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1993 ̄1997年底五年间收治2000例甲亢患者(均为Graves病),其中伴肝脏损害的94例进行正规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及肝功能检查,并对前后肝功能及甲状腺激素数值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甲亢合并肝损害在临床上颇为多见(约占47%)。肝功能损害程度与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程度正相关(P〈0.01),经治疗后甲状腺激素恢复程度(△M-TSH)与肝功能恢复程度负相关(P〈0.01)。临床上要与甲亢合并病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是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病,病变累及多个器官,肝脏受损表现肝功能异常、肝肿大,甚至发生黄疸、肝硬化等,统称为甲亢性肝损害。甲亢患者约45%以上合并肝损害,与甲状腺激素的直接作用、高代谢及免疫因素有关,与甲亢严重程度相一致,治疗原则以控制甲亢为主,随病情好转肝功能可恢复正常。因此一旦确诊,早期、足量应用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合并肝损害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杜映红 《广州医药》1997,28(2):37-38
为了了解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合并肝损害的情况、对70例合并肝损害患者的肝功能情况,并与甲亢的病程(分二组)、甲亢的轻重程度作相关分析,得出相关系数分别是r=0.076917,r=0.010536,r=0.181370(均P〉0.05)。结果表明,甲亢引起的肝损害主要表现为谷丙转酶及谷草转氨酶的异常,肝损程度轻,肝损的程度跟甲亢的轻重和甲亢的病程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4.
甲亢及抗甲亢治疗对病毒性肝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及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单纯甲克患者50例,单纯病毒性肝炎患者45例及甲克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42例,分别比较各组肝脏功能情况。并比较抗甲亢治疗与未抗甲克治疗对甲克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其肝功能损害程度明显重于单纯甲克及单纯病毒性肝炎者,相互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抗甲克治疗能促进甲克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功能的恢复。甲状腺功能的恢复与肝脏功能的恢复是同步的。结论甲克会加重病毒性肝炎肝功能的损害,而抗甲亢治疗对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功能的恢复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甲状腺激素的系列测定(T3 、T4 、rT3 ,TSH),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RIA 法检测对照组105 例与病例组153 例,其中甲亢组95 例,甲减组23 例,单纯性甲状腺肿组16 例, 非甲状腺病组19 例的血清甲状腺激素的系列测定作比较分析。结果 各项数据表明甲亢组、甲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 0.01) ,单纯性甲状腺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 P>0 .05) ,但与甲亢组、甲减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0 .01),非甲状腺疾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 0.01)。结论 甲状腺激素的系列测定不仅对甲状腺疾病的鉴别诊断、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宁夏地区甲状腺肿地方病的调查研究提供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技术建立了一种适合临床应用的重复性及准确性良好的红细胞微量元素测定法。作者检测40例正常人及50例甲亢病人的血浆及红细胞锌、铜、铁含量,结果发现甲亢者存在红细胞锌、铜缺陷。红细胞锌与甲状腺激素呈负相关关系;红细胞铜与甲状腺激素呈正相关关系;红细胞锌显著降低(P<0.001),与T4、T3呈负相关(P<0.01);红细胞铜显著增加(P<0.01),与T4呈正相关(P<0.05)。初诊甲亢患者治疗后红细胞锌明显增加(P<0.05),红细胞铜明显降低(P<0.05),提示甲状腺激素干扰红细胞锌、铜代谢。  相似文献   

7.
