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耐药性细菌的传播和流行,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巨大的困难和挑战.根据耐药机制,可将细菌耐药分为天然耐药(固有耐药)和获得性耐药.天然耐药是由染色体所决定的,不同的细菌细胞结构与化学组成不同,使其本身对某些抗菌药物天然不敏感,如大肠埃希菌对万古霉素天然耐药;获得性耐药是由于敏感的细菌发生基因突变或获得外源性耐药基因所产生的,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获得mecA基因,产生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目的了解近3年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表型、产酶情况及Ⅰ类整合子在耐药基因播散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检测MIC;改良三维法对β内酰胺酶进行分析;应用PCR技术检测Ⅰ类整合子,并通过测序分析其所携带耐药基因。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不断上升,细菌可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Ⅰ类整合子阳性率为42.4%,所携带耐药基因包括aadB,aadA2,aac6-Ⅱ和PSE-1。结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比例不断上升.这与细菌可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及整合子可介导耐药基因横向播散相关,临床医师务必根据药物敏感试验和本单位耐药监测情况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特别是广谱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应用,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出现,多重耐药菌株不断增加。这种情况意味着掌握目前细菌的耐药现状和了解细菌的耐药机制,合理使用现有的抗菌药物是非常重要的。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主要通过灭活酶、靶位改变、膜通透性改变以及泵出机制等耐药机制完成。临床对抗菌药物耐药的细菌多种多样,本文将阐述近年来在我国耐药性增长迅速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产头孢菌素酶(AmpC)的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机制、国内外耐药现状和相应的临床用药对策。  相似文献   

4.
李静  时东彦  赵建宏 《临床荟萃》2010,25(2):164-167
随着抗牛素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性成为临床棘手的一个难题,因而引起了多方面的广泛关注。耐药突变体的产生会加速细菌耐药的进程,涉及药物剂量问题.Zhao等和Dong提出了防耐药变异浓度(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MPC)和突变选择窗(mutant selection window,MSW)理论。该理论强调耐药突变亚群的存在先于抗菌药物治疗的使用,而当抗菌药物浓度落在特定的范围即MSW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表皮葡萄球菌对不同类型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特征,分析插入序列(IS)256与表皮葡萄球菌耐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2月至2007年7月外科病区中引起医院感染的表皮葡萄球菌48株,利用纸片扩散法测定细菌对4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庆大霉素、奈替米星、链霉素和阿米卡星)药敏特征;构建IS256特异性引物,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48株细菌中IS256分布状况。结果48株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对4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药敏特征分别为: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69%,敏感率为31%;对奈替米星的耐药率为8%,敏感率为79%,中介率为13%;对链霉素的耐药率为42%,敏感率为35%,中介率为23%;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15%,敏感率为75%,中介率为10%。全部临床分离株中,有25株细菌检出IS256。在庆大霉素耐药菌株中,IS256检出率高达70%,与敏感菌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其他3种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中,IS256的检出与耐药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表皮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耐药。IS256与表皮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耐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和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用药依据。方法调查1500份住院病历,在临床微生物室统计各种标本阳性率及细菌耐药率,并进行分析。结果全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5%,细菌耐药率较高,部分细菌已达到100%的耐药。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防止产生细菌耐药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细菌的异质性耐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国外有不少文章报道由于细菌的异质性耐药造成临床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失败 ,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异质性耐药是细菌耐药的一种特殊类型 ,即在体外的常规药敏试验中 ,菌株表现为敏感 ;若改用特殊的方法检测 ,则发现细胞的大部分亚群属于敏感 ,但有一小部分亚群属于耐药 ,极少数的亚群甚至出现高水平耐药 ,这部分耐药亚群可以导致临床应用抗生素的失败。细菌的异质性耐药大多数出现于长期应用某一种药物的患者体内 ,在长期的药物选择性压力作用下 ,细菌的基因或染色体发生变异 ,从而导致表型的变化。这部分耐药亚群的出现 ,导致细菌…  相似文献   

8.
细菌耐药性是21世纪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最重要元凶之一。传统的细菌耐药机制主要有:①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使极少量的耐药菌可继续生长繁殖;②抗菌药物可诱导高突变细菌(hypermutator)发生某些基因的突变;③敏感菌通过接受外源带有耐药基因的质粒和转座子等载体的横向传递,成为耐药菌[1-3]。但这些无法完全解释当前临床耐药菌的广泛传播以及大量细菌性感染患者治疗失败的原因。近年来,对细菌接触亚致死剂量抗菌药物后细菌内部“网络”变化的研究发现,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除已发现的特异性“靶标”这一经典理论外,更深入的还与细菌蛋白网络的变化有关:某些蛋白的变化导致相应代谢途径的变化,“代谢网路”的变化与细菌耐药性直接相关[4]。  相似文献   

9.
革兰阴性杆菌是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其种类和位次近几年发生了部分改变:同时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特别是三代头孢菌素(TGC)的广泛应用,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和耐药机制发生了很大变化.细菌产生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就是一个典型代表。由于细菌耐药机制的多样化、复杂化.体外药敏试验表现为敏感,但临床治疗往往无效。因此.研究引起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和耐药机制,对指导临床用药、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细菌耐药机制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球性的细菌抗生素耐药是近年来感染性疾病治疗所面临的一大难题,细菌可对某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也可同时对多种化学结构各异的抗菌药物耐药。随着各种新型抗生素在临床的应用,细菌的耐药也越来越广。本文对细菌耐药机制及自动化仪器检测耐药机制等方面的新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抗菌药物被大量应用于临床,临床分离菌株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成为细菌对新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是指由细菌质粒介导的能水解氧亚氨基β-内酰胺抗菌药物,并可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所抑制的一类酶,Ambler分类属于A类,Bush分类属于2be群,根据基  相似文献   

