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1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后无嘌呤 /无嘧啶核酸内切酶 /氧化还原因子 - 1 (APE/ Ref- 1 )在海马 CA1区的变化过程。 (2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后海马 CA1区发生的神经元凋亡情况。 (3)探讨 APE/ Ref- 1在海马 CA1区的变化及其与该区神经元凋亡的内在联系。 (4 )探讨采取亚低温干预措施后APE/ Ref- 1与神经元凋亡在短暂性脑缺血后海马 CA1区的变化。 (5 )探讨亚低温干预后 APE/ Ref- 1的变化在亚低温脑保护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大鼠短暂性脑缺血模型及亚低温方法 ,通过神经元尼氏体染色、TU NEL 染色、APE/ Ref- 1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PE/ Ref- 1蛋白免疫组织化学与TU NEL双重染色等方法 ,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后海马 CA1区神经元存活、凋亡、APE/ Ref- 1蛋白表达情况及亚低温的影响。 结果  (1 )与假手术组相比 ,常温缺血组脑海马CA1区神经元缺失远较亚低温缺血组多 (P<0 .0 1 )。 (2 )常温缺血组及亚低温缺血组脑海马 CA1区均存在神经元凋亡。亚低温缺血组神经元凋亡出现的时间比常温缺血组迟 ,且凋亡数较常温组少 (P<0 .0 1 )。 (3)假手术组海马 CA1区神经元广泛表达 APE/ Ref- 1蛋白 ,常温缺血组及亚低温缺血组缺血后 APE/ Ref- 1蛋白表达均有下降 ,亚低温缺血组APE/ Ref- 1蛋白表达下降程度较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大鼠短暂全脑缺血模型来探讨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后APE/Ref-1(apurinic/apyrimidimic endo-nuclase/redox factor 1,无嘌呤/无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蛋白表达及缺血性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揭示亚低温的部分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低血压法"建立大鼠短暂性全脑缺血模型。实验动物分假手术组、手术后常温存活1 d、2 d、3 d组及手术后亚低温存活1 d、2 d、3 d组。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APE/Ref-1蛋白的表达;用TUNEL染色观察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显示假手术组神经元广泛表达APE/Ref-1蛋白。在10 min全脑缺血后的1 d时,海马CA1区APE/Ref-1阳性细胞开始减少,2 d时明显减少。该区TUNEL阳性细胞在缺血后2 d时出现,3 d时表现明显。亚低温缺血组APE/Ref-1蛋白表达下降程度较常温缺血组明显减轻(P<0.01)且时间推迟;神经元凋亡出现的时间亦比常温缺血组迟,且凋亡数较常温组少(P<0.01)。APE/Ref-1和TUNEL双重染色提示丧失了APE/Ref-1免疫活性的细胞转变为TUNEL阳性细胞。[结论]亚低温对缺血后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抑制缺血后APE/Ref-1下降,及减少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亚低温(33℃)对大鼠短暂性脑缺血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32只DS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和即刻亚低温组,采用尼氏体亚甲蓝特殊染色观察存活神经元、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染色)检测及电镜观察脑缺血后大鼠CA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常温缺血组海马CA1区存活的锥体细胞数目减少(P<0.01);与常温缺血组相比,亚低温缺血组海马CA1区存活的锥体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0.01)。亚低温缺血组大鼠海马CA1区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少于常温缺血组(P<0.01)。结论 脑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很可能通过凋亡途径,亚低温对缺血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与减少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海马CA l区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STAT3)表达与迟发性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5)和全脑I/R后4、24、48、72、96 h组(n=5)。双侧颈总动脉阻断 全身低血压法建立大鼠短暂性全脑缺血模型;运用N issl和TUNEL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数和凋亡细胞数;免疫组化法检测STAT3蛋白在全脑I/R后的表达。结果全脑I/R后24 h,海马CA l区STAT3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72 h达峰值,至96 h开始下降。TUNEL染色显示,在I/R后24 h即出现少量凋亡细胞,48~72 h显著增多;STAT3蛋白高表达与神经元凋亡两者的部位和时间段基本一致。结论STAT3蛋白表达增强可能介导缺血性脑损伤的信号转导过程,其在脑缺血损伤神经元凋亡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海马CA1区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STAT3)表达与迟发性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 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5)和全脑I/R后4、24、48、72、96 h组(n=5).