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艾民  王旋麟 《中外医疗》2009,28(7):137-137
目的分析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病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阳性率高,其中3支冠脉血管病变74例(71.15%),2支血管病变24例(23.08%),1支血管病变6例(5.77%)。结论下壁心肌梗死提示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息心电图Ⅱ、Ⅲ及a VF导联病理性Q波诊断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527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并按照梗死部位将分为前壁心肌梗死和下壁心肌梗死,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比较病理性Q波对不同梗死部位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提示前壁心肌梗死患者304例(57.69%),下壁心肌梗死患者223例(42.31%);361例(68.50%)患者为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其中前壁心肌梗死患者236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25例,166例(31.50%)为非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其中前壁心肌梗死患者68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98例。病理性Q波对前壁心肌梗死部位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诊断的灵敏度高于下壁心肌梗死部位[88.56%vs.71.20%],特异度低于下壁心肌梗死部位[69.12%vs.9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性Q波对不同梗死部位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诊断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息心电图II、III及a VF导联病理性Q波诊断前壁心肌梗死部位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灵敏度高,诊断下壁心肌梗死部位的特异性高,可为临床诊断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与病变冠状动脉的关系。方法对132例确诊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结果86例前壁心肌梗死中,61.6%合并下壁Ⅱ、Ⅲ、AVFST段压低,说明与前壁降支病变部位有关,与多支病变无关;46例下壁心肌梗死中,36.9%合并胸前导联ST段压低,说明与多支血管病变无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非梗死部位ST段改变与相关梗死动脉其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胸导联ST段改变的关系。方法对6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胸导联ST的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相关性。结果60例患者中,单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23例(38.3%),双支以上冠状动脉血管病变37例(61.7%),双支冠状动脉病变中胸导联ST段改变者23例(85.5%)。1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正后壁心肌梗死胸导联ST段压低12例(70.6%),8例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前壁心肌梗死者胸导联ST段全部上抬。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改变者提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伴胸导联ST段压低者多提示合并正后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抬高者合并前壁心肌梗死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意义。方法比较分析19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和461例同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化、临床事件、心电图、冠脉造影和治疗预后情况。结果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72.36±19.21 vs 62.97±12.21,<0.05),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56.23±15.36 vs 146.32±30.74,93.69±10.42 vs 78.25±17.58,<0.05),其中52.6%的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冠脉造影显示100%有前降支病变,89%为多支病变,溶栓和介入治疗后生存率达79%。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易出现恶性心律失常,血管病变多为伴前降支病变的多支病变,早期溶栓和介入治疗可能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6.
徐辉  房志华  肖志茹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4):1048-1048,1073
目的:分析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病变。方法:136例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急检肌钙蛋白T、常规18导联心电图,入院后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观察心律失常及心衰的发生率。结果: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患者心衰发生率39.1%(36/92),心律失常发生率69.6%(64/92),多支血管病变占93.4%(86/92);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正常患者心衰发生率13.6%(6/44),心律失常发生率36.3%(16/44),多支血管病变占22.7%(10/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异常常提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病变.方法136例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急检肌钙蛋白T、常规18导联心电图,入院后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观察心律失常及心衰的发生率.结果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患者心衰发生率39.1%(36/92),心律失常发生率69.6%(64/92),多支血管病变占93.4%(86/92);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正常患者心衰发生率13.6%(6/44),心律失常发生率36.3%(16/44),多支血管病变占22.7%(10/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异常常提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预后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下壁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前壁AMI患者的心电图、选择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梗死相关病变与第一对角支(D1)开口的位置关系。结果:29例前壁AMI患者,伴下壁导联ST段压低12例中,以D1开口前的LAD病变或LAD合并D1病变9例(75.00%),以D1开口后的LAD病变3例(25.00%),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下壁民地联ST段压低与多支血管病变无关,而与LAD近端(D1之前)或LAD近端合并D1病变有关,可能反映高侧壁心肌缺血对应性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合并胸前导联ST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4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第1天标准12导联心电图记录,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狭窄≥50%为异常。结果:冠脉多支病变者(2支以上有病变)易发生胸前导联ST段压低,P<0.05。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胸前导联ST段变化的患者,提示冠脉有多支病变,是心肌供血不足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进一步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 回顾急性单纯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及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的患者122例,对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患者比单纯急性右心室梗死患者的病情严重;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下壁梗死患者双支病变、心动过缓及传导阻滞的发生率高(P<0.05);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患者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重度狭窄的发生率高,容易出现心衰、心源性休克、低血压、室上性心律失常、室内传导阻滞,而且死亡发生率高(P<0.05).结论 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的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血糖异常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收集187例行冠脉造影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例资料,根据血糖是否异常分为血糖异常组和血糖正常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血糖异常者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血糖异常组弥漫性病变血管的比例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血糖异常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复杂且严重,多支血管病变和弥漫性病变构成比例高于血糖正常患者。  相似文献   

