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户八口之家,三代同堂,下两代先后发生5例麻风,特报告如下: 例1:女,55岁,已婚,农民,白族。1962年发病,传染源不清,同年普查诊断为LL型麻风。例2:为例1之次女,25岁,已婚,农民。72年发病,80年普查时诊断为BL型麻风。例3:为例1之长女,27岁,已婚,农民。75年发病,80年普查时诊断为TT型麻风,88年治疗。例4:为例1之长子,  相似文献   

2.
患者任××,男,21岁,未婚。1976年8月发病,1979年10月诊断为组织样瘤型麻风;用DDS治疗二年,再用DDS+RFP治疗二年后中断,1986年9月自杀。其兄37岁,未婚,1987年  相似文献   

3.
作者报道了一个8口之家的麻风多发家庭。索引病例是一个确诊为组织瘤样麻风的7岁女孩。母亲和6个孩子均患麻风,仅一个患少菌型麻风,其他均为多菌型。虽然父亲临床上完全正常,但有一处细菌指数2+。因此双亲和所有的孩子可能都患麻风。孩子发病时,最大的11岁,最小的仅11个月。该家庭中,母亲可能是传染源,因为她的皮损模糊且难以发现,皮肤涂片阳性。因为孩子们年龄相差  相似文献   

4.
至1994年底累计收治麻风患者1073例,经DDS治愈的889例中现存活者869例。1960年开始至1994年底累计复发77例,MB 60例,PB 17例,复发率为8.86%,MB为14.25%,PB为3.79%。治愈至复发的间隔期为2~31.8年,平均为11.4年。71例复发者中,再次复发者7例(9%),  相似文献   

5.
羊痘一家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一家 4例先后患羊痘及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6.
叶××,男,54岁,已婚,农民,汉族,广西博白县人。1946年发病,1960年诊为LL型麻风,同年5月入院,11月因其它病死亡。叶××之妻吴××,48岁,农民,汉族。1946年发病,1960年诊为LL型麻风,BI4.0,同年5月入院,1968年治愈出院。叶××之次子,16岁,未婚,农民。1958年发病,1960年诊为TT型麻风,同年5月入院,1968年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7.
在长期的麻风临床工作中,我们遇到4例麻风并发其他疾病患者,即瘤型麻风并发神经纤维瘤病;界线类麻风并发皮肤骨膜肥厚症;结核样型麻风并发进行性脊肌萎缩以及结核样型麻风并发破伤风诱致的I型麻风反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联合化疗(MDT)中发生麻风反应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为麻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2020年在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中登记并终审通过的山东省所有完成MDT且在此期间发生麻风反应的患者的相关信息,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一般描述性统计分析和非参数Spearman秩相...  相似文献   

9.
麻风愈后发生巩膜炎少见报道,笔者近来见到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一)患者刘×,58岁,TT型麻风发生于1973年4月,院内治疗,1977年12月治愈。1994年2月发现肺结核,结核菌素试验(一),胸片Ⅲ上中下/上中下,痰检(廾)。 (二)患者谢×,35岁,BT型麻风发生于1983年4月,  相似文献   

11.
一例住院病人因长期足底溃疡不愈而发生癌变。患者男性,发现麻风后住院治疗,其间左足底外伤后引起一单纯性溃疡。用抗麻风药和局部处理,溃疡无改善,十七年后自觉溃疡处胀痛。检查发现溃疡面长出新的肉芽组织,高出溃疡面,呈不规则形如菜花状,触碰易出血,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恶臭。临床诊断为磷状上皮癌,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12.
麻风的皮肤损害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但足底的原发性损害少有报道。患者女性,面部、左前臂、双下肢均有浅红色斑,圆形,边缘清楚,感觉迟钝;双足底分别有4.8×2cm和3×2cm边缘清楚的红包斑块。尺神经中度  相似文献   

13.
先证者 ,男 ,38岁 ,未婚 ,全身皮肤起结节 ,从小就有 ,渐增多 ,乏症状。查体 :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 :全身皮肤以躯干为主散在数十个绿豆至蚕豆大小 ,表面光滑 ,质软 ,呈半球形的肉色结节 ,并可见 7个大小不等椭圆形咖啡色斑。双侧腋窝无雀斑样色素斑。结节活检 :神经鞘细胞和胶原纤维疏松、平行排列成波形或旋涡状。诊断符合神经纤维瘤。其一家三代发病情况如图一家三代神经纤维瘤7例@刘永祥$福建省漳州解放军175医院皮肤科!363000 @曾建晟$福建省漳州解放军175医院皮肤科!363000…  相似文献   

