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回顾性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对2007年1月到2012年5月CNKI数据库中有关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导致儿童不良反应(ADR)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导致儿童ADR的发生率较高,其中以清开灵和双黄连注射液表现尤为突出。儿童ADR类型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为全身反应,再次为消化系统反应。导致儿童ADR的相关因素有小儿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和制备工艺以及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不合理应用。从药品生产、国家监测和临床用药过程等方面提出减少儿童ADR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掌握ADR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该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发生于2011年6月-2016年5月的中药注射剂ADR,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8种中药注射剂导致135例ADR,其中男性50例、女性85例;主要为清热解毒类和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存在与中药注射剂、抗生素、生物制品等药物联用,超剂量使用和配液不当等不合理用药;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较多;所有ADR患者均痊愈。结论 审慎合理用药,规范临床使用操作,开展临床再评价工作,是降低中药注射剂ADR发生率、安全合理用药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事件(ADE)以及产生药物不良反应(ADR)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2010年1月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96例进行分析,对其用药情况、年龄、ADR、累及系统-器官等临床相关因素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96例中用药环节存在不当58例(60.4%),包括不符合适应证或不辨证用药、同一输液瓶续滴未冲洗输液管、超剂量应用和用药次数过多等。正确用药情况下ADR38例(39.6%),其中清热解毒类占44.7%,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类占44.7%,补益类占10.5%,一般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75%,以皮肤反应和胃肠道反应为主。结论用药不当是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容易被临床忽视,需要医生遵循中药注射剂的适应证和用法正确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应用中成药所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海口市妇幼保健院2012-2019年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90例中成药所致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0例ADR中,1~6岁儿童ADR发生率最高(72.22%);静脉滴注是引发ADR最主要的给药途径(82.80%);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导致的ADR最多,与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较高有关;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82.76%)。结论:临床应重视儿童中成药的应用,加强ADR监测,以降低ADR发生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儿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及特点,推动中药注射剂在儿科临床合理使用,树立对中药注射剂ADR的科学态度。方法汇总我院2015年1月~2018年6月报告的94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表格,记录后进行分析。结果我院中药注射剂ADR涉及4个品种,其中热毒宁ADR例数最高,以皮肤及附件损害的发生率最高,占80.85%,其次是全身性的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寒颤、发热。ADR发生的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后5~60min。94例ADR均转规良好,无死亡病例,其中"严重"ADR有3例,"新的"ADR有8例。结论我院儿童应用中药注射剂总体安全意识强,应持续加强儿童中药注射剂ADR监测和患儿家长的用药教育及知情同意工作,促进中药注射剂在儿科安全、科学地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常州市儿童医院2018—2020年中药注射剂引起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常州市儿童医院2018—2020年收集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98份中药注射剂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8例ADR报告中,男性患儿58例(59.18%),女性患儿40例(40.82%),1~6岁年龄段患儿ADR构成比最高,占86.7%。ADR涉及药物均为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包括喜炎平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和痰热清注射液,分别占74.49%、23.47%、2.04%;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占95.92%;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3 d之内(55.10%)。ADR多为一般不良反应(98.99%),且经治疗后大多痊愈。结论 临床医师和药师应重视儿童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加强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上报至国家ADR监测系统的中药注射剂ADR报告176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ADR发生时间、用药种类、临床表现、不良反应的分级及关联性评价等信息加以统计分析。结果 176例报告中涉及22种中药注射剂,6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最高(39.20%),中药注射剂ADR主要发生在用药开始30min内(56.82%),ADR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40.34%),活血类中药注射剂产生的ADR发生率最高(49.43%)。结论导致中药注射剂ADR产生的因素较多,临床应加强中药注射剂ADR监测,提高安全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汕头市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分析ADR发生的因素,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对汕头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2006~2011年636例中药注射剂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36例中药注射剂ADR以一般反应为主(92.46%),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寒战、发热等过敏性反应,大部分ADR对原患疾病无明显影响,预后较好;发生ADR药品广泛,涉及51种药物。结论:中药注射剂ADR的临床表现多样,治疗及时预后较好,使用不规范可能是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之一,应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监测,开展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再评价工作,进一步完善药品说明书,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通过查阅文献(1996~2016),对文献进行系统分析总结,介绍了中药色素类成分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和中药色素类制剂(红花黄色素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特点,及引起其ADR的因素和潜在原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同时提示临床工作者应掌握中药色素类成分引发ADR因素和控制ADR办法,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曾聪彦  梅全喜 《今日药学》2009,19(12):30-34
