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四季血压水平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血压季节性变化规律,为群体血压调查研究选择适宜的季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级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004、2005年级16个班,共441名在校本科学生,在秋、冬、春、夏4个季节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并测量血压,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秋季平均收缩压(SBP)水平为(115.84±12.60)mmHg、舒张压(DBP)水平为(69.04±7.65)mmHg,冬季为(114.76±12.54)mmHg和(68.38±8.34)mmHg,春季为(114.05±12.68)mmHg和(67.16±8.26)mmHg,夏季为(108.79±12.00)mmHg和(66.24±7.83)mmHg,无论SBP还是DBP均为秋季高于冬季,冬季高于春季,春季高于夏季,呈逐渐下降趋势。大学生平均SBP和DBP水平四季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316,P=0.000;F=24.085,P=0.000),男生两者平均水平四季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295,P=0.000;F=3.298,P=0.020),女生两者平均水平四季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029,P=0.000;F=24.706,P=0.000)。男生四季血压水平均高于女生(P﹤0.05)。[结论]大学生血压水平随着季节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波动,夏季血压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镇江市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现状及检出情况,为防控高血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2019年江苏省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及干预工作手册”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对镇江市7~17岁学生的血压及血压偏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204 803名学生,平均收缩压(SBP)为(110.05±14.51)mmHg,舒张压(DBP)为(68.72±9.17) mmHg,男生平均SBP高于女生,平均DBP低于女生;城市学生平均SBP和DBP均高于乡(镇)村学生,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共检出血压偏高46 646例,检出率为22.8%,以14岁和16岁年龄组最高(均为27.1%)。结论 镇江市7~17岁儿童青少年的血压偏高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应重视儿童青少年血压监测,有效防控儿童青少年高血压。  相似文献   

3.
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儿童青少年的血压现状及高血压检出情况,为防控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的方法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对2014年宁夏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中11 132名7~17岁学生的血压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学生平均收缩压(SBP)为(106.64±12.27)mmHg,舒张压(DBP)为(69.26±9.07) mmHg.男生SBP水平[(108.00±13.00) mmHg]高于女生[(105.29±11.34) mm-Hg],回族学生SBP[(107.73±12.13) mmHg]、DBP[(69.54±9.02) mmHg]水平均高于汉族[(105.79± 12.31)(69.04±9.10) mmHg];乡村儿童青少年SBP[(106.31±11.87) mmHg]低于城市[(106.99±12.67) mmHg](t值分别为11.751,-8.307,-2.846,2.932,P值均<0.01).共发现高血压1 564例,检出率为14.0%,以17岁年龄组最高(18.0%);高值血压检出1 637例,检出率为14.7%,以13岁年龄组最高(23.4%).汉族学生高血压检出率(12.9%)低于回族学生(15.5%)(x2=14.604,P<0.01);不同性别和城乡学生高血压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宁夏回族自治区7~17岁儿童青少年的高血压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应高度重视监测儿童青少年的血压,以有效防控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居民不同体格测量指标与血压的关系,为高血压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较集中的4个社区中的376名40岁以上维吾尔族居民进行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WC)和血压,计算体质指数(BMI)和腰围身高比值(WHtR),同时探讨BMI、WC、WHtR与血压的关系。结果376名维吾尔族居民中,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29.79%和51.60%,高血压检出率为45.74%。分别以性别将WHtR以0.5、WC以85/80cm和BMI以24.0kg/m^2为切点进行分组后,WC≥85cm的男性SBP【(138.3±20.9)mmHg】、DBP[(82.3±12.1)mmHg]高于WC〈85cm的男性[分别为(124.7±16.3)和(74.0±7.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C≥80cm的女性SBP[(135.0±21.8)mmHg]、DBP[(77.9±10.5)mmHg]均高于WC〈80cm的女性[分别为(116.2±18.1)、(70.4±7.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MI≥24.0kg/m^2的男性SBP[(140.2±21.3)mmHg]高于BMI〈24.0kg/m^2的男性[(126.3±14.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8,P=0.001);BMI≥24.0kg/m^2的女性SBP[(136.7±21.9)mmHg]、DBP[(78.2±10.8)mmHg]均高于BMI〈24.0kg/m^2的女性[分别为(119.1±16.9)、(73.4±8.5)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WHtR≥0.5女性组的SBP[(134.8±21.8)mmHg]、DBP[(77.8±10.5)mmHg]均高于WHtR〈0.5组[分别为(116.6±19.5)和(70.5±8.3)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男性BMI与SBP呈正相关(r=0.180,P〈0.05),女性WHtR、WC、BMI均与SBP、DBP呈正相关(P〈0.01)。