5例 ,咪唑安定 -氯胺酮麻醉组 ( M- K组 ) 1 5例。比较两组病人在院期间 ,围术期镇静 -止痛效果、呼吸 -循环系统影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存在的差异。结果 :两种麻醉方法均可满足门诊手术需要。两组在镇静 -止痛方面无明显差异。术中 ,P- F组对于循环系统如心率和收缩压的影响显著低于 M- K组 ,并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苏时间较短 ,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或 P<0 .0 1 )。结论 :丙泊酚 -芬太尼麻醉用于门诊手术麻醉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在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耘 《重庆医学》2006,35(20):1885-1886
目的探讨丙泊酚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ASAⅠ级1~3岁拟行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患儿。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丙泊酚复合氯胺酮组(PK组),麻醉诱导均采用肌注氯胺酮5mg/kg,K组采用氯胺酮1~1.5mg.kg-1.次-1,PK组采用氯胺酮1.5~2.5mg.kg-1.h-1和丙泊酚6~10mg.kg-1.h-1持续静脉微泵输注。连续观察并记录麻醉前、后10min,手术开始后5、10min,术毕即刻和苏醒即刻6个时点的MAP、HR、ECG和SpO2。结果K组在使用氯胺酮后各个时点的MAP和HR均比麻醉前(基础值)显著增加(P<0 01),而PK组联合使用丙泊酚和氯胺酮后,MAP和HR均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丙泊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比较安全,术中平稳,苏醒快,精神症状发生率低,可以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长托宁与阿托品作为术前用药对小儿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将30例颌面外科3~12岁患儿随机分为阿托品组(A组)和长托宁组(C组)。分别于术前30m in肌注阿托品0.02m g/kg,长托宁0.01m g/kg。全麻插管,记录术前用药前(T0)、术前用药后5m in(T1)、插管时(T2)、插管后(m in)T3、手术开始(T4)、手术开始10m in(T5)、手术开始20m in(T6)、手术结束拔管时(T7)8个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 BP),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值。结果:与T0比较,A组各时点HR显著增高(P<0.05),M BP有上升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HR、M BP除插管时T2、拔管时T7较T0显著增高(P<0.05),其余各时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C组HR、M BP相比各时点指标都有显著增高(P<0.05)。结论:长托宁具有一定的稳定心血管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与小剂量氯胺酮全静脉麻醉在小型猪瓣膜修复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小型猪24只.麻醉诱导:氯胺酮3~5 mg/kg肌注,戊巴比妥钠15~20 mg/kg静注;麻醉维持:随机分为异氟烷组(I组)和氯胺酮组(K组),每组12只.I组异氟烷1.0~1.5最低肺泡气有效浓度(MAC)吸入,芬太尼20~25/μg/(kg·h)、咪唑安定0.10~0.20 mg/(kg·h)和维库溴铵0.10~0.15 mg/(kg·h)静注;K组氯胺酮5 mg/(kg·h)、戊巴比妥钠8~10 mg/(kg·h)和维库溴铵0.10~0.20 mg/(kg·h)静注.记录手术各期的一般情况,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及麻醉并发症等.结果 死亡2只,均非麻醉因素.I组和K组呼吸机辅助时间分别为(281.3±34.7)min和(330.4±27.0)min,术后苏醒时间分别为(21.6±4.1)min和(67.8±8.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CPB)期间I组平均动脉压(MAP)低于K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B停机即刻I组乳酸值小于K组(P<0.05);K组1只小型猪拔管后呼吸抑制,行二次插管.结论 对于小型猪瓣膜修复术,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效果稳定、术后苏醒快、并发症少,应为首选;但在资源紧缺情况下,小剂量氯胺酮全静脉麻醉方案也可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硫酸镁(MS)配合氯胺酮(Ket)麻醉(MK)在开胸手术中的麻醉效能和对循环呼吸的影响。方法:开胸手术病人分为40MK麻醉(1组)为观察组,28例异丙酚组(11组)为对照组,取麻醉诱导前5min(T1)、插管前3min(T2)、插管即刻(T3)、切皮后5min(T4)、术中1h(T5)、术毕9T6)的SP、DP、HR、SPO2等指标,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I组的SP、DP和T3、T4、T5与T1时点比较P<0.05,Ⅱ组在T4、T5、T与T1时点比较P<0.01或P<0.05,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HR、SPO2变化不明显,结论:MKK麻醉用于开胸手术的麻醉效果好,麻醉诱导平衡,能较好地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术中能较好地维持病人循环稳定,有效地保护心肌。  相似文献   

14.
