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基于经典方桔梗汤分析桔梗-甘草药对不同比例配伍后甘草中活性成分甘草苷与甘草酸含量变化研究,阐释中药合理配伍的科学内涵,考察不同产地桔梗药材配伍甘草对复方桔梗汤指标性活性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验证该配伍比例对不同产地桔梗药材的普适性。方法:固定甘草的量,增加桔梗,选定5组桔梗甘草配伍比例(1∶3、1∶2、1∶1、2∶1、3∶1),探讨不同配伍比例对甘草有效成分溶出的影响。按古方水煎法制备单味甘草、不同产地单味桔梗、不同产地桔梗配伍甘草的复方桔梗汤样品,分别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中桔梗皂苷D、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结果:不同配伍比例桔梗-甘草研究中,桔梗-甘草1∶2配伍时复方中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最高;不同产地桔梗配伍甘草后,桔梗皂苷D、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均较单味药材中含量有所增加。结论:在固定甘草量条件下,随着桔梗占比增大(1∶3、1∶2),甘草苷与甘草酸含量有所增加,但随着桔梗占比继续增大,甘草苷与甘草酸含量不再增加,甚至出现减少情况;桔梗与甘草配伍后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说明了两者配伍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刘茂军  王春胜 《中草药》2008,39(7):1023-1023
小儿止咳糖浆由盐酸麻黄碱、甘草流浸膏、桔梗流浸膏等成分组成,具有祛痰、止咳的功效.目前无定量测定标准.笔者参考相关文献报道[1~3],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了小儿止咳糖浆中的甘草、桔梗和盐酸麻黄碱,HPLC法测定其中的盐酸麻黄碱,以此作为其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3.
宋丽军  赵文昌 《中成药》2011,33(7):1252-1254
目的 在大孔树脂纯化甘草酸工艺研究基础上,探讨进一步纯化甘草酸的优化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甘草酸、甘草苷,优化AB-8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甘草酸最佳上样量,采用HPLC图谱分析提取物成分变化.结果 HPLC图谱显示优化后提取物未见甘草苷,峰A~D等未知成分部位的峰明显减小;甘草酸纯度由26.3%达到35.8%.结论 所建立的甘草酸、甘草苷双指标优化甘草酸的大孔树脂富集纯化工艺的方法简便、合理,可有效去除甘草提取物中甘草苷及某些杂质成分的干扰.  相似文献   

4.
采集了3个不同主产区32批种植或野生乌拉尔甘草药材,采用指纹图谱、LC-TOF/MS及HPLC多指标成分分析结合模式识别(PCA和OPLS-DA)对不同主产地甘草样品水溶性特征组分进行差异性分析。32批次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 903~0. 999,相似度较高;采用模式识别可以将甘肃、新疆种植药材与内蒙古种植药材及野生药材进行区分,进一步以LCTOF/MS及对照品对照鉴定了指纹图谱中31个共有峰成分,并对其中4个黄酮苷及5个三萜皂苷特征组分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个产区种植甘草药材中5个三萜皂苷总含量差异不明显,但4个黄酮苷总含量呈现出内蒙古甘肃≈新疆的趋势(P0. 05),而野生药材与种植药材相比4个黄酮苷及5个三萜皂苷总含量均有显著提升(P0. 01);其中,甘肃与新疆种植药材在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皂苷A_3、22β-乙酰甘草酸及乌拉尔皂苷B上的含量均要低于内蒙古地区种植药材,但主要指标性成分甘草酸在3个产区药材中含量差异并不明显,而在内蒙古产区内的野生药材比种植药材在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皂苷A_3、甘草皂苷G_2及甘草酸含量上均有显著升高。多指标成分定性/定量分析结合模式识别能有效评价不同区域种植及野生甘草的质量,有助于深入了解不同区域甘草的现状,可为甘草的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石膏对麻杏石甘汤中麻黄碱、伪麻黄碱、苦杏仁苷、甘草苷、甘草酸5种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测定麻杏石甘汤整方及缺石膏麻杏石甘汤两种汤剂中麻黄碱、伪麻黄碱、苦杏仁苷、甘草苷、甘草酸的含量。选用Agilent ZORBAX SB-Aq C18色谱柱,流动相乙睛-0.1%磷酸梯度洗脱,柱温30℃,于207 nm波长处测定麻黄碱、伪麻黄碱和苦杏仁苷,237 nm处测定甘草苷和甘草酸,流速1 mL·min-1。