结论维吾尔族居民超重和肥胖问题显著,高血压检出率高,BMI、WC和WHtR与血压之间具有稳定的正向关系,WHtR在预测高血压的风险方面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青年学生中速步行时血压和心率反应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青年学生采用9min900m的速度步行运动,运动中每3min用电子血压计重复测量血压及心率一次。计算步行中血压及心率的最大增幅和曲线下面积(AUC)。观察性别、高血压家族史、运动习惯等因素。[结果]运动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明显增加;不常运动组DBP增幅更大,DBP-AUC(33.7±78.6)min.mmHg明显高于常运动组(-5.6±45.2)min.mmHg,P﹤0.05;有高血压家族史组SBP增幅更大,SBP-AUC(47.8±47.5)min.mmHg明显高于无家族史组(3.9±31.9)min.mmHg,P﹤0.05。[结论]中速步行时青年学生的血压和心率明显增加;缺乏运动是运动血压增加的最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家族史也可能是其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处理原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起病24小时内入院,经CT确诊的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变化特点。方法:对48例脑梗死病人分别测量其入院时,24小时,5天,7天,30天的平均血压。结果:入院时血压普遍较高,24小时内血压下降幅度最大,收缩压平均下降17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5mmHg。1周内血压持续下降,1周后血压平稳。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后血压升高经自身调节及应用脱水利尿剂后血压会逐渐下降,不宜积极、过早、过快降血压,以免影响预后,应根据血压变化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陈为国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1):4559-4560,4564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维持对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某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择期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相同,对照组吸入异氟醚,静脉注射芬太尼维持麻醉;观察组以注射泵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血糖、皮质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插管前后血压、心率及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气管插管后血压升高、心率增快,P﹤0.05。对照组在插管后,血糖、皮质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维持术中应激反应小,血液动力学稳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成都市玉林社区高血压患者契约式管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契约式管理前后相关指标的分析 ,探讨契约式管理模式的可行性。方法 在成都市玉林社区组织“高血压之家” ,对这部分高血压患者实行契约式管理 ,半年后总结干预效果。结果 经过干预 ,高血压患者收缩压 (SBP)和舒张压 (DBP)下降显著 (P <0 .0 5) ,整体血压水平SBP下降了 8.94mmHg( 1mmHg =0 .13 3kPa) ,DBP下降幅度为 3 .61mmHg ,基线血压异常者SBP下降了 14 .0 6mmHg,DBP下降幅度为 5.97mmHg。血压的控制率从 3 8.3 9%上升到64.2 9% ,女性血压控制率显著 (P <0 .0 0 1)。高血压判定标准知晓率由干预前 58.0 6%上升到74.19% ,显著高于干预前 (P <0 .0 1)。高血压危险因素中肥胖和遗传的认识率与干预前相比显著提高 (P <0 .0 5)。结论 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契约式管理模式对提高社区高血压控制率是一种可行的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山西省农村地区18~59岁居民血压水平及其变化情况,为探索我国农村地区血压水平及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山西营养与慢性病家庭队列,剔除2002年基线调查时年龄<18岁或年龄≥60岁研究对象、基线时患有高血压的个体和2015年随访调查时近2周正在服用降压药物者,共纳入1 629名基线调查时18~59岁的调查对象,分析2002年基线调查和2015年随访调查时的血压水平及变化情况。结果 2002年18~59岁人群的SBP由(122.7±10.4)mmHg(1 mmHg=0.133 kPa)增长至2015年的(132.8±17.6)mmHg,DBP由(72.7±6.9)mmHg增长至(78.8±10.3)mmHg,男性和女性SBP增长率分别为6.7%和9.5%。男性和女性DBP增长率分别为9.3%和7.8%。18~、30~、40~和50~59岁年龄组人群SBP增长率分别为5.0%、6.7%、9.4%和11.8%。而DBP增长率分别为12.2%、8.2%、8.2%和6.5%。结论 山西省农村地区18~59岁居民SBP和DBP均值水平均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SBP增加水平呈现女性高于男性,随年龄增加而递增趋势,DBP增加水平呈现男性高于女性,随年龄增加而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社区40岁~居民代谢综合征现患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上海市部分社区中老年人群中代谢综合征(MS)及其各危险因子的现患情况。方法于2007-2008年随机抽取社区40岁~常住居民619人进行调查,以中华医学会糖尿学分会的建议为诊断标准,对社区中老年居民的MS患病率进行分析。结果人群中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及MS的患病率分别为57.7%,43.5%,16.6%,53.3%及12.0%;其中老年组的患病率高于中年组和高龄组,而中年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老年组;体质指数(MB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空腹血糖(FBG)水平随代谢异常组合数目的增加而升高;BMI值与SBP、DBP、TG及HDL-C水平呈明显相关性。结论BMI异常人群是MS高危人群,应加强对体重及肥胖的控制及心脑血管疾病防治。  相似文献   

11.