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全身低血压法建立大鼠短暂性全脑缺血模型;运用Nissl和TUNEL染色观察海马CAI区神经元存活数和凋亡细胞数;免疫组化法检测STAT3蛋白在全脑I/R后的表达.结果 全脑I/R后24 h,海马CA1区STAT3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72 h达峰值,至96 h开始下降.TUNEL染色显示,在I/R后24 h即出现少量凋亡细胞,48~72 h显著增多;STAT3蛋白高表达与神经元凋亡两者的部位和时间段基本一致.结论 STAT3蛋白表达增强可能介导缺血性脑损伤的信号转导过程,其在脑缺血损伤神经元凋亡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大鼠缺血脑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制作缺血脑损伤模型)、利多卡因治疗组,每组10只.手术后24 h分离右侧海马组织.TUNEL法检测3组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染色测定细胞色素C(Cyt C)蛋白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凋亡细胞数明显降低(P均<0.001).②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Cyt C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Bax蛋白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Cyt C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Bax蛋白阳性细胞数明显下降(P<0.001).结论:利多卡因可减少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Cyt C的释放并降低Bax蛋白的表达,对海马CA1区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巴曲酶对沙土鼠前脑缺血冉灌注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时间效应关系,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5min后再通建立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的损伤模型,在不同时间点腹腔注射巴曲酶(8BU/kg)对其进行治疗,运州未端脱氧核仔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生物素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沙土鼠海马CA1区神经元中的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及凋广相关基因Bcl-2、Bax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结果:治疗组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海马CA1区Bcl-2表达明显增加,Bax表达降低.尤以缺血再灌注前6h、即刻、缺血再灌注后1、3及6h最明显(P〈0.01)。结论:巴曲酶可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的凋亡.发挥脑保护作用.其作用存在明显时效关系.机制可能是增强Bcl-2的表达及抑制Bax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短暂性前脑缺血后大鼠海马各区NR1mRNA的表达及其与海马缺血性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短暂性前脑缺血(15min)再灌注 (0 .5h~ 7d)动物模型、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染色、TUNEL染色。结果 :①缺血后早期 ,海马CA1区NR1mRNA的表达上升 ,至缺血后 2 4h升至最高 (P <0 .0 5 )。然后表达下降 ,至缺血后 7d ,降至最低 (P <0 .0 5 ) ;在CA3区 ,NR1mRNA的表达变化规律与CA1区类似 ;而在齿状回 ,缺血后 0 .5h~ 72h ,NR1mRNA的表达至缺血后 7d降低。②短暂性前脑缺血后 12h ,TUNEL阳性细胞开始出现 (P <0 .0 1) ,主要位于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层后 ,至缺血后 72h表达达高峰 (P <0 .0 1) ;TUNEL阳性细胞有所减少 ,但至缺血后 7d ,凋亡细胞依然存在 (P <0 0 1)。结论 :短暂性前脑缺血后 ,大鼠海马各区NR1mRNA的表达变化和细胞凋亡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培高利特对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及即早基因c-jun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HE染色法、DNA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沙土鼠前脑缺血5min再灌注1、3及7天,不同时间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和c-jun的表达。结果 沙土鼠短暂脑缺血再灌注3天,海马CA1区约95%的锥体细胞凋亡;再灌注7天,海马CA1区仅残存约5%的存活锥体细胞;再灌注1天,海马CA1区c-jun表达增高,随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减弱。预先应用培高利特可抑制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凋亡、提高存活锥体细胞数、显著抑制c-jun的表达。结论 培高利特具有确切的脑保护作用,抑制c-jun的表达可能是其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沙土鼠前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及磷酸化Akt蛋白的表达并探讨氯化锂对其干预作用。方法:夹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5min,制备前脑缺血损伤模型。