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4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呼吸系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4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这两种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哮喘相关性的研究不少。多数研究表明IFN-γ基因的CA重复序列、+874T/A和+5644A/T,IL-4基因的-589C/T和-33C/T多态性与哮喘易感性及哮喘表型存在相关性,而对IFN-γ基因-179G/T多态性的研究甚少。本文就IFN-γ和IL-4基因多态性与哮喘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血清含量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法检测50例UC患者及128名健康对照者的IL-18基因5'端4个SNP位点(rs187238 G/C、rs5744228 G/A、rs360718 A/C、rs360717 G/A),同时检测受试者血清IL-18含量.结果 UC组血清IL-18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29.9±111.7)pg/ml比(133.2±39.4)pg/ml,(P<0.01).rs187238 C、rs360718 C、rs360717 A位点与UC显著相关(X~2=9.26,P<0.01),该3个位点的单倍体型频率在UC组和对照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7.04,P<0.01).与对照组相比,UC组含等位基因型C者的血清IL-18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IL-18基因的SNP与其血清含量存在相关性,提示其基因位点多态性及血清含量可能与UC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3.
IL-1β和IL-1R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13(IL-1β)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结抗剂(IL-1R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溃疡性结肠炎(U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顺序特异性引物法(PCR—SSP),检测2005年5月至2006年8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56例UC患者和44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的IL-1β(-511T/C)位点、IL-1β(+3962T/C)位点和IL-1Ra(11100C/T)位点的SNP,分析两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并分析两组差异显著基因的单倍体分型以及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结果(1)UC组IL-1β+3962位点TC杂合子基因型频率及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0,P=0.02)。OR值分析表明IL-1β+3962位点为TC基因型的人群患UC的风险性是TT或CC基因型人群的2.4倍。(2)单倍体分型显示,含有IL-1β+3962T等位基因(IL-1β511C3962T)的H1单倍型和含有野生型等位基因(IL-1β511C3962C)的H2单倍型在两组中频率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3)IL-1β+3962位点各基因型在UC患者不同病情轻重之间的分布比较以及不同发病部位之间的分布比较差异无显著性;(4)IL-1β-511位点和IL-1Ra 11100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①IL-1β+3962位点CT基因型频率及T等位基因频率增高可能与UC易感性有关,但与UC患者病情轻重及发病部位无关。②IL-1β保留511位点和IL-1RA 11100位点的SNP与UC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4.
Peng Z  Hu P  Cui Y  Li C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4):248-251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病人的白细胞介素(IL)-1β、IL-1受体拮抗剂(IL-1RA)、IL-4基因多态性,并分析其与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及临床分型的关系.方法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和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方法分别对81例UC病人和114例健康者进行IL-1β和IL-1RA、IL-4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 UC组IL-4 的RP2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9.0% 对11.8%,P=0.000 02),而对照组RP1基因频率明显高于UC组(88.2% 对71.0%,P=0.000 02),UC组RP1.2、RP2.2基因型的优势比值分别为2.71 (95%CI, 1.39~5.31),9.04 (95%CI, 1.05~203.29);2组IL-1β、IL-1RA各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ANCA(+)组和ANCA(-)组UC病人IL-4的 RP1、RP2基因频率显著不同,差异有显著性 (P值均<0.05).结论中国汉族UC病人与IL-4内含子3的基因多态性相关联,UC病人IL-4 RP1基因频率明显降低,而RP2基因频率明显增加,与正常人的差异发生在 ANCA(+) UC病人;中国汉族UC病人与IL-1β、IL-1RA基因多态性无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IL-10水平、IL-10启动子区3个位点(IL-10-1082/-819/-592)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溃疡性结肠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溃疡性结肠炎组),轻度24例、中—重度36例,并设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0,采用PCR-RFLP检测IL-10启动子区SNPs。结果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10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溃疡性结肠炎组IL-10-592位点AA型及AC型-819位点TT型和TC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两组IL-10-592位点CC型及IL-10-819位点CC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92位点和-819位点基因型高度连锁。