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沙瑞娟  张宙  余天浩  袁慧琳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1):6838-6839,6845
目的:为进一步认识和防治青年脑卒中,对比分析青年人脑梗死和脑出血的病因、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青年脑梗死和146例青年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47例脑梗死患者有明确病因者133例(90.5%),病因不明者14例(9.5%),其中动脉粥样硬化84例(57.1%)、炎症性血管病20例(13.6%)、凝血机制障碍7例(4.8%)、先天性血管畸形7例(4.8%)、心源性栓塞4例(2.7%)、偏头痛诱发2例(1.4%)。147例中经治疗痊愈114例(77.6%),显著进步27例(18.4%),死亡6例(4.1%)。146例脑出血患者有明确病因者115例(78.8%),病因不明者31例(21.2%),其中先天性血管畸形57例(39.0%),动脉粥样硬化52例(35.6%),烟雾病4例(2.7%),脑静脉血栓形成引发脑出血2例(1.4%)。146例中经治疗痊愈106例(72.6%),显著进步19例(13.0%)。死亡21例(14.4%)。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是青年人脑卒中最常见的病因,血管炎及先天性血管畸形分别为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另一常见病因。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一般预后好,治愈率高,致残率低。脑出血的死亡率明显高于脑梗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年脑出血的病因、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8例急性自发性脑出血青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08例患者中有明确病因者85例(78.7%),病因不明者23例(21.3%),其中高血压42例(38.9%),脑血管畸形34例(31.5%),脑静脉血栓形成4例(3.7%),抗凝治疗3例(2.8%),血液系统疾病2例(1.8%)。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吸烟、饮酒、家族史。16例(14.8%)行手术治疗,21例(19.4%)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基本治愈56例(51.9%),好转39例(36.1%),死亡13例(12%)。结论青年脑出血的病因以高血压和脑血管畸形最常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吸烟、饮酒、家族史,手术及介入治疗是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对2005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3例青年脑卒中患者行脑血管造影(DSA)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性脑卒中占45.45%,缺血性脑卒中占54.55%;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脑卒中DSA阳性率分别为75%、57.14%、88.89%,无异常发现占21.21%;青年脑卒中病因依次为动脉粥样硬化、烟雾病、脑动脉瘤和脑动静脉畸形、脑血管先天性狭窄和肌纤维发育不良;经单因素分析显示,青年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分别为吸烟、酗酒、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家属病史。青年脑卒中病因较为复杂,临床早期应用脑血管造影诊断,有助于及早明确病因,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依据,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青年脑梗死患者的病因、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 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青年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62 例, 58. 5%),其次为心源性疾病(16 例,15 .1%)、血管炎性病变(7例,6 .6%)及凝血异常(10 例,9. 4%)。主要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大量饮酒、脑卒中家族史。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预后良好。结论 尽早明确病因,积极防治各种危险因素,给予充分的治疗可有效减少青年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青年脑梗死69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7):1669-1670
目的:分析青年脑梗死患者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 a间年龄在18-45岁的脑梗死患者,对其发病时血糖、血脂、血粘度、眼底、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及CTA、DSA等项调查。结果:发现91%的患者能查到病因,且动脉粥样硬化是青年人最常见的病因(34.8%),其他的原因有心源性栓塞、血管畸形、凝血障碍、外伤、血液病、吸烟、酗酒、偏头痛等。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和心源性栓塞是青年脑梗死的主要病因(65%)。而通过DSA、CTA及实验室等相关检查约91%的患者可找出病因。  相似文献   

6.
