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全氟辛烷磺酸盐(perfluorooctane sulphonate,PFOS)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毒作用机制。方法成年健康斑马鱼雌雄按1:1的比例交配产卵,分别用不同浓度的PFOS(0.1,0.5,1.0,2.0和5.0 mg/L),对受精后4 h(four-hour post-fertilization,4hpf)斑马鱼胚胎进行染毒,统计斑马鱼胚胎受精后48 h的心跳、72 h的孵出率、24h、48 h、72 h、96 h、120 h的死亡率和畸形率,检测120 hpf斑马鱼幼鱼的MDA、SOD和GSH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随着PFOS染毒浓度的增加,斑马鱼胚胎的孵化率降低、心跳减缓、畸形率和死亡率增加,120 hpf幼鱼组织SOD和GSH含量下降,MDA含量增加。当PFOS达到5.0 mg/L时,斑马鱼的48 hpf的心率由对照组的(180.5±4.6)次/min下降到(109.3±5.2)次/min、72 hpf的孵出率由对照组的98.31%下降到21.53%,并且120 hpf的死亡率为60.8%、120 hpf的畸形率为59.17%。120 hpf幼鱼组织SOD和GSH的含量分别由对照组的(12.5±2.13)U/g protein、(7.32±0.79)nmol/mg protein下降到(8.21±2.18)U/g protein和(4.53±0.85)nmol/mg protein,而MDA的含量由对照组的(0.61±0.12)nmol/mg protein上升到(1.82±0.16)nmol/mg protein。结论 PFOS导致斑马鱼胚胎体内的氧化应激可能是其发育毒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Cd Se/Zn S量子点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以0、0.5、1、2、4、8和16 nmol/L Cd Se/Zn S量子点分别处理斑马鱼胚胎,于受精后24、48、72、96和120 h(简称hpf)5个时间点分别观察各自具有代表性的毒理学终点。结果在120 hpf时,Cd Se/Zn S量子点对斑马鱼胚胎的LC50为21.38 nmol/L(95%CI:17.21~26.57)。量子点Cd Se/Zn S对斑马鱼胚胎24 hpf时60 s内胚胎自主运动频率,48 hpf 60 s内心率、胚胎孵化率、死亡率等均有明显影响,高浓度8 nmol/L和16 nmol/L组Cd Se/Zn S量子点在120 hpf时可致斑马鱼胚胎发生心包水肿、肝脏变小、卵黄囊吸收延迟、肠道发育异常及肌肉变性等中毒症状。结论 8 nmol/L及以上浓度Cd Se/Zn S量子点对斑马鱼胚胎具有较强的发育毒性,暴露浓度和时间的增加,Cd Se/Zn S量子点可造斑马鱼胚胎死亡率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磷酸三(2-氯丙基)酯(TCIPP)和磷酸三正丁酯(TnBP)对斑马鱼胚胎的生长发育毒性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以斑马鱼为模型, 采用半静态法, 将受精后2 h(hpf)斑马鱼胚胎暴露于TCIPP和TnBP(0.1、1、10、100、500和1 000 μmol/L)水溶液120 h, 测定其生存率和孵化率, 以及环境相关浓度(0.1和1 μmol/L)下120 hpf斑马鱼转录组的变化。结果 TCIPP和TnBP对斑马鱼胚胎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是155.30和27.62 μmol/L(96 hpf)、156.50和26.05 μmol/L(120 hpf)。暴露于100 μmol/L的TCIPP和10 μmol/L的TnBP后斑马鱼72 hpf孵化率分别为(23.33±7.72)%和(91.67±2.97)%, 与对照组相比均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转录组结果显示, TnBP暴露导致的差异基因数多于TCIPP, 并呈现"剂量-效应"关系。IPA通路富集分析提示共富集32条通路, 涉及氧化应激、能量代谢、脂质代谢和核受体相关通路等。TCIPP和TnBP共同富...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中主要成分氯仿(CHCl3)和一溴二氯甲烷(BDCM)对斑马鱼(zebrafish,danio rerio)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方法]采用斑马鱼胚胎发育技术,分别用不同质量浓度的CHCl3和BDCM对受精后Oh(0hpf)和24h(24hpf)的斑马鱼胚胎进行染毒。