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宾赛克嗪对有机磷农药所致循环衰竭的救治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宾赛克嗪对胆碱酯酶抑制剂敌敌畏和失血所致循环衰竭的救治效果。方法:健康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6组:敌敌畏染毒后采用宾赛克嗪0.5、1.0、2.0mg/kg救治组;失血性休克后生理盐水救治组及宾赛克嗪0.5、2.5mg/kg救治组,每组7只。敌敌畏染毒组采用累积染毒,直至平均动脉压(MBP)降至45mmHg(1mmHg=0.133kPa)为循环衰竭标准。失血性休克模型组从股动脉快速放血,15min内使MBP降至休克水平(35~40mmHg),维持此血压水平30~60min即造成失血性休克模型,然后救治。观察休克过程及救治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电图变化。结果:与染毒前相比,敌敌畏所致大鼠循环衰竭时,SBP、DBP、MBP、心率以及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左室内压上升段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心肌纤维缩短速度(Vpm)和+dp/dtmax/IP(等容收缩期压力),反映心脏舒张功能的左室内压下降段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左室舒张压(LVDP)和IP功能均显著降低(P〈0.01)。心电图显示:心率缓慢,有心律失常。敌敌畏导致的大鼠循环衰竭,在宾赛克嗪0.5mg/kg救治后3min、宾赛克嗪1.0mg/kg救治后2min、宾赛克嗪2.0mg/kg救治后1min,各个指标均脱离循环衰竭水平,在观察点60min内血压维持较平稳。心电图基本在救治后3min恢复正常。单纯给予宾赛克嗪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的血压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宾赛克嗪0.5mg/kg较2.5mg/kg起效时间慢,但维持时间长,且对SBP及DBP均有改善作用;宾赛克嗪2.5mg/kg起效时间快,但作用时间短暂,对SBP改善作用明显,对DBP改善作用较小。结论:新型抗毒剂宾赛克嗪对有机磷农药引起的循环衰竭治疗效果更好,是一种良好的新型抗毒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神经性毒剂梭曼中毒导致犬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变化及新型抗毒剂宾赛克嗪(benthiactzine)的解救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杂种犬7只,体重12-15kg。在麻醉状态下,每次肌肉注射1/3LD梭曼(1LD=10μg/kg),每10min追加1次的累积染毒;以平均动脉压降至40-45mmHg(1mmHg=0.133kPa)为循环衰竭标准。观察在梭曼染毒前后及宾赛克嗪救治后犬的血压、心率、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变化。结果:染毒后诱发犬进行性循环衰竭,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阻滞,部分P波消失,出现室性逸搏,结性心律;T波高耸,波峰尖锐。血液中肌酸磷酸激酸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显著增加(P〈0.05),表明梭曼染毒导致犬循环衰竭发生心脏受损明显。宾赛克嗪0.1mg/kg静脉注射,57.1%的犬在3-5min恢复窦性心律,心率增加,房室传导阻滞消失,心电图T波可基本恢复,但血液中CK-MB和LDH在救治后无显著恢复。结论:胆碱酯酶抑制剂类毒物梭曼中毒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宾赛克嗪可给予有效的救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胆碱酯酶抑制剂塔崩诱发犬循环衰竭模型和普鲁卡因胺诱发犬心源性休克模型上,评价新药宾赛克嗪的治疗学作用。方法塔崩中毒循环衰竭模型:3只健康成年♂杂种犬,体重12~18kg。在麻醉状态下,肌肉注射塔崩,直至循环衰竭,观察循环衰竭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电图的变化以及宾赛克嗪0.1mg·kg-1的治疗作用。普鲁卡因胺诱发犬心源性休克模型:4只健康成年♂杂种犬,体重12~15kg。