甲亢合并肝损害(简称甲亢肝损)作为甲亢病人的常见的全并症之一,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我院自1986年以来共住院收治甲亢肝损17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排甲亢肝损17例占同期住院甲亢病人65例的26.15%,其中男5例.女12例.男女之比1:2:4.年龄17~54岁,平均就诊时间2.67月.确诊时间3至20月。1.2诊断标准①肝功能损害的同时有甲亢的临床表现。②检测血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增高。③抗甲状腺激素药物和保肝药物同时治疗有效。甲亢症状控制后肝功能随之恢复正常.1.3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16例无明显的纳差、厌油腻、上腹部不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甲状腺功能测定在非甲状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58例非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血清FT3、FT4、TT3、TT4、rT3、TSH放射免疫测定(RIA)。结果:各非甲状腺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T3、TT3明显降低(P<001),rT3明显增高(P<001),肾脏疾病组FT4、TT4明显降低(P<001)。结论:非甲状腺疾病患者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作为临床判断病情轻重,疗效观察和估价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放射性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肝功能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1例甲亢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1I治疗后甲状腺激素水平和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6个月,59例甲亢治愈,61例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10例肝功能指标明显下降,5例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结论:131I是甲亢合并肝功能损害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甲亢性肝损害54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佳玉  江南 《四川医学》1999,20(6):580-581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合并肝脏损害(甲亢性肝损害),由于甲亢症状突出,常常掩盖了肝脏的表现。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后,在病程中合并病毒性肝炎,表现出同甲亢性肝损害相似的临床表现,以至漏诊率较高,延误治疗。我们对1997~1998年我院收治的甲亢86例中发现有肝损害的5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对临床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凡甲亢除外肝、胆疾患且有肝脏肿大,转氨酶异常升高,血清胆红素异常升高,低蛋白血症或白蛋白/球蛋白(A/G)倒置,碱性磷酸酶(AKP)或转肽酶(…  相似文献   

11.
肝病与气质类型及血液流变学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病的发病病因及其与人的气质类型和血瘀的关系。方法 对 73例肝病患者进行中医证型分型、气质分类 (五态人 )及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 中医五态人中 ,太阴人与太阳人易患肝病 (属肝病高发气质 ) ,同时伴有明显的瘀血症状 ,血液流变学检测除血浆粘度外 ,其余各项均显著高于少阴人和少阳人 ,亦高于健康人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情志的亢奋和抑郁 (过激 )以及血瘀的存在是肝病发病的重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血清载脂蛋白A_1和B与慢性乙肝中医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po)的变化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慢性乙肝患者68例,其中慢迁肝41例,慢活肝27例;正常对照32例。68例慢性乙肝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肝郁脾虚18例,肝胆湿热14例,脾肾阳虚12例,血郁阻络14例,肝肾阴虚10例。结果慢性乙肝患者血脂、血清apoA1和apoB的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慢活肝患者apoA1显著低于慢迁肝(P<0.01)。apoA1和apoB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肝肾阴虚型,其次是瘀血阻络型和脾肾阳虚型。apoA1/apoB之比值在慢活肝及肝肾阴虚型患者均明显异常(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血清apoA1和apoB降低与病要严重程度相一致,并为本病的中医辨证提供一个可能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并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5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78例合并肝功能损害。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肝功能,以了解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和对病程的影响。结果:重症胰腺炎较轻症胰腺炎并肝功能损害的程度重(P<0.01);胆源性AP肝功能损害比非胆源性AP严重程度重(P<0.01);重症胰腺炎并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其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复常时间及住院天数均较轻症胰腺炎并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明显延长(P<0.01)。结论:急性胰腺炎肝功能损害程度与胰腺炎程度呈正相关,胆源性AP合并肝功能损害明显,肝功能损害延长胰腺炎的病程。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中药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用OKT单克隆抗体检测了112例单纯疱疹性角膜炎,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60例,西药对照组52例。结果表明:中药治疗组治愈率866%,总有效率9833%;西药对照组治愈率7115%,总有效率903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外周血T细胞亚群:治疗前两组患者辅助性T细胞的比例明显低于抑制性T细胞(P<001);中药治疗组辅助性T细胞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而西药对照组治疗后辅助性T细胞较治疗前虽有提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1)。认为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服中药后,机体内辅助性T细胞比值增加,细胞免疫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5.
