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目的 研究翻白叶树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翻白叶树根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莨菪苷(1)、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2)、3-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3)、4-羟基-2-甲氧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4)、甲基熊果苷(5)、(+)-南烛木树脂酚-3 α-O-β-D-吡喃葡萄糖苷(6)、(-)-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吡喃葡萄糖苷(7)、(-)-南烛木树脂酚-2 α-O-β-D-吡喃葡萄糖苷(8)、(-)-异落叶松树脂酚-6-O-β-D-吡喃葡萄糖苷(9)、(-)-8,8’-二甲氧基-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10)、(+)-3-oxo-α-ionyl-O-β-D-glucopyranoside( 11)、roseoside( 12).结论 化合物1~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小花鬼针草Bidens parviflora全株的化学成分,并通过组胺抑制实验寻找活性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ODS柱色谱分离化合物,运用1D NMR、2D NMR波谱学方法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通过组胺抑制实验测定化合物抗过敏活性。结果分离鉴定了4个苯丙苷类及1个苯甲醇苷成分:4-羟基-3-甲氧基苯丙三醇8-O-β-D-葡萄糖苷(guaiacyl glycerol 8-O-β-D-glucosideⅠ)、丁香酚苷(syringin,Ⅱ)、4-烯丙基-2-甲氧基苯酚-O-(6-O-β-D-芹糖基)-β-D-葡萄糖苷[4-allyl-2-methoxyphenol-O-(6-O-β-D-apiofuranosyl)-β-D-glucoside,Ⅲ]、5,7-二羟基色原酮-7-O-β-D-葡萄糖苷(5,7-dihydroxy chromone7-O-β-D-glucoside,Ⅳ)、苄醇-O-β-D-葡萄糖苷(benzyl alcohol-O-β-D-glucoside,Ⅴ)。化合物Ⅰ~Ⅴ抑制组胺释放,IC50分别为70、61、>100、52、>100μg/mL。结论化合物Ⅰ~Ⅴ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得,Ⅲ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命名为鬼针草酚葡萄糖苷(bidenphenol glucoside)。化合物Ⅰ~Ⅴ具有抑制组胺释放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创建一种能够快速测定南葶苈子药材中芥子碱硫氰酸盐(sinapine thiocyanate, SH),槲皮素-3-O-β-D-葡萄糖-7-0-β-D-龙胆双糖苷(quercetin-3-O-beta-D-glucose-7-O-beta-D-gentiobioside, QGG),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isorhamnetin-3-O-glucoside, IG),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 QG)4种成分的方法。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测定南葶苈子样品中SH、QGG、IG、QG的含量,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method, PLS)建立南葶苈子中SH、QGG、IG、QG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 所创建的QGG、QG、IG、SH的定量分析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27 0、0.926 6、0.808 6、0.828 9;校正... 相似文献
6.
高山红景天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9,他引:8
目的 研究高山红景天Rhodiola sachalinensis干燥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对羟基苯甲酸(2)、红景天苷(3)、苯甲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4)、苯乙醇-8-O-β-D-吡喃葡萄糖苷(5)、苯丙烯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6)、(2E,4R)-4,7-二羟基-3,7-二甲基-2-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高山红景天醇,7)、槲皮素(8)、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9)、山柰酚(10)、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11)、山柰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12)、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3)、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7-O-α-L-鼠李糖苷(14)、小麦黄素(15)、3,5,7,5′-四羟基-4′-甲氧基黄酮(柽柳亭,16)、草质素-7-O-α-L-吡喃鼠李糖苷(17)、草质素-3-O-β-D-吡喃葡萄糖-7-O-α-L-鼠李糖苷(18).结论 化合物9、12、16为首次从红景天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7、8、14、18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四倍体板蓝根中的苯丙素类成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考察四倍体菘蓝Isatis indigotic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大孔树脂和硅胶柱色谱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应用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IR、MS、1 H- NMR、1 3C- NMR、2 D- NMR)分析技术鉴定结构。结果 从四倍体板蓝根中分离得到5个苯丙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落叶松脂素( )、落叶松脂素- 4 - O-β- D-葡萄糖苷( )、落叶松脂素- 4 ,4′- O-二- β- D-葡萄糖苷( )、紫丁香苷( )、4 - (1,2 ,3-三羟基丙基) - 2 ,6 -二甲氧基苯- 1- O- β- D-葡萄糖苷( )。结论 ~ 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小白蒿Artemisia frigid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LH-20柱色谱法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离,通过各种波谱法和对照法鉴定分离化合物。