在麻醉状态下,静脉快速推注普鲁卡因胺100mg·kg-1,直至循环衰竭,观察循环衰竭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电图的变化以及宾赛克嗪0.1mg·kg-1的治疗作用。结果2种休克模型,在循环衰竭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反映心脏舒张功能的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和心肌纤维缩短速度(Vpm),均明显下降;左室舒张压(LVDP)和等容收缩期压力(IP)明显增高。塔崩诱发犬循环衰竭模型,宾赛克嗪0.1mg·kg-1救治后1min,与循环衰竭时相比,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电图开始明显改善。普鲁卡因胺诱发犬心源性休克模型,宾赛克嗪0.1mg·kg-1救治后10min,血流动力学指标开始明显改善,60min后心电图才明显改善。结论宾赛克嗪对胆碱酯酶抑制剂诱发的循环衰竭具有强效和速效治疗作用,优于对普鲁卡因胺诱发的心源性休克的治疗作用,表明其抗循环衰竭作用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作胆碱酯酶抑制剂敌敌畏中毒所致呼吸衰竭的实验动物模型,评价宾赛克嗪预防敌敌畏中毒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健康Wistar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宾赛克嗪0.5mg/kg预防用药组、1.0mg/kg预防用药组及2.0mg/kg预防用药组,每组10只。预防用药后半小时一次性敌敌畏(2,2-二氯乙烯基二甲基磷酸酯,DDVP)腹腔注射染毒,观察出现呼吸衰竭的时间及各组的症状、呼吸频率的改变、动脉血气分析+离子分析的变化及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DDVP染毒后,中毒对照组动物均出现肌颤、躁动、口鼻大量分泌物、肌无力症状,直至口唇及四肢紫绀、呼吸困难、惊厥,均于3~5min内死亡。宾赛克嗪预防给药各组动物仅出现肌颤、躁动、肌无力等轻度N样症状,均逐渐自行缓解,观察至2h均未出现紫绀、呼吸困难、惊厥等表现。宾赛克嗪预防各组染毒前、染毒后5min及染毒后半小时3个时点血气分析和离子分析的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中毒死亡组动物肺组织HE染色可见肺泡间隔增厚,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充血、灶状出血,伴炎性细胞浸润,少量肺泡水肿。宾赛克嗪预防各组动物肺组织结构均大致正常。结论:新型抗毒剂宾赛克嗪能够有效预防有机磷农药敌敌畏中毒呼吸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宾赛克嗪(benthiactzine)对胆碱受体功能拮抗作用及其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抗毒效应,并与阿托品比较。方法①以烟碱诱发小鼠惊厥,离体豚鼠回肠收缩为评价中枢和外周神经元N受体功能的指标;以槟榔碱诱发小鼠震颤为评价中枢M受体功能的指标;以槟榔碱和毛果芸香碱诱发小鼠流涎,乙酰胆碱和氧化震颤素诱发回肠收缩为评价外周M受体功能的指标;并在烟碱和毛果芸香碱联用诱发混合性震颤模型上,研究药物的药理学特点。②在DDVP染毒小鼠模型上研究药物的抗毒效应(PR值)。结果①宾赛克嗪抗槟榔碱致小鼠中枢性震颤的ED50±L95为(0.31±0.06)mg.kg-1,中枢抗M作用比阿托品(1.33±0.17)mg.kg-1强3.3倍。②宾赛克嗪抗槟榔碱和毛果芸香碱诱发小鼠流涎的ED50±L95分别为(0.38±0.09)mg.kg-1和(5.57±1.30)mg.kg-1,而阿托品分别为(0.17±0.03)mg.kg-1和(0.46±0.18)mg.kg-1,宾赛克嗪的外周抗M作用弱于阿托品。③宾赛克嗪抗烟碱诱发惊厥的ED50±L95为(2.87±0.76)mg.kg-1,具有较强的中枢抗N作用。④宾赛克嗪抗烟碱诱发回肠收缩的IC50±L95为(1.1±0.18)μmol.L-1,比阿托品(13.84±1.68)μmol.L-1强约13倍,说明宾赛克嗪具有外周神经元N受体拮抗作用。⑤宾赛克嗪抗毛果芸香碱和烟碱联用诱发小鼠震颤的ED50±L95为(2.64±0.35)mg.kg-1,比阿托品(4.95±0.65)mg.kg-1强约1倍。⑥宾赛克嗪和阿托品抗DDVP致死作用的ED50±L95分别为(2.87±0.40)mg.kg-1和(6.78±3.92)mg.kg-1;宾赛克嗪10 mg.kg-1可使小鼠抗DDVP中毒的PR值提高16.84倍,而阿托品仅能提高0.81倍。