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及负荷评分对急性肺栓塞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确诊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116例,根据是否存在急性肺栓塞将患者分为:下肢静脉血栓合并急性肺栓塞(venous thrombosis embolism was associated with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VT-APE)组和下肢静脉血栓不合并急性肺栓塞(venous thrombosis embolism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VT-N-APE)组。探讨下肢静脉血栓超声声像学特征及血栓的负荷评分对急性肺栓塞的影响。Logistic多因素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中形成急性肺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VT-APE组61例,男23例,女38例,VT-APE组下肢股腘静脉血栓8例(13.1%),低回声22例(78.6%),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占32例(52.5%),低回声55例(90.1%);股腘静脉合并小腿肌间静脉21例(34.4%),低回声42例(68.8%),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声像图负荷评分28...  相似文献   

2.
心导管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及栓塞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各种心导管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及栓塞的发生率、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研究总结3979例接受心导管检查及治疗的患者,对其中4例诊断明确的静脉血栓形成及栓塞者进行逐一分析。结果:行心导管术的3979例中合并静脉血栓形成及栓塞4例,发生率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并发肺栓塞2例。平均发病时间在导管术后27h,揭除加压胶布后3.5h;栓塞多发生于术后下床活动时。结论:心导管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及栓塞罕见,一旦发生,后果严重,术前应加强对此病的认识,发病后应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效果。方法我科2004—2011年共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380例,其中并发下肢静脉栓塞22例,对其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和护理。结果 22例患者经治疗和护理,痊愈16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6.3%。结论早期积极诊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加强护理能够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效果,并能够预防致命性肺栓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的高危因素。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35例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患者资料,选择同期未发生静脉血栓的病例资料做对照,探求肺癌并发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的危险因素。结果 (1)静脉血栓发生时间构成以确诊后3个月内比重最高,占31.4%;静脉血栓发生部位以左下肢深静脉血栓为主,占40.0%。(2)腺癌、高病理分级、D-二聚体升高是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各因素的OR值分别为7.207、3.480、2.863。结论肺癌诊断3个月内是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的高发时段;肿瘤分级高、腺癌、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肺癌患者易发生静脉血栓栓塞,临床应对上述因素高度警惕,及早进行预见性治疗。  相似文献   

5.
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危及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临床表现形式主要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也可表现为浅静脉、上肢静脉(如腋静脉)、颅内静脉窦、肾静脉、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等部位的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年死亡率高达22.7/1 000;约1/3的肺栓塞患者可发生猝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还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的高危因素.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35例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患者资料,选择同期未发生静脉血栓的病例资料做对照,探求肺癌并发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的危险因素.结果 (1)静脉血栓发生时间构成以确诊后3个月内比重最高,占31.4%;静脉血栓发生部位以左下肢深静脉血栓为主,占40.0%.(2)腺癌、高病理分级、D-二聚体升高是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各因素的OR值分别为7.207、3.480、2.863.结论 肺癌诊断3个月内是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的高发时段;肿瘤分级高、腺癌、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肺癌患者易发生静脉血栓栓塞,临床应对上述因素高度警惕,及早进行预见性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复习肿瘤性骨软化症(tumor induced osteomalacia,TIO)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病例,以提高对该罕见病及其严重并发症的认识。方法 分析2例TIO并发下肢DVT、PE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及结局,并进行文献复习及总结。结果 患者1,男性,46岁;患者2,女性,52岁。病程均为2年余。临床表现为全身骨痛、乏力、活动困难,血液生物化学检查示低磷血症、碱性磷酸酶升高、磷廓清指数降低,影像学检查发现骨密度减低及致病肿瘤,2例患者确诊TIO;2例患者均有D-二聚体升高,临床评分提示PE可能,经深静脉彩超、CT肺动脉显影明确诊断并发DVT、PE。予抗凝治疗,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后行肿瘤切除术,患者TIO治愈,随访无再发血栓。结合文献检索到的1例维生素D缺乏性骨软化症并发DVT、致死性PE的老年患者分析,3例静脉血栓栓塞症共同危险因素为制动、骨折、年龄>40岁;肺栓塞症状轻重程度不一,隐匿者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度胸闷、气短,严重者可发生急性呼吸循环骤停。结论 TIO并发DVT、PE为临床疑难重症,可能危及患者生命,临床评分联合D-二聚体筛查有重要参考价值,深静脉彩超、CT肺动脉显影可明确诊断,早期识别、及时治疗和多科协作是改善患者临床结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安新  段建明  邹宝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0):1890-1890
随着对肺栓塞威胁患者生命,或造成血栓后综合征,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日益受到重视。临床对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及预防更为重视。近年来,我们针对我院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情况加以严格筛查,及时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加以认真防治,防止肺栓塞的发  相似文献   

