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内窥镜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内窥镜在眼科的应用有力地推动了眼科手术的进步 ,它可以顺利完成以往手术所不能达到和进行的操作 ,目前主要应用于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青光眼手术等 ,同时为进行视网膜下手术、前段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手术、睫状体手术开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目的基因在玻璃体增生膜的表达情况,以探讨基因治疗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 的可行性。方法用β-半乳糖苷酶基因作为报告基因,以逆转录病毒载体携带,直接注入PVR模型眼玻璃体腔中,观察其在PVR 眼各组织表达情况。结果 基因转染后可见玻璃体增生膜组织有转染基因表达,表达主要位于增生膜的表面,而视网膜组织及其它眼组织未见表达。结论逆转录病毒载体用于PVR的基因治疗有靶向性作用,表明PVR基因治疗具有可行性。(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224-226)  相似文献   

3.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方法不断更新、手段不断提高。手术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术中术后常常配合使用药物,使用基因方法已成为治疗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最新研究方向,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4.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再手术原因及术式选择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键  韩冰  樊宁  罗恒  秦磊  古洵清 《眼科》2002,11(6):357-360
目的:分析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再手术原因,以及再手术选择巩膜扣带术或玻璃体手术的指征。方法:回顾65只再手术病例,分析原手术方法及眼底改变,重点观察玻璃体病变的动态变化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展,据此分别施行巩膜扣带术或玻璃体手术。结果:再手术原因为原裂孔未封闭,新裂孔形成,玻璃体状态变化和增殖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与暨往文献报告相同,因手术操作不当者比例下降(15.4%),玻璃体牵引和后脱离动态变化比例上升(44.6%和73.8%),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加重者占46.2%,多次手术治愈58只眼(86.1%),结论: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再手术仍首选巩膜扣带术,多行巩膜环孔加压。严重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度病变但有明确的局部玻璃体状态变化及增殖性改变者行玻璃体手术,重视玻璃体-视网膜界面变化,玻璃体状态和玻璃体视网膜增殖性变化的局部特征,对症施行手术,可提高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曲安奈德(TA)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玻璃体手术辅助治疗各种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尤其是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与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显示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与广泛的应用前景。我们回顾分析了22例因PVRC级以上而行玻璃体切割术且于手术结束时行玻璃体内注射TA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自杀基因治疗又称为基因介导的酶前体药物疗法,其机制为将自杀基因转导入肿瘤细胞,其编码的特定酶将无毒或低毒的前药转化为细胞毒性的代谢产物,引起细胞死亡.除这种直接杀伤作用外,还通过"旁观者"效应杀伤邻近或远处未转基因的细胞,显著扩大其杀伤效应.自杀基因治疗在眼科应用于视网膜母细胞瘤、晶状体后囊膜混浊、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及脉络膜黑色素瘤的治疗,目前大量实验尚属于临床前研究,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白惠玲  张文芳 《眼科研究》2010,28(2):189-192
玻璃体切割术的主要目的是切除病变玻璃体和解除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难度在于玻璃体与视网膜之间存在紧密粘连或有玻璃体后脱离。药物辅助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指先于玻璃体切割操作即应用药物促进玻璃体的液化或使玻璃体内纤维增生膜溶解,以解除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引,从而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性。就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辅助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是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治疗棘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内界膜的剥除、松解性视网膜切开术、玻璃体腔填充使用的全氟化碳液体、联合重轻型硅油填充等成为外伤性PVR手术治疗的新方向;药物治疗包括抗代谢药物、糖皮质激素、抑制纤维素生成药物等.新的药物治疗进展有基因治疗、免疫抑制剂、磷酸化糖蛋白等.可通过缓释微粒治疗等新疗法降低PVR发病率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后玻璃体再积血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切除手术后再积血原因及防治.方法 98例(128眼)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手术治疗,对术后玻璃体积血的发生率及发生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98例(128眼)PDR玻璃体切除手术并发症中,发生玻璃体积血46眼(36.0%).结论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手术后玻璃体积血发生因素主要与病变程度、手术时机、玻璃体腔填充物的选择有关.对术后玻璃体积血应重视并积极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93例(139眼)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例均行玻璃体切除术,术后平均随访(16.72±8.53)mo,对视力及手术失败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眼(70.50%)视力得到提高,术后视力明显好于术前(P<0.001);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视网膜脱离和黄斑病变。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姜方正  邱庆华 《眼科》2010,19(2):122-124
目的评估四切口双手操作进行复杂性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严重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39例(39眼)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方法对以上患者行助手照明、四切口双手操作法玻璃体切割手术,切除机化玻璃体和积血、剥除增生膜或取出异物、复位视网膜。术后随访6~18个月,观察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等。主要指标手术时间,手术前后患眼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39眼术中顺利切除机化玻璃体,剥离视网膜增生膜,剥膜时间4~50min(平均16.2min),取出异物,复位视网膜,手术时间32—65min(平均48min)。术后1个月随访时,视力明显提高者35眼(视力表提高2行或者光感到指数),随访中4跟再次发生视网膜脱离,2眼视网膜出血。39例术中及术后随访期内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四切口双手操作玻璃体切割手术容易进行剥膜、取异物等操作,对复杂性玻璃体手术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前景。(眼科,2010.19:122—124)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对 2 3例 (2 5只眼 )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 术后 2 1只眼 (84 % )视网膜平伏 ,2 0只眼 (80 % )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术后主要的并发症是炎症反应和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结论 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方法之一 ,术后视力主要取决于术前视网膜病变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相似文献   

