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省天门市地处江汉平原中部,总人口162万,其中农村人口占65%,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达32万。该市自2004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以来,截至到2009年4月共报告发现HIV/AIDS感染者和病人29例,其中经性途径感染的24例均为农民,且均有外出务工史。为了解婚检人群HIV感染情况,天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市2007年6月至2009年4月婚检人群HIV抗体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州外出务工人群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为制订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以乡镇为单位,随机抽取返乡的外出务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HIV血清学检测。结果 2260名外出返乡务工人员的HIV感染率为0.9%,过去一年未获得艾滋病防治卫生服务的比例为43.5%。多因素分析显示,景颇族HIV感染风险高于汉族,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HIV感染风险高于初中及以上者,外出务工时间超过半年者感染HIV风险高于未超过半年者,曾经有性病史的研究对象HIV感染风险高于无性病史者。结论云南省德宏州外出返乡务工人员特别是景颇族、文化程度低、外出务工时间长及有性病史者HIV感染率较高;外出务工人员未获得艾滋病防治服务的比例较高。今后要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并强化对其中感染风险高的亚风险人群的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3.
2006年盐城市盐都区艾滋病高危人群抗-HIV检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盐城市盐都区艾滋病高危人群HIV 感染状况,为艾滋病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盐都区外来婚嫁人员、娱乐场所性服务者、劳教收容人员、性病门诊就诊者、抗-HIV阳性者配偶、部分外出务工人群及既往有偿献血史人群采用ELISA方法检测抗-HIV.[结果]2006年共检测艾滋病高危人群血清4 008份,初筛检测抗-HIV阳性5例,确认抗-HIV阳性5例,阳性率0.125%.其中,AIDS 1例(外出务工者,已死亡).外来婚嫁人员2例,阳性率0.166%;外出务工人员1例,阳性率0.064%;抗-HIV阳性者配偶检出2例.男性2例,阳性率0.117%;女性3例,阳性率0.131%.5例抗-HIV阳性者均为性接触传播.[结论]盐都区属艾滋病低流行区,应加强全民健康教育,提高一般人群对艾滋病的自我防范意识,以遏制艾滋病的流行和蔓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沈阳市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和行为现状,进一步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方法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调查员与外来务工人员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AIDS传播途径、对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态度、在性生活中使用安全套行为等内容。结果共调查700名外来务工人员,平均年龄28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63.6%;男女比例为2.4:1。对艾滋病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全面和深入,8个知识点全部答对的仅为16.4%;对艾滋病存在严重的恐惧和歧视心理。被调查者有关AIDS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报刊和广播。结论沈阳市外来务工人员是一个十分特殊的人群,流动性大,预防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全面,艾滋病防患意识差,应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5.
张宏  林华  刘梅艳 《职业与健康》2010,26(20):2337-2339
艾滋病易感高危人群的特殊性、感染人群的隐匿性、社会歧视以及感染人群的健康意识普遍淡薄导致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率较低,使得HIV/AIDS病例报告数不能真实反映HIV/AIDS疫情状况,运用workbook进行HIV/AIDS疫情估计成为了解人群实际感染情况的重要手段。为估计福州市艾滋病各类高危人群规模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2009年10月,我们利用现有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情况,以便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该类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方法]在全县随机抽取5个乡镇,每乡镇分别按照东西南北中随机选择5个村,每个村随机抽查返乡的外出务工人员30人。采用自行设计的《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进行逐个单独访谈调查。[结果]总体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只有60.07%,认为蚊虫叮咬能传播的74.53%,有婚前或婚外性行为发生的比例达18.13%。[结论]外出务工人员在艾滋病传播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传媒作用,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针对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的长效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大连市133名妇教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报告的HIV感染者中,以吸毒人群为主,大连市发现的HIV/AIDS以经性途径感染为主。为了解妇教人员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情况,为今后在劳改人群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提供依据,2002年6~10月,首次对大连市公安局女子收容所的妇教人员进行了HIV/AIDS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  相似文献   