沙土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氯化锂预处理组(LI鄄Pre组)、氯化锂治疗组(LI鄄Post组)。依术后处死动物时间的不同,各组再分别分为3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动物。采用TUNEL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脑皮质区磷酸化Akt蛋白的表达。结果:①TUNEL染色:脑缺血再灌注后3天,与相应IR组相比较,LI鄄Pre组和LI鄄Post组海马CA1区TUNEL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1);②磷酸化Ak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相应IR组相比较,LI鄄Pre组或LI鄄Post组各时点亚组大脑皮层部位磷酸化鄄Akt阳性细胞表达显著增多(P<0.05或P<0.01)。结论:①氯化锂能显著减轻沙土鼠短暂前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②氯化锂的脑保护作用与其激活PI3鄄K/Akt信号传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相不同脑区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方法。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全身低血压法建立SD大鼠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24,48,72,96,168h)组,于规定时间取脑组织石蜡包埋切片,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亚甲蓝染色及ICAM-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组海马CA1区神经元尼氏体缺失明显,缺血脑区微血管肿胀变形,白细胞粘附、浸润;缺血再灌注后24h皮质及海马ICAM-1表达均显著升高,48h达高峰。可维持7d。结论 ICAM-1在脑缺血再灌注时表达明显上调,介导白细胞和脑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多巴胺D1,D2受体激动剂对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I/R)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及动物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沙土鼠前脑I/R模型,缺血时间5 min.动物分为假手术组、I/R组、SKF-38393组、培高利特组.分别于再灌注1天、3天及7天行开阔法行为学和组织病理学观察以及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查CA1区神经元凋亡.结果 行为学检查结果显示,I/R组再灌注各时间点沙土鼠探索活动较假手术组明显活跃(P〈0.05),培高利特组探索活动较I/R组明显减少(P〈0.05);病理学及TUNEL结果显示, 培高利特组再灌注3天及7天海马CA1区存活锥体细胞较I/R组增多(P〈0.01),凋亡细胞较I/R组减少(P〈0.05).预先应用SKF-38393对以上结果无明显影响.结论 多巴胺D2受体激动剂培高利特能减轻脑I/R海马神经元凋亡及动物行为学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动态观察缺血预处理后脑缺血大鼠脑皮层和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数和神经元数,探讨缺血预处理能否提供长时期神经元保护作用。方法 四血管阻断法复制全脑缺血模型,动物随机分为非缺血对照组、预处理对照组、缺血预处理组和缺血组。采用TUNEL和尼氏染色法观察缺血后不同时相点皮层及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细胞数和神经元数。结果 全脑缺血可诱导皮层及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缺血预处理明显减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元凋亡。缺血组神经元在缺血后7天明显减少.12周时大量减少;缺血预处理后7天神经元未见明显减少,但12周时仍然大量减少,与缺血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全脑缺血可能通过诱导缺血区神经元凋亡,导致缺血区神经元的大量丢失;缺血预处理可在短时间内提供一定程度的神经元保护作用,但不能完全阻止缺血后神经元的凋亡,可能仅仅是推迟了缺血后神经元凋亡发生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c—myc反义核苷酸对体外培养的淋巴瘤细胞系CA46基因表达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 c—myc反义核苷酸(ASPO)为人工合成的针对c—myc基因的一段外源性基因片段,以无义的寡核苷酸作为对照,导入CA46细胞后观察其基因表达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myc基因产物表达,荧光染色观察CA46细胞的凋亡形态,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凋亡百分率,TUNEL检测加用VP16后的CA46原位凋亡。结果 c—myc反义核苷酸(ASPO)作用CA46细胞后,RT—PCR示c—myc mRNA表达降低。荧光染色ASPO组细胞胞体缩小,胞膜完整,核质浓缩,出现黄绿色不规则或局部致密荧光,凋亡细胞约占23.3%,而SPO组及空白组未见明显凋亡细胞,细胞呈均匀绿色荧光。流式细胞仪检测仅用VP16 10mg/L 3d,ASPO作用2d后加VP16 10mg/L 1d及ASPO作用3d均出现凋亡峰,凋亡率分别为16%,72%及52%,而SPO组及空白但均未见凋亡峰。流式细胞仪检测CA46细胞c—myc蛋白为95.3%,经ASPO作用后降为23.7%,同时SPO组c—myc表达率为90.6%,TUNEL检测ASPO组凋亡细胞为25.5%,加用VP16后的CA46凋亡率为36.7%。结论 体外实验中CA46特异地被c—myc反义核酸抑制生长,细胞出现凋亡表现,c—myc mRNA癌基因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15.
MPTP诱导小鼠黑质神经元凋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陈滢  陈晓春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1,35(2):105-108,F002