在染毒后4、8、12、16、24、48h进行胚胎活体摄影,并分别计算CHCl3及BDCM对斑马鱼胚胎染毒后24h和48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和半数致畸效应浓度(EC50)。[结果]0hpf斑马鱼胚胎CHCl3和BDCM的LC50分别为0.814mg/L和1.945mg/L。24hpf胚胎CHCl3和BDCM染毒的LC50分别为1.076mg/L和2.676mg/L。斑马鱼胚胎对CHCl3最敏感的致畸毒理学终点为48h无心律和心胞囊肿,其0hpf斑马鱼胚胎试验发现,48h无心律和心胞囊肿的EC50分别为0.39mg/L和0.35mg/L;而24hpf斑马鱼胚胎试验发现,48h无心律和心胞囊肿的EC50分别为0.77mg/L和0.63mg/L。对BDCM最敏感的致畸毒理学终点也是48h无心律和心胞囊肿,与CHCl3相似,但在0hpf斑马鱼胚胎试验中上述两项指标的EC50分别为0.81mg/L和0.72mg/L,在24hpf斑马鱼胚胎试验中分别为3.52mg/L和3.17mg/L。[结论]CHCl,和BDCM对0hpf斑马鱼胚胎的毒性均大于对24hpf胚胎的毒性;CHCl3的发育毒性大于BDCM。斑马鱼胚胎对CHCl3和BDCM致畸效应最敏感的终点为48h无心律和心胞囊肿。  相似文献   

5.
丁草胺对斑马鱼及其胚胎发育毒性影Ⅱ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丁草胺对斑马鱼及其胚胎的发育毒性,并确定其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浓度。方法参照OECD推荐的方法,选用急性毒性试验、肝脏酶活性测定及胚胎发育毒性试验进行研究。斑马鱼及其胚胎通过水环境暴露接触丁草胺后,分别测定LC5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腺苷三磷酸酶(ATPase)活性、孵化率、死亡率、畸变率等指标。结果 丁草胺对斑马鱼的96h LC50为0.951mg/L(95%可信限:0.681~1.313mg/L),属极高毒类除草剂。在0.16~0.32mg/L浓度范围内,丁草胺对SOD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在0.08~0.32mg/L浓度范围内,丁革胺对Aq、Pase酶活性有抑制作用。丁草胺对斑马鱼胚胎的发育也有明显的影响。对照组与丁草胺各处理组的120h孵化率分别为96%、92%、72%和44%,120h死亡率分别为2%、4%、10%和20%,120h畸变率分别为2%、2%、10%和16%。丁草胺处理组的孵化牢低于对照组,死亡率、畸变牢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0.018和0.036mg/L丁草胺处理组胚胎发育明显迟缓,仔鱼身长明显变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草胺是一种高毒除草剂,对斑马鱼肝脏ATPase和SOD酶活性有抑制作用,能致斑马鱼胚胎发育迟缓和畸变。在本试验条件下,丁草胺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浓度为0.009mg/L。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氯化三丁基锡(Tributyltin chloride,TBTCl)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和幼鱼死亡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斑马鱼雌雄按1∶1的比例交配产卵,分别用不同质量浓度的TBTCl对受精后4 h(Four-hour post-fertilization,4 hpf)斑马鱼进行染毒实验,统计斑马鱼胚胎受精后48 h的心率,72 h的孵出率,24、48、72、96、120 h的死亡率和畸形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随着TBTCl染毒质量浓度的增加,斑马鱼胚胎的孵化率降低、心跳减缓、畸形率和死亡率增加。当TBTCl达到80μg/L时,斑马鱼的48 hpf的心率由对照组的(182.5±3.6)次/min下降到(130.3±3.2)次/min,72 hpf的孵出率由对照组的97.46%下降到23.08%,并且120 hpf的死亡率为65.00%、畸形率为69.17%。结论TBTCl能影响斑马鱼胚胎发育,导致斑马鱼胚胎和幼鱼的畸形与死亡。  相似文献   

7.