12.
钱广兵 《安徽医学》2006,27(1):23-2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心电图改变与病变冠状动脉关系。方法对123例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结果(1)67例前壁AMI中,58.2%合并下壁Ⅱ、Ⅲ、avF ST段压低,这与前降支病变部位有关,与多支病变无关;(2)56例下壁AMI中64.3%合并胸导联ST段压低,亦与多支病变血管无关,但胸导V1V2无压低改变,有助于识到右冠状动脉(RCA)为梗死相关动脉(IRA)。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非梗死部位ST段改变与相关梗死动脉及其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回顾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析二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支数、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两组病变血管分布基本相同(P〉0.05)。糖尿病(DM)组单支病变少于对照组,DM组多支病变比例明显较对照组高,DM组弥漫性病变血管的比例明显较对照组高,DM组血管病变程度较对照组普遍严重且左室功能(LVEF)下降(P〈0.01)。DM病程〈1年时,多支病变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别不大,DM病程越长,越容易发生多支血管病变,其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冠脉病变分布上无明显差别,但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受累数量及发生多支病变比例高,病变趋于弥漫,血管病变程度普遍严重且左室功能(LVEF)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aVR导联QRS波群形态与冠状动脉造影梗死相关血管病变的对比分析。方法对45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组、7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组和80例对照组的心电图AVR导联QRS波群形态变化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相关血管病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5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组aVR导联QRS波群呈rs(S)型共计77.77%,80例对照组aVR导联QRS波群呈rs(S)型1.25%,P<0.01。Ⅰ、aVR导联的ST段抬高≥0.1mV时7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组中为66.66%,对照组为6.25%,P<0.01;而Ⅱ、Ⅲ、aVF导联的ST段压低≥0.05mV时前者74.35%,后者18.75%,P<0.01。相关血管病变比较:45例下壁心肌梗死aVR导联ST段抬高伴Ⅱ、Ⅲ>Ⅰ、aVL导联ST段压低,冠脉造影为右冠状动脉(RCA)病变55.55%,aVR导联ST段压低≥0.1 mV为左前降支(LAD)病变44.44%。7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VR导联ST段抬高≥0.1 mV,冠脉造影为左主干(LM)病变51.28%,LM+RCA(右冠状动脉)病变48.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例对照组均无冠状动脉病变,与前两者无可比性。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心电图aVR导联QRS波群多呈rs(S)型伴ST段抬高为右冠状动脉(RCA)病变,伴aVR导联ST段压低为左前降支(LAD)病变;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aVR导联ST段抬高以左主干(LM)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痉挛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12例冠状动脉痉挛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冠状动脉痉挛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呈现多种表现形式,其中右冠状动脉痉挛急性下壁心肌梗死8例(66.7%),左前降支痉挛急性前壁心肌梗死2例(16.7%),右冠、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痉挛急性下壁合并前壁心肌梗死2例(16.6%)。术中经冠状动脉内给予硝酸甘油后冠状动脉痉挛均消失,术后经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及他汀药物等治疗后,患者胸闷、胸痛临床症状缓解。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能够及时明确诊断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并有效地指导药物治疗,临床上硝酸酯类加钙离子拮抗剂药物治疗冠状动脉痉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胸前导联心电图变化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诊治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80例,依据胸前导联ST段压低幅度和持续时间分为4组,所有患者均在发病7~10d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统计各组患者不同血管病变例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胸前导联ST段压低持续时间不足72h与持续时间超过72h患者造影结果对比和胸前导联ST段压低<2mm与≥2mm患者造影结果对比,右冠状动脉病变及左回旋支病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冠状动脉或左回旋支合并左前降支病变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17.
陈秀明   《中国医学工程》2012,(8):151+154-151,154
目的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 89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均做心电图检查,并于发病后12h内做冠状动脉造影。结果Ⅰ组合并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及住院病死率等并发症的发病率较Ⅱ组高,心脏射血分数降低,心肌酶峰值高,持续时间长。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伴有胸导联压低组多支病变显著增多,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压低者的临床合并症多,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显著增多,临床预后较差,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情况.方法:选择近4年来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43例无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与非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组病变程度及病变范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管病变明显较非糖尿病患者重且多为多支病变.  相似文献   

19.
刘锦光 《广东医学》2011,32(6):744-74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梗死区对应导联ST段下移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回顾45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AMI)和31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患者资料,对梗死区对应导联ST段变化及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分析探讨.结果 76例AMI中,发生AMI梗死区对应导联ST段下移41例(53.9%),多支病变引起的比...  相似文献   

20.
体表心电图在判断心肌梗死罪犯血管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与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关系。方法 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表现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iocardiol infarction,AMI)、下壁AMI伴右室AMI、新出现的房室传导阻滞、高侧壁导联ST段压低等其中的一项或几项者,其罪犯血管常为右冠状动脉;前侧壁、前间壁、前壁、广泛前壁AMI不伴或伴有下壁AMI、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中的一项,则其罪犯血管常为左前降支;后壁AMI不伴或伴有前侧壁AMI的罪犯血管常为左回旋支。结论 根据体表心电图的改变能够初步推测出大多数患者AMI的罪犯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