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低温对缺氧缺血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研究证明缺氧缺血脑损伤期间和损伤后,亚低温能够提供脑保护作用,适当延长亚低温维持时间可以换制神经元迟发性死亡。保护机制是通过降低脑氧代谢率,改善细胞能量代谢,抑制细胞毒性过程等多个环节。在新生儿临床广泛应用前尚需解决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
亚低温对缺氧缺血新生鼠脑远、近期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研究亚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损害(HIBD)新生大鼠的远、近期脑保护作用,对新生7天的SD大鼠制作HIBD模型,31℃亚低温干预分别持续6小时及3小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脑组织中凋亡细胞数,并进行行为观察。结果发现新生大鼠HIBD后有近期大量凋亡损害和饥饿诱发后远期行为如空间探索能力、生存竞争能力损害;亚低温干预可使近期凋亡细胞数减少,远期损害减轻,31℃亚低温持续6小时比3小时效果显著。提示:31℃亚低温对缺血新生鼠脑远、近期都有保护作用,持续6小时比3小时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亚低温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应用7日龄大鼠制成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动物随机分组假手术组(C组),缺氧缺血正常温度组(HI组),缺氧缺血后30分钟亚低温治疗组(亚低温组).脑皮质细胞匀浆用于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应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及免疫组化bax基因表达,观察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HI组MDA含量明显高于C组(P<0.01),亚低温组MDA含量明显低于HI组(P<0.01);亚低温组凋亡细胞明显少于HI组(P<0.01).因此,亚低温可以通过减少自由基的产生,抑制细胞凋亡的机制发挥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重症病毒性脑炎(病脑)患儿血清β-内啡肽(β-EP)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及对重症病脑患儿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将56例重症病脑患儿分为亚低温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26例,常规治疗组予降颅内压、对症支持及应用抗病毒药物等综合治疗;亚低温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实施亚低温治疗,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d1、5、10血清β-EP、NSE水平。结果两组血清β-EP、NSE水平治疗后d1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d5、10均有下降,亚低温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0.01)。结论亚低温疗法可抑制β-EP、NSE释放,有保护重症病脑患儿神经元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继发性损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亚低温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应用7日龄大鼠制成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动物随机分组:假手术组(C组),缺氧缺血正常温度组(HI组),缺氧缺血后30分钟亚低温治疗组(亚低温组)。脑皮质细胞匀浆用于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应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及免疫组化bax基因表达,观察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HI组MDA含量明显高于C组(P<0.01),亚低温组MDA含量明显低于HI组(P<0.01);亚低温组凋亡细胞明显少于HI组(P<0.01)。因此,亚低温可以通过减少自由基的产生,抑制细胞凋亡的机制发挥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新生7日龄Wistar大鼠8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31 ℃亚低温干预组(n=36),非亚低温干预组(对照组,n=36)及正常对照组(n=6).于分组后6、12、24、48、72、96 h用原位杂交技术测定BDNF mRNA.用Tunel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神经元凋亡数.结果 HIBD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BDNFmRNA表达增加,亚低温组HIBD脑组织BDNFmRNA表达与未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亚低温组脑组织海马、皮层区细胞凋亡数与未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亚低温可通过增加HIBD后脑组织海马、皮层BDNFmRNA的表达水平,抑制细胞凋亡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亚低温在新生儿缺氧缺血脑损害模型中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 7年 Busto首次提出“全身亚低温脑保护”的概念 ,邸采用物理手段将全身体温下降至 32~ 35℃水平 ,保护神经元避免缺血损害的方法 ,疗效与深低温等同 ,但避免了深低温的心肺并发症。从此不断进行亚低温干预新生动物缺氧缺血脑损害的实验研究 ,至今 ,关于其对脑神经的保护作用及应用方法已有许多的认识。亚低温对新生动物缺氧缺血损害的神经保护程度及影响因素。一、温度和时窗一般认为脑温下降 3~ 6℃可明显地保护脑神经 ,温度降低的程度与神经保护的程度正相关 ,这可能是不同程度亚低温对脑代谢率的降低以及能量消耗的延缓不同所造成…  相似文献   

