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七味白术散载自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原名白术散,由人参、白茯苓、白术、藿香叶、木香、甘草、葛根组成,治脾胃久虚,呕吐泄泻,频作不止,津液内耗,烦渴多饮等。该方为笔者临证常用,随证化裁,用治于湿阻脾胃,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厌食、慢性泄泻等病症,每获良效。现选介于下。1湿  相似文献   

2.
七味白术散最先见于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 ,方由人参、白术、白茯苓、甘草、藿香叶、木香、葛根七味药物组成 ,为健脾益气之方剂。《六科准绳》中本方主治“脾胃虚弱 ,呕吐泄泻频作不止”。《杂病心法》中本方“治消渴 ,不食而渴 ,胃虚无热 ,兼之泄泻”。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曰 :“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四季脾旺而不受邪 ,若脾胃虚弱 ,脾之运化、胃之受纳腐熟功能不足 ,可导致许多病变。笔者运用七味白术散治疗儿科疾病 ,稍有心得 ,概括如下。1 脾虚泄泻泄泻是小儿常见的消化道疾病 ,其中脾虚泄泻占有很大比例 ,尤其是 …  相似文献   

3.
七味白术散出自宋代名医钱乙所著《小儿药证直诀》一书,原名白术散,《幼幼集成》称其为"脾胃泄泻之圣药"。其组方精当,健运脾胃,调畅中焦,后世一直作为临床健脾要方广泛运用。严继林教授临床治病尤重调补中焦,常运用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多种临床杂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正>七味白术散,原名为白术散,出自宋代医家钱乙所撰《小儿药证直诀》,"白术散治脾胃久虚,呕吐泄泻,频作不止,津液苦竭,烦渴燥,但欲饮水,乳食不进,羸瘦困劣,因而失治,变成惊痫,不论阴阳虚实,并宜服"。七味白术散由四君子汤(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加葛根、藿香、木香而成。四君子汤为补气之基础方,甘温补益脾胃之气,其中茯苓、白术健脾燥湿,藿香芳香化湿止泻,葛根解表,生津止渴,升阳止泻,木香为三焦气分之要药,调气醒脾和胃~[1]。诸药合用,融补、运  相似文献   

5.
小儿泄泻是临床常见病。因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胃薄弱、外感六淫之邪,或内伤乳食,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清浊不分,并走大肠而为泄泻。泄泻的证治,分为急性及慢性,习用自拟方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归芍白术散加味治疗小儿泄泻的疗效。方法将98例泄泻患儿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常证: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变证:伤阴、伤阳。分别以归芍白术散加味治疗。结果98例患儿显效76例(77.6%),有效17例(17.3%),无效5例(5.1%),总有效率达94.9%。结论用归芍白术散加味治疗小儿泄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小儿肠胃脆薄,无论感受外邪还是内伤乳食,或脾胃虚弱,均可致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常而发生泄泻。根据“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的理论,从调理脾胃着手,运用钱乙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泄泻,疗效确切,无久用西药易出现不良反应的弊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调理脾胃法在儿科临床中的运用。方法:运用益气健脾消积,养胃生津,健脾燥湿等方法,治疗小儿疳证,小儿泄泻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有效率明显提高。结论:调理脾胃治疗小儿消化道疾病,见效快、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钱乙的儿科代表作《小儿药证直诀》小儿吐泻部分的文献研究,系统梳理了钱氏论治泄泻的经验与特色。钱乙善于辨脏腑寒热虚实及轻重缓急,重视发病时令季节,创制异功散、白术散等著名方剂,对后世医家论治小儿泄泻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七味白术散,亦名“钱氏白术散”,系宋代儿科医学家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治疗小儿脾胃久虚,津液内耗,呕吐泄泻频作,饭渴多饮的一个名方.方中人参、白求、云警、甘草、四君子补益脾气;葛根清冒热,生胃津,与白术相配,有健脾止泻,升举牌阳之功:木香醒脾,曹香化浊,与参术相伍,更添健脾止泻之力.全方健脾为主,以白水为君.此方配伍精当,活泼灵透,笔者多年用此方,稍加增损,用治脾虚所致多种疾病,皆获良效,现举凡例,报告如下:(-)头皮发麻高某某女38岁农民1976年4月6目主诉:头皮发麻,伴腹胀头昏半年.月经正常,带下…  相似文献   