13.
前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地所面临的最重要难题之一。近几年来人们对其认识日见深入,手术治疗效果逐渐提高。本文通过对国外近年有关文献的分析,从解剖概念,临床病理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分型,手术原则及手术要点,手术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前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前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时所面临的最重要难题之一。近几年来人们对其认识日见深入,手术治疗效果逐渐提高。本文通过对国外近年有关文献的分析,从解剖概念、临床病理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分型、手术原则及术中要点、手术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前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原因分析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年12月~2002年12月间采用外路手术80眼和内路手术42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2眼中出院时视网膜复位118眼(96.72%),失败4眼(3.28%)。结论裂孔未闭、术式选择不当、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形成等是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手术治疗应立足外路,对巨大裂孔、后极部裂孔、PVRC3级以上等复发性视网膜脱离,采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龚轶  邵彦  李筱荣 《国际眼科杂志》2023,23(9):1482-1485
糖尿病患者体内持续的高血糖及相应的病理状态不仅会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也会影响玻璃体代谢,导致糖尿病玻璃体病变。由于玻璃体与视网膜在解剖位置上毗邻,因此糖尿病玻璃体病变与DR在发生发展方面相互促进,特别是玻璃体后脱离(PVD)和玻璃体劈裂等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改变,为纤维血管增殖膜的生长提供了支架,并与玻璃体切割术(PPV)术中操作密切相关。本文整理了糖尿病患者玻璃体结构及胶原交联产物改变、玻璃体视网膜界面改变及其与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关系的相关研究,旨在深入了解糖尿病玻璃体病变,为DR的研究和治疗、PPV手术方案的制定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新生儿医学的发展,低出生体重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成活率大大提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率及严重病变的出现率也有显著增高,ROP进展至5期时,视网膜全脱离,有时出现前房消失,需进行玻璃体手术治疗,因此,手术前需要对患眼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情况,尤其是周边部玻璃体视网膜的病变有明确了解。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后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征。方法 观察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后视网膜脱离14例14眼的患者背景、术中所见及术后观察。结果 患者术后视网膜脱离发生在20-204天(平均96.5天),初次手术6眼施行了巩膜环扎术,8眼玻璃体手术。经玻璃体手术者视网膜全部解剖复位,3眼巩膜外手术复位失败,后经玻璃体手术网膜复位。视网膜脱离发生的原因是睫状沟缝合时医源性裂孔3眼,前部玻璃体牵拉性网膜裂孔11眼。术后视力提高者5眼,不变者6眼,3眼视力下降。结论 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后前部玻璃体的牵拉是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玻璃体手术是有效的。另外,由于血一眼屏障的破坏易发生前部增生性玻璃体病变,早期的玻璃体手术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石一宁  王煊 《实用眼科杂志》1993,11(12):715-717
本文创用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方法,对29例伴周边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排糖尿病性玻璃体积血进行治疗。根据术前B超形态学检查和玻璃体手术中直观察,判断增殖病变的部位,同时采用对抗增殖区放射状牵拉点和缓解玻璃体基底部环状收缩的治疗疗原则,将网脱型玻璃体积血手术治愈率和总治愈率分别提高82.8%和94.1%,大大减少了医源性并发症。这种手术方法眼组织损伤小,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基本上解决了因牵拉性视  相似文献   

20.
自杀基因疗法是指某类病毒或细菌的前体药物转换酶基因在靶细胞内编码特殊的酶,使无毒的前体药物在细胞中代谢为毒性产物,从而引起靶细胞自杀,而未转入自杀基因的正常组织可免受损伤。自杀基因治疗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的基因治疗中,是目前基因治疗比较有前景的一种策略。载体技术是基因转导和表达的关键,是基因治疗的首要问题,基因转移方法有以病毒为载体及以非病毒为载体介导两种。自杀基因疗法在视网膜母细胞瘤、脉络膜黑色素瘤、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和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治疗中均获得明确的临床效果。自杀基因治疗存在的旁观者效应是指转染自杀基因的细胞在前体药物作用下,除自身细胞死亡外,还能导致其邻近未转入自杀基因的肿瘤细胞死亡.从而弥补了目前基因治疗中转染效率不高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