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SI-I抑制HeLa细胞生长机制。方法 HeLa细胞经过10,20,and 40 g/ml的大豆异黄酮SI-I处理4d后,采用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学变化,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中[Ca2+]i浓度。结果倒置显微镜观察到HeLa细胞数量明显变少,细胞严重变形。透射电镜观察到HeLa细胞发生凋亡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HeLa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或G2/M期,细胞凋亡率随SI-I浓度的增加而上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凋亡的HeLa细胞内[Ca2+]i显著升高。结论大豆异黄酮SI-I抑制HeLa细胞生长是通过凋亡诱导作用,并且细胞周期阻滞和[Ca2+]i浓度升高可能是其诱导凋亡机制之一。[营养学报,2012,34(4):373-378]  相似文献   

2.
金雀异黄素诱导人乳腺癌细胞凋亡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金雀异黄素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MT法、凋亡细胞的荧光显微镜、电镜观察和流式细胞仪的检测,观察了不同剂量的金雀异黄素诱导细胞凋亡。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和癌基因erbB2蛋白的表达。结果通过荧光显微镜和电镜技术观察到凋亡的MCF7细胞。流式细胞仪也检测到了金雀异黄素诱导MCF7细胞产生凋亡,并随着金雀异黄素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蛋白水平检测表明金雀异黄素促进MCF7细胞Bax表达升高,抑制erbB2表达。结论金雀异黄素可诱导MCF7细胞凋亡,并主要是通过调节Bax和erbB2蛋白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共轭亚油酸诱导人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了研究共轭亚油酸单体 (c9,t11 CLA)对人乳腺癌细胞 (MCF 7)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细胞生长曲线 ,凋亡细胞的荧光显微镜和电镜观察、流式细胞光度术的检测以及p5 3蛋白表达的方法 ,观察了用不同浓度c9,t11 CLA(2 5、5 0、10 0和 2 0 0 μmol L)诱导MCF 7细胞凋亡作用。结果 c9,t11 CLA可明显抑制MCF 7细胞生长 ,8天的抑制率分别为 -6 0 %、4 5 2 %、99 0 %和 99 4 %。通过荧光显微镜和电镜技术观察到了发生凋亡的MCF 7细胞 ;用流式细胞光度术也检测到c9,t11 CLA可诱导MCF 7细胞产生凋亡 ,并随着c9,t11 CLA浓度的增加 ,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 ;而p5 3蛋白表达则随着c9,t11 CLA浓度的增加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 c9,t11 CLA可诱导MCF 7细胞产生凋亡 ,这可能是c9,t11 CLA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大豆异黄酮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体外实验探讨大豆异黄酮诱导胃癌细胞发生凋亡的可能性,揭示该凋亡发生与bcl-2和bax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测定大豆异黄酮对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以透射电镜和TUNEL染色法,定性、定量地研究大豆异黄酮与胃癌细胞凋亡的关系;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大豆异黄酮对胃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随大豆异黄酮浓度增加和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强;透射电镜可见胃癌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如细胞核染色质致密浓缩,或聚集于核膜呈新月形小体;TUNEL染色法可染色阳性的胃癌细胞出现细胞核碎裂,核质固缩,细胞膜突出形成质膜小泡等凋亡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法发现大豆异黄酮下调bcl-2的表达,上调bax的表达。结论:诱导胃癌细胞发生凋亡是大豆异黄酮抗胃癌作用的机制之一,大豆异黄酮可能通过下调bcl-2的表达和上调bax的表达而诱导胃癌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5.
