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ڷ�չ�ҹ���ΧѪ����Ƶ�һ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的十几年 ,我国周围血管外科蓬勃发展 ,尤其是近几年随着腔内治疗概念和技术的逐渐推广 ,腔内血管外科发展迅猛。但与此同时 ,我们也感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如何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国的周围血管外科 ,许多同行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我谨结合自己这些年来从事血管外科的实践和体会 ,谈一谈自己的看法。1 动脉疾病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口老龄化 ,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病人的日益增多 ,周围动脉疾病 ,如动脉硬化闭塞症 (ASO)和腹主动脉瘤 (AAA)等病人迅速增多[1] 。但问题在于无法及时发现亚临床病人 ,而出现临床症状的… 相似文献
2.
1964年Dotter完成首例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percutani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标志着腔内技术治疗血管疾病的开始。1974年Gruntzig发明球囊扩张导管使PTA技术进一步发展。1983—1989年Dotter、Palmaz、Giantrco等相继研制多种支架,使PTA技术走向成熟。1990年Parodi应用腔内修复术(endovase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取得成功,标志着血管腔内技术在扩张性血管病的微创治疗中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3.
ǻ������Ѫ����֧������Ѫ������е�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腔内人造血管内支撑术在治疗血管外科疾病中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9例病人接受腔内人造血管内支撑术治疗。其中腹主动脉瘤6例,左锁骨下动脉瘤1例,左髂总动静脉瘘1例,左髂股动脉重度硬化性狭窄1例。术前均行Drplex彩超、四肢节段性测压(PVL)和DSA造影,6例动脉瘤病人术前行三维重建螺CT。结果 术后即刻DSA造影显示,7例动脉瘤消失,近远端人造血管与宿主动脉结合外均未见渗漏;1例左髂动静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带膜支架植入治疗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我科1999年5月至2005年12月为15例DeBakeyⅢ型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作血管腔内带膜支架植入治疗,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15例病人共用带膜支架22个,手术技术成功率100%。6例患者术中出现内漏,植入第二枚支架后漏口封闭。1例术后3月复查发现支架移位,再植入带膜支架后治愈。3例术后死亡,死因为心律失常,呼吸功能衰竭。治愈12例,平均随访20个月。所有患者内膜破裂口全部完全封闭,假腔内血栓形成无内漏,假腔均明显缩小。结论 带膜支架血管腔植入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长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比较三种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方法的临床预后。方法46例急性主动脉夹层,StanfordA型患者接受外科血管置换手术,B型患者分别接受药物治疗及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术后持续临床随访,术后前3个月内每月复查螺旋CT,随访终点为死亡或随访时间满2年。结果11例StanfordA型患者中合并高血压9例(81.8%),3例于外科术前死于主动脉破裂,8例外科主动脉弓置换术后1年内存活6例。35例StanfordB型患者中合并冠心病(25.7%)的比例显著高于A型患者(9%,P<0.01),其中3例术前死于主动脉破裂,10例只接受药物治疗,其余22例接受主动脉腔内隔绝术,1例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后2周死于大面积脑梗死(5%);药物治疗组3个月内死亡3例。隔绝术组假腔完全性血栓栓塞的时间见于术后平均(22±5)天内。结论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应尽早施行非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超声显像在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血管内超声 (IVUS)显像在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血管外科收治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 82例。评价IVUS在明确夹层真假腔、破口位置、末端部位、假腔内血栓、内脏动脉与真假腔的关系、内脏动脉的缺血原因和主动脉直径等方面的作用 ,并与CT、MRI、经胸超声 (TTE)、经食管超声 (TEE)、双功能超声 (Duplex)和动脉造影 (DSA)相对照。结果 通过IVUS发现的真假腔外侧壁的超声结构差异、真假腔外侧壁交界处的特征性改变和假腔内血栓可鉴别真假腔。IVUS可发现静态狭窄和动态狭窄等内脏动脉缺血的原因。IVUS对近端破口的检出率为 1 0 0 % ,高于CT(2 8% )、MRI(2 2 % )、TTE(2 % )和TEE(61 % ) (P <0 0 1 ) ;与DSA(88%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IVUS对夹层末端的检出率为 1 0 0 % ,高于Duplex(2 1 % ) (P <0 0 1 ) ;与CT(89% )和MRI(86 %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IVUS对内脏动脉的检出率为 98% ,高于CT(56 % )、MRI(57% )、Duplex(1 7% )和DSA(66 % ) (P <0 0 1 )。IVUS测得的主动脉直径与CT测量值的相关系数r=0 94(P <0 0 1 )。 结论 应用IVUS能够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全貌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在明确内脏动脉与真假腔的关系和内脏动脉的缺血原因方面 ,IVUS优 相似文献
8.
