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脑缺血又称为缺血性脑中风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病死率高等特点,能导致进行性残疾甚至死亡~([1])。由于脑缺血损伤后其涉及的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所以研究其发病机制对于脑缺血性损伤的治疗及预后尤其重要。灯盏乙素(scutellarin,SCU)即4,5,6-三羟基黄酮-7-葡萄糖醛酸苷是灯盏花素的主要药用有效成分。灯盏花是我国云南民间最常用的中草药之一,云南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5%。灯盏  相似文献   

2.
张鹏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8):1407-1409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吡拉西坦治疗,观察组则加用灯盏花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相关功能评分及血清VEGF、MMP-9、NT-proBNP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NIHSS评分、MMP-9、NT-proBN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Barthel、MoCA评分、VEGF水平、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拉西坦联合灯盏花素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可改善病人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虽已得到了根本的改善,但由于生存压力不断增大、人们又缺乏科学的生活方式、加之环境质量的下降等众多因素,导致老年人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是目前老年病中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因此,了解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有效地治疗和预防本病的发生,已成为我国老年病研究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为进一步探讨本病患者血液中相关标志物的变化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是近年来发现的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调控因子,它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已经成为目前竞相研究的领域。本文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表达,生物学作用,以及用于脑缺血病情的判断和治疗等不同侧面阐述了它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脑卒中(cerebral stroke)是一种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以脑组织损伤及相应神经功能缺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病,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2种,该病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发病率高的特点[1]。我国每年脑卒中新发病例超过200万,约有120万人死于脑卒中相关疾病,脑卒中已经成为了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2]。由于仅有的溶栓药物组织  相似文献   

6.
动脉弹性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疾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 ,极大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 ,每年因脑血管病死亡的人数占居首位。因此 ,对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 ,而其中的主要环节之一就是研究脑血管在生理或 /和病理条件下的结构、功能特征及其增龄变化。近年的研究发现 :脑动脉内弹性膜的退行性改变在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已经知道 :在脑动脉瘤、脑动脉粥样硬化、烟雾病等多种脑血管疾病中都伴有弹性蛋白的变化 ,提示弹性蛋白在脑血管疾病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研究弹性蛋白是研究脑血管疾…  相似文献   

7.
脑血管疾病是对中老年人威胁最大疾病之一。该病不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而且致残率和复发率高[1]。为提高疗效,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降低复发率,我们在92~95年间应用自血光量子疗法[1]在中风处理原则[2]基础上联合治疗脑血管性偏瘫389例,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及方法病例选择:1.适应症;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各期,脑溢血的恢复期及病程在一年以内的脑血管性偏瘫,并经CT检查确诊的。2.禁忌症: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紫外线过敏者,出血性疾病,日晒病,严重意识障碍。3.一般资料:389例中,男225例.女164例。年龄38~89岁…  相似文献   

8.
脑梗死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都很高。其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粘、高血脂、慢性炎症等。近年研究认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高纤维蛋白原是脑血管疾病的相对独立危险因子。本文报道60例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背景:近年来大量基础研究发现,在成年机体的骨髓及外周血中均能找到内皮祖细胞,其在成体病理条件下对血管再生与新生过程起着重要作用。脑梗死发生后,在缺血部位存在着新血管形成,而此过程同样存在着内皮祖细胞的参与,内皮祖细胞的增加以及最大程度参与到新血管组织中,这些很可能是脑血管疾病治疗的一条重要途径。 目的:以文献资料分析法探讨分析内皮祖细胞的特性和作用,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方法:检索SCI数据库、CNKI数据库2002至2011年有关内皮祖细胞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前体细胞(precursor cell);脑卒中(stroke);脑缺血(brain ischemia, cerebral ischemia);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al vascuIar disease)”,以文字和图表形式进行结果的统计和计量分析,描述其分布特征。 结果与结论:内皮祖细胞是成年个体骨髓中的前体细胞,能迁移至外周血并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具有良好的增殖潜能,并参与血管内皮修复、缺血器官的新血管形成。根据内皮祖细胞的生物特性与作用,目前国内外研究发现内皮祖细胞能防治脑动脉粥样硬化,参与脑缺血后血管再生,预测评估脑缺血病情,以及对脑出血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因此,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陶萍 《医学信息》2009,22(12):2959-2959
脑梗塞是脑部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脑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引起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高,因此,做好预防性康复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已经证实血清瘦素 (Leptin)水平与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及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1] ,这一类疾病又称代谢综合征 ,是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病变的基础。为探讨血清Leptin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ICVD)的关系 ,我们对 96例各种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及4 0例  相似文献   