结论宾赛克嗪中枢抗M作用强于阿托品,外周抗M作用弱于阿托品,并具有中枢和外周神经元N受体拮抗作用;宾赛克嗪对敌敌畏中毒小鼠的抗毒效应明显强于阿托品。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胆碱酯酶抑制剂梭曼导致犬发生进行性循环衰竭时酸中毒生化参数指标的变化及新型抗毒剂宾赛克嗪的干预作用。方法 14只杂种犬,雄性,体质量12~15 kg。随机分为循环衰竭组和呼吸衰竭组,每组7只。动物称重、麻醉后,进行气管插管,给予人工正压呼吸。将导管置入左心室、股动脉及股静脉,通过八导电生理记录仪,连续记录心功能及动脉压变化。开始梭曼累积染毒,方法为每次肌内注射1/3LD梭曼(1LD=10 μg·kg-1),每10 min追加1次。呼吸衰竭组以氧分压(paO2)<60 mmHg, 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 mmHg, 氧饱和度(SO2)<90%为标准,在犬达呼吸衰竭标准后,然后立刻用宾塞克嗪0.1 mg·kg-1肌内注射进行抢救。循环衰竭组以平均动脉血压降至45 mmHg为标准,在循环衰竭维持约6 h后静脉注射宾赛克嗪0.1 mg·kg-1进行抢救。检测两组梭曼染毒前、后及抢救后动脉血指标变化。以梭曼染毒前各指标为对照组,染毒后实验结果用SAS6.12软件进行自身对照t检验分析。结果 犬发生呼吸衰竭时,机体pH值由染毒前7.290±0.040降低到7.150±0.050水平,paCO2, paO2由染毒前的(42.6±3.6)mmHg和(92.0±6.4)mmHg改变为(56.1±6.5)mmHg和(38.4±9.3)mmHg,发生显著性差异(P<0.01),使用宾赛克嗪抢救6 h后,与呼吸衰竭中毒时相比pH值升高至7.290±0.110,恢复到染毒前水平;反映酸碱失衡的指标在2 h内均发生显著性改变(P<0.05)。犬发生循环衰竭时,pH值由染毒前的7.345±0.064降低到6.956±0.022,且呈显著性下降(P<0.01),使用宾赛克嗪救治后,平均动脉血压升高为76 mmHg,pH值升高到7.185±0.029水平(P<0.01, n=3~7)。反映酸碱失衡的指标部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梭曼中毒诱发犬发生呼吸衰竭及循环衰竭时产生酸中毒,使用宾赛克嗪药物抢救后,在酸中毒的早期可得到明显改善作用,后期则能够有效地控制恶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胆碱酯酶抑制剂中毒诱发犬循环衰竭的模型上 ,研究循环衰竭前后及N受体拮抗剂美加明与M受体拮抗剂阿托品救治后 ,动物血流动力学及血液中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规律。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杂种犬 ,体重 1 2~ 1 6kg。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美加明组、阿托品组、阿托品和美加明 (剂量比 1 0∶1 )联用组。肌肉注射敌敌畏诱发循环衰竭模型 ,观察染毒前、循环衰竭时、救治 1 5、60min等时点平均动脉压 (MAP)、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 (+dp dtmax)、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 (-dp dtmax)、心肌纤维缩短速度 (Vpm)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及血液中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6 酮 前列腺素F1α(6 Keto PGF1α)等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结果 :与染毒前相比 ,犬循环衰竭时 ,MAP以及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 (+dp dtmax、Vpm)和反映心脏舒张功能的指标 (-dp dtmax)均显著下降 (P <0 .0 1 ) ,此时NO、ET和 6 Keto PGF1α 等血管活性物质则显著升高(P <0 .0 1 ) ;美加明与阿托品合用治疗 1 5min时上述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管活性物质即显著好转 ,60min时基本恢复正常 ,疗效均明显好于单用阿托品、美加明组。结论 :血浆NO、ET、6 Keto PGF1α 等血管活性物质的升高水平与胆碱酯酶抑制剂类神经性毒剂诱导的犬循环衰竭程度  相似文献   

8.