结果:麻杏石甘汤整方/缺石膏麻杏石甘汤中麻黄碱、伪麻黄碱、苦杏仁苷、甘草苷、甘草酸铵含量分别为197.80/183.08,64.32/54.57,448.05/368.79,56.81/50.34,119.76/143.92 mg·L-1,两组中各成分含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石膏可影响麻杏石甘汤中其他药味成分含量,增加麻黄碱、伪麻黄碱、苦杏仁苷、甘草苷含量,降低甘草酸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麻黄汤不同配伍对苦杏仁和甘草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制备苦杏仁苷对照品溶液和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溶液和不同配伍方式的麻黄汤水煎液供试品溶液,以正交设计8中不同配伍的麻黄汤组方,苦杏仁有效成分研究中以A-H进行标识;甘草有效成分研究中以A1-H1对8中不同配伍方式进行标实。最终结果根据国家药典委员会提出的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进行相似度分析,采用MATLAB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结果:苦杏仁和甘草色谱条件能够分别将苦杏仁苷和甘草酸清晰的分离出来,无其他杂质峰,基线稳定,具有可比性。麻黄汤不同配伍方式中对苦杏仁有效成分苦杏仁苷每剂含量未见明显差异,进行方差分析后结果显示,麻黄汤不同配伍中麻黄、桂枝、甘草对苦杏仁苷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黄汤不同配伍方式中以H1单纯甘草中甘草酸含量为最高,而麻黄汤全方A1中的甘草酸含量为最低;不同配伍中麻黄、桂枝和苦杏仁均降低麻黄汤中甘草酸的含量(P0.05)。结论:麻黄汤不同配伍中麻黄、桂枝、甘草对苦杏仁中有效成分苦杏仁苷未见明显影响;而不同配伍中麻黄、桂枝和苦杏仁均降低麻黄汤中甘草有效成分甘草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沈廷明  吴仲玉 《中草药》2012,43(12):2438-2439
枇杷花为蔷薇科枇杷属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的花.枇杷花中含有丰富的三萜酸、熊果酸、齐墩果酸、苦杏仁苷、类黄酮、酚类等化学成分.枇杷花具有润喉、润肺、化痰止咳、清火解热作用及治疗头痛、伤风、鼻流清涕等症[1-4].气味清香、微甘,含有多种维生素,具有独特的保健作用.苦杏仁苷是枇杷花中的主要成分之一,目前市场枇杷花较为混乱,质量参差不齐,为保证该药的质量,有必要加强对其有效成分的质量控制.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枇杷花中苦杏仁苷的量,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枇杷花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甘草药材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酸3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综合评价其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和相似度评价软件,对12批不同基源的甘草药材进行指纹图谱研究,并对甘草中甘草苷、异甘草苷和甘草酸3种指标性成分中的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建立了多基源甘草药材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18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3个色谱峰;不同基源甘草药材中甘草苷、异甘草苷和甘草酸3种成分的含量高低不一。结论:建立了甘草药材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相似度评价和3种指标性成分定量分析法,较全面地反映该药材的质量,为临床合理用药和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苦杏仁、桔梗及二者配伍的平喘作用,确定二者最佳配伍比例。方法:分别采用乙酰胆碱和磷酸组胺致豚鼠哮喘、卵白蛋白致豚鼠哮喘两个哮喘模型,以引喘潜伏期、气道舒缩性介质(ET、NO)、炎性细胞及炎性因子(ICAM-1)等作为观察指标,系统地比较苦杏仁、桔梗及二者配伍的平喘作用。结果:苦杏仁、桔梗及二者配伍均能显著延长乙酰胆碱和磷酸组胺致豚鼠哮喘的潜伏期,显著减少卵白蛋白致豚鼠哮喘模型的炎症细胞数量,抑制舒缩性介质ET和炎性因子ICAM-1水平的升高,但对舒缩性介质NO无明显作用;配伍组与单味苦杏仁或桔梗比较,苦杏仁:桔梗=1:2和1:3组的炎性细胞EOS的数量显著低于单味苦杏仁或桔梗(P<0.05),配伍组其他指标均有强于单味苦杏仁或桔梗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配伍组之间比较,苦杏仁:桔梗=1:2组有强于其他配伍组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平喘作用上,苦杏仁和桔梗有配伍增效作用,且二者配伍用于平喘的最佳比例为1∶2。  相似文献   

10.