两组IL-10-1082位点AA型及GG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IL-10启动子区SNPs影响IL-10表达。血清IL-10的表达水平及其启动子区的不同基因型可反映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敏感性或活动度。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结肠黏膜的免疫学异常尤其是细胞因子的作用已得到公认。白细胞介素(IL)-10属于抗炎性细胞因子,近年来许多研究结果表明,IL-10参与了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与发展,重组IL-10能改善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白细胞介素-6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它与克罗恩氏病(Crehn’s diseas,CD)一起通称为炎症性肠病(IBD)。多数学者认为,其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时与遗传、环境、精神因素等密切相关。国外资料提示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是一个重要的炎症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在U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本研究,通过ELISA法测定UC患者血清中IL-6的表达变化,了解IL-6与UC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特制牛肉汤对脑缺血大鼠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β及干扰素(IFN)-γ的影响。方法将96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特制牛肉汤组和肌肽组,每组24只。模型组、特制牛肉汤组和肌肽组采用线栓法制备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p MCAO),于术后清醒2 h内首次灌胃给药,特制牛肉汤组予600 mg·kg~(-1)·d~(-1)特制牛肉汤,肌肽组予600 mg·kg~(-1)·d~(-1)肌肽水溶液。假手术组与模型组予等量无菌生理盐水,每日2次,各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1 d,3 d和7 d处死,各组各时点8只大鼠。采用Long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分数、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外周血中IL-1β、IFN-γ表达。结果脑缺血后,各时点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上升;与模型组相比,予特制牛肉汤7 d后,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下降(P<0.05)。脑缺血后,模型组、特制牛肉汤组和肌肽组均可见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灶。与模型组相比,予特制牛肉汤和肌肽1 d和3 d后,脑梗死体积分数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予特制牛肉汤7 d后,脑梗死体积分数显著降低(P<0.01)。脑缺血后,各时点模型组大鼠外周血IL-1β水平显著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予特制牛肉汤7 d后,IL-1β水平明显下降(P<0.05);予肌肽7 d后,IL-1β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脑缺血后3 d和7 d,模型组大鼠外周血IFN-γ水平显著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予特制牛肉汤和肌肽7 d后,IFN-γ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特制牛肉汤通过下调促炎细胞因子IL-1β、IFN-γ表达,从而减轻脑缺血大鼠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对脑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F7基因rs381104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对强直性脊柱炎(AS)易感性和临床表现型的影响.方法 收集AS患者158例和同期健康献血人群181名,采用连接酶检测反应(LDR-PCR)方法检测IL-1F7基因rs3811047位点SNP,分析其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在AS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并比较不同基因型AS患者间临床表现型的差别.结果 AS患者和对照人群中rs3811047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12.03%,17.68%)和G等位基因频率(87.97%,82.32%)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204,P=0.0399);AA,AG,GG基因型频率在AS中分别为0,24.05%,75.95%,与对照组分布(2.76%,29.83%,67.41%)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6.2675,P=0.043).AG基因型的AS患者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阳性率为70.27%(26/37),明显低于GG基因型AS中HLA-B27的阳性率94.23%(98/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68,P=0.030);其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亦低于GG基因型组(t=2.971,P=0.013;t=3.300,P=0.001).结论 安徽籍汉族人群AS易感性与IL-1F7基因rs3811047位点SNP有关,其基因型对AS的临床表现型有影响,携带A等位基因患者的炎症表现轻于不携带A等位基因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4的动态表达规律。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乙醇组10只,模型组40只(3、7、14、21 d各10只),采用TNBS/乙醇灌肠法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于制模后3、7、14、21 d 4个时间点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1β、TNF-α、IL-4水平,光镜观察结肠组织形态并评分。结果制模后3 d大鼠结肠出现炎症和溃疡,且随着时间推移而加重,7~14 d溃疡和炎症最为严重,21 d溃疡和炎症已经有所修复。模型组各时间点大鼠血清促炎因子IL-1β、TNF-α均高于空白组和乙醇组,抗炎因子IL-4水平均低于空白组和乙醇组,以7 d和14 d升高或降低更为显著(P0.05、P0.01);7、14 d组与3d组比较,IL-1β、TNF-α水平进一步升高(P0.01),而IL-4水平进一步降低(P0.01);21 d组与7、14 d组比较,IL-1β、TNF-α水平下降,而IL-4水平则升高(P0.05)。