结果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阿魏酸(2)、肉桂酸(3)、胡萝卜苷(4)、5,7,3′,4′-四羟基-6,5′-二甲氧基黄酮(5)、5,7-二羟基-6,3′,4′-三甲氧基黄酮(6)、5,7,4′-三羟基-6,3′-二甲氧基黄酮(7)、5,7,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8)、5,7,3′,4′-四羟基-6-甲氧基黄酮(9)、芦丁(10)、3′-甲氧基-木犀草素-4′-O-β-D-葡萄糖苷(11)、5-羟基-3′,4′-二甲氧基黄酮-7-O-β-D-葡萄糖醛酸苷(12)。结论化合物1、10~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列当科药用植物弯管列当Orobanche cernu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大孔树脂、硅胶、MCI、SephadexLH-20等柱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弯管列当全草70%乙醇提取物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其中8个为苯乙醇苷类:阿克苷(1)、campneoside II(2)、crenatoside(3)、campneoside I(4)、isocrenatoside(5)、异阿克苷(6)、leucosceptoside A(7)和肉苁蓉苷F(8);3个为木脂素类:丁香脂素-4′-O-β-D-葡萄糖苷(9)、连翘脂素-4′-O-β-D-葡萄糖苷(10)和isoeucommin A(11);1个为甾醇类: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12)。结论化合物7和12为首次从列当科植物中分离得到;4、7、9~12为首次从列当属植物中分离得到,2、4、6~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万丈深Crepis phoenix地下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学方法并结合文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万丈深乙醇提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O-[6-O-(4-羟基苯乙酰基)-O-β-D-吡喃葡萄糖基]-γ-丁内酯(1)、3’-O-甲基-3,4-O,O-亚甲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2)、丁香酸-4-O-α-L-鼠李糖(3)、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基葡萄糖苷(4)、白花前胡苷(5)、烟酸(6)、(+)-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苷(7)和taraxinic acid-14-O-β-D-glucopyrnaoside(8)。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万丈深苷A;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土茯苓酚苷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土茯苓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大孔树脂、ODS柱色谱及HPLC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2,4,6-三羟基苯乙酮-2,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Ⅰ)、3,4,5-三甲氧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Ⅱ)、3,4,5-三甲氧基苯基-1-O-[β-D-呋喃芹糖基-(1→6)]-β-吡喃葡萄糖苷(Ⅲ)、3,4-二羟基苯乙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Ⅳ)、8,8′-双二氢丁香苷元葡萄糖苷(8,8′bisdihydrosyringenin glucoside,V)、白藜芦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Ⅵ)。结论 化合物Ⅰ为首次从天然界中分得,其余化合物为首次从土茯苓中分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黑豆Glycine max种皮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大孔树脂、硅胶、ODS、Sephadex LH-20、Toyopearl HW-40、MCI柱色谱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技术(ESI-MS、1H-NMR、13C-NMR)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黑豆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1)、咖啡酸甲酯(2)、3-甲氧基-4, 5-二羟基苯甲酸甲酯(3)、原儿茶酸甲酯(4)、原儿茶酸乙酯(5)、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6)、3-甲氧基没食子酸(7)、二氢槲皮素(8)、原儿茶酸(9)、原儿茶酸酐(10)、表儿茶素(11)。结论 化合物2~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小花八角果实抗氧化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研究民间药用植物小花八角Illicium micranthum果实中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有效成分。方法 使用DPPH活性测试方法进行抗氧化活性筛选;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小花八角果实甲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层抗氧化活性最好,从中共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gynurenol(1)、β-榄醇(2)、epi-carrisone(3)、6-羟基-桉烷-4(14)-烯(4)、β-桉醇(5)、柳杉醇(6)、1R, 2R, 4R-三羟基薄荷烷(7)、2-isopropenyl-5-methyl-cyclohexanol(8)、(?)-isopulegol(9)、4-isopropenyl- 1-methyl-cyclohexanol(10)、棕榈酸(11)、三十烷酸(12)、对甲氧基苯甲酸(13)、β-胡萝卜苷(14)。结论 除化合物14外,其他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果实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4、7、8为首次从八角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正交设计优化地枫皮ISSR-PCR反应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稳定性高、重现性好,适合地枫皮遗传差异分析的ISSR-PCR反应体系.方法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地枫皮ISSR-PCR反应的5个因素(Mg2+、dNTPs、引物、Taq酶和模板DNA浓度)进行优化,PCR结果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在此基础上对PCR反应过程中的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进行梯度检测.