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小鼠巨噬细胞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0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经不同质量浓度(0、1、10、100、1000ng/ml)HMGB1的刺激,于不同时间点(0、6、12、24、48、72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细胞TNF-α、IL-10及ICAM-1 mRNA表达的变化,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0以及sICAM-1蛋白水平的变化.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1~1000 ng/ml的HMGB1作用24h,可使巨噬细胞的TNF-α、ICAM-1基因表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1000 ng/ml HMGB1的作用最强,呈剂量-效应关系.而IL-10仅在1000 ng/ml HMGB1作用时表达有所增加.以100 ng/ml的HMGB1作用不同时间后,培养上清液TNF-α与sICAM-1的浓度48 h达高峰(P<0.01),呈时间-效应关系,HMGB1对巨噬细胞TNF-α的分泌呈"双峰"特征,而IL-10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一定浓度的HMGB1可诱导巨噬细胞合成、释放促炎细胞因子与黏附分子,具有显著的促炎特性. 相似文献
2.
对高迁移率族蛋白B1作用的新认识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o box 1 protein,HMGB1)是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内的一类非组蛋白染色体结合蛋白,曾经作为一种转录N子和促生长因子而被广泛研究。新近研究发现。HMGB1可分泌到胞浆乃至胞外,并可与白细胞介素-1(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重要炎症因子相互诱生。循环HMGB1在脓毒症后期升高,有可能作为一种“晚期”炎症介质参与脓毒症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烫伤后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树突状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烫伤后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l)对树突状细胞(DC)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2(IL-12)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10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假烫伤组(n=32)、烫伤组(n=32)和丙酮酸乙酯(EP)干预组(n=32),后3组实验动物按观察时间再分为4个亚组,分别于烫伤后1、3、5和7d分别处死各组动物留取脾脏。分离DC后培养24h,收集孵育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TNF-α和IL-12水平;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脾脏组织TNF-α、IL-12和HMGBl的基因表达。结果与相同时间点假烫伤组比较,伤后不同时间点烫伤组HMGBl mRNA表达显著升高(P均〈0.01),DC孵育液中TNF-α产生减少、IL-12的产生变化不明显,脾脏TNF-α mRNA于伤后1d显著升高,5~7d迅速降至假烫伤组水平,IL-12mRNA表达在伤后1d和3d显著下调,5d和7d则迅速增强(P〈0.05或P〈O.01);与烫伤组比较,EP干预组HMGBl mRNA表达均明显受抑,脾脏DC分泌TNF-α和IL-12的能力以及脾脏IL-12mRNA表达均显著增强(P均〈O.01)。结论严重烫伤后HMGBl的表达异常升高,可导致脾脏DC分泌TNF-α和IL-12的能力下降,从而介导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 相似文献
4.
清胰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药清胰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04年7月至2010年6月本院收治的78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胰汤[药物组成:柴胡9 g,黄芩9 g,延胡索9 g,川楝子9 g,红藤15 g,败酱草15 g,蒲公英30 g,紫花地丁30 g,桃仁9 g,牡丹皮15 g,大黄(后下)15 g]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两组分别于治疗1、7、14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外周血清HMGB1、TNF-α、IL-1β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1 d时HMGB1、TNF-α、IL-1β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1 d时比较,两组治疗7 d和14 d HMGB1均明显升高,对照组治疗14 d 及治疗组治疗7 d和14 d TNF-α、IL-1β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治疗组治疗7 d、14 d HMGB1、TNF-α、IL-1β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 清胰汤可能通过下调HMGB1的表达,从而改善SAP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人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健康人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调整细胞浓度后接种于细胞培养板并加入重组人高迁移率族蛋白B1(rhHMGB1)进行刺激。以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Ⅱ酶反应比色法(MTT)检测细胞数量和细胞活性,观察HMGB1对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FCM)分析CD3^+淋巴细胞CD4表达。细胞中自细胞介素-2(IL-2)、IL-2α受体(IL-2Rα)基因表达水平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结果①500~1000μg/L rhHMGB1作用48h后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显著抑制,低于这一剂量对其增殖活性影响不显著。②不同rhHMGB刺激时间和作用剂量对CD4^+T淋巴细胞未造成明显改变,但rhHMGB1能时间-剂量依赖性增加Th2亚群比例,并因此降低Th1/Th2比值,刺激后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出现Th1优势向Th2优势偏移。③经植物血凝素激活后12hT淋巴细胞IL-2和IL-2Ra基因表达达到峰值;rhHMGB1与T淋巴细胞共同培养12h后,10~100μg/L剂量可明显上调IL-2和IL-2Ra基因表达;而较高剂量rhHMGB1(100~1000μg/L)刺激持续48h上述效应衰竭,并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结论HMGB1对T淋巴细胞包括增殖、分化和细胞因子分泌等免疫功能具有直接调节效应。剂量蓄积和持续刺激可诱导T淋巴细胞功能亚群从促炎优势向抗炎优势转化。 相似文献
6.