14.
一家庭发现麻风病人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例1,男,11岁,藏族。因双眉间浅色斑1块,双眉毛内侧脱落2个月就诊。患者于2004年5月开始双眉间瘙痒,后来从内侧开始脱毛。其外婆患麻风病。查体:一般情况良好,五官端正,双眉间有2块约2cm×3cm浅色斑,双眉毛内侧脱落,臀部、大腿、小腿均有大小不等的浅色斑和红斑,边缘清,皮损表面干燥,皮损处感觉减退。左侧腓总神经肿大(+),压痛。根据该病人的家族患病史和临床症状,定为BT型麻风,采取WHO-MDT-PB方案治疗。例2,女,34岁,藏族。例1患者的小姨,先后双小腿红斑1年无自觉症状来诊。病人于2003年8月无意中发现左侧小腿有红斑,1年后右侧小…  相似文献   

15.
先证者:女,43岁,职业工人。于15年前皮肤搔抓后起条索状风团,伴轻度搔痒,经40-60分钟渐消失,经多次抗过敏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到目前为止,皮肤经搔抓后仍起风团。经检查,确诊为皮肤划痕症。全家6口人,除父亲和丈夫外,其母亲、弟弟和女儿均患同样疾病。此病在本家庭中应属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16.
砚山县用畸残基础记录表记录发现无痛性神经炎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多菌型3例,少菌型4例;年龄27~54岁,平均34岁;现症5例,监测期的2例。均用强的松治疗6个月为一疗程;第1个月40mg/日,第2个月30mg/日,第3个月20mg/日,以后每月递减5mg/日,每月由专业医生送药到家进行体检,测试记录。1990年9月~1991年2月治疗的7例中,效果良好5例(71.42%),13条神经功能完全恢复;2例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17.
麻风性神经痛是麻风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严重的或慢性反复发作的神经痛,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妨碍抗麻风病药物的正常使用,甚至造成畸形和残废,应积极预防和治疗。我们用草药老鹳草煎剂治疗7例麻风性神经痛,获得较好的疗效。现将初步结果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8.
报告1例瘤型麻风发生Ⅱ型麻风反应。患者女,43岁。因眉毛脱落11余年,全身散在红斑2年余,加重伴发热4 d就诊。皮肤科检查:面部、躯干、四肢有大小不一的斑疹、斑块及结节,双耳垂肥大,眉毛、睫毛脱落,右侧耳大神经粗大。无麻风病家族史,在省外务工11余年期间,被误诊为"脂膜炎"、"荨麻疹"及"银屑病"。皮损组织液涂片查抗酸杆菌阳性,腹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为瘤型麻风。诊断:瘤型麻风发生Ⅱ型麻风反应。  相似文献   

19.
用ELISA检测麻风亚临床感染是WHO推荐的方法。因麻风菌特异性抗原来源困难,笔者用吴氏改良的MS—ELISA法对317例家内麻风接触者及病人近邻随机进行初筛,尔后用ND—O—BSA—ELISA检测初筛阳性者。 MS—ELISA初筛试验的试剂及抗原试验板由中国医科院皮研所提供,OD值>0.3为阳性。检查317例,检出63例阳性者。ND—O—BSA—ELISA试验在中国医科院皮研所进行,按吴氏报告以OD值>0.13为阳性,对其中一例OD值为0.3者重点随访,发现后来生了麻风. 这例ND—O—BAS—ELISA强阳性属家内  相似文献   

20.
多发性脂囊瘤(steatocystoma multiplex,SM)又名多发皮脂囊肿,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皮肤病,现报道一家族3代7人同患此病.先证者.男,28岁.因全身皮下肿物、破溃12年,于2009年11月5日就诊.患者12年前无明显诱因双腋部出现散在黄豆大皮色结节,随年龄增长.皮疹渐增多、增大,现遍及躯干和双大腿,部分可自发破溃.溢出黄白色油脂状物或血性混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