结果 大部分因素的不同水平对PCR反应有显著影响,其中Taq酶影响最大;地枫皮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20 μL)为:Mg2+ 1.60 mmol/L、dNTP 0.22 mmol/L、引物0.90 μmol/L、Taq酶0.50 U、模板DNA 70.00 ng;最佳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分别为51.8℃和40次;从62条引物中筛选出13条扩增稳定、多态性丰富的ISSR引物.结论 建立的地枫皮ISSR-PCR反应体系,经过16份地枫皮样品检验,证明该体系稳定可靠,可用于地枫皮遗传差异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贡山八角Illicium wardii种子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桂胶色谱柱、Sephadex LH-20色谱柱、MCI色谱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贡山八角种子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八角醇C(1)、7,8-epoxy-1(12)-caryophyllene-9β-ol(2)、merrilliortholactone(3)、2α-羟基新莽草毒素(4)、2,6-dihydroxyhumlan-9(E)-3(12),7(13),9-trien(5)、莽草毒素(6)、伪大八角素(7)、8α-hydroxy-10-deoxycyclomerrillianolide(8)、2α-羟基莽草毒素(9)、rel-5-(3S,8S-dihydroxy-1R,5S-dimethyl-7-oxa-6-oxobicyclo-[3,2,1]-oct-8-yl)-3-methyl-2Z,4E-pentadienoic acid(10)、菜豆酸(11)。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八角醇C;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黑刺菝葜Smilaxscobinicaulis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和MCI Gel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黑刺菝葜70%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芦荟大黄素(1)、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2)、1, 3, 6, 8-四羟基蒽醌(3)、大黄素(4)、8-羟基-1-甲氧基-3-甲基蒽醌(5)、大黄酚(6)、多花二醌A(7)、多花二醌C(8)、24-乙基胆甾- 4-烯-3, 6-二酮(9)、5α, 8α-过氧化麦角甾-6, 22-二烯-3β-醇(10)、(22E, 24R)-24-甲基-5α-胆甾-7, 22-二烯-3β, 5, 6β-三醇(11)、missourin(12)、齐墩果酸(13)。结论 化合物1~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和5~13为首次从菝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八角莽草酸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八角莽草酸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抗氧化系统、炎症因子的水平及ⅡA分泌型血小板型磷脂酶A2(sPLA2-ⅡA)mRNA表达的影响,以了解莽草酸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SPF级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正常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阳性(辛伐他汀,5 mg·kg-1)对照组、莽草酸低、中、高剂量组(15,30,60 mg·kg-1),高脂饲料加腹腔注射维生素D3法复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灌胃给以莽草酸,24周后,观察莽草酸对模型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主动脉弓sPLA2-ⅡA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CRP,MDA水平显著增高,SOD的活性显著降低,sPLA2-ⅡA mRNA的表达显著增强。与模型组比较,莽草酸60 mg·kg-1剂量组可显著降低AS大鼠血清TNF-α,CRP水平,分别由模型组的(49.88±22.91)ng·L-1,(10.82±4.33)mg·L-1下降到(28.18±15.95)ng·L-1,(8.17±1.74)mg·L-1(P<0.05)。莽草酸60 mg·kg-1剂量组可显著降低AS大鼠血清MDA水平,由模型组的(21.55±4.45)μmol·L-1下降到(18.70±1.95)μmol·L-1(P<0.05),可提高SOD的活性,由模型组的(145.81±50.61)U·mL-1提高到(199.87±50.29)U·mL-1(P<0.05);莽草酸60,30,15 mg·kg-1剂量组显著下调AS大鼠主动脉弓sPLA2-ⅡA mRNA的表达(P<0.01)。结论:莽草酸可改善AS大鼠炎症状态,且有抗氧化及抑制sPLA2-ⅡA mRNA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对红花八角Illicium dunnianum的干燥叶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综合应用各种现代色谱分离技术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红花八角叶50%乙醇提取物经HP-20大孔吸附树脂30%乙醇洗脱部位中共分离鉴定5个化合物,分别为7-O-p-甲氧基苄基莽草酸(1)、黑麦草内酯(2)、去氢催吐萝芙木醇(3)、蚱蜢酮(4)、chakyunglupulin A(5)。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酚酸类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有毒药用植物小花八角Illicium micranthum枝叶的化学成分及其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毒杀活性。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对小花八角枝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分离,通过质谱、核磁共振谱等波谱方法,结合理化性质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触杀胃毒联合毒力方法测定化合物2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毒杀活性。结果从小花八角枝叶甲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5个薄荷烷型单萜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R*,4S*)-1-羟甲基-2-烯基-4-异丙基-1,4-环己二醇(1)、(1R,2R,4R)-1-甲基-4-异丙基-1,2,4-环己三醇(2)、4-羟基胡椒酮(3)、乳香醇C(4)、α,α-二甲基-4-羟甲基苯甲醇(5)。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小花八角素A。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毒杀活性与浓度呈正相关,48 h后的LD50值为30.4 mg/L,72 h后的LD50值为22.5 mg/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