新型杀菌剂烯肟菌胺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型杀菌剂烯肟菌胺(SYP-1620)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推荐的斑马鱼胚胎发育方法 ,将受精后2 h内的斑马鱼鱼卵暴露于不同浓度梯度的烯肟菌胺(0.1、0.2、0.4、0.8、1.0 mg/L)及其混配制剂爱可(1.0、2.0、4.0、8.0、16.0 mg/L)。观察烯肟菌胺和爱可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形态及孵化率、死亡率的影响。用线性拟合法计算斑马鱼胚胎发育到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烯肟菌胺和爱可暴露主要造成斑马鱼胚胎发育迟缓、孵化率和存活率明显降低,同时,还出现了胚胎卵黄膜外凸、仔鱼心包水肿和尾巴弯曲等形态的畸形以及仔鱼存活时间缩短;斑马鱼胚胎暴露于烯肟菌胺原药和爱可96 h的LC50分别为0.43和10.27 mg/L。结论烯肟菌胺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提示其对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三氯化锑对泥鳅的急性毒性(96h内)和遗传毒性效应,将180尾泥鳅分别暴露于25.12、43.65、75.86、131.83mg/L三氯化锑溶液连续96 h,每组30尾,分别于24、48、96 h计算死亡率及相应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以及安全浓度(SC);将90尾泥鳅分别暴露于10、20、30、40 mg/L三氯化锑溶液96 h,每24 h取尾血,计算微核率。两试验均设立溶剂对照(0.2%乙醇)组和空白对照组。结果显示,三氯化锑对泥鳅的24、48、96h LC50分别为111.686、87.983、60.954mg/L,SC为16.384 mg/L。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三氯化锑暴露组泥鳅外周血红细胞的微核率均上升,除10 mg/L三氯化锑暴露24 h组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提示三氯化锑对泥鳅具有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环境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暴露对斑马鱼视网膜形态学及视锥-视杆同源盒基因(cone-rod homcobox,CRX)表达的影响. [方法]以斑马鱼为模式生物,配制1.0、0.5、0.25、0.125 mg/L4个不同浓度的多氯联苯对斑马鱼胚胎进行暴露处理,同时设空白对照和0.01%甲醇对照组,观察多氯联苯暴露对斑马鱼幼鱼存活率、视网膜形态学及CRX基因表达变化情况. [结果]1)低浓度(0.125 mg/L)多氯联苯暴露对斑马鱼幼鱼的存活率、视网膜形态学、CRX基因表达均无明显影响;2)中、高浓度(0.25 mg/L以上)的多氯联苯暴露96 hpf后,斑马鱼存活率明显下降;视网膜总厚度、神经节细胞层.感光细胞层厚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5),感光细胞层细胞排列紊乱,同时在1 mg/L多氯联苯暴露组中可见感光细胞数明显减少;中、高浓度的多氯联苯暴露组CRX基因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中、高浓度的多氯联苯暴露对斑马鱼视网膜尤其是感光细胞层产生明显的毒害作用,必须加强对环境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铅染毒是否会导致斑马鱼焦虑的发生,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于2020年5月,收集受精后4 h(4hpf)的斑马鱼胚胎,以E3培养液作为对照组,不同的铅染毒浓度(6、12、24、48 μmol/L)作为染毒组,染毒时间为140 h。计算144 hpf斑马鱼的胚胎死亡率、胚胎孵化率和幼鱼畸形率;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铅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Fgf3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探讨铅的胚胎发育毒性机制.方法 野生型AB品系斑马鱼胚胎暴露醋酸铅浓度分别为0、0.1、0.5、2.5和12.5 μmol/L,提取各组8、12、16、24、36、48及72 hpf(受精后小时)斑马鱼胚胎总RNA,实时荧光PCR检测Fgf3基因定量表达;制备Fgf3基因RNA探针,整胚原位杂交方法检测Fgf3基因空间性表达.结果 在胚胎发育全程中,各组Fgf3表达高峰均在12 hpf(与其他时段比较,P<0.01),随着铅暴露浓度的升高,Fgf3 mRNA 平均表达量也逐渐增加,以对照组Fgf3 mRNA表达量为基准,各铅暴露组(0.1、0.5、2.5和12.5 μmol/L)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2±0.24、1.05±0.26、1.22±0.46和1.25±0.38,其中2.5和12.5μmol/L铅浓度组Fgf3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整胚原位杂交结果显示Fgf3主要表达部位是胚胎早期的头、尾部和胚胎中后期的中脑、鳍芽及咽弓部,在胚胎发育至12 hpf时Fgf3阳性杂交信号区域及强度最为明显,但各铅暴露组与对照比较,在Fgf3表达部位及强度上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胚胎期铅暴露能引起Fgf3表达水平上调,改变了胚胎发育过程Fgf3正常表达规律,其可能与铅胚胎发育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四溴双酚A(TBBPA)、镉(Cd)联合暴露对不同生物体(赤子爱胜蚓、斑马鱼)的毒性作用特征。