神经元N受体功能失敏对M受体拮抗剂药理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神经元N受体失敏对宾赛克嗪和阿托品拮抗M受体功能药理作用的影响。方法选用原代培养的大鼠颈上交感神经元为模型,以烟碱和氧化震颤素为工具药,选取拮抗剂对M受体介导的IM-抑制的拮抗作用为指标,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进行研究。结果与正常状态相比,在N受体失敏状态下,宾赛克嗪和阿托品对M受体功能的拮抗作用强度均减弱,且宾赛克嗪减弱的幅度小于阿托品。随着N受体逐渐从失敏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宾赛克嗪和阿托品对M受体功能的拮抗作用强度也呈逐渐恢复的趋势。结论 N受体失敏使M受体拮抗剂对M受体功能的拮抗作用强度减弱。  相似文献   

9.
宾赛克嗪改善胆碱酯酶抑制剂中毒时学习记忆能力的减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胆碱酯酶抑制剂VX中毒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以及宾赛克嗪的救治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VX模型组、宾赛克嗪0.5、1.5、4.5mg·kg-1治疗组;模型组皮下注射VX(1×LD50),正常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各治疗组在VX染毒后5min腹腔注射给予相应药物救治。在染毒后4h分离海马,用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的变化;在给药后d8采用Morris水迷宫试验对各组动物进行学习记忆功能检测,包括定位航行实验、空间探索实验和翻转实验。结果①定位航行实验及翻转实验表明:模型组大鼠逃逸潜伏期和游程较正常组明显延长(P<0.05或P<0.01),学习记忆能力明显降低;空间探索实验表明:正常组动物在目标象限的时间和游程明显高于其余象限(P<0.01),而模型组动物在目标象限的时间和游程与其余象限无差别,空间探索能力降低;宾赛克嗪0.5、1.5、4.5mg·kg-1治疗组能缩短染毒大鼠逃逸潜伏期和游程,在目标象限的时间和游程均高于其他象限,改善甚至逆转染毒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降低。②染毒后4h,模型组的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破坏,出现空泡样变,核固缩,细胞器匀质化;宾赛克嗪0.5、1.5、4.5mg·kg-1治疗组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宾赛克嗪4.5mg·kg-1治疗组可完全逆转海马神经元的病理损伤。结论胆碱酯酶抑制剂中毒时,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下降;宾赛克嗪能改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与其能保护中毒时海马神经元病理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将已确诊的冠心病10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服药1年观察心绞痛心脏危险事件发作频次,观察发作前后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次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心脏危险事件发作频次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疗效肯定,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张太珍  李敏莉  毛蓓 《中国药房》2010,(24):2278-2279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的10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强心、利尿、扩血管、抗感染、控制血糖等基础上给予替米沙坦、美托洛尔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心功能,24h动态心电图,心脏B超,测血压、心率,6min步行距离,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尿便常规,心肌酶谱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心功能、心率和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LVEF)、早搏次数均显著减低(P<0.05),且无严重血压下降和心率减低。结论:替米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孙海燕  贺亚龙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9):2898-2899
目的:比较新型抗胆碱药长托宁与传统抗胆碱药阿托品对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方法:将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长托宁治疗组与阿托品对照组,采用推荐剂量按轻、中、重分组治疗,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长托宁治疗组达到阿托品化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重度患者昏迷时间及呼吸衰竭时间明显减短(P〈0.05);长托宁用药量及用药次数明显减少(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P〈0.01)。