探讨EGF和TFF1在慢性胃炎脾胃湿热患者胃窦粘膜内表达,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选择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20例,与同病脾胃气虚证患者32例和健康人5例对照,结果脾胃湿热组和脾胃气虚组患者的EGF和TFF1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2组患者间EGF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TFF1在2组患者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脾胃湿热组TFF1阳性低于脾胃气虚组;脾胃湿热组患者Hp感染率高于脾胃气虚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慢性胃炎脾胃湿热组EGF表达低于脾胃气虚组,可能与Hp感染有关;而TFF1的表达低于脾胃气虚组,可能与胃粘膜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曹娟  王春  姜敏  范晓红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1):1506-1510
目的:通过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及C反应蛋白(CRP),探讨OSAHS对机体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根据多导睡眠图检测结果,将60例OSAHS患者分为轻度OSAHS组20例,中度OSAHS组22例,重度OSAHS组18例,选取排除OSAHS诊断的健康体检者4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受试者的年龄、睡眠状况及睡眠中末梢血氧,抽取空腹血两份,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行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析,检查血CRP值。结果:OSAHS组最低血氧、平均血氧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且在OSAHS严重程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OSAHS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3+及CD4+/CD8+比值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P<0.01),在OSAHS严重程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OSAHS组CD8+/CD3+较对照组升高(P<0.05~P<0.01);OSAHS组CD16+CD56+较对照组升高(P<0.05);CD19+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OSAHS组外周血CRP均较对照组和轻度OSAHS组升高(P<0.01和P<0.05)。结论:OSAHS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同时伴有炎症反应增强,并且与OSAHS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Graves病引起的肝功能损害情况。方法对193例Graves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3例Graves病患者中,48例出现了肝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为24.9%.肝损害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和(或)胆红素升高,其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30例(62.5%),碱性磷酸酶(ALP)升高4例(8.3%),总胆红素(TBiL)和(或)直接胆红素(DBiL)升高29例(60.4%),转氨酶和胆红素均升高11例(22.9%),黄疸2例(4.2%),肝脏肿大2例(4.2%)。肝损害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关,与甲状腺肿大程度无关,与初诊还是Graves病复发无关,而与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和甲状腺自身抗体-微粒体抗体(TMAb)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有关。结论对于病情重、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特别是TM Ab和TRAb滴度高的Graves病患者应重视肝损害,必要时给予相应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D137表达与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肝脏免疫病理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受试者外周血中CD137L的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肝组织中CD137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CD137和CD28蛋白水平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中CD137和CD28mRNA的表达。结果:重度CHB组患者血清CD137L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轻度和中度CHB组患者(P<0.01)。肝组织中CD28mRNA在中度CHB组和重度CHB组患者的表达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及轻度CHB组患者明显升高(P<0.01)。重度CHB组患者CD137mRNA表达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轻度CHB组和中度CHB组患者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中CD28蛋白在中度CHB组和重度CHB组患者的表达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及轻度CHB组患者明显升高(P<0.01)。重度CHB组患者CD137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轻度CHB组和中度CHB组患者中CD137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CD137的活化参与CHB患者肝组织免疫病理损伤过程,与其损伤程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肝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的影响。方法:CHF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地高辛为主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肝肾功能指标、电解质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肾功能指标中肌酐、尿素、尿酸及电解质中血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指标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汁酸和肾功能指标中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肝功能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和电解质中血钙、钠和氯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但2组肝肾功能指标和电解质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CHF疗效确切,对患者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水平有一定影响,但均不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20.
吕新才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2):185-187,190
目的:分析并评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心电图U波倒置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ACS患者86例,根据心电图U波倒置与否分为U波倒置组和U波非倒置组;比较2组各冠状动脉病变指标差异。结果:38例患者存在U波倒置,48例患者无U波倒置。U波非倒置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U波倒置组(P<0.01),而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低于U波倒置组(P<0.01)。U波倒置组与U波非倒置组比较,E/A比值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值减小(P<0.01)。U波倒置组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中度与重度狭窄,U波非倒置组主要表现为无明显病变与轻度狭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冠状动脉病变表面形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波倒置组的左主干与左前降支两支病变发生率均高于U波非倒置组(P<0.01和P<0.05),而2组的左回旋支与右冠状动脉两支的病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单支、双支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波倒置深度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冠状动脉病变表面形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U波倒置情况能够有效反映出ACS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