方法将蚯蚓、斑马鱼置入设定的TBBPA、Cd单独、联合暴露剂量组,蚯蚓暴露于TBBPA浓度范围为0.1~10 mg/L,Cd为75~1 500mg/L,斑马鱼暴露于TBBPA浓度范围0.1~4.5 mg/L,Cd为4.64~30 mg/L,分别观察、计算暴露48、96 h蚯蚓、斑马鱼的死亡率、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采用AI指数相加法、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法判断TBBPA、Cd对蚯蚓、斑马鱼的联合作用类型。结果在本研究的实验剂量范围内,蚯蚓、斑马鱼的死亡率均随TBBPA、Cd单独、联合暴露浓度的升高而上升,而蚯蚓的SOD、CAT活力随染毒浓度的变化无规律,斑马鱼的SOD、CAT活力均随暴露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存在着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48、96 h时蚯蚓相加指数(AI)分别为0.15、0.13,斑马鱼AI分别为0.098、0.13。结论TBBPA、Cd对蚯蚓死亡率表现为协同作用,SOD、CAT活力未有明显的作用趋势;对斑马鱼死亡率、SOD、CAT活力均呈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氯生(TCS)和PCB153联合暴露对斑马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成年斑马鱼暴露于不同浓度的TCS染毒溶液,连续观察96 h,记录斑马鱼死亡情况,计算斑马鱼半数致死浓度(96 h-LC50),并依此设置联合暴露剂量;分别以0、0.125和0.5μmol/L作为TCS染毒剂量,以0、0.05和0.2μmol/L作为PCB153染毒剂量设置联合暴露组,对成年斑马鱼(每组12条,雌雄各半)染毒;染毒后第5、10和14天取斑马鱼肝脏检测SOD活性和MDA含量,分析TCS、PCB153的交互作用。结果 TCS对成年斑马鱼的96 h-LC50为2.64μmol/L (95%CI:2.37~2.89μmol/L)。染毒后第5天,0.5μmol/L TCS+0.2μmol/L PCB153联合暴露组斑马鱼肝脏SOD活性均低于同浓度TCS、PCB153单一暴露组和对照组(P0.05);染毒后第10天,0.125μmol/L TCS+0.05μmol/L PCB153、0.5μmol/L TCS+0.05μmol/L PCB153联合暴露组斑马鱼肝脏SOD活性均低于同浓度TCS、PCB153单一暴露组和对照组(P0.05);染毒后第14天,0.5μmol/L TCS+0.05μmol/L PCB153、0.5μmol/L TCS+0.2μmol/L PCB153联合暴露组斑马鱼肝脏SOD活性均高于同浓度TCS、PCB153单一暴露组和对照组(P0.05)。TCS、PCB153联合暴露对斑马鱼肝脏SOD活性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P0.05),对MDA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TCS和PCB153联合暴露可使斑马鱼肝脏SOD活性先抑制后增强,两者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微生物型水质改良剂对斑马鱼和大型溞的急性毒性,为其安全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将斑马鱼、大型溞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的水质改良剂稀释液中48 h,用概率单位图解法计算受试物对两种生物24 h、48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结果 受试物对斑马鱼24、48 h的LC50分别为15.66%和9.85%,对大型溞24、48 h的LC50分别为6.30%和3.13%.结论 微生物水质改良剂对斑马鱼及大型溞的急性毒性作用较小,但对其慢性毒性仍需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五氯酚钠(NaPCP)对斑马鱼体细胞p53基因的致突变作用。方法设置5个不同浓度的NaPCP暴露组及空白对照组,采用Tubingen品系斑马鱼进行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50),并依据急性毒性实验所得结果,设置1/10 LC50暴露剂量,暴露组与空白对照组各取10尾斑马鱼,在连续暴露45 d后提取斑马鱼肝脏组织RNA,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p53基因c DNA序列,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NaPCP急性毒性实验所得LC50为18.4μg/L,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斑马鱼p53基因编码区序列长1125 bp,编码374个氨基酸,与Gen Bank已知Tubingen品系斑马鱼p53序列(GI:425876786)同源性为99.2%,与其他生物物种的p53序列存在一定差异。在NaPCP 1.8μg/L浓度下暴露45 d后,与对照组比较,暴露组斑马鱼p53基因序列的8、148和229位密码子发生GAG→AAG、CAT→CAG和CAG→CAA突变,导致所编码的p53蛋白发生Glu→Lys和His→Gln变异。结论 NaPCP是一种致基因突变物,可诱导斑马鱼体细胞p53基因发生突变,对人体可能有潜在的致基因突变风险。  相似文献   

16.
