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朱理学对新安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新安医学固本培元派代表人物汪机、孙一奎援引理学原理阐释医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营卫一气说"和"命门动气说",同时临床治疗承袭理学传统,推崇《周易》天尊阳贵之理,善用温补药物(如人参、黄芪等)扶助阳气,达到固本培元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报》2017,(4):564-566
程朱理学对新安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新安医学固本培元派代表人物汪机、孙一奎援引理学原理阐释医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营卫一气说和命门动气说,同时临床治疗承袭理学传统,推崇《周易》天尊阳贵之理,善用温补药物(如人参、黄芪等)扶助阳气,达到固本培元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徽派朴学是古徽州地区兴起的纯汉学研究的地域性学派,新安医学固本培元派则是起源于古徽州地区特征鲜明、历史悠久、影响巨大的医学流派。徽派朴学从兴起到鼎盛与新安医学固本培元派"五大学说"的形成发展在时间上、空间上保持着高度的一致,二者也服务于一个共同的目标,即经世致用、济世救民。固本培元派在形成及发展中受到了徽派朴学潜移默化的影响,固本培元派医家正是秉承着徽派朴学家求是求真的态度,才阐发了一系列的真知灼见,丰富了中医学的理论,给后世医家以深刻的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4.
新安固本培元派的形成可大致分为以汪机为主的创立时期及以孙一奎为主的传承发展时期。其诞生于明清时医滥用苦寒滋腻之品的时代背景下,创始人汪机因徽州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临证多脾胃虚损的临床实际,通过融合朱丹溪、李东垣之说及道学、理学、佛学等哲学思想,并借助白术等道地药材的优势,提出固本培元的学术思想和治疗思路。此后,在师徒相授和宗族世医传承的保证下,以汪机众多弟子门生为主体的众多新安医家传承其学,并在医疗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固本培元的学术内涵,从而使得新安固本培元派逐渐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5.
对汪机、罗周彦"固本培元"学术思想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二者所言营气、元气均分阴阳,本质相通,均强调顾护元气、气血阴阳双补,均重视脾胃元气的治疗;但二者的学说形成背景不同,固本培元对象、途径、用药不完全相同,本研究对于新安"固本培元"治法的思想内涵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安固本培元派是新安医学的一支分支学派,强调以培固脾肾元气为治法,善用人参、白术、黄芪,或配合干姜、附子以"行参芪之功",主张扶阳益阴、气血并补;而扶阳派重在扶阳补火,主张阳主阴从,从肾论治,擅用附子及肉桂、干姜等扶阳抑阴、用阳化阴。两派在核心理论、作用对象、用药特色上有明显不同。新安固本培元派在扶阳理论与临床实践上颇多发明,对扶阳派产生一定的影响。两派各有其适应范围和创新之处,相对而言固本培元适应范围更广。临床上应不拘于一派之见,择善而从。  相似文献   

7.
试述新安“温补培元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图法分类号R289.1温补培元方是在研究新安温补培元医家医案中总结出来的代表方剂,该方由人参、黄芪、附子、黄柏、山茱萸等13味中药组成。现就其设计原理、方法等试述如下。1温补培元治法的提出新安自明·汪机始,出现了一批善用“温补培元”方药的医家群体,...  相似文献   

8.
固本培元派的形成和发展@项长生$安徽省黄山市新安医学研究所!245000黄山 @汪幼一$黄山卫生学校中医教研室~~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新安固本培元派代表性医家汪机与孙一奎论治脾胃病的用药特色.方法 从汪机代表作《医学原理》和孙一奎代表作《赤水玄珠》中筛选治疗脾胃病证的方剂各90首,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采用关联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2位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和总结新安固本培元派三位代表性医家汪机、徐春圃和孙一奎治疗疫病的常用药物和用药规律,以期为现代传染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从汪机《医学原理》中筛选处方18首、徐春圃《古今医统大全》筛选处方59首和孙一奎《赤水玄珠》《孙氏医案》筛选处方55首,共132首治疗疫病的内服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结果:共纳入内服方剂132首,涉及中药144味,降序排列方中药物使用频次,提取新处方核心药物组合共12个,演化新处方6个.结论:新安医家治疗疫病主要以扶正祛邪、清热解毒、祛寒胜湿为主要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1.
12.
化湿法是治疗湿邪为患疾病的主要治法。新安医家对湿病的治疗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又颇具特色,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汪机巧用参芪,益气升阳健脾化湿;孙一奎温阳益气健脾化湿;王意庵化湿攻下巧妙结合,独树一帜;汪昂首提"暑必兼湿"、"治暑必兼利湿。"  相似文献   