11.
小儿泄泻的辩证护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秀 《实用新医学》2006,7(10):970-970
小儿泄泻好发于夏秋季节,以1岁多婴幼儿为多见。临床以大便增多,粪便稀或完谷不化为主证。祖国医学认为:“泄泻之本无不由脾胃”。由于喂养不当,内伤乳食或感受暑热时邪,饮食不洁,均可引起脾胃功能失调而致泄泻。中医护理有其独特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白术散治疗小儿脾虚泄泻90例临床观察青海省儿童医院(810007)魏向德小儿脾虚泄泻是由于脾气虚弱或脾阳虚弱而致的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便为特征的小儿常见疾病。笔者从1994年6月至1997年6月用白术散治疗脾虚泄泻90例,收到了较为满意的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钱乙有关小儿疳证论治的学术思想.方法:搜集并整理钱乙关于小儿疳证的论述及理法方药,探析其学术内涵.结果:钱氏立脾胃亡津之病机,揭示了疳证本质是“亡津液”,开扶脾养胃法先河,指出治初病侧重养胃阴,疗久疾功擅扶脾阳.并创制治疳证初病而设之白术散及疳证后期之益黄散(又名补脾散).结论:钱乙论治小儿疳证,分析综合,权衡利弊,审慎地制方遣药,为后世儿科临床的理法方药确立了规范楷模.  相似文献   

14.
<正>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四君子汤基础上加减而成,具有益气健脾、升清降浊功用。用于脾胃虚,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等症。临证中这些证候不仅多见于脾胃疾病,而且也多见于心肺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陈寿菲主任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已30多年,擅治脾胃病,喜用脾胃学说治疗各种疾病并精于辨证。笔者有幸拜师于其门下,侍诊左右,获益良多。现将陈寿菲主任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七味白术散出自《小儿药证直诀》[1]46,为儿科临床常用方剂,清代医家陈复正在《幼幼集成》提到“幼科之方,独推此为第一,后贤宜留意焉”。徐荣谦教授出生于中医世家,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及辨证经验,徐教授在儿科临证中灵活运用七味白术散治疗多种小儿脾胃病,如疳证、厌食、泄泻、佝偻病等,临床疗效颇佳。笔者有幸随师待诊学习,受益匪浅,现简述其要,以供同道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肺论治小儿泄泻52例临床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肺论治小儿泄泻52例临床小结江苏省武进市中医院(213161)王武强【关键词】泄泻小儿从肺论治对小儿泄泻的治疗,因遵“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景岳全书·泄泻》)的观点,故论治泄泻均从脾胃着手。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有些病例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则多与...  相似文献   

17.
牛东生,为青海省名老中医。行医50多年,学验俱丰。特别是他调理脾胃诸法,颇能开拓临证思路,特归纳如下,以飨同道。1益气健脾法:适用于内伤脾气,脾不健运之证。证见头晕,食后不化,神倦食少,甚至气短懒言,腹胀泄泻,四肢浮肿,小儿疳积等,也常用于病后调理。常用药物:党参、黄芪、黄精、白术、茯芩、炒扁豆、山药、莲籽、炙甘草、红枣等。常用方: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对小儿脾虚不运,停滞为积,饮食减少,食后不化者,亦可运用本法治疗。2温阳健脾法:本法为脾寒而设。每因贪食生冷,损伤脾阳,或由脾气虚发展而来。证见脘腹…  相似文献   

18.
七味白术散出自《小儿药证直诀》,具有健脾止泻之功,主要用于脾胃久虚、呕吐泄泻频作不止。笔者本着异病同治的原则,运用该方略作加减变化,收效甚佳,现举例如下。1 带下病 某女,35岁,1998年10月8日就诊。自诉近3年来白带量多清稀,有腥味;伴腰膝酸软,乏力便溏,纳差,反复治疗效果欠佳。刻诊:舌质淡,苔白,舌边有齿痕,脉细且濡。证属脾虚湿盛。治宜:健脾化湿。药用:党参15g,白术15g,茯苓20g,藿香10g,木香10g,薏苡仁30g,葛根15g,陈皮15g,甘草6g。服药7剂后自感有力,纳差便溏消…  相似文献   

19.
泄泻是儿科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临床以大便稀薄或行如蛋花汤样,次数增多为特征,好发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病情越重,常易出现伤阴伤阳的危重证候,如迁延不愈,酿成疳证,影响小儿的正常发育。引起小儿泄泻的原因,主要是以感受外邪、内伤饮食、脾胃虚弱及肾阳虚等为多见,其主要的病变在于脾胃。因胃主腐熟水谷,脾主运化精微,如脾胃受病,则饮食入胃,水谷不化,精微不布,合污而下,致成泄泻。对于小儿泄泻的治疗与护理,多年来我们在辨证的基础上,以小儿推拿,药物敷脐为主,饮食为辅,外加搓摩腹部,拔罐针灸,以及有效地预防等措施,取得…  相似文献   

20.
虚性泄泻证辨治体会浅谈康艳丽兰州中医骨伤科医院虚性泄泻与脾虚关系最为密切,脾虚失运,水谷不化精微,湿浊内生,混杂而下,发生泄泻。《景岳全书·泄泻》所谓:“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肝肾所引起的泄泻,也多在脾虚的基础上发生。湿盛可影响脾之运化,但脾气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