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老年性黄斑变性荧光眼底造影所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性黄斑变性是老年人的主要眼病之一。我们通过对126例老年黄斑变性患者的荧光眼底造影资料的复习,并对其中56例病人进行荧光眼底造影随访,发现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多出现在玻璃膜聚集区,尤其是融合区。一旦新生血管进入视网膜下,则以其先进... 相似文献
3.
4.
5.
本文对64例(82眼)早期老年性黄斑变性(早期AMD)及46例(46眼)AMD病人进行了黄斑阈值与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比较。结果显示,视网膜敏感性的降低与AMD 的病变类型和FFA 改变有关,湿性比干性AMD 的局部视网膜区敏感性损害显著;中心凹及傍中心凹区玻璃疣较无玻璃疣组的视网膜敏感性降低显著;而视网膜有AMD 晚期眼底改变的敏感性降低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对老年黄斑变性(SMD)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可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现将我院1995年1月至1998年6月经检眼镜下诊断为AMD的118例FFA检查结果报告如下。118例(145眼)中,男性62例,女性56例,右眼50例,左眼41例,双眼27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5岁,其中60岁以上85例。病史最短2天,最长10年,1~6个月为52例。有25例进行1~3年随访观察及定期FFA检查。按1986年第二届全国眼底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分型,萎缩型31眼,渗出型79眼,35眼除外SMD,其中玻璃膜疣28眼,色素上皮变性6眼,黄斑部视网膜前膜1眼。萎缩型造影早期可见与普通眼底镜下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在老年黄斑变性(age—rd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用日本Topeon TRC-50IX眼底照相机对94例153眼进行FFA检查,并结合常规眼科检查进行分析。结果:94例153眼中萎缩型120眼,占78.43%,渗出型33眼。占21.57%。结论:FFIA可显示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并可指导临床治疗,对于隐匿型CNV需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e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以发现FFA未能显示的经典CNV。渗出型是AMD致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在老年黄斑变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Topocon TRC-NW7SF型眼底照相机对老年黄斑变性(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者进行FFA检查,并结合临床其他检查进行分析。结果:AMD患者40例62眼中,萎缩型49眼(79%),渗出型13眼(21%)。萎缩型表现均为点状或斑驳样透见荧光,未见荧光素渗漏。渗出型早期可见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态,晚期大量荧光素渗漏,周围有出血者则表现为荧光遮蔽。结论:对AMD患者早期应用FFA检查有助于分析CNV,并显示其范围和部位,为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眼球钝挫伤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所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85年7月至1991年12月期间的66例眼球钝挫伤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重点描述了视网膜震荡伤、眼底出血、黄斑裂孔、脉络膜撕裂及视神经挫伤的造影所见,它们对临床诊断、发病机理 、治疗、预后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3,9:47-48)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在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AMD患者375例742只眼的FFA和ICGA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在所有患者中,萎缩型504只眼(67.9%),渗出型238只眼(32.1%).在同步进行FFA和ICGA检查的渗出型AMD93只眼中,FFA检查发现典型性CNV 14只眼(15.1%),隐匿性CNV 79只眼(84.9%);ICGA检查发现边界清楚的CNV48只眼(51.6%),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7.97,P<0.01).ICGA检查发现CNV的供养血管6只眼(6.5%),均位于中心凹旁或中心凹外.在发现边界清楚CNV的48只眼中,中心凹下CNV29只眼(60.4%),中心凹旁CNV 12只眼(25.0%),中心凹外CNV7只眼(14.6%).结论 与FFA相比,ICGA可以更加准确地显示CNV,发现CNV的供养血管,对AMD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更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13.
牵牛花综合征是一种不常见的先天性视神经乳头发育不全的表现 ,我国虽有报告 ,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特征表现尚未见报道 ,我院近两年来遇到 3例 ,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现报告如下。1 对象 :我院门诊确诊的牵牛花综合征患者 3例 3只眼 ,男 2例 ,女 1例 ,年龄为 10岁 2例 ,11岁 1例 ,视力分别为数指 /眼前、 0 0 2和 0 1;眼前节均未见异常。眼底 :视乳头显得大 ,其周围显粉红色 ,漏斗状深凹陷 ,中心有致密而无明显结构的白色质块 ,如花蕊 ,遮蔽深部血管走行的形态。盘边缘有不规则的灰黑色的环形嵴伴散在色素沉着。色素环外为境界不清和不规则… 相似文献
14.
黄斑裂孔是造成对患者视力明显损害的黄斑部疾患之一。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临床上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近年来对69例74眼黄斑裂孔患者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现将结果分析如下:对象与方法自86年来,临床上确诊为黄斑裂孔的69例74眼,均做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其中男42眼,女32眼,患者年龄14—65岁,平均49岁。其中外伤性黄斑裂孔39眼,高度近视6眼,特发性29眼(其中4眼不同时期先后重复造影共检查17次)。造影方法是使用TOPCON 产WT-3型眼底照像机。ILFORD 公司产27DIN 黑白高速胶卷及南京军区总医院生产10%荧光素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黄斑孔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41例外伤性黄斑孔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观察:多数发病为青年男性,平均年龄为26.3岁,均为钝挫伤所致,视力低于0.1者为73.1%.6例板层孔造影为不显荧光;9例不全孔为点状或颗粒状透见荧光;26例全层孔呈均匀一致的圆型透见荧光.造影显示了黄斑孔的层次、范围、以及孔周围粘连贴附的程度,对其诊断、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老年性黄斑盘状变性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老年性黄斑盘状变性23例,男20例(25眼),女3例(3眼),双眼5例,单眼18例,共28眼,年龄49-90岁。15例作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8例未作造影,但眼底有典型改变。19例(22眼)为活动期,4例(6眼)为瘢痕期。随访16例,时间1-20年,活动期12例(13眼),瘢痕期4例(6眼)。对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随访观察非常重要。(13眼),瘢痕期4例(6眼)。对老年性黄斑变性 相似文献
20.
报告老年性黄斑盘状变性23例,男20例(25眼),女3例(3眼),双眼5例,单眼18例,共28眼。年龄49-90岁。15例作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8例未作造影,但眼底有典型改变。19例(22眼)为活动期,4例(6眼)为瘢痕期。随访16例,时间1-20年,活动期12例(13眼),瘢痕期4例(6眼)。对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随访观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