8.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亚低温是采用人工方法使脑温下降2~6℃,以达到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目的。大量的动物实验证实亚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但对新生儿的临床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HIE,对亚低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缺氧缺血脑损害(HIBD)新生大鼠的远近期脑保护作用.方法新生7天的SD大鼠制作HIBD模型,31℃亚低温在HIBD后即刻开始干预,干预6小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脑组织中凋亡细胞数,并进行行为观察等,研究HIBD新生大鼠近斯脑细胞死亡和远期行为改变,以及亚低温对脑的远近期保护作用.结果新生大鼠HIBD后,近期由坏死和凋亡导致神经元死亡;远期行为学无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1),但在饥饿诱发下,行为能力显著差于假手术组(P<0.05);亚低温可使近期凋亡细胞减少,8日龄时凋亡细胞数由皮质47.8±6.8,海马37.4±22.4降为皮质3.0±2.1,海马3.3±2.0(P<0.01),远期行为学能力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缺氧缺血脑损害 (HIBD)新生大鼠的远近期脑保护作用。方法 新生 7天的SD大鼠制作HIBD模型 ,31℃亚低温在HIBD后即刻开始干预 ,干预 6小时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脑组织中凋亡细胞数 ,并进行行为观察等 ,研究HIBD新生大鼠近斯脑细胞死亡和远期行为改变 ,以及亚低温对脑的远近期保护作用。结果 新生大鼠HIBD后 ,近期由坏死和凋亡导致神经元死亡 ;远期行为学无统计学意义的改变 (P >0 .1 ) ,但在饥饿诱发下 ,行为能力显著差于假手术组 (P<0 .0 5 ) ;亚低温可使近期凋亡细胞减少 ,8日龄时凋亡细胞数由皮质 47 8± 6 8,海马 37 4± 2 2 4降为皮质 3 0± 2 1 ,海马 3 3± 2 0 (P <0 .0 1 ) ,远期行为学能力改善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亚低温治疗方案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人们开始积极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亚低温治疗。动脉实验和临床试验已证实亚低温对HIBD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临床推广应用还需确定成熟的治疗方案。目前认为可通过振幅整合脑电图、脑电图、磁共振成像早期诊断新生儿HIBD,及时进行亚低温治疗。一般缺氧缺血后6小时内,脑温32-34℃,持续72小时或更长时间的亚低温治疗有效,采用选择性头部低温或全身系统低温方式尚有争议。亚低温治疗时注意机体的是生理变化,对安全实施亚低温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1987年Busto首次提出"全身亚低温脑保护"的概念,邸采用物理手段将全身体温下降至32~35℃水平,保护神经元避免缺血损害的方法,疗效与深低温等同,但避免了深低温的心肺并发症.从此不断进行亚低温干预新生动物缺氧缺血脑损害的实验研究,至今,关于其对脑神经的保护作用及应用方法已有许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亚低温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自由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自由基的影响。 方法   7日龄大鼠行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后吸入8%氧气 2h ,制成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动物随机分成五组 :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缺氧缺血后 30min给予亚低温组、缺氧缺血后 1h给予亚低温组、缺氧缺血后 3h给予亚低温组。脑皮质细胞匀浆用于测定丙二醛 (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 结果  缺氧缺血组MDA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而亚低温各组MDA含量均低于缺氧缺血组 ,而且亚低温应用越早者MDA含量减少越明显。 结论  亚低温可以通过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发挥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亚低温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自由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自由基的影响。方法 7日龄大鼠行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后吸入8%氧气2h,制成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动物随机分成五组: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缺氧缺血后30min给予亚低温组、缺氧缺血后1h给予亚低温组、缺氧缺血后3h给予亚低温组。脑皮质细胞匀浆用于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缺氧缺血组MDA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而亚低温各组MDA含量均低于缺氧缺血组,而且亚低温应用越早者MDA含量减少越明显。结论 亚低温可以通过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发挥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儿童心肺复苏后亚低温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停搏患者经心肺复苏(CPR)后,保护脑组织、防止脑细胞损伤、促进脑功能恢复成为脑复苏的关键因素.