强直性脊柱炎中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 B1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 B1(HMGB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以寻找治疗 AS 新靶点。方法本研究纳入50名 AS 患者,其中30例为初诊未治疗活动期患者,20例为治疗三个月稳定期患者。从同地区选取性别、年龄和种族与疾病组配对的30名正常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通过 ELISA 方法测定不同组别的血清 HMGB1与 TNFα的表达,检测治疗前后与对照组血清 HMGB1与 TNFα的表达水平,比较分析 AS 患者 HMGB1与 TNFα变化以及其与炎性指标、AS 躯体功能指数 BASFI 和 AS 活动性指数 BASDAI 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S 患者血清中 HMGB1和 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稳定期较活动期患者二者水平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AS 患者血清中 HMGB1和 TNF-α水平均与血沉、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BASFI、BASDAI 呈正相关;AS 患者血清中 HMGB1和 TNFα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AS 中 HMGB1与 TNFα的表达升高,与疾病活动性正相关,且两种因子有较强的正相关性,HMGB1在 AS 的发病中可能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观察大承气汤对脓毒症大鼠HMGB1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大承气汤治疗脓毒症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组、低剂量大承气汤组(LDT组)、高剂量大承气汤组(DT组),盲肠结扎穿刺法复制大鼠脓毒症模型.LDT组和DT组分别以不同浓度的大承气汤灌胃,假手术组和脓毒症组以生理盐水对照灌胃.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2、8、24、48 h四个时间点随机处死6只大鼠,经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去上清,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TNF-α、IL-6、HMGB1的表达.术后24 h,取大鼠末端回肠,用RT-PCR法检测回肠组织HMGB1 mRNA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肠组织HMGB1蛋白表达,在光镜下观察大鼠肠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脓毒症组血浆HMGB1在术后8、24、48 h显著增高,脓毒症组回肠组织HMGB1 mRNA及蛋白表达在术后24 h显著增高(P<0.05).与脓毒症组比较,DT组、LDT组血浆HMGB1在术后8、24、48 h显著降低,DT组、LDT组回肠组织HMGB1 mRNA及蛋白表达在术后24 h显著降低(P<0.05).上述指标在LDT与DT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承气汤治疗脓毒症的机制可能包括:①抑制肠组织HMGB1的表达,进而保护肠黏膜屏障;②降低血浆HMGB1水平,进而抑制HMGB1的某些受体(如TLR4)介导的炎症介质释放.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大黄对脓毒症大鼠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揭示大黄治疗脓毒症的机制.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模型,10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 只)、CLP组(48只)、大黄治疗组(48只).分别在术后0、3、8、24、48及72 h活杀大鼠留取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NF-α和HMGB-1的含量.结果 大黄治疗组血浆TNF-α水平在8 h,HMGB1水平在24、48及72 h明显低于CLP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黄通过降低血清中TNF-α和HMGB-1的水平,对脓毒症大鼠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程序性坏死特异性抑制剂-1(necrostatin-1,Nec-1)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脏HMGB-1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创伤失血性大鼠休克模型,将96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DMSO组、Nec-1组,每组32只.假手术组仅进行麻醉、分离血管、结扎血管,并不进行创伤失血和再灌注.DMSO组建立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再灌注前5min前股静脉给予DMSO溶剂.Nec-1组于再灌注5 min股静脉给予Nec-1(1 mg/kg).于再灌注后分别在2、8、16、24 h各处死动物8只,取动物血清及肝脏组织.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再灌注后24h后细胞器水平的细胞坏死;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分析血清中HMGB-1含量;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肝脏组织中胞质和总蛋白的HMGB-1含量.结果 Nec-1组与DMSO组比较,血清ALT在8 h(P<0.05)、16 h(P<0.01)、24 h(P<0.01)表达较低,Nec-1组血清AST在8 h(P<0.01)、16h (P <0.01)、24h(P<0.01)表达较DMSO组低;与DMSO组比较,Nec-1组血清HMGB-1在8 h(P<0.05)、16 h(P<0.01)、24h (P<0.01)有明显下降.