8.
HIV/AIDS疫情估计与预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HIV/AIDS)易感高危人群的特殊性、感染人群的隐匿性、社会歧视以及感染人群的健康意识普遍淡薄导致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率较低,使得HIV/AIDS病例报告数不能真实反映HIV/AIDS疫情状况。因此在病例报告数与实际感染情况差异较大的地区HIV/AIDS疫情估计成为了解人群实际感染情况的重要手段。HIV/AIDS估计预测是掌握艾滋病流行现状及趋势、政策开发、项目设计和评价以及资源配置的基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在相关方法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从1997年以来,为了解HIV/AIDS的流行程度和速度及其对当地社会的影响,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每半年对各国的HIV/AIDS流行情况做出评估。并根据估计结果,决定抗HIV/AIDS的国际资源如何分配到各个国家。  相似文献   

9.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同伴教育近期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开展艾滋病同伴教育的近期效果,为寻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安徽省濉溪县某乡镇外出务工人员408人进行艾滋病同伴教育,通过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评价艾滋病同伴教育的干预效果。结果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来源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宣传画、报刊杂志等途径。干预前外出务工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为66.3%,干预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3.15,P<0.001)。除艾滋病人或感染者怀孕能传染给婴儿回答正确率外,其他问题回答正确率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除是否愿意与AIDS/HIV共用劳动工具和你孩子的同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是否转校外,其他对AIDS/HIV的态度和行为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干预后拒绝婚前性行为的比例高于干预前(χ2=8.60,P=0.0351)。结论同伴教育适用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近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高危人群感染STD/AIDS的情况,以及对STD/AIDS相关知识的认识态度及行为。为有效提高性乱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技能提供帮助。方法 先是对教育收容所的337位高危人群进行性病的筛查,然后又选择其中的100名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69.79%的高危人群能清楚的知道哪些疾病是通过性传播的,有高达81.25%的高危人群担心会感染艾滋病。结论 性病和艾滋病已在高危人群中引起了一定的重视,但相关知识还有待提高,应对高危人群加强性病和艾滋病预防知识及技能的健康宣教和健康促进活动。  相似文献   

11.
396名暗娼艾滋病性病高危行为及感染率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暗娼是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也是将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传播的桥梁人群。定期监测该人群的艾滋病相关行为及性病(STD)/艾滋病(AIDS)感染状况,对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苏州市城区是国家第二批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在娱乐场所持续开展了面对面的高危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行为及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了解外出农民工的艾滋病(AIDS)防治知识、行为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为制定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7年春节期间回家的外出务工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液检测HIV抗体.结果 2006名农民工中,97.41%听说过艾滋病,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29.21%,HIV/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11.57%,不安全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较低,检出HIV感染者1例,感染率为0.5‰.结论 农民工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仍处于较低水平.亟需对他们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和歧视,防止艾滋病向农村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调查商洛市艾滋病(AIDS)综合防治示范区内高危人群对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以及行为情况,掌握高危人群对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需求,为在高危人群中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商洛市3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内的宾馆和酒楼服务员、美容美发人员、性病门诊患者等进行AIDS知识和态度问卷调查。结果高危人群对艾滋病的3个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达到85%以上,但对日常生活是否传染艾滋病不甚了解,来自不同行业的从业人员艾滋病知晓率有差异,高危人群总体上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缺乏了解,知识水平普遍较低,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比较薄弱,对HIV感染者态度总体上比较消极,但接受艾滋病和性病知识宣传教育的意愿较高。结论对高危人群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必须加强综合宣传教育。健康教育应根据人群不同,侧重面应有所调整。对高危目标人群开展上岗前艾滋病健康教育,树立健康观念和态度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流动人口是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大多数为青壮年,正处于性活跃年龄阶段,很容易发生不安全性行为而成为性病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也容易将艾滋病毒从城镇带回农村。盐城市盐都区地处苏北腹地,流动人口以外出打工为主,属于劳务输出型地区。为了解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家属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态度,  相似文献   