大豆苷原对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二羟异黄酮对胃癌细胞有无促增殖与诱导凋亡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的二羟异黄酮处理人胃癌细胞系MGC-803细胞。然后分别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定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等。结果:MTT 结果显示:二羟异黄酮对胃癌细胞具有促进和抑制增殖的双相作用-在低浓度(0.1-1 μmol/L)时促进细胞生长,在较高浓度(10-100 μmol/L)时对细胞生长则有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癌细胞群阻滞在G1期,没有明显凋亡峰的出现;凝胶电泳也末检测到明显的DNA阶梯状条带。结论:二羟异黄酮对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的生长有双相作用,较高浓度可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并使细胞阻滞在G1期,而无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豆异黄酮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在体外实验中,探讨大豆异黄酮诱导食管癌细胞发生凋亡的可能性,揭示该凋亡发生与bel-2和bax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测定大豆异黄酮对食管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以透射电镜和。TUNEL染色法,定性、定量地研究大豆异黄酮与食管癌细胞凋亡的关系;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 大豆异黄酮对食管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随大豆异黄酮浓度增加和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强;透射电镜可见食管癌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如细胞核染色质致密浓缩,或聚集于核膜呈新月形小体;TUNEL染色法可见,经大豆异黄酮处理24、48、72、96h后,食管癌EC-9706细胞凋亡数明显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免疫组织化学法发现经大豆异黄酮处理24、48、72、96h后,食管癌EC-9706细胞的bcl-2蛋白阳性率减少,bax蛋白阳性率增加。经大豆异黄酮处理24、48、72、96h后,经RT—PCR检测发现食管癌EC-9706细胞bcl-2和bax的mRNA表达阳性,并显示bcl—2mRNA条带密度随时间的延长而递减,bax mRNA条带密度随时问的延长而增强。结论 诱导食管癌细胞发生凋亡是大豆异黄酮抗食管癌作用的机制之一,大豆异黄酮可能通过下调bcl-2的表达和上调bax的表达而诱导食管癌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hLF对于人乳腺癌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用pBC1-hLF载体转染MCF7细胞,同时以hLF标准品处理为参照,细胞活力实验、克隆形成试验和流式检测细胞凋亡来观察hLF基因高表达对MCF7细胞生长特性和辐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hLF基因高表达可以显著抑制MCF7的生长,提高其对射线的敏感性。hLF可促进MCF7细胞自发和受照后的凋亡,降低克隆形成能力。但胞外直接供给hLF却不能抑制MCF7的生长,也不能显著提高其对射线的敏感性,甚至有提高克隆形成能力的趋势。结论 hLF基因高表达可以在体外显著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生长,提高其辐射敏感性,而直接供给hLF却没有上述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κB和Caspase-9在大豆异黄酮诱导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凋亡的作用和可能的机制。方法大豆异黄酮处理MCF-7细胞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乳腺癌细胞凋亡、线粒体心磷脂的变化,及免疫荧光显微技术检测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释放情况;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了细胞凋亡中Caspase-9及NF-κB活性变化。结果 80mg/L大豆异黄酮处理乳腺癌MCF-7细胞24h后,细胞发生凋亡,凋亡率为7.56%;随时间的延长凋亡率不断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细胞线粒体心磷脂丢失增多,即大豆异黄酮处理组中心磷脂含量降低的凋亡细胞所占比例为(21.33±5.38)%,高于对照组(4.34±1.8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豆异黄酮处理后,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增多,Caspase-9活性增加,24h其活性为(13.65±3.42)μmol(/L·h·mg)蛋白,并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经大豆异黄酮处理后,乳腺癌细胞NF-κB活性被抑制,24hNF-κB活性为0.19±0.03,低于对照组0.21±0.0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豆异黄酮触发了线粒体途径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其可能机制为引发线粒体心磷脂丢失,造成线粒内膜损伤,导致细胞色素c释放和Caspase-9激活,同时抑制NF-κB活性,最终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植酸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MTT法检测植酸在体外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AO/EB荧光染色和DNA Ladder实验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调控基因P53蛋白的表达。结果植酸在体外可以明显抑制人胃癌细胞的生长,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表明,植酸可以抑制SGC-7901细胞中凋亡相关P53蛋白的表达。结论植酸在体外可以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生长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且对于P53蛋白表达的下调作用可能是其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染料木黄酮抗辐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染料木黄酮的化学名为5,7,4’-三羟基异黄酮,是大豆异黄酮的主要成分及其生物活性基础。