光镜及电镜下DMSO组及Nec-1组可见肝小叶结构破坏,淤血,炎性细胞浸润及细胞器损伤,Nec-1组肝组织损伤明显减轻;与DMSO组比较,Nec-1组肝细胞中胞质蛋白HMGB-1在8h (P<0.01)、16h (P<0.01)、24 h(P<0.01)有明显下降,Nec-1组总蛋白HMGB-1在8h (P<0.05)、24 h(P<0.05)有明显下降.结论 Nec-1可以有效降低创伤失血性休克对肝脏的损伤,减少HMGB-1的释放,有效保护肝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正丁酸钠对肺纤维化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和a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a,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3组大鼠用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竖立固定,经口气管播管... 相似文献
11.
辛伐他汀干预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及斑块形态学的影响,以期揭示其抗AS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AS模型组、辛伐他汀干预组.给予高脂饮食同时灌胃维生素D3建立AS模型;干预组于第8周开始给予辛伐他汀2.5 mg·kg-1·d-1灌胃;各组分别于10周、12周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HMGB1蛋白表达,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MGB1 mRNA表达,并观察主动脉斑块形态学变化.结果 模型组主动脉斑块内HMGB1蛋白表达呈强阳性,辛伐他汀干预组HMGB1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12周时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10周、12周时HMGB1 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10周:19.695±1.418、比2.981±0.753,12周:20.542±1.132比3.219±0.332,均P<0.01);辛伐他汀干预组10周、12周HMGB1mRNA表达(15.798±0.891,12.641±0.734)明显低于模型组相应时间点,且12周时表达低于10周时(P<0.05或P<0.01).模型组主动脉内有明显钙化斑块,呈环状,斑块遍及整条动脉;辛伐他汀干预后可明显抑制斑块形成,12周斑块面积较10周时进一步减小.结论 辛伐他汀能减轻AS大鼠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降低斑块组织中HMGB1的蛋白及mRNA表达,通过减轻炎症反应起到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丙酮酸乙酯(ethyl pyruvate,EP)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pancreatitis,ANP)肝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逆行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作ANP模型.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3只):A组为ANP组;B组为EP组;C组为假手术组.测定血淀粉酶(amylase,AMY)和血浆AST、ALT水平变化,测定肝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含量,RT-PCR检测肝组织HMGB1 mRNA表达,光学显微镜观察胰腺与肝组织病理变化及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肝组织HNGB1蛋白表达.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q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A、B组血浆AMY、AST、ALT水平明显升高,但B组较A组显著下降(P<0.05);与C组比较,A组肝组织中MPO明显升高(P<0.01),B组肝组织中MPO升高幅度较小.B组较A组胰腺与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A组大鼠肝组织HMGB1 mRNA表达较C组明显增加[A组(0.73±0.06),C组(0.28±0.04),P<0.01],B组其水平较A组显著降低[B组(0.46±0.05),A组(0.73±0.06),P<0.05].A组HMGB1明显表达于大鼠肝细胞和枯否细胞核和胞浆中,B组HNGB1表达较A组显著减弱. 结论 ANP时,HMGB1作为晚期炎症介质,参与了肝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丙酮酸乙酯能显著抑制HNGB1的表达,对ANP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休克期切痂对烫伤大鼠肝HMGB1表达及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 探讨休克期切痂对烫伤大鼠肝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l)表达及肝脏功能影响。方法 30 %Ⅲ度烫伤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2 4h和 72h切痂植皮组。RT PCR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肝脏HMGBlmRNA/蛋白表达 ,同时检测血浆AST、ALT含量。结果 大鼠烫伤后肝组织HMGB1mRNA表达量增加 1~ 2 5倍 ,2 4h切痂组伤后 8d其水平较烫伤对照和 72h切痂组显著减少 (P <0 0 5 )。烫伤后大鼠肝细胞和枯否细胞HMGB1表达阳性率较正常大鼠均显著升高 (P <0 0 1) ,2 4h切痂组 4、 8dHMGB1表达阳性细胞数较烫伤对照和 72h切痂组均显著减少 (P <0 0 1)。同时 ,烫伤大鼠血浆AST和ALT水平升高 (P<0 0 5 ) ,而 2 4h切痂组伤后 4、 8d较烫伤对照组和 72h切痂组显著降低 (P <0 0 1)。