血管腔内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附1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带膜支架植入治疗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经验.方法我科1999年5月至2005年12月为15例DeBakeyⅢ型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作血管腔内带膜支架植入治疗,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15例病人共用带膜支架22个,手术技术成功率100%.6例患者术中出现内漏,植入第二枚支架后漏口封闭.1例术后3月复查发现支架移位,再植入带膜支架后治愈.3例术后死亡,死因为心律失常,呼吸功能衰竭.治愈12例,平均随访20个月,所有患者内膜破裂口全部完全封闭,假腔内血栓形成无内漏,假腔均明显缩小.结论带膜支架血管腔植入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长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在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 ~20... 相似文献
10.
20����Ѫ����ƵĻع���21���͵�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汪忠镐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1):18-19
回顾在 2 0世纪以前 ,人们对血管疾病总是束手无策 ,特别是在外科手术中 ,由于出血、凝血、感染等原因 ,血管被视为禁区。直到190 2年Carrel发明了血管三点吻合术 ,为血管重建技术开创了先河 ,为此 ,他获得了190 6年诺贝尔医学奖。同时 ,他还首次使用自体大隐静脉进行移植 ,获得成功。 192 0年 ,Matas首次施行了假性动脉瘤腔内缝补术 ,在 1940年他报道了 6 2 0例的个人经验 ,由此他享有血管外科之父的美称。 1933年 ,Mur ray发现了肝素的抗凝功能 ,为血管重建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92 7年 ,Moniz首次进行动脉造影 ,… 相似文献
11.
12.
Baker B 《Best Practice & Research: Clinical Anaesthesiology》2002,16(1):95-113
Anaesthetic requirements for endovascular surgery for aortic, carotid and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are reviewed. Peculiarities of the surgery which may impinge on anaesthetic management are discussed together with the pre-operative assessment issues of particular relevance to patients with generalized vascular disease. The detailed anaesthetic management for carotid and aortic endovascular repair is addressed. The lowered peri-operative stress and general morbidity levels which occur with endovascular surgery allow sicker patients with greater risk factors to present for this type of surgery, thus increasing the challenges facing anaesthetists.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随着肥胖问题的日益严重以及微创减重手术的发展,减重手术在近年来呈现跳跃式的发展,也发展出独立的减重外科分支。减重手术不但是病态性肥胖患者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逐渐发展为代谢性手术,为难治性的肥胖合并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减重手术的术式数十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的减重手术经过不断的改进及发展,已成为一种相对安全和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新的代谢性手术仍在不断地发展,预期对未来糖尿病的治疗会有很大的突破。减重外科的专科化发展则是减重手术蓬勃发展后的必然趋势,独立的减重外科可以专注于减重手术的服务以及质量提升,对减重及代谢手术的专业训练以及研究发展也都有很大的帮助。随着文明化生活方式的影响,肥胖及糖尿病将会持续成为这个时代重要的健康问题,减重外科的发展更是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7.
刘尚礼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4,14(1):1-2
脊柱外科己经历了一百多年历史。粗略划分有如下一些里程碑。就我所知,有文字记载是十九世纪1895年,英国伦敦泰晤士报报告一例颈椎损伤采用钢丝固定, 相似文献
18.
当前脾脏外科诊疗的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洪池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6,12(4):219-222
回顾我国脾脏外科发展的历史,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临床实践中都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许多新的诊疗技术的应用丰富了脾脏外科的内容,为脾脏外科在新世纪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下面就对脾脏外科发展的几个方面做一简要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