结论:长托宁同时具有中枢与外周抗胆碱作用,用量少,不良反应轻,给药方便,是目前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最理想的抗胆碱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乐果中毒大鼠对肝脏损害及不同剂量氯磷定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对180只大鼠分别给予盐水灌胃、中毒不治疗、阿托品治疗及大、中、小剂量氯磷定+阿托品治疗,观察其治疗后临床表现,通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值观察其肝损害程度。结果乐果染毒后未治疗组大鼠很快出现流涎、肌肉颤动、呼吸困难、抽搐,最后因呼吸衰竭死亡。给予氯磷定+阿托品组均比同等剂量单用阿托品治疗组症状轻,恢复快(P〈0.01),大剂量氯磷定+阿托品组比中小剂量组症状轻、恢复快(P〈0.01),中剂量氯磷定+阿托品组比小剂量组恢复快(P〈0.01),各染毒组ALT均出现明显升高。各治疗组ALT在第6天达到高峰,阿托品组ALT峰值最高,然后依次为小剂量组及中等剂量组和大剂量组。结论急性乐果中毒,存在肝功能的损害。治疗量肟类复能剂本身不加重肝功损害,肟类化合物是治疗乐果中毒必不可少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左卡尼汀改善老年心力衰竭病人心肌缺血及心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老年心力衰竭病人应用左卡尼汀治疗后,心肌缺血及心功能改善情况。方法:67例临床诊断为心力哀竭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常规抗心力哀竭治疗,常规治疗药物包括洋地黄、袢利尿剂、扩血管药物硝酸盐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左卡尼汀组35例除常规治疗外,加用左卡尼汀2g/次,1次/d,静脉滴注,共两周;为加强疗效,3个月后重复予左卡尼汀治疗两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电图及胸闷症状缓解情况。结果:左卜尼汀组治疗后常规12导联中ST段压低总和及ST段压低〉0.5mm的导联数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LVEF值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左卡尼汀组胸闷缓解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心力衰竭病人联合应用左卡尼汀可改善心肌缺血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慢性心衰时室旁核微量注射氯沙坦对心率、血压和肾交感神经的作用,揭示心衰下丘脑室旁核对肾交感神经活性的调节机制。方法:用SD大鼠制作心衰模型,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变化。脑立体定位仪对大鼠室旁核定位,微量注射氯沙坦(50nL),观察心率、血压和肾交感神经活性的变化。结果:超声心动图显示手术组较假手术组左室内径增加(P〈0.01),射血分数降低(P〈0.01),左室内径缩短率降低(P〈0.05)。注射氯沙坦后,手术组和假手术组的肾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手术组较假手术组降低更为明显。结论:心衰时室旁核内注射氯沙坦可降低肾交感神经兴奋性。  相似文献   

16.
林继红  甘润韬  李为民  王旭  吴双 《中国药房》2008,19(16):1214-1216
目的:评价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阻滞剂SR59230A(SR)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及β3-AR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85只,取8只设立对照组,其余77只应用异丙基肾上腺素成功建立20只心力衰竭模型后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SR组,并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SR,7周后检测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及β3-A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安慰剂组比较,SR组短轴缩短率、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压、左室压力最大上升及下降速率明显增加(P〈0.01或P〈0.05),而心率、左室舒张末压及β3-A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β3-AR阻滞剂SR能够改善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该作用可能与其直接阻滞并下调β3-AR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巢军  宋瑛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0):17-18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按入院后接受血液灌流(HP)或未接受血液灌流分为灌注组(HP组)38例和非灌注组(非HP组)37例,中毒患者送入本院后均按常规给予洗胃,及阿托品、解磷定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HP组加用血液灌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愈率、阿托品用量、意识恢复情况、胆碱酯酶活力和中间综合征(IMS)发生率情况。结果:HP组38例全部治愈,发生IMS1例。对照组37例治愈32例,治愈率为86.5%,其中5例死于呼吸衰竭,其中发生中间综合征5例。两组间意识恢复时间、阿托品所需总量、胆碱酯酶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的意识恢复、减少阿托品的总用量、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