15.
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了解甘肃省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甘肃省791名外出务工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但对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普遍较低,有61.2%的人认为艾滋病病毒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被调查者对艾滋病病人怀有歧视态度,仅有27.4%的人愿意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朋友或邻居继续交往.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艾滋病基本知识得分与文化、籍贯、婚姻、经济收入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籍贯、婚姻、文化程度是艾滋病基本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调查对象的艾滋病传播途径得分主要受文化程度影响.结论 应针对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薄弱环节开展宣传教育,切实做好该高危人群性病、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东阳市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感染现状与相关知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东阳市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感染状况及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水平,为制定针对该人群的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在春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期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620名长期(6个月以上)在东阳市以外打工的返乡人员,进行HIV抗体检测和面对面问卷调查. [结果]对620份血样进行HIV抗体检测,未发现阳性者.东阳市外出务工人员的艾滋病知识平均知晓率为66.06%.电视是他们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占69.09%;其次是报刊,占36.03%.只近半数人员愿意坚持使用安全套. [结论]东阳市外出务工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存在误区.根据外出务工人员的特点,结合他们的知识需求,采用针对性强、易于接受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措施,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进一步推广安全套在该类人群中的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盐城市盐都区不同人群中艾滋病流行现状与特征,为今后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7年盐都区外来婚嫁人员、娱乐场所女性性服务者、劳教收容人员、性病门诊就诊者、男男性接触人群、部分外出务工人群和留守家属、既往有偿献血史人群、孕产妇、高校学生、抗-HIV阳性者配偶,采用ELISA方法检测抗-HIV。结果2005—2007年共检测不同人群血清9003份,初筛检测抗-HIV阳性8例,确认抗-HIV阳性8例,阳性率0.089%。其中,AIDS1例(外出务工者,已死亡)。外来婚嫁人员3例,阳性率0.193%;女性性服务者1例,阳性率0.259%;男男性接触1例,阳性率0.980%;外出务工人员2例,阳性率0.069%;留守妇女1例,阳性率0.095%。男性3例,阳性率0.078%;女性5例,阳性率0.097%。抗-HIV阳性者配偶检出2例。8例抗-HIV阳性者均为性接触传播。结论盐都区属艾滋病低流行区,但仍应加强全民健康教育,提高一般人群对艾滋病的自我防范意识,以遏制艾滋病的流行和蔓延。  相似文献   

18.
建筑工人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高峰  陈振华  吴俊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9):1065-1066
我国艾滋病(AIDS)的流行已处于快速增长期,现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65万,其中AIDS患者7.5万,我国正面临着AIDS的严峻挑战。城市建筑工人在流动人口中比重大,缺乏AIDS防治的常识,可能成为HIV感染的高危人群。为了解建筑工人对AIDS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有针对性开展宣传教育、行为干预,我们于2006年9月对廊坊市部分建筑工人进行了面对面的有关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和高危行为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AIDS)知识、态度、行为(KAB)的现状,探讨开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AIDS知识健康教育模式。方法对1200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在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前后进行AIDS问卷调查。结果共得有效问卷968份,对AIDS相关知识总知晓率,干预前为48.24%,干预后上升到64.88%;对AIDS的恐惧感由干预前的68.39%下降到干预后的42.25%(P<0.01);最近一次性生活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从干预前的26.56%上升到干预后的83.33%。结论安徽省寿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在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前对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处于较低水平,经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后AIDS相关知识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艾滋病(AIDS)流行形势十分严峻,云南是全国艾滋病高发地区,而吸毒人群又是该省艾滋病(AIDS)广泛流行的主要原因。由于吸毒人群的性知识、态度和行为对预防和控制性病、艾滋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掌握吸毒人群的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开展吸毒人群的干预,我们对昆明市吸毒人群艾滋病(AIDS)的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等内容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