成功的CPR目标除恢复自主血液循环外,还包括保护或恢复完整的脑功能.许多研究已尝试对发生心脏骤停的昏迷患者进行脑功能的恢复.临床研究显示,亚低温对CPR后的成人神经系统功能有改善作用[1].虽然采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已有30~40年的历史,但儿童大样本亚低温治疗心脏停搏的随机对照试验依然较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脑红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将出生7d的Wistar大鼠110只分为3组:假手术组10只,常温脑缺氧缺血组50只,亚低温脑缺氧缺血组50只.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再根据动物模型建立后1、5、15、30、60min 5个时间点随机分为5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大鼠,动物模型通过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建立.常温组直肠温度控制在36~37℃,亚低温组直肠温度控制在32~33℃.所有动物均断头取脑,通过RT-PCR及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脑红蛋白的表达.结果 RT-PCR结果显示亚低温组在1、5、15、30min脑红蛋白相对表达水平(A:1.10±0.05、0.96±0.06、0.79±0.06、0.67 4±0.08)均高于常温组(A:0.98±0.07、0.81±0.11、0.53±0.08、0.36 4±0.04)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显示亚低温组在5、15、30min脑红蛋白的积分先密度值IOD[(23.26±2.83)、(32.06±2.58)、(19.39±3.16)×105]均较常温组明显增高IOD[(19.16±2.16),(25.15±4.05),(13.78±2.40)×105],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增加脑红蛋白的表述可能是亚低温脑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缺氧缺血性脑细胞凋亡的干预治疗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由于近年来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和细胞病理形态的深入研究 ,认为神经细胞凋亡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密切相关 ,尤其在再灌注后加重脑损伤的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发病中凋亡起重要作用 ,因此抑制脑细胞凋亡成为脑损伤干预的重要措施。以下就国内外对缺氧缺血后脑细胞凋亡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亚低温治疗所谓亚低温指的是比正常脑温低 2~ 6℃ ,即保持体温和脑温在 31~ 35℃。近期国外报道 ,在 6个不同的新生动物脑缺氧缺血模型上 ,复氧或再灌注后半小时内降低脑温 2~ 6℃持续 3~ 7小时 ,显示能减轻脑损伤 2 5 %~ 80 % ,不仅近…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亚低温治疗方案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人们开始积极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亚低温治疗。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已证实亚低温对HIBD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临床推广应用还需确定成熟的治疗方案。目前认为可通过振幅整合脑电图、脑电图、磁共振成像早期诊断新生儿HIBD,及时进行亚低温治疗。一般缺氧缺血后6小时内,脑温32~34℃,持续72小时或更长时间的亚低温治疗有效。采用选择性头部低温或全身系统低温方式尚有争议。亚低温治疗时注意机体的病理生理变化,对安全实施亚低温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细胞凋亡和胱天蛋白酶-3(Caspase-3)活性的影响。方法7日龄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常温组(HIBD组)和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亚低温处理组(亚低温组)。HIBD组行左颈总动脉结扎后.吸入氧氮混合气持续2h;亚低温组将HIBD新生鼠维持于31-32℃亚低温8h。用TUNEL法和荧光四肽底物(ACDEVDAMC)法分别检测假手术组、HIBD组和亚低温组的凋亡细胞百分率和Caspase-3活性水平。结果与HIBD组比较,亚低温组和假手术组的凋亡细胞百分率和Caspase-3活性水平显著降低。结论亚低温可减弱新生鼠HIBDCaspase-3活性.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儿童外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的脑保护作用,并评价其临床安全性.方法 将22例重症TBI患儿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颅温(34.5±0.2)℃,持续72h;n=12)和常温对照组(不进行降温治疗;n=10).检测脑脊液中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S-100)、磷酸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的变化,监测颅内压及生命体征、酸碱平衡、血电解质水平.结果 常温对照组伤后48 h颅内压达高峰,平均为(26.2±8.7)mm Hg,亚低温治疗组颅内压均维持在较低水平,各时点指标较常温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1);亚低温治疗组脑脊液S-100、CK-BB测定值明显低于常温对照组各时点水平(P<0.05、P<0.001);两组生命体征稳定,血酸碱平衡,血电解质正常,亚低温组心率较常温组降低(P<0.05).结论 亚低温对儿童严重TBI具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颅温34.5℃左右,持续72 h在临床上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