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组织胞浆菌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H.capsulatum)所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1905年Darling在巴拿马运河区检查黑热病时发现该病病原,1934年正式命名。目前已知组织胞浆菌病遍及全球,主要流行于温带地区。由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对其易感,感染率与发患者数骤增。我国1955年报告首例患者,近年来报道亦见增加。一、发病机制组织胞浆菌孢子及小菌丝体片段被吸入后,由于人体中性白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能与菌丝体结合。并迅速吞噬,在其内转化为酵母型,产生致病力。这种转化一般在几小…  相似文献   

2.
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胞浆菌病 (histoplasmosis)是经蝙蝠、鸡等鸟禽传播的一种少见的系统性真菌病 ,由组织胞浆菌引起以网状内皮系统为主的慢性感染 ,近年来国内本病报道增多 ,应引起重视。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分为无症状型、急性肺型、播散型和慢性肺型〔1〕。播散型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诊断困难。现将我院收治的 5例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我院收治的组织胞浆菌病 5例中 ,男 4例 ,女 1例 ,均为重庆市人。为工人或干部 ,病前体健。年龄 2 8~ 6 0岁。入院前病程 5 0天~ 8个月 ;发热 4例 12天~ 8月 ,1例为不规则发热 ,3例为持续发热 (37℃~ 4…  相似文献   

3.
肝炎病毒携带者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炎病毒携带者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2例报告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650032)郝江江富椿袁培兰组织胞浆菌病(HP)是由真菌荚膜组织胞浆菌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在美国中部和东南部地区感染率极高,国内也有零星报道,西南地区发病率不详。近年来我们收治2例携带有...  相似文献   

4.
慢性肺部组织胞浆菌病四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肺部组织胞浆菌病四例张敦华陶如意张其英宋庆礼仇德惠李锡莹组织胞浆菌病在我国十分罕见,现将我院4例慢性肺部组织胞浆菌病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见附表。讨论慢性肺部组织胞浆菌病是一种原发性肺部真菌病,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地区。病原体为荚膜组织胞浆菌,属双相...  相似文献   

5.
组织胞浆菌病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感染所致的一种原发性真菌病.现将我院2005年5月~2007年8月收治的6例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AIDS合并急性播散性荚膜组织胞浆菌病的真菌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提高对艾滋病(AIDS)合并播散性荚膜组织胞浆菌病的实验诊断水平。方法 取患者血液、骨髓涂片直接镜检,及血液、骨髓真菌培养,观察荚膜组织胞浆菌分别于25℃及37℃孵育时的菌落特征,镜下形态特点。结果 荚膜组织胞浆菌为双相型真菌,生长缓慢,25℃培养为霉菌相,无色素,白色绒毛样或棉花团样菌落,镜下可见特征性的齿轮状或棘状大分生孢子;37℃孵育时为酵母相,镜下可见圆形、卵圆形2~4μm的孢子。结论 从患者体内检出荚膜组织胞浆菌是诊断荚膜组织胞浆菌病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7.
组织胞浆菌病由荚膜组织胞浆菌,一种二形霉菌所致。此病有从轻微的,不被注意的呼吸道感染到弥漫性致死型的不同表现。20%的弥漫性组织胞浆菌病患者具有消化道症状,但本病病程中发生的吸收不良综合症未报道过。本文介绍1例弥漫性组织胞浆菌病,其主要特征是吸收不良和蛋白丢失性肠病。  相似文献   

8.
肺组织胞浆菌病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组织胞浆菌病一例报告夏德懋,罗冰清,沙宝康肺组织胞浆菌病由荚膜组织胞浆菌引起。我院近期收住1例肺组织胞浆菌病,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45岁,1991年8月因轻咳摄胸片报告为正常。3个月后体检示右肺下部异常阴影而住院检查。无明显症状,体检、血尿便常规...  相似文献   

9.
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误诊黑热病5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994年,一例被诊断为黑热病的病人来我所求治,我们复核鉴定其骨髓片时,发现病原体并非利什曼原虫而是美洲型荚膜组织胞浆菌。该病人的肝、脾组织切片由华西医科大学送美国国防部AFIP感染与寄生虫病病理科鉴定,证实了我们的结论,这是我省的第一例组织胞浆菌病...  相似文献   