北京东城中老年人群血压与某些营养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锦  付萍 《卫生研究》1994,23(4):225-227
随机抽样的868名中老年人(35~74岁)调查结果:该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4%,45~59岁组(中年组)及60~74岁(老年组)患病率分别是19.7%和34.7%,老年组显著高于中年组。老年组体重超重达43%以上。膳食调查高血压患者每日食盐及膳食钠平均摄入量分别为13.5g和5670mg,比血压正常者摄入量高。经多元回归分析,其年龄、体重及膳食钠进入方程与血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自我评价健康的中老年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析其与血清雌激素水平和微炎症状态的关系.方法 对196例自我评价健康的中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并检测血糖、血脂、血清雌激素、白细胞介素-6及超敏C-反应蛋白(CRP).结果 代谢综合征总患病率和老年组、中年组患病率分别为16.33%、20.00%、11.63%,老年组明显高于中年组(P<0.05);老年组男、女之间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年组男性患病率高于中年组女性;老年组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中年组女性,老年组男性和中年组男性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见到代谢综合征与血清雌激素、白细胞介素-6及超敏CRP水平的确切关联.结论 自我评价健康的中老年人并非完全健康,存在较高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其发生与雌激素水平和微炎症状态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进一步了解不同年龄、性别的蒙古族饮酒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对数线性模型的方法对各因素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进行分析。[结果]男性青年和老年组饮酒与高血压有关联(P﹤0.05),男性中年组及女性各组饮酒与高血压均无关联(P﹥0.05);男性各年龄组和女性中年组的饮酒量与高血压相关联(P﹤0.001),而女性青年组和老年组饮酒量与高血压无关联(P﹥0.05);男性青年组饮酒年限与高血压有关联(P﹤0.05),男性中年、老年及女性各组饮酒年限与高血压无关联(P﹥0.05)。[结论]蒙古族人群饮酒量与高血压相关联;对数线性模型方法是分析高维列联表交互效应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2013年中国人群血压升高对死亡和期望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估2013年中国不同地区、性别人群血压升高造成的死亡和期望寿命损失情况。方法 用2013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和2013年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死因监测数据,根据比较风险评估理论,计算分性别、城乡、东中西部地区人群血压升高的人群归因分值(PAF),进而估计血压升高造成的死亡和期望寿命损失。结果 2013年中国≥ 25岁人群SBP平均为(129.48±20.27)mmHg,血压升高[SBP高于(115±6)mmHg)]导致208.79万人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22.78%;男性SBP[(131.15±18.73)mmHg]、归因于血压升高的死亡数(115.17万例)、死亡率(165.56/10万)、标化死亡率(106.97/10万)均高于女性[分别为(127.79±21.60)mmHg、93.62万例、141.99/10万和68.93/10万]。农村人群SBP[(130.25±20.66)mmHg]、归因死亡数(112.34万例)、归因死亡率(178.58/10万)和PAF(23.59%)均高于城市人群[分别为(128.58±19.77)mmHg、96.45万例、132.87/10万和21.54%];东、中、西部地区人群之间的SBP水平接近,归因死亡数、归因死亡率和PAF在中部地区最高,分别为76.58万例、179.93/10万和26.72%。2013年中国≥ 25岁人群血压升高导致的心血管病和慢性肾病死亡数为199.12万和9.66万,分别占心血管病总死亡数的52.31%和慢性肾病总死亡数的62.11%。血压升高导致疾病死亡数最多的前3种疾病是缺血性心脏病(66.56万例)、出血性脑卒中(53.31万例)和缺血性脑卒中(35.93万例)。若消除血压升高因素影响,人均期望寿命可平均增加2.86岁,其中女性增加数量高于男性(分别为3.07和2.64岁),中部地区人群高于东西部地区人群(分别为3.48、2.56和2.58岁),农村人群高于城市(分别为2.97和2.59岁)。结论 2013年中国人群血压升高对死亡和期望寿命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中关村社区高血压病例管理方案实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索适合社区应用的、规范有效的高血压病例管理方案。方法采取以正常血压值为管理目标,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为指导的社区高血压病例管理方案,对中关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67例签约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随访研究。结果6个月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明显上升(P<0.0001),由原来的50.44%上升到69.84%,整体血压水平显著下降(P<0.0001),收缩压(SBP)下降了3.72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DBP)下降了2.67mmHg,基线血压异常者SBP下降了8.59mmHg,DBP下降了5.26mmHg。患者的危险行为如吸烟、食盐过多、不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明显下降(P<0.05)。家庭医生对患者6个月内人均随访次数为7.69次±2.37次,按要求随访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不按要求随访患者的血压控制率(P<0.0001),随年龄、文化程度的增高按时随访率有升高趋势(P<0.001)。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的高血压病例管理方案,对提高社区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患者按照家庭医生的要求随访有利于血压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 研究口服银菊珍珠的辅助降血压功能。  [方法 ] 按“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检测。  [结果 ] 实验室动物模型组与剂量组比较 ,剂量组血压有明显下降。临床试验表明 ,试食组有 2 6例病例有效(86 .6 6 %) ,而对照组有 6例病例有效 (2 0 .0 0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服药 4周后收缩压 (SBP)及舒张压 (DBP)分别下降 (2 6 .11+ 14 .40 )mmHg及 (18.36 + 9.47)mmHg。心率变化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 银菊珍珠有辅助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17.