目的 探讨11种常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的CHKD期刊知识库1994~2008年报道的刺五加、黄芪、参麦等11种常用中药注射剂ADR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引起ADR的主要品种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注射剂.ADR在40岁以上的高年龄组发生率较高,多在用药过程中半小时内发生,且ADR类型以过敏性休克为最多,ADR累及器官系统以全身性损害为最高,其次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各种中药注射剂致ADR在性别年龄、ADR发生时间、ADR类型等又有各自规律与特点.结论 临床医务工作者应了解各种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加强其应用的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0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8年8月山东省淄博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10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0~9岁年龄组发生不良反应/事件33例,比例最高;患者不良反应/事件以全身性损害最为常见。结论临床应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提高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114例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艳红 《中国药业》2012,21(17):49-50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医院2009年5月至2011年10月报道的114份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60岁及以上年龄组发生不良反应居首位,共56例;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损害最多;不良反应药物以银杏达莫最多。结论临床应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3.
我院154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冠桦  袁穗榕  王邵晟 《中国药房》2010,(27):2576-2578
目的:探讨我院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原因。方法:对我院收集到的2008年2月~2009年6月154例中药ADR报告,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情况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ADR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剂型以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最多。结论:应重视中药制剂,加强对中药ADR的监测工作,以降低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iDa)发生的特点,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2008年至2010年收集的38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采用Excel电子表和手工筛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89例报告中,60岁及以上人群所占比例最大,有201例(占51.67%);女性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较男性高;涉及的药品中,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循环系统用药、抗微生物药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各占22.88%,22.88%,12.85%);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反应最多(28.79%);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5例(1.29%);好转303例,治愈86例,无死亡病例。结论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循环系统用药、抗微生物药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点,临床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5.
18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18种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文献分析报道。了解其基本情况和文献研究趋势,为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安全警戒以及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国内文献检索到的18种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文献分析报道进行分类调查。结果:18种中药注射剂涉及不良反应病例5816例。其中,刺五加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最多,均超过900例(共占74.95%);双黄连、刺五加、鱼腥草和茵栀黄4种中药注射剂部分生产企业叫停,其ADR/ADE文献发表量与监管作用相辅相成。ADR/ADE多发生于>40岁年龄组,出现时间多发生于用药后的30分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74.15%),死亡率0.17%(10例)。结论:临床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加强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和合理用药应是当前中药注射剂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清热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流行病学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清热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通过检索文献,收集清热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详细个案,建立病案数据库,应用统计学方法对不良反应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23个注射剂品种详细的1129例不良反应个案,其中双黄连注射剂病案数量最多(486例);不良反应涉及人体多个系统,其中呼吸系统损伤424例(37.56%)和皮肤损害403例(35.70%)数量较多;男性患者601例(53.23%),女性患者528例(46.77%),平均年龄(29.98±19.76)岁;有25例患者(2.21%)因严重ADR死亡。结论:谨慎合理用药,增强预防意识,是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统计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黑龙江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8年收集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双黄连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结论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控,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我院15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丽萌  刘莹珍 《中国药业》2009,18(16):50-51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该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156例ADR报告,利用Microsoft Excel电子表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DR涉及药品10类共59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引起的ADR75例(48.08%),中药注射液36例(23.08%);≥60岁的患者有108例(69.23%);静脉滴注引起的ADR109例(69.87%);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50.00%。结论应合理应用抗感染药及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检测,避免或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