9.
刘兆东 《山东医药》2009,49(33):70-70
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可导致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重者可引起致死性肺栓塞。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我们回顾了1995—2008年收治的45例患者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充血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因长期卧床加上利尿脱水治疗,血液粘稠度增高,静脉血流缓慢,易发生静脉血栓。是心衰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可造成肢体功能不全和并发肺栓塞,本科自2004年2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心衰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共26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李继东  王劲 《山东医药》2009,49(11):99-99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常见病,可并发深静脉功能不全、肺栓塞等,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05年1月-2008年11月,我们共收治下肢DVT患者146例,经综合保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张建海  刘晓晖 《山东医药》2008,48(39):113-113
2004。2007年,我们共收治15例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OVT)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分析: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5例。临床分型为中央型1例,周围型14例。其中股静脉血栓形成3例,小腿深静脉静脉血栓形成11例。平均年龄54岁。有高血压病史者4例,有糖尿病者1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清扫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2例,行卵巢肿瘤减灭术后发生3例,行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8例,行单纯附件手术后发生2例。15例患者术后下肢出现冷热感改变、肿痛、水肿,呈进行性加重,肤色淤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非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我科115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非手术治疗患者,从一般处理、用药观察、饮食护理、心理支持、并发症护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各个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5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102例完全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率为66.7%。其中1例并发肺栓塞抢救无效死亡。结论优质全面的护理能有效预防和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各种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降低手术治疗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可回收式下腔静脉滤器(IVCF)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导致肺栓塞中的的临床作用。方法4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预防肺栓塞置入可回收式下腔静脉滤器,随访观察无滤器并发症发生及肺栓塞的出现。结果35例在放置12~14天取出,11例患者因滤器周围血栓形成,下腔静脉置管溶栓5~7天,5例血栓消失,滤器成功回收,另6例溶栓效果不佳,长期留置滤器。在取出的40例中,12例肉眼可见絮状血栓。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能安全、有效预防肺栓塞,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疑诊肺栓塞患者337例中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疑诊肺栓塞患者中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方法 顺序收集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在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和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疑诊肺栓塞的患者,进行CT肺动脉造影(CTPA)联合下肢CT静脉造影检查(CTV)或CTPA联合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分析肺栓塞患者中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部位有无不同.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描述性结果采用频数分析法,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共337例患者纳入研究,男189例,女148例,中位年龄62岁,范围19~84岁.CTPA诊断肺栓塞者144例,CTV和下肢超声检查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00例.肺栓塞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4%(63/144),其中76%(48/63)发生于近端深静脉内;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合并肺栓塞的发生率为63%(63/100).结论 无论肺栓塞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还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合并肺栓塞的发生率均很高,有必要同时进行肺动脉和下肢深静脉检查.  相似文献   

16.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年发病率大约为1/1000至2/1000,随年龄的增大呈指数形式增加。美国每年死于静脉血栓栓塞的患者大约占其发病率的21.6%。70%肺栓塞患者的栓子来源于下肢静脉,肺栓塞是静脉血栓栓塞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17.
回顾分析2000年9月~2007年11月收治的16例肿瘤患者术后肺栓塞(PE)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过.认为肿瘤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急性PE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的溶栓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包括上、下腔静脉,髂静脉,四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但最常见的是下肢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尤其是髂一股静脉血栓形成,已成为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的全球性常见病,自然预后极差,发病率逐年上升。22%-29%的DVT、患者可并发致命性肺栓塞;50%以上的患者可导致长期遗留的下肢深静脉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老年下肢骨折术后并发肺栓塞(PE)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利于该病的早期防治。方法对12例老年下肢骨折术后并发肺栓塞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胸闷,呼吸困难,心悸为临床主要症状,少数出现胸痛、咯血、喘憋;查体,部分患者出现肺部湿啰音,肺栓塞发生时间以1~3周最多;血管超声检查有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CT肺动脉造影阳性率100%;治疗后PaO2、PaCO2、SaO2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上升,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肺栓塞是老年下肢骨折术后严重的并发症,由于缺乏特异性,为早期诊断造成困难,重视动脉血气分析及D-二聚体检查,及时溶栓治疗可迅速稳定病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术之后对肺不张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进行预防的方法,以及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并对其所取得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曾于我院行胸腹部手术患者60例,手术后患者并发肺不张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对其采取相关措施来进行护理干预,气管插管管理等方法来进行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利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来进行治疗,对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在发生肺不张的5例患者中,在经过护理干预后痊愈;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5例患者,均利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方法来进行治疗,患者也均痊愈。结论在临床上,利用术中护理干预对术后肺不张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很好的预防作用,能够使肺不张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减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