结论 烫伤大鼠休克期切痂能够下调肝组织HMGB1表达 ,局部HMGB1诱生参与了肝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丙酮酸乙酯对烫伤大鼠肝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和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烫伤大鼠肝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的变化规律,观察丙酮酸乙酯(EP)对烫伤后肝组织HMGB1表达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7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伤组(n=18)、烫伤组(n=30,烫伤后2h腹腔给予林格液3ml)、丙酮酸乙酯(EP)治疗组(n=30,烫伤后2h腹腔给予EP3ml)。3组动物分别于伤后第8、24、72h时点活杀,留取肝组织检测其HMGB1基因/蛋白表达,留取血标本检测肝功能指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肝组织HMGB1基因/蛋白表达,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结果与假伤组比较,严重烫伤组大鼠肝组织HMGB1 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同时血清AST和ALT水平亦显著升高(P<0.05或P<0.01)。EP治疗组大鼠肝组织HMGB1表达显著下调,血清AST和ALT水平不同程度地明显下降(P<0.01或P<0.05)。结论HMGB1参与了烫伤大鼠的炎症反应过程,应用EP治疗可有效抑制烫伤后肝组织HMGB1的表达,并显著减轻烫伤延迟复苏所致肝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急性脑梗死(ACI)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发病72h内入院的ACI患者40例,分别于入院24 h内及病程7d、12d抽取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HMGB1、hs-CRP水平.结果 ACI患者入院后各时间点血清HMGB1水平(μg/L,24 h:7.598±0.280,7d:10.491±0.512,12 d:5.315±0.224)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0例,2.994±0.243)及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至少1项的危险因素组(20例,3.272±0.2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hs-CRP水平(mg/L,24 h:5.815±0.408,7d:5.063±0.510,12d:2.863±0.297)也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642±0.0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2d时hs-CRP水平接近危险因素组(2.514±0.3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危险因素组患者血清HMGB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者(17例)与颈内动脉系统梗死者(23例)血清HMGB1、hs-CRP水平相当,说明血清HMGB1、hs-CRP水平与梗死部位无相关关系,而二者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1=0.377、P1=0.034,r2=0.353、P2=0.025).此外,血清HMGB1水平与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28,P=0.047).结论 血清炎症因子HMGB1、hs-CRP在ACI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其水平与病情轻重相关,与脑梗死部位无关.血清hs-CRP水平可能对ACI的发生有预测意义,监测血清HMGB1、hs-CRP水平有助于ACI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表达对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occlud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逆行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作SAP模型.健康Wistar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SAP组、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处理组.测定血淀粉酶(AMY)、内毒素(LPS)及D-乳酸水平;光镜下观察胰腺和肠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occludin分布和表达的变化;RT-PCR法检测大鼠肠组织中HMGB1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肠组织中HMGB1及occludin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在建模后24 h,SAP组大鼠血浆LPS及D-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肠屏障通透性明显增加;PDTC处理组大鼠血浆LPS及D-乳酸水平明显低于SAP组(P<0.05).SAP组大鼠肠组织HMGB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occludin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下降;PDTC组大鼠肠组织HMGB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SAP组,occludin水平较SAP组升高(P<0.05).