结论促炎因子IL-1β、TNF-α和抗炎因子IL-4在UC发病中起重要作用,UC的发病及严重程度与促炎因子IL-1β、TNF-α、IL-4的动态表达及失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正>研究表明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慢性心力衰竭(CHF)与炎症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IL-1是一种重要的炎症反应调节因子,与慢性炎症的活跃性有着密切的关系〔2〕。IL-1基因簇定位于2q13,包括IL-1α、IL-1β、IL-1受体拮抗物,IL-1的基因多态性与许多炎症反应性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白细胞介素-6活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表达水平.方法以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体外培养诱生IL-6.以B9细胞与培养液共育,测定IL-6水平,将健康人(HC)与UC患者进行比较研究,其中HC组20例,UC组25例(静止期与轻、中、重组,例数分别为5、10、6、4例).结果UC组与对照组IL-6活性分别为(261.48±82.01)U/ml和(100.00±57.65)U/ml,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UC组静止期与轻、中、重三组比较IL-6活性依次为(121.06±43.00)U/ml、(240.23±61.60)U/ml、(275.83±78.40)U/ml及(315.00±142.92)U/ml,P值分别小于0.02、0.02及0.1.而静止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按病变累及范围,全结肠组与左半结肠组IL-6活性分别为(312.33±107.34)U/ml和(244.88±69.97)U/ml,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UC活动期患者IL-6活性明显高于对照与静止期患者,且随病情加重呈上升趋势.IL-6活性与病变累及范围无关.``  相似文献   

13.
白细胞介素-1基因族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α及IL-1β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110例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和11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IL-1α-889C/T、IL-1β+3953C/T及IL-1β-511C/T的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梗死组IL-1α-889C/T和IL-1β+3953C/T基因型的分布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35,P=0.023);梗死组IL-1α-889T、IL-1β+3953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3.2%和5.9%,与对照组的5.9%、1.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9,P=0.026);IL-1β-511C/T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891,P=0.634)。结论脑梗死患者IL-1α-889T及IL-1β+3953T等位基因频率增高,IL-1α-889C/T、IL-1β+3953C/T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α(IL1α)基因启动子889C/T多态性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第2内含子可变数目串联重复(VNTR)多态性及血清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55例脑梗死患者和170例健康对照者的IL1α(889C/T)和IL1Ra(VNTR)基因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脑梗死患者和对照者的血清IL1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血清IL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L1α基因889C/T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脑梗死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2029倍(OR=2029,95%CI1207~3410);IL1Ra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不携带IL1RaⅡ的基因型患脑梗死的相对风险度增加1853倍(OR=1853,95%CI1010~3398),携带IL1RaⅡ的基因型的脑梗死患者血清IL1Ra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142532±32392)pg/ml,(129634±29236)pg/ml,P<001〕。结论IL1α(889C/T)和IL1Ra(VNTR)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T等位基因可能是脑梗死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携带IL1RaⅡ基因的个体可能通过促进IL1Ra的高度表达而对脑梗死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IL-1β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及手工检索1980年1月至2013年1月发表的关于IL-1β基因多态性和COPD易感性关系的文献资料。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Meta分析采用RevMan5.0.25和Stata11.0软件进行。合并效应采用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进行评价。发表偏倚通过漏斗图直观判断和Egger回归法、Begg秩相关法定量检测。敏感性分析为剔除不符合H—W平衡的文献后重新进行Meta分析。5篇文献(6项研究)被纳入Meta分析,共有749例COPD患者及923例对照纳入研究。结果Meta分析结果表明,IL-1β-511C/T基因多态性与COPD易感性无关联(TvsC:OR=0.97,95%CI=0.76~1.24:TTvsCC:OR:0.93,95%CI=0.55—1.59;CT+TYvsCC:OR=1.25,95%CI=0.98~1.58;TTvsCT+CC:OR=0.82,95%CI:0.64—1.05),IL-1β-31T/C基因多态性与COPD易感性亦无明显联系(CUST:OR=0.99,95%CI=0.86~1.15;CCvsTF:OR=0.99,95%CI=0.72~1.35;CT+TTvsCC:OR=1.21.95%CI=0.94—1.55;TTvsCT+CC:OR=0.80,95%CI=0.63~1.03)。结论IL-1β-511C/T、-31T/C基因多态性与COPD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16.