苄嘧磺隆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苄嘧磺隆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方法 采用水浴染毒法,将受精后2h内的斑马鱼卵分别暴露于浓度为20、40、60、80、100及120 mg·L-1的苄嘧磺隆作为6个染毒组,同时设置0 mg·L-1为对照组.通过统计累积死亡率、孵化率、发育畸形及丙二醛(MDA)含量等评价指标研究苄嘧磺隆对斑马鱼的胚胎发育毒...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浓度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和成鱼生殖的影响。方法用体积比为2×10^-7%、2×10^-6%、2×10^-5%、2×10^-4%的二甲基亚砜处理斑马鱼受精卵96 h,成鱼96 h或10 d。将胚胎及成鱼交配所产受精卵24 hpf存活率,48 hpf及72 hpf孵化率与正常饲养的斑马鱼进行比较。结果2×10^-7%DMSO,2×10^-6%DMSO,和2×10^-5%DMSO处理胚胎后,24 hpf存活率,48 hpf和72 hpf孵化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二甲基亚砜处理成鱼96 h后,受精卵48 hpf孵化率都极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二甲基亚砜处理成鱼10 d后受精卵72 hpf孵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正常水饲养相比,低浓度二甲基亚砜对斑马鱼胚胎发育以及成鱼生殖均有影响,建议使用二甲基亚砜作为助溶剂时应做阴性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酸解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尿酚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酸解萃取法处理尿样,经PBOB液晶柱分离,氢焰检测器定量,能分别测定尿中苯酚、邻甲酚、间甲酚和对甲酚。尿酚浓度在0~60mg/L范围内为直线相关,r=0.999。本法回收率为79.1%,最低检出限0.1mg/L尿.  相似文献   

19.
醋酸铅对PC12细胞半胱天冬酶-6、-9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醋酸铅对PC12细胞半胱天冬酶(caspase)-6、-9活性的影响.方法 PC12细胞分别不同时间(12、24、36、48、60、72 h)暴露于不同浓度的醋酸铅(0、62.5、125.0、20.0、500.0 μmol/L),用比色法检测其caspase-6、-9的活性.结果 PC12细胞暴露于250.0μmol/L醋酸铅24h可见caspase-6活性升高,48h达高峰(为对照组的5.75倍,P<0.01),至72 h仍高于对照组(P<0.01).PC12细胞暴露于250.0μmol/L醋酸铅12 h,caspase-9活性已升高,36 h达高峰(约为对照组的7.48倍,P<0.01),至60h已降至与对照组无差别的水平.PC12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醋酸铅48h(caspase-6)和36 h(caspase-9),可见caspase-6、-9活性具有浓度依赖性的增加.结论醋酸铅可引起caspase-6、-9活性的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亚致死性浓度的二噁英(TCDD)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作用。[方法]将72hpf(受精后小时)斑马鱼胚胎暴露于渐升的TCDD亚致死性浓度下,观察累积死亡率、心功能及颌软骨发育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结果]10pg/ml及25pg/ml的TCDD浓度所导致的两周内的累积死亡率与对照组类似。然而在胚胎内这两种浓度的TCDD均能导致急性及亚急性心脏毒性。暴露在这两种浓度TCDD下与对照组相比,在毒物处理后的12h、1d、2d及1周后胚胎均表现出心每搏输出量及心输出量的显著降低。最显著的发现是72hpf胚胎在10pg/ml的TCDD处理后1周表现出显著的每搏输出量及心输出量降低,伴轻微的心包积液。[结果]该研究表明较低浓度的二噁英污染对野生鱼类能造成威胁,而亚致死性浓度的TCDD对胚胎的颌骨发育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