13.
新安医家中存在温补一派:汪机阐发营卫,主用参芪以补营气、胃气之不足;孙一奎阐发命门动气,以温补下元为重;吴楚私淑东垣,善用甘温益气之法;程杏轩兼收并蓄,撷前贤温补精华,受张景岳影响最深。温补派不能等同于温补培元派,汪机作为温补培元之代表人物似欠准确。  相似文献   

14.
新安医学作为重要的中医学术流派,著述数量巨大,养生专著颇多,养生思想独特,其中固本培元之元气论、外邪致虚之内外同治论、食调先于药物论、融汇儒道重神气论是新安医学特征性的养生观念,在延续中医学养生理念的基础上有所发挥和创新,形成了新安医学养生观,对当今养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固本培元方对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SASP组(柳氮磺吡啶组)、固本培元方高、中、低剂量组6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用番泻叶与冰乙酸造模,SASP组予以柳氮磺吡啶灌胃,高、中、低剂量组给予新安固本培元方煎剂灌胃,空白组及模型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大鼠症状、体征,计算结肠黏膜形态损伤评分,检测血清IL-6、IL-8、IL-10及TNF-α的浓度。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IL-6、IL-8及TNF-α的浓度及结肠黏膜形态损伤评分较空白组明显升高,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SASP组、高、中、低剂量组血清IL-6、IL-8及TNF-α的浓度及结肠黏膜形态损伤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且高剂量组降低TNF-α、减轻结肠黏膜损伤的效果优于中、低剂量组(P0.05)。结论:新安固本培元方对脾虚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适合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论新安医家家族链是新安医学发展的重要形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指出,新安医家家族链涌现了大量的新安医家,促进了新安医学专科特色形成,有效地继承和发展了新安医学理论与临床。认为新安医家家族链是新安医学发展的重要形式,新安医家家族链形成的特殊原因主要是与新安的宗法制和文化发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新安医家“固本培元”法临床应用的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新安医家运用"固本培元"法防治疾病的相关证治规律。方法选取12位新安医家的12本医籍,运用"固本培元"法共678条医案,建立数据库,运用SAS 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案中出现的症状主要为:脾气虚(腹胀、腹痛、便溏),肾气虚(腰膝酸软、眩晕、小便清长),肾阳虚(畏寒、下肢肿、腰痛);常用药物为人参、黄芪、白芍、茯苓、甘草、当归、陈皮、附子等。由数据挖掘出的基本方(KDD)为: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白芍、当归、陈皮、半夏、柴胡、附子、肉桂、鹿角、紫河车、黄芩、知母。结论 "固本培元"法的治疗重点在于脾、肾并治,以补脾气、温补脾阳,补肾气、温补肾阳和督脉等为其基本治法。经过数理分析和数据挖掘,得到了一些有效药物,常见症状,常用药物和症状的组合及基本方。为今后临床治疗及实验研究提供了依据和研究线索,为新安医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新安医学起始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在新安地区一郡六邑之地(歙、休、祁、黟、婺、绩)名医之众,著作之多,实为全国罕见。本文仅就新安医学医案之梗概简而述之。 一、新安医案的发展及形式 1. 医籍中的散见医案:南宋新安歙人张杲《医说》10卷,博采宋以前多种文史著作中有关医学典故、传说及古代医书、医案而成。这是新安医学有医案记载的最早医书。  相似文献   

19.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继续运用数据挖掘分析方法 对新安医家运用"固本培元"法防治疾病的相关医案进行分析,找出其病症特点与用药规律,进一步挖掘出相关的证治规律,为新安医学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汪机(1463~1539)字省之,号石山,明代安徽祁门人,是新安医学流派的先驱者,明史列其为当世四大医家之一。 在汪机的医学思想中,易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医人物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对他介绍是:“幼业儒,后随文习医,研读诸家医书,参以《周易》及儒家性理奥论,治医屡效”。汪机幼习举子业,对于《周易》及程朱之学颇有研究,汪氏习医,远溯《内经》、《难经》,近法丹溪,东垣诸家。因《内经》的成书便依据了易理,朱丹溪亦是先习易后学医,医易兼通,所以易学原理对汪氏学术思想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后汪机更是行医不忘研易,研易以究医理,终于集诸家之长,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新安医学流派——培元派。 培元派是建立在营卫一气论的基础上,以擅用参芪为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