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7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瑶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5):6198-6199
目的:探讨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78例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因等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有明确病因者68例,其中动脉硬化或动脉粥样硬化最多,为50例,其余为心源性脑梗死12例,脑血管畸形6例。和同期中老年患者比较,本组病情恢复快,预后好,死亡率低。结论: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是动脉硬化与心源性栓塞,高血压、高血脂症、吸烟、酗酒等是重要危险因素。青年人应合理饮食,劳逸结合,改正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中年脑梗死的病因、危险因素、影像学特点。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回归模型以脑梗死为因变量,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纤维蛋白原、尿酸、同型半胱氨酸(Hcy)、颅内动脉狭窄及吸烟为自变量,分析内蒙古地区青中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100例18~45岁青中年脑梗死患者病例资料,并分为两组,青年Ⅰ组年龄18~35岁(26例),青年Ⅱ组年龄>35~45岁(74例),及100例48~62岁中年脑梗死患者资料,按TOAST分类探讨其病因、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年龄、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cy、颅内动脉狭窄和吸烟是内蒙古地区青中年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青年组脑梗死男性多于女性,中年组血脂、血Hcy水平与青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因分析显示:18~35岁青中年脑梗死,大动脉粥样硬化和心源性脑栓塞(即先天性心脏病)各3例(11.5%),小动脉闭塞4例(15.4%),其他病因8例(30.8%),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3例、外伤后动脉夹层2例、烟雾病2例、大动脉炎1例,病因不明8例(30.8%);>35~45岁青年,大动脉粥样硬化40例(54.1%),小动脉闭塞26例(35.1%),心源性脑栓塞3例(4.0%),包括心脏瓣膜置换术后2例、卵圆孔未闭1例,其他病因4例(5.4%),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烟雾病、抗磷脂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各1例,病因不明1例(1.4%)。青中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1.0mm)比例高于中年组,颈动脉斑块、狭窄或闭塞的比例低于中年组(P<0.05);颅内外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比例低于中年组(77.0%vs91.0%),青年组颅内动脉狭窄/颅外动脉狭窄约为2.0:1,中年组约为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中年脑梗死病因复杂、多样,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为35岁以上青年脑梗最常见病因,青中年脑梗死病变侧侧支循环代偿丰富,致残率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了解青年脑卒中患者脑血管病变的特点,从而探讨青年脑卒中的常见病因、危险因素及脑血管造影在脑卒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经CT或者MRI确诊的青年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其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结果分析其病变血管的类型和部位,探讨其发生脑卒中的直接病因和根本病因。结果 122例脑卒中患者中由出血诱发的脑卒中病例有42例,由缺血诱发的脑卒中病例有80例。其中导致出血性脑卒中的最常见病因为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而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直接病因则是颈内动脉或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而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先天性脑血管畸形以及感染性血管病则是最常见的根本的病因。结论青年脑卒中的病因相对于老年人来说更加多样化,采用全脑动脉造影对这些复杂的病因进行探讨有着很高的临床参考价值,如果结合患者的病史大多可以明确其病因,有助于脑卒中的临床诊断和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寻找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共同危险因素,探讨不明原因青年脑梗死和脑出血中血浆蛋白Z(plasmaproteinZ,PZ)水平的变化及与年龄、体质量指数及纤维蛋白原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天津渤海石油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3例不明原因青年脑梗死患者、39例不明原因青年脑出血患者,同时纳入78例体检者作为对照,以上对象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其血浆PZ水平。结果:脑梗死组PZ水平为(2.85±0.69)mg/L,显著高于对照组(2.07±0.80)mg/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q=6.1977,P<0.01);脑出血组PZ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脑出血组PZ水平为(1.22±0.53)mg/L,显著低于对照组(q=4.6448,P<0.01)。脑梗死组PZ水平与年龄、体质量指数、纤维蛋白原水平正相关(r分别为0.505,0.436,0.620,P<0.05)。结论:PZ水平的升高/降低可能与青年不明原因脑卒中有关,但进一步的结论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0.