唐继敏  陈萍  陈敦敏 《重庆医学》2003,32(3):261-262
目的 研究两种麻醉方法对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行脑瘤手术的 3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醚组和酚组 ,醚组 (2 0例 ,咪唑安定、芬太尼、万可松诱导 ;维持麻醉为吸入异氟醚 1MAC ,30min后 1.5MAC ,30min。间断静注芬太尼、万可松 ) ;酚组 (18例 ,诱导同醚组 ,维持麻醉为全凭异丙酚静脉泵入 6mg·kg 1 ·h 1 ,30min后 12mg·kg 1 ·h 1 ,30min。间断静注芬太尼、万可松 )。快速补液。两组分别于诱导前 (T1 )、插管后即刻 (T2 )、麻醉维持 30min(T3)和 6 0min(T4 ) 4个时动脉血测定血糖浓度。同时监测血流动力学。结果  (1)血流动力学变化 醚组 :MAP值在T3、T4 时点非常显著降低 (P <0 .0 1) ,且显著低于酚组同时点值 (P<0 .0 5 )。HR值各时点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酚组 :MAP值在T4 时点显著降低 (P <0 .0 5 )。HR值在T3、T4 时点显著降低 (P<0 .0 5 ) ,并低于醚组同时点值 (P <0 .0 5 )。 (2 )动脉血血糖浓度的变化 异丙酚组各时点血糖无变化 ;异氟醚组血糖浓度在麻醉后 30及 6 0min显著升高 (P <0 .0 5 ,P <0 .0 1)。结论 酚组的麻醉方式可适当控制应激反应 ,术中平稳 ,更利于脑瘤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围术期血糖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的变化,来评价不同术前用药对小儿全麻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颌面外科3~12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阿托品组(A组)和长托宁组(C组)。分别于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02mg/kg或长托宁0.01mg/kg。全麻插管,术中常规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BP),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值。并于术前用药前(T0)、插管时(T1)、手术开始20min(T2)、手术结束拔管时(T3)4个时点采外周静脉血测量血糖及血浆ACTH含量。结果:A组与C组HR、MBP相比较各时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糖,与T0比较两组术中各时点均显著增高(P<0.05);ACTH,与T0比较,两组术中各时点均显著增高(P<0.01),且各时点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糖A组与C组组间各时点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ACTHT2、T3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长托宁可以降低心血管反应,且在手术期及拔管期发挥了一定的抑制应激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氯胺酮复合不同的镇静麻醉药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术对血流动力学、血糖及皮质醇的影响,为氯胺酮在小儿麻醉中合理联合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60例体表手术患儿,ASAⅠ~Ⅱ级,年龄2~8岁,随机分为氯胺酮加咪唑安定组(KM组)和氯胺酮加丙泊酚组(KP组),每组各30例。术中观察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sPO2、血清皮质醇、血糖的变化,并记录苏醒时间、苏醒期状况及术后行为改变。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满足手术要求,麻醉期间KP组血流动力学明显较KM组稳定(P<0.01);两组在诱导后血糖均升高,但各时点KM组均高于KP组(P<0.05);与术前相比,KM组在诱导后和手术开始30min皮质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P组各时点皮质醇无明显变化(P>0.05),但两组间比较各时点KM组皮质醇均高于KP组(P<0.05);苏醒时间以KP组快,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氯胺酮与丙泊酚联合使用,血流动力学稳定,可有效降低应激引起的内分泌和代谢反应。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用于小儿手术麻醉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异丙芬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手术麻醉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手术麻醉的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静脉麻醉手术的患儿120例,随机分成3组,单纯使用氯胺酮组(K组),诱导时用氯胺酮2mg/kg。咪唑安定复合氯胺酮组(KM组),诱导时用咪唑安定0.1~0.2mg/kg。丙泊酚复合氯胺酮组(KP组),诱导时用丙泊酚2~2.5mg/kg,每组40人,分别对术前、诱导后、切皮时、术中15min、术后各时的心率HR、呼吸R,指端氧饱和度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各组的氯胺酮用量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丙泊酚组(KP组)麻醉过程平稳,氯胺酮用量少,不良反少,苏醒快。  相似文献   

18.
兔咪唑安定基础麻醉下手术全麻效果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动物实验中采用咪唑安定基础麻醉对盐酸氯胺酮和速眠新Ⅱ复合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96只,分成A组(48只),盐酸氯胺酮和速眠新Ⅱ复合麻醉;B组(48只),咪唑安定基础麻醉下,行盐酸氯胺酮与速眠新Ⅱ复合麻醉。均采用肌内注射麻醉。【结果】麻醉显效时间、首次用药维持时间、第二次维持时间、总维持时间分别为:A组,(7.2±1.5)min,(38.4±4.9)min,(32.7±5.5)min,(70.5±3.8)min;B组,(3.9±1.3)min,(52.3±6.7)min,(43.2±4.1)min,(95.4±2.3)min。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咪唑安定基础麻醉盐酸氯胺酮与速眠新Ⅱ复合麻醉可有效增强复合麻醉效果,减少麻醉药物用量,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及可控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氯胺酮 -咪唑安定联合用药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 ,安全性和可靠性满意。现将我院 1 998~ 2 0 0 1年度小儿手术中三种配伍氯胺酮麻醉的观察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1 0 6例 ,ASAI~ 级 ,男 79例 ,女 2 7例 ,年龄 1 .5~ 6岁。手术种类 :腹股沟斜疝 46例 ,睾丸鞘膜积液翻转术 2 2例 ,阑尾切除手术 1 8例 ,其它手术 2 0例。所有患儿按入院时间随机分成三组 : 组 (氯胺酮 + γ-羟基丁酸钠 ) 32例 ; 组 (氯胺酮 +地西泮 ) 36例 ; 组 (氯胺酮 +咪唑安定 ) 38例。每组患儿术前均禁食 ,无肠梗阻和脱水等病症 ,各组间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一种适合小儿上肢手术更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方法 试验组 (A组 )先用氯胺酮行基础麻醉 ,然后用 0 .5~ 1%利多卡因行连续臂丛阻滞 ,术中根据情况 ,间断给氯胺酮 1mg kg和 0 .5~ 1%利多卡因维持麻醉 ;对照组 (B组 )用氯胺酮 (2mg kg)复合咪唑安定 (0 .1mg kg)与之对照。结果 两组麻醉方法均有效。A组氯胺酮、咪唑安定用量少于B组 (P <0 .0 1) ,苏醒时间A组短于B组 (P <0 .0 1) ,麻醉效果A组优于B组。结论 基础麻醉下连续臂丛阻滞是一种适合小儿上肢手术更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