12.
美罗培南是一种新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小可用于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对革兰阴性菌,特别是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最强。并从耐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酶,AmpC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碳青霉烯酶,沙门菌属中的β-内酰胺酶这5点来阐述感染耐药菌的耐药特点,结合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提高医院感染治愈率及防止细菌耐药率继续上升和新的耐药菌的产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测定氟喹诺酮类药物(FQNs)对肺炎克雷伯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能力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琼脂稀释法测定MPC,K—B法测定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30株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15株,为阳性组;阴性15株,为阴性组。2组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存在较大差异,ESBLs阳性组的耐药率明显高于ESBLs阴性组。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对ESBLs阳性和ESBLs阴性的肺炎克雷伯菌的MPC、MIC和耐药选择指数(sI)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结论30株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ESBLs阳性株较为严重,且MPC明显高于ESBLs阴性株,ESBLs阴性株的细菌sI较高,临床应给予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4.
舒普森与诺佳存在配伍禁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红  崔桂顺 《护理研究》2006,20(8):2117-2117
舒普森(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是一种复方制剂。头孢哌酮为第三代头孢菌素,通过抑制敏感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而达到杀菌作用。舒巴坦除对瑟菌科和不动杆菌外,对其他细菌无抗菌活性,但是舒巴坦对由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菌株产生的多数重要的β-内酰胺酶具有不可逆性的抑制作用。舒巴坦可防止耐药菌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破坏,并且舒巴坦钠与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本复方制剂对所有对头孢哌酮敏感的细菌均具有抗菌活性,是临床上常用的广谱抗菌药物,主要以静脉给药为主。诺佳(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尤其对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抗菌活性高。主要是通过作用于细菌DNA螺旋酶的A亚单位,抑制DNA的合成和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  相似文献   

15.
吕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0):5033-5033
帅能(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是一种复方制剂,抗菌成分一是头孢哌酮,为第三代头孢菌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达到杀菌作用。另一组为舒巴坦,除对淋球菌和不动杆菌属有抗菌活性外,不具有其他抗菌活性;但对由耐药菌株产生的各种β-内酰胺酶,具有不可逆性的抑制作用,可增强头孢哌酮钠的增效作用。本复方制剂对所有对头孢哌酮钠敏感的细菌均具有抗菌活性,是临床上常用的广谱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507株临床分离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细菌耐药性现状。方法: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2000年4月-2001年3月临床微生物室临床分离507株细菌对29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88株葡萄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分别为75.4%和80%,耐甲氧西林菌株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菌株,未发现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糖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中对氨苄西林高度耐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以及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高度敏感,耐药率均低于20%,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在5%以下,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哌酮、亚胺培南、症状罗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呈高度敏感,耐药率均在10%以下,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培高度敏感,耐药率仅10%。结论:了解致病菌的耐药性,有利于临床诊断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细菌耐药性监测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我院常见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菌种分布和耐药性特点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的耐药性。方法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10月我院检验科细菌室分离出的革兰阴性杆菌菌种及其对相应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用Whonet5.3软件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的总耐药率≥50%者10种,占抗菌药物总数近1/3,总耐药率在30%~50%的抗菌药物有11种,某些抗菌药物的总耐药率不高,但个别革兰阴性菌高度耐药。结论临床上在使用抗菌药物时,根据药敏结果,个体化给药和合理联合用药是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控制耐药株产生和播散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8.
湖北地区肠杆菌属细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动态调查湖北地区肠杆菌属细菌的耐药性变迁趋势,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HONET5.3软件对1767株肠杆菌属细菌的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菌株分离自湖北地区17所三级医院2003--2006年成人患者各类临床标本。结果4年中湖北地区肠杆菌属细菌对20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上升与下降的幅度不大,基本持平。肠杆菌属细菌除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保持100%敏感率,对头孢吡肟(23%~31%)和阿米卡星(30%~37%)耐药率稍低以外,对其余16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40%。结论湖北地区肠杆菌属细菌的耐药性已非常严重,应坚持细菌耐药性的动态监测与公示,采取有效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控制耐药菌的传播与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表皮葡萄球菌对不同类型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特征,分析插入序列(IS)256与表皮葡萄球菌耐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2月至2007年7月外科病区中引起医院感染的表皮葡萄球菌48株,利用纸片扩散法测定细菌对4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庆大霉素、奈替米星、链霉素和阿米卡星)药敏特征;构建IS256特异性引物,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48株细菌中IS256分布状况。结果48株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对4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药敏特征分别为: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69%,敏感率为31%;对奈替米星的耐药率为8%,敏感率为79%,中介率为13%;对链霉素的耐药率为42%,敏感率为35%,中介率为23%;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15%,敏感率为75%,中介率为10%。全部临床分离株中,有25株细菌检出IS256。在庆大霉素耐药菌株中,IS256检出率高达70%,与敏感菌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其他3种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中,IS256的检出与耐药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表皮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耐药。IS256与表皮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耐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正>多重耐药、广泛耐药细菌的出现和迅速传播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临床可用的抗菌药物有限。为有效控制多重耐药、广泛耐药菌所致严重感染,防止耐药性的进一步产生,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成为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对多重耐药菌的抗菌活性及协同作用可通过E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