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玉山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0):125-125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手足口病患儿共84例,上述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给予利巴韦林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发热等症状的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疱疹结痂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能够显著改善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普通型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患儿均给予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单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40),高于对照组的77.5%(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给予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利巴韦林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给予抗病毒利巴韦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患儿体温下降、皮疹结痂和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高于对照组的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组患儿体温下降、皮疹结痂及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其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较单一应用利巴韦林缩短,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85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抗病毒及对症、补液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退热、皮疹消退情况。结果治疗组退热、皮疹消退显效率高于对照组,退热、皮疹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痰热清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患者皮疹消退、体温下降、住院时间。结果:从发热、皮疹消退情况及住院时间观察,统计资料显示,治疗组比对照组退热效果好、皮疹消退时间短、住院天数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具有高效抗病毒、缩短退热及皮疹消退时间的作用,改善症状作用明显增强,有协同作用,效果显著,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拟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79例手足口病患儿随即分成2组,治疗组142例,对照组137例。治疗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0.3-0.5ml/(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3万IU/(Kg.d)皮下注射,每天1次。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痰热清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方法将115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对照组56例,治疗组每日静脉滴注痰热清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静脉滴注。结果痰热清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对手足口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巴韦林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儿科住院的93例手足口病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mg/(kg·d)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0.8mL/(kg·d),1次/天,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X^=6.497,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有1例患儿输液后出现皮疹,停药后消失,对照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P〉0.05)。结论:利巴韦林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治疗时间,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剂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0.6-0.8ml·kg^-1·d^-1和利巴韦林10ml·kg^-1·d^-1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3-5d;对照组仅应用利巴韦林注射剂10ml.kg-1.d-1静脉滴注,连续3-5d。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并观察2组患儿发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发热时间及皮疹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优于单用利巴韦林注射剂,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李红星 《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33(10):1529-1530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对手足口病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9月于某院就诊的78例手足口病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静滴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IgG、Ig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gM水平及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与利巴韦林联合对手足口病患儿疗效更佳,可有效调节患儿免疫功能,且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对多发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2例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生脉组,各21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生脉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另外,治疗后42例多发伤患者(多发伤组)与21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IFN-γ和IL-4比较。结果:多发伤组外周血CD4+、CD8+、CD4+/CD8+比值、IFN-γ及IFN-γ/IL-4比值较健康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4较健康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4d,生脉组CD4+、CD4+/CD8+比值、IFN-γ、IFN-γ/IL-4比值较常规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IL-4的表达较常规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脉注射液能够改善多发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12.
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分别静脉给予炎琥宁注射液5~10mg/(kg·d)和利巴韦林10~15mg/(kg·d),疗程7d,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疹、疱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及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疹、疱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显著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均无变态反应、消化道反应、血液系统反应及致热原样反应等不良反应。结论: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程短、见效快、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甘露醇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早期重症手足口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30例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为观察组,及类似的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33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喜炎平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及常规和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甘露醇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发展为危重症的例数、发热和肢体抖动或惊跳消失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发展为危重症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发热消退时间、惊跳或肢体抖动消失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甘露醇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早期重症手足口病,能有效防止患者进展为危重症,保护脑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喜炎平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细胞因子IL-1B、IL-6、IL-8、TNF-a的影响,探讨其免疫作用机制。方法:将94例小儿细菌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7例,均给予头孢噻肟50—100mg/(kg·d)加入5%GS100~250mL中静脉滴注,3次/日;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5~10mg/(kg·d)加入5%GS或生理盐水100~150mL中缓慢静脉滴注;两组均以5d为1疗程,治疗2~3疗程之后停3d再治疗3d,并酌情给予止咳、祛痰等对症治疗,观察疗效;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1β、IL-6、IL-8、TNF-a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IL-1β、IL-6、IL-8、TNF—a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8.09%、93.62%,对照组分别为48.94%、80.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的机制可能与改变细胞因子水平、调节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手足口病265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小儿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将265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145例采用病毒唑10mg/kg+5%葡萄糖100~250ml静脉滴注;治疗组120例采用炎琥宁10mg/kg+5%葡萄糖100~250ml静脉滴注,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3.3%(112/120),显著高于对照组66.9%(97/145),P〈0.01;且治疗组在口腔溃疡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及总病程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儿手足口病要早诊断、早治疗,炎琥宁治疗效果较好,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热毒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HFMD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所有患儿均采用综合治疗,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颗粒,观察组予以热毒平治疗。观察两组有效率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病程、退热时间、手足皮疹及口腔溃疡消失时间及胃纳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热毒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程短、见效快,有明显疗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常规措施并加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IL-1β、IL-6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I L-1β、IL-6的浓度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但治疗组降低较对照组更显着(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6的水平而降低炎症反应,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金喉健喷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87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和金喉健喷雾剂喷洒口腔治疗,对照组予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疗程3~7d.观察患儿体温、口腔疼痛改善恢复进食、口腔疱疹溃疡及皮肤疱疹消退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41/45),高于对照组73.81%(3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退热时间、口腔疼痛改善恢复进食时间、口腔疱疹溃疡及皮肤疱疹愈合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金喉健喷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白介素-18(IL-18)及诱导型-氧化氮合酶(iNOS)的影响。方法:将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左卡尼汀100mg/(kg·d)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辅酶A100U/d和ATP40mg/d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4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18水平,比色法检测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NOS水平。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IL-18、iNO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18、iNOS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3.66±44.82)VS(271.43±87.50),(8.31±2.19)VS(17.75±4.32),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133.66±44.82)VS(243.29±80.93),(8.31±2.19)w(14.18±3.94),P〈0.01]。结论:左卡尼汀可降低VMC患儿血清IL-18及iNOS水平,对VMC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4至6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40例,根据病情分为普通病例组(20例)和重症病例组(20例),单纯隐睾或斜疝儿童20例为对照组.20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组出现神经系统受累,但无心肺功能损害.重症病例组入院第1天及第2天分别予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1g/(kg·d),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含量.结果 普通病例组、重症病例组治疗前,重症病例组治疗后及对照组TNF-α含量分别为(71.70±12.35)、(152.20±59.99)、(150.95±61.77)、(36.65±10.46)ng/L,IL-6含量分别为(14.50±3.83)、(59.35±13.27)、(25.30±7.58)、(16.40±6.63) ng/L,IL-10 含量分别为(9.82±2.20)、(38.19±8.54)、(23.30±5.21)、(9.32±2.08)ng/L.重症病例组血清TNF-α、IL-6和IL-10含量均高于普通病例组和对照组(P<0.01),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治疗后重症病例组血清IL-6和IL-10明显降低(P<0.01),但血清TNF-α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病例组血清TNF-α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普通病例组血清IL-6和IL-10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可明显降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IL-6和IL-10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