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染料木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淬灭辐射诱导的自由基增多和增加抗氧化酶的活性,抑制膜的脂质过氧化;还可通过调节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凋亡、调控细胞基因表达等减轻辐射损伤,促进损伤修复,表现出较强的抗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金雀异黄素的抗雌激素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雌激素耗尽的方法诱导乳腺癌细胞株MCF - 7和T47D发生凋亡 ,从而探讨金雀异黄素(genistein ,GS)对凋亡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 ,同抗雌激素药物它莫西芬类似 ,3 2× 10 - 6 mol L及 96× 10 - 6 mol LGS可加剧雌激素耗尽所诱导的细胞凋亡作用 ,且这种效应存在着良好的剂量 -效应关系。结果提示GS对女性乳腺癌发病率的预防作用是通过其抗雌激素效应诱导细胞的凋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构建带有肿瘤特异性Survivin启动子的PUMA基因表达载体pUC57-Survivin-PUMA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肿瘤特异性促凋亡作用。方法:化学合成PUMA基因片段克隆至pUC57质粒,构建重组质粒pUC57-PUMA;克隆Survivin启动子序列,取代pUC57-PUMA质粒原有的CMV启动子,构建重组质粒pUC57-Survivin-PUMA,测序鉴定。实验设置pUC57-PUMA组、pUC57-Survivin-PUMA组、阴性对照组(pUC57group)和空白对照组(blank group)。将以上各组分别转染人乳腺癌MCF-7细胞及人正常乳腺Hs 578Bst细胞。转染后48h,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细胞中PUMA蛋白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结果:重组质粒经测序鉴定证实符合设计要求,构建成功;MCF-7细胞中pUC57-PUMA组和pUC57-Survivin-PUMA组的PUMA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而人正常乳腺Hs 578Bst细胞中只有pUC57-PUMA组的PUMA蛋白表达较其他3组显著增高(P<0.05)。MCF-7细胞中pUC57-PUMA组和pUC57-Survivin-PUMA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9.02%和29.31%,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而人正常乳腺Hs 578Bst细胞中仅pUC57-PUMA组的细胞凋亡率较其他3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Survivin启动子调控的PUMA表达载体能显著增高乳腺癌MCF-7细胞中PUMA的表达,进而促进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而对正常乳腺Hs 578Bst细胞的凋亡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FTY720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和喉癌Hep-2细胞增殖作用。方法:将人乳腺癌MCF-7细胞和喉癌Hep-2细胞用不同浓度FTY720作用48 h,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FTY720对乳腺癌MCF-7细胞和喉癌Hep-2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而且对喉癌Hep-2细胞抑制作用的浓度依赖性高于对乳腺癌细胞的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FTY720可将乳腺癌MCF-7细胞阻滞于G1期,将喉癌Hep-2细胞阻滞于G2/M期,并明显促进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结论:一定浓度的FTY720能明显抑制体外培养的乳腺癌和喉癌细胞增殖,调节其细胞周期,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为了研究β-紫罗兰酮对雌激素阳性的人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诱导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细胞生长曲线,凋亡细胞的荧光显微镜和电镜观察,TUNEL方法及流式细胞光度术以及Western blot的检测方法,观察了用不同浓度β-紫罗兰酮(25、50、100 和200 μmol/L)对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及诱导该细胞产生凋亡情况。结果 β-紫罗兰酮可明显抑制MCF-7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57%、34.58%、65.22%和81.87%。通过荧光显微镜和电镜技术观察到了MCF-7细胞有凋亡的形态特征;TUNEL(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缺口末端标记)方法和流式细胞光度术均检测到β-紫罗兰酮可诱导MCF-7细胞产生凋亡,并随着β-紫罗兰酮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TUNEL凋亡指数(AI)分别为20.74%(24h)和33.15%(48h);流式细胞光度术的凋亡指数(AI)分别为27.96%(24h)和38.59%(48h)。通过Western blotting方法观察到β-紫罗兰酮可对MCF-7的细胞增殖相关蛋白PCNA及bcl-2蛋白表达有明显地抑制作用,呈现明显地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β-紫罗兰酮可明显地抑制雌激素阳性(ER+)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并诱导该细胞产生凋亡,其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桦褐孔菌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及对人乳腺癌MCF-7 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桦褐孔菌提取物对HepG2、A549、SGC-7901、HeLa和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选择抑制效果最好的MCF-7细胞株,观察其作用后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变化;并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CDK4、PCNA和NUSAP1的表达。结果 桦褐孔菌提取物可有效抑制HepG2、A549、SGC-7901、HeLa和MCF-7细胞增殖,作用48 h后的IC50分别为2.34、3.71、2.24、2.27、0.59 mg/ml;桦褐孔菌提取物可引起MCF-7细胞显著的形态学改变;可诱导MCF-7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并明显影响MCF-7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使细胞阻滞于S期(P<0.01);桦褐孔菌提取物可抑制MCF-7细胞中Cyclin D1、CDK4、PCNA、NUSAP1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桦褐孔菌提取物可抑制多种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增殖,其中对MCF-7细胞抑制效果最好,可以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达到抗肿瘤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Cyclin D1、CDK4、PCNA和NUSAP1的蛋白表达来调控细胞周期,从而抑制肿瘤细胞过度增殖。本实验为桦褐孔菌提取物的药用开发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