目的:完善并提升胃炎宁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薏苡仁、甘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甘草主要活性成分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薏苡仁与对照药材和对照提取物,甘草与甘草对照药材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阴性样品无干扰;甘草苷和甘草酸分别在0.025 4~1.268 2 mg和0.031 8~1.591 3 mg质量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92%和100.69%(n=6)。结论: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可为有效控制胃炎宁颗粒的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橘红枇杷片处方是由化橘红、陈皮、枇杷叶、桔梗、紫苏子、甘草六味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化橘红和陈皮在方中的君药,陈皮在方中的投料量较大,而陈皮又是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主药,为保证药品质量故选用该药材中特有成分橙皮苷作为其定量指标进行研究,方法学研究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评价指标对芍药甘草汤提取工艺优化的影响。方法分别以指标成分(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甘草苷、甘草酸铵)含有量综合评分、指纹图谱共有峰峰面积之和、提取指纹图谱共有峰主成分所得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药材粒度、提取次数、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优化提取工艺。结果不同评价指标对提取工艺优化的影响较大,其中将提取指纹图谱共有峰主成分所得综合评分与指标成分含有量综合评分或指纹图谱共有峰峰面积之和结合时,优化效果更理想。结论指纹图谱结合主成分分析可用于优化芍药甘草汤提取工艺,不仅更客观全面,还能兼顾大多数成分种类与含有量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3.
配伍对三拗汤煎液中5种成分煎出量及指纹图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HPLC同时测定三拗汤中5种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苦杏仁苷、甘草苷、甘草酸)含量的分析,研究配伍对汤剂中5种成分煎出量的影响,并对其指纹图谱进行比较.方法 以HPLC法测定不同配伍的三拗汤水煎液中5种成分的含量.结果 该方法准确、灵敏,可用于三拗汤中多成分含量的测定.甘草减少了煎液中麻黄碱的煎出量,麻黄减少了煎液中甘草苷和甘草酸的煎出量,配伍增加了煎液中苦杏仁苷的煎出量,配伍对煎液中伪麻黄碱的的煎出量没有影响.结论 三拗汤在煎煮过程中成分含量存在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4.
苷类成分在植物的根、皮、花、果实等类药材中含量较高。在炮制过程中 ,应根据含苷类药材的性质区别对待。1 杀酶保苷保持药效 在含苷类药材的细胞中 ,含有可水解这种苷类成分的酶 ,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 ,这种酶可分解药材中所含的苷类成分 ,从而使有效成分减少 ,甚至破坏影响药材质量。若长期存放 ,或加工方法不当 ,在适宜的条件下 ,酶便可分解其所含的苷类成分 ,从而降低疗效。所以含苷药材常用炒、、烘、蒸、煮的方法炮制 ,破坏或抑制酶的活性 ,达到炮制的目的。例如苦杏仁中含有苦杏仁苷 ,是止咳平喘的有效成分 ,在汤剂浸泡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和评价指纹图谱和多指标成分定量结合用于麻黄汤主要成分的定量和质量。方法:采用线性范围试验和加样回收率实验考察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的严谨性,由2个厂家各提供6个不同批次麻黄汤药材,共12批次,以盐酸麻黄碱对照品、桂皮醛对照品、苦杏仁苷对照品、甘草酸对照品,多指标成分定量HPLC测定,分别计算各批次麻黄汤中这4种成分的含量;同时进行指纹图谱HPLC分析评价麻黄汤的质量。结果:麻黄汤中的有效成分盐酸麻黄碱、桂皮醛、苦杏仁苷、甘草酸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且这4种成分的平均回收率分别是100.0%、100.1%、99.39%、99.04%,RSD分别是1.7%、1.3%、1.1%、0.99%。D厂中的麻黄汤药材样品质量波动较大,相似度较低,而B厂中麻黄汤药材质量波动较小,相似度较高,一致性较好。结论:麻黄汤的主要成分是盐酸麻黄碱、桂皮醛、苦杏仁苷和甘草酸,B厂麻黄汤的药材质量优于D厂。  相似文献   

16.
栽培甘草不同部位甘草酸含量的单株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甘草是我国常用大宗药材,临床用量大,而且以甘草药材或以甘草酸作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数目也不断增加,从而带动甘草药材的消耗,导致野生甘草