目的 探讨 1-甲基 - 4苯基 - 1,2 ,3,6 -四氢吡啶 (MPTP)的神经毒性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C5 7BL小鼠腹腔注射 MPTP,总量为 15 0 mg/kg,取中脑黑质 Nissl染色 ,TH免疫组织化学 ,TUNEL法和电镜观察黑质致密带的神经元改变。 结果  MPTP处理后 ,黑质致密带的存活神经元和 TH阳性神经元的数目明显减少 (P<0 .0 1) ,TUNEL结果表明黑质神经元出现明显的 DNA断裂的特征性凋亡改变 (P<0 .0 1) ,黑质致密带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出现早期凋亡改变。 结论  C5 7BL小鼠腹腔注射 MPTP,可诱导黑质神经元凋亡 ,细胞凋亡是 MPTP的毒性作用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沙土鼠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及尼卡地平处理的影响。方法 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尼卡地平处理组。正常组不进行手术操作 ,不进行脑缺血 ;假手术组只进行手术操作 ,不进行脑缺血 ;对照组阻断双侧颈总动脉 15min造成完全性前脑缺血模型 ;尼卡地平处理组在脑缺血前 30min给予腹腔注射尼卡地平 2mg/kg。用TdT介导的原位末端标记 (TUNEL)法来检测死亡神经元的DNA片段。HE染色计数海马CA1区 1mm长度内正常的锥体细胞数。结果  (1)缺血再灌注后 2~ 4d ,对照组海马CA1区正常锥体细胞数比假手术组明显减少 (P <0 .0 1)。 (2 )缺血再灌注后 2~ 4d ,尼卡地平处理组海马CA1区正常锥体细胞数明显比对照组多 (P <0 .0 1)。 (3)尼卡地平处理组明显减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细胞凋亡 (P <0 .0 1)。结论 完全性前脑缺血再灌注后存在细胞凋亡 ;尼卡地平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冰冻切片技术检测大鼠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线粒体CytC的变化.方法采用4-VO法制作全脑缺血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全脑缺血组.观察缺血后24 h海马CA1区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变化.结果缺血后24 h,假手术组海马CA1区CytC呈阳性表达,并且呈现出特异性的点状分布,符合CytC线粒体分布的特征,全脑缺血组海马CA1区CytC表达明显降低.结论利用冰冻切片技术能方便、直观的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线粒体CytC的变化,再灌注24小时海马CA1区神经元线粒体CytC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P75NTR、Bcl-2、Bax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变化及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它们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该区神经元短暂脑缺血后产生凋亡及NGF对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四血管闭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侧脑室注射NGF,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75NTR、Bcl-2、Bax表达的情况,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结果:对照组海马CA1区无P75NTR、Bcl-2阳性染色和凋亡细胞,可见少量Bax表达,再灌注后该区Bcl-2始终阴性表达,Bax则表达增加,出现P75NTR阳性表达和细胞凋亡;在NGF给药组,再灌注后海马CA1区Bcl-2出现阳性染色,而Bax及P75NTR的表达则明显降低,细胞凋亡亦明显减少。结论:再灌注后海马CA1区P75NTR、Bax的表达增加可能是神经元产生凋亡的机制之一,NGF抑制脑缺血后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对其受体的调节,从而调节Bcl-2和Bax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外源性多巴胺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毒性作用,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为模型,以终浓度0.45mmol/L的多巴胺对细胞进行诱导。结果 在透射电镜下可见培养的PC12细胞核染色质明显固缩、断裂,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显示胞核内散在分布断裂DNA片段,流式细胞仪检测到DNA周期中G0-G1期前出现明显的亚二倍体峰,琼脂糖凝胶电泳呈现典型的“梯状”带等细胞凋亡的特征性改变。结论 外源性DA可诱导PC1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MPP+对SHSY5Y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1-methyl-4-phenylpyridium iodide(MPP^ )对SHSY5Y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SHSY5Y细胞,通过TUNEL染色、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和DNA倍体分析检测MPP^+对SHSY5Y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结果 MPP^ 可明显地抑制SHSY5Y细胞的生长,并诱导SHSY5Y细胞发生凋亡,主要表现为TUNEL染色阳性的细胞增多,细胞核异染色质增多,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消失,在DNA周期中的G0-G1期前出现明显的亚二倍体峰。结论 MPP^ 通过诱导SHSY5Y细胞凋亡的方式发挥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