1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临床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性疾病。我科于2003年以来应用灯盏花素治疗TIA,同时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变化,取得明显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TIA患者56例,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34~75岁,平均54.5岁;全部病例均为我科住院病人,其中颈内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高糖环境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株ARPE-19中VEGF、VEGFR2和pERK蛋白的表达及对2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ARPE-19细胞,分为对照组、灯盏花素组、高糖组和高糖+灯盏花素组,ELISA检测VEGF的分泌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VEGF、VEGFR2和p-ERK的蛋白水平;取正常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灯盏花素组、糖尿病模型组和糖尿病灯盏花素治疗组,16周后取各组大鼠眼球,观察大鼠视网膜的病理变化并评分,免疫组化观察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1)细胞实验结果显示,灯盏花素组VEGF、VEGFR2和p-ERK的蛋白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减低(P0.05);高糖组细胞上述蛋白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增加(P0.05);高糖+灯盏花素组上述蛋白水平与高糖组比较表达均减少(P0.05);(2)大鼠视网膜病理学评分显示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灯盏花素治疗组相比差异显著,灯盏花素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大鼠与正常对照组、灯盏花素组相比,视网膜VEGF的表达增加;糖尿病灯盏花素治疗组中VEGF的表达较糖尿病组有所降低(P0.05)。结论:灯盏花素可以降低ARPE-19细胞VEGF、VEGFR2和p-ERK的蛋白表达水平,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的表达,提示灯盏花素可能通过降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和组织中VEGF的表达,缓解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程。  相似文献   

14.
罗焕球 《医学信息》2010,23(16):2723-2724
脑卒中又称急性脑血管疾病,在我国是一种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疾病[1]。近几年来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病死率有所下降,生产率提高不少,但致残仍然是急待解决的问题。而恰当及时的脑卒中康复治疗护理是减少致残的有效手段,在治疗体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脑血管病以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严重危害着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随着我国生活、医疗水平的提高,该病的发病率也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有些大城市该病的发病率已经上升为第一位,而致残率则明显的位于中老年疾病之首。对该病的治疗目前尚没有较为确切的方法,本文观察了应用中药足底按摩器治疗一月后的脑血管功能的变化,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又称急性脑血管疾病,在我国是一种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疾病[1].近几年来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病死率有所下降,生产率提高不少,但致残仍然是急待解决的问题.而恰当及时的脑卒中康复治疗护理是减少致残的有效手段,在治疗体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脑梗死是神经科的常见疾病,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严重类型,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是当今世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脑梗塞是由于闹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内科、外科、康复、物理治疗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内科和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后环氧合酶-2(COX-2)对E-选择素(E-selectin)表达的影响及灯盏花素对COX-2及E-selectin的影响,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 COX-2加重脑损伤的机制及灯盏花素的脑保护作用。 方法 48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SC-58125组、灯盏花素治疗组,在缺血2 h再灌注24 h时,神经功能学评分观察大鼠神经行为的变化,2,3,5-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观察大鼠脑梗死灶体积的变化;免疫印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COX-2及E-selectin表达的变化。 结果 SC-58125组和灯盏花素治疗组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脑组织梗死体积显著减小,COX-2和E-selectin的表达明显下降。 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COX-2可能通过促进E-selectin的表达加重缺血区的炎症反应;灯盏花素可能通过抑制COX-2及E-selectin的表达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死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梗死是我国中老年人群常见多发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及致残率均明显高于其它疾病。脑梗死的发生发展除与血压、血管壁及管腔、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有关外,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脑梗死早期即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致残率、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近年来呈逐年增高趋势[1]。研究表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脂质代谢异常密切相关;但血清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与脑梗死、脑出血的相关性国内报道较少,且有较大分歧[2]。本文检测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血清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的差异,探讨血清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与脑血管疾病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