10.
组织胞浆菌是一种机会致病性真菌, 存在于潮湿的自然环境中。组织胞浆菌感染后主要侵犯肺和网状内皮系统, 严重时可入血并发展为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 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和脏器。该病较为罕见, 症状无特异性, 误诊率高。现报道1例发热待查患者, 经骨髓细胞学及骨髓培养诊断为荚膜组织胞浆菌病, 予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2周及口服伊曲康唑胶囊序贯治疗2个月后, 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输入型肺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对3例输入型肺组织胞浆菌病病例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表现和治疗进行分析,并分别以“imported pulmonary histoplasmosis"、“输入病例”和“肺组织胞浆菌”为关键词在PubMed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检索1989-2014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对其中所有输入型肺组织胞浆菌病病例进行分析,阐述输入型肺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措施.结果 3例肺组织胞浆菌病患者均为免疫正常宿主,均为男性,年龄44~67岁,有流行区蝙蝠洞/坑道暴露史,发病后症状轻重不一,但均出现流感样症状,影像学表现为双肺多发随机分布的结节影,伴纵隔淋巴结肿大.3例分别行经皮肺穿刺或开胸肺活检,病理组织学均表现为肉芽肿性炎症伴坏死,1例穿刺肺组织培养肺组织胞浆菌阳性.3例经伊曲康唑治疗后肺部病变吸收良好.共检索到13篇关于输入型肺组织胞浆菌病的外文文献,共报道60例患者,男42例,女16例,未报道性别2例,年龄为17 ~64岁.未检索到中文文献.这些患者的共同特征与本文病例一致,即流行病学史、流感样症状、双肺多发结节样病变,经抗真菌治疗或自行好转.结论 输入型肺组织胞浆菌病例的流行病史、流感样症状、双肺多发结节样病变等临床表现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如果排除其他原因,即使无明确病原,根据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和对抗真菌治疗的良好反应也可诊断.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误诊黑热病1例。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误诊黑热病1例。  相似文献   

14.
组织胞浆菌病是由于局部或全身组织胞浆菌感染所致疾病,其临床表现包括不规则发热、呼吸困难、浅表淋巴结肿大、血细胞三系减少等,常以呼吸道症状为首发表现。我们在临床上见到1例以胃肠道为首发症状的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目前尚未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对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的确诊率 ,减少误诊。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 8例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找出误诊原因。结果 :该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畏寒、咳嗽、肺部损害、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消瘦、乏力及消化道症状等。初诊时无 1例考虑为该病 ,主要误诊为伤寒、肺部感染、肺结核、肺癌、肝硬化等。 8例患者的骨髓涂片及 7例血涂片查到荚膜组织胞浆菌后才得到确诊。入院后确诊时间 7~ 2 9d。用氟康唑或伊曲康唑治疗 ,全部治愈 ,耐受性较好。疗程 6 2~ 70d。结论 :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是一严重疾病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易误诊 ,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组织胞浆菌病是荚膜组织胞浆菌感染机体而引起的真菌性疾病,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我国在1955年发现首例输入性患者[1],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疾病,尤其累及肺部者.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1例肺部的组织胞浆菌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欧剑鸣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8,24(1):F0002-F0002,F0003
P16473例HIV感染者非洲荚膜组织胞浆菌感染病例的病史回顾及有关文献综述//Pierre Loulergue,Fr啨d啨ric Bastides,V啨ronique Baudouin等非洲荚膜组织胞浆菌病是中、西部非洲的一种地方病。该病由侵袭性真菌感染引起,其生态学及发病机理多数未知。荚膜组织胞浆菌是对在疫区生活或者旅游的艾滋病病人的条件致病菌。虽然艾滋病病毒和非洲荚膜组织胞浆菌共同存在于中、西部非洲,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非洲荚膜组织胞浆菌病的报道极少。本文报告3例在法国诊断的输入性病例,并对类似病例进行综述。图1骨髓涂片直接显微镜检查显示:细胞浆内的…  相似文献   

18.
<正>组织胞浆菌病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引起的系统性真菌感染性疾病,主要累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导致全身淋巴结肿大、进行性肝脾肿大和骨髓抑制,病死率高且早期诊断困难。我院收治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荚膜组织胞浆菌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九例临床及骨髓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是由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 capsulatrm,HC)引起的深部真菌病,以侵犯单核巨噬系统为主。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体重减轻,发热、贫血及白细胞减少等。易误诊为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黑热病及结核病等,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误诊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HP)是地区性非条件性真菌传染病,流行于北美洲,散发于新加坡和菲律宾。我国自1953年首例报道以来有零星病例报道。现将我科诊治的3例HP报道如下。例1,女性,36岁,工人。高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3月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