部分研究显示细胞因子改变在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生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不同的细胞因子产物与基因启动子、信号序列、基因内含子中的单核苷酸多态现象有关.目的:测定UC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基因多态性及其血清浓度,从而探讨TNF-α、IL-6与UC的关系.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检测60例UC患者和60名正常对照者的TNF-α、IL-6基因型,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TNF-α、IL-6浓度.结果:UC患者TNF-α-308、IL-6-174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UC病变位于全结肠者的TNF-α-308GG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左半结肠组和直肠组(P<0.05).UC患者血清TNF-α、IL-6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UC患者不同基因型间血清TNF-α和IL-6浓度相比无明显差异,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308、IL-6-17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UC发病的易感性无关;TNF-α-308GG基因型可能与UC病变范围有关;健康人中TNF-α、IL-6基因型是其血清水平的决定性因素,而UC患者血清TNF-α、IL-6含量可能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福建省胃癌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白细胞介素1(IL-1)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并进行比较。方法病理确诊的144例胃癌及排除非甾体类抗炎药服用史的102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采用PCR—RFLP分析检测IL-1基因多态性。结果(1)胃癌患者中,IL-1B-511基因型CC、CT、rlT分别占18.1%、48.6%和33,3%,IL-1RN等位基因检测到A1、A2、A4三种,基因型A1/A1、A1/A4、A1/A2、A2/A2分别占88.9%、1.4%、9.0%、0,7%;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IL-1B-511基因型CC、CT、TT分别占19.6%、59,8%和20.6%,IL-1RN等位基因检测到A1、A2两种,基因型A1/A1、A1/A2分别占90,2%、9,8%。(2)IL.1B-511 TT基因型在胃癌患者中的比例与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的比例差异显著(x^2=4.806,P=0.028);不同IL-1 RN基因型在胃癌的比例与在十二指肠溃疡中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福建省胃癌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IL-1基因型均以IL-1B-511基因CT型、IL-1RN基因型以A1/A1为主。IL-1 B-511 TT基因型可能与福建省胃癌的高发有关。  相似文献   

18.
白细胞介素-10基因多态性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区域-592、-819和-1082位单核昔酸多态性与自身免疫性肝病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和聚合酶链反应一序列特异性引物扩增法(PCRSSP)检测54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77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及160例健康献血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基因组DNA IL-10基因启动子区域3个多态位点-592,-819、-1082的基因多态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4例AIH和77例PBC患者与160例健康对照组的IL-10启动子-1082、-819和592基因型分布的统计学分析表明,差异无显著性。结论IL-10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自身免疫性肝病发病之间无显著关联性。  相似文献   

19.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以慢性肠道炎症为特征的炎症性肠病。UC的发病机制还未完全明确,其发生与免疫、遗传、环境及感染因素有关,细胞因子在UC等炎症性肠病中起到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是细胞因子中最主要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一组淋巴因子,并在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免疫应答等过程中有重要调节作用。目前研究发现很多IL在UC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在UC中起重要作用的IL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中国胃癌高、低发区白细胞介素(IL)-1B-511单核苷酸多态性、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的芙系。方法胃癌高发区(陕西省)胃癌患者、健康志愿者各102例,胃癌低发区(广东省)胃癌患者、健康志愿者各104例,两组人群在性别比及年龄上均匹配。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IL-1B-511单核苷酸多态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抗Hp—IgG抗体。结果在胃癌低发区,胃癌患者IL-1B-511T/T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人群(26.9%比13.4%,X^2=5.85,P〈0.05;OR=2.37,95%CI为1.16~4.82)。在胃癌高发区,胃癌患者IL-1B-511 T/T基因型频率与对照人群尢明显差异(27.5%比24.5%,X^2=0.41,P〉0.05);高发区对照人群的IL-1B-511 T/T基因型频牢明显高于低发区相应人群(24.5%比13.4%,X^2=4.1,P〈0.05)。Hp感染轻度增加低发区人群发生胃癌的危险性(OR=3.03,95%CI为1.61~5.71),而IL-1B-511 T/T基因型增加Hp感染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OR=8.0,95%CI为1.39~35.7)。结论IL-1B-511 T/T基因型与中国人胃癌发生有关,IL-1B-511 T/T基因型增加HP感染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