青年女性脑卒中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静华  王竟靖  马翚 《临床荟萃》2003,18(7):399-400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易患疾病 ,但在临床工作中 ,也发现青年人患脑卒中 ,并呈上升趋势。调查显示 ,在发展中国家的脑卒中 ,青年人的比例可达 2 0 %左右 ,本研究通过对 6 1例青年女性脑卒中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青年女性脑卒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均为 1991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住院的成年女性的脑卒中患者 ,脑卒中的诊断按 1995年全国脑血管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1] ,并经头颅CT或MRA扫描证实。年龄2 1~ 4 5岁 ,平均 (2 7.2 3± 6 .6 6 )岁 ,其中脑出血 31例 ,脑梗死30例。1.2 病因 有高血压史者 33例 ,…  相似文献   

11.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与脑缺血性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是在脑内合成并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可促进神经元的存活和生长发育并能防止它们受损死亡,改善神经元病理状态、促进受损伤神经元再生及分化成熟等生物效应的多肽或蛋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的损伤修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将近年来与其有关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对其在脑缺血后的表达机制、生物学作用及其机制进行探讨,了解其在大脑中的分布,缺血性损伤程度与BDNF表达间的关系,以及影响BDNF表达的因素,有助于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腔隙性脑梗死血管危险因素与小血管病理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腔隙性脑梗死与其他类型脑卒中血管危险因素的比较,推测腔隙性脑梗死的小血管病理改变类型,以便为其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登记2002-03/2004-01连续入院的腔隙性脑梗死、原发性脑出血及皮质型梗死患者的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脑卒中家族史、缺血性心脏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颈动脉狭窄、超重及高胆固醇血症等,引入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对3类脑卒中的血管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共登记脑卒中患者1263例,其中698例符合纳入标准,其中腔隙性脑梗死303例,原发性脑出血203例,皮质型脑梗死192例。①腔隙性脑梗死组与原发性脑出血组比较,高血压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57.1%比51.7%;OR=1.24,P>0.05),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在腔隙性脑梗死组更常见(19.5%比4.9%,25.0%比14.7%;OR=4.67,1.92,P<0.05)。②腔隙性脑梗死组与皮质型梗死组比较,糖尿病的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19.5%比14.1%;OR=1.24,P>0.05),男性,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在腔梗组更常见(61.1%比52.1%;57.1%比44.8%,25.0%比16.2%;OR=1.44,1.73,1.73,P<0.05)。结论:①腔隙性脑梗死与原发性脑出血比较,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与前者的关系更明显。②腔隙性脑梗死与皮质型梗死比较,糖尿病与两者的相关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总结近八年323例肾病综合征中并发急性脑梗死34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3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对照组16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及血塞通,对照组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结果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依次为TLA、高血脂、老年人、严重的低蛋白血症;治疗组总有效率94.4%,对照组87.5%,有显著性差异(P〈0.015);治疗组血流变各项指标明显改善,头颅CT影像学检查显著改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及血塞通无明显副作用。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及血塞通治疗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存活的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表现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60例脑梗死患者的ADL进行了评价,并对Barthel指数各项目间的难易度及部分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 上肢Brunnstrom分级与Barthel数间有较高的相关性.结论 我国偏瘫康复理论、康复技术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需努力追赶.  相似文献   

18.
bFGF和NGF基因在大鼠脑震荡脑损伤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基因在大鼠实验性脑震荡脑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Wistar雄性二级大鼠复制脑震荡动物模型,于伤后1d、3d、7d、14d及30d活杀取脑组织,经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等技术研究bFGF和NGFmRNA和蛋白在脑震荡中的变化规律。结果:100g组见典型脑震荡的临床表现。bFGF蛋白和mRNA于伤后1d表达增强,3-7d达高峰,14d后开始减少,30d仍高于正常水平。阳性部位见于大脑皮质、海马、丘脑和小脑神经元胞浆内。NGF蛋白和mRNA于伤后1d,损伤区大脑皮质、海马、丘脑和小脑神经元胞浆内呈强阳性反应,表达明显增多,3-30d持续呈强阳性至阳性,但随时间的推移,呈减少趋势。结论:bFGF基因表达参与脑震荡发生时脑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可能对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起重要调节作用;NGF基因表达参与脑震荡脑损伤和恢复的全过程,尤其在早期急性期起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遗传因素在青年脑梗死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询问方式收集216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心脑血管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家族史资料,收集病例及对照组一级亲属(除外儿女)脑梗死患病情况。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有家族史青年患脑梗死的危险度进行定量评估,计算脑梗死遗传度。结果:69.9%的青年脑梗死病例有家族史,明显高于对照组18.67%(χ2=137.25,P<0.001),无论男性或女性病例对心脑血管病家族史暴露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青年脑梗死病例的母亲心脑血管病患病率51.85%明显高于父亲的患病率18.06%(χ2=71.18,P<0.001),脑梗死遗传度为(72±5)%。55.56%青年脑梗死病例有高血压家族史,而对照组只有11.33%,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117.29,P<0.001)。结论:心脑血管病家族史是青年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在青年脑梗死发病中,遗传因素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婴幼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两组均采用支持、对症及物理疗法、针灸、推拿等综合治疗。治疗组患儿另外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30ug肌肉注射,每日1次,共30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患儿发育商评分明显上升(t=2.27,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1.67%,与对照组62.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P<0.05);治疗组头颅CT阳性率显著降低(χ2=5.55,P<0.05),且未发生任何药物相关副作用。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能安全有效地用于治疗婴幼儿脑性瘫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