铁矿井下作业人员动脉顺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铁矿井下作业人员动脉顺应性的变化,为进一步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动脉脉搏波形分析仪测量219名南京市某钢铁公司井下作业人员(观察组)的动脉功能:大动脉弹性指数(C1)、小动脉弹性指数(C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差(PP);用声级计测量井下噪声强度;用听力测定仪测定工人左右耳听力;另取50名南京市不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结果]铁矿井下噪声强度为107.2~117.2dB(A),作业人员听力下降率为61.5 c/o。观察组的C1、C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BP、DBP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听力损失组SBP、DBP、P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听力正常组(P<0.05),而听力损失组的C1、C2则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单耳听力下降组、双耳听力下降组的C1、C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以C1、C2为因变量,年龄、血压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血压对C1、C2影响很大,其中SBP主要影响C1,DBP主要影响C2。[结论]铁矿井下作业人员的动脉顺应性降低,血压水平增高,考虑主要与作业环境的强噪声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24 h血压波动最大值与出院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神经内科,连续收集发病24 h内入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按照高血压诊断标准将患者分组,采用床旁监护仪测量入院24 h内动态血压值及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并在其出院时进行NIHSS评分,分析24 h内SBP及DBP波动最大值与出院预后关系。结果 共纳入52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正常血压组82例,高血压组439例。正常血压组24 h内SBP和DBP波动的最大值均服从正态分布(均P>0.05),SBP波动最大值以均值146.6 mmHg(1 mmHg=0.133 kPa)为界分组,调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体力活动、人均月收入、吸烟、饮酒、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房颤史、脑卒中病史、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BMI、入院时NIHSS评分后,与血压波动最大值<146.6 mmHg相比,≥146.6 mmHg与出院预后不良的OR值(95% CI)为2.669(0.594~11.992);DBP波动最大值以均值90.0 mmHg为界分组,调整上述相关因素后,与DBP波动最大值<90.0 mmHg相比,≥90.0 mmHg与出院预后不良的OR值(95% CI)为0.416(0.087~1.992)。高血压组24 h内SBP和DBP波动最大值均不服从正态分布(均P<0.05),SBP最大值以中位数171.0 mmHg为界分组,调整上述相关因素后,波动最大值越大,出院预后不良的风险越大,OR值(95% CI)为1.636(1.014~2.641);DBP波动最大值以中位数98.0 mmHg为界,调整上述相关因素后,波动最大值越大,出院预后不良的风险越大,OR值(95% CI)为1.645(1.003~2.697)。结论 入院时为正常血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24 h内SBP和DBP波动最大值与出院预后无关;入院时为高血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24 h内SBP和DBP波动最大值与出院不良预后有关联。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压变化特点,总结观察与护理经验。方法:以2013年2月~2015年2月,医院收治的41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严格控制血压,每隔30min检测1次血压,采用盐酸乌拉尔针控制血压,将SBP控制在150~200mmHg之间,若偏低,寻找原因,对症处理,逐渐改为口服降压药物,1周后将SBP维持在90mm~150mmHg。结果:入院时、24h、48h、1周后、2周后,患者平均收缩压、舒张压、NIHSS评分逐渐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血压174例次,48h内调整次数占63.21%(110/174)。结论:脑出血急性期血压经干预后,呈逐步下降趋势,早期48h内血压易出现波动,有必要提高检测频次。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定个旧地区儿童血压正常值范围,为儿童保健、儿科临床防治儿童高血压提供诊断依据.[方法]以幼儿园3~7岁健康儿童为观察对象,按规范方法进行血压测量,同时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测量数据符合正态性分布,以x±2s的方法确定儿童血压95%正常值范围.[结果]该地区3~5岁儿童收缩期和舒张期血压95%上限值分别为109 mmHg和78mmHg;6~7岁儿童收缩期和舒张期血压95%上限值分别为116mmHg和81mmHg.[结论]个旧地区3~7岁儿童血压正常值范围比标准略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