结论 SAP时,大鼠肠组织内HMGB1表达升高,通过降低occludin蛋白表达,来增加肠黏膜屏障通透性;PDTC可抑制HMGB1表达,上调occludin蛋白表达,改善肠黏膜屏障通透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脓毒症时脑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规律及其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40只C57BL/6小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假伤组、脓毒症组、侧脑室注射假伤组以及脓毒症动物侧脑室注射HMGB1抑制剂( BoxA)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复制脓毒症模型及全自动小鼠脑立体定位仪构建侧脑室置管模型,脓毒症后立即经侧脑室导管向侧脑室注射1μg BoxA,于24 h取出脑组织并分离出海马结构,采用组织免疫荧光、蛋白印迹分析、组织TUNEL染色及HE染色方法分别检测脑组织HMGB1、胱天蛋白酶( caspase)-3表达及组织凋亡、损伤等改变,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之间采用t检验。结果(1)脓毒症组较假伤组海马组织HMGB1表达明显增加(22.74±9.29 vs.4.57±2.18, P<0.01);(2)脓毒症组与假伤组比较,海马组织细胞凋亡明显增加[(35±9.17) vs.(1.67±1.53), P<0.01]及caspase-3表达显著上调[(16.79±8.17) vs.(3.39±2.09), P<0.05],组织损伤明显加重;(3)侧脑室注射BoxA能有效地抑制海马组织HMGB1表达[(2.66±2.06) vs.(22.74±9.29), P<0.01];(4)侧脑室注射BoxA能减轻脑组织损伤,并减少组织细胞凋亡[(12±4.36) vs.(35±9.17), P <0.01]及 caspase-3表达[(4.10±2.11) vs.(16.80±8.17), P<0.05]。结论脓毒症状态下HMGB1表达增加与脓毒症脑组织损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中枢抑制HMGB1能明显减轻脓毒症脑损伤。 相似文献
18.
Sepsis is an infection induced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and is a major cause of morbidity as well as mortality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A growing body of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activation of a proinflammatory cascade is responsi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mmune dysfunction, susceptibility to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The present theories of sepsis as a dysregulated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immune function, as manifested by excessive release of inflammatory mediators such as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 (HMGB1), are supported by increasing studies employing animal models and clinical observations of sepsis. HMGB1, originally described as a DNA-binding protein and released passively by necrotic cells and actively by macrophages/monocytes, has been discovered to be one of essential cytokines that mediates the response to infection, injury and inflammation. A growing number of studies still focus on the inflammation-regulatory function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infectious and inflammatory disorders, recent data suggest that HMGB1 formation can also markedly influence the host cell-mediated immunity, including T lymphocytes and macrophages. Here we review emerging evidence that support extracellular HMGB1 as a late mediator of septic complications, and discuss the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several HMGB1-targeting agents in experimental sepsis. In addi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en proven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aterials and their extracts have remarkable effective in treating severe sepsis. In this review, we therefore provide some new concepts of HMGB1-targeted Chinese herbal therapies in sepsis.KEY WORDS: Sepsis, Inflammatory mediators,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 相似文献
19.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为重要炎性因子,其为无菌性炎症与感染相关炎症反应的重要调节者,在感染、炎症及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HMGB1表达水平可反映机体炎症及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且与相关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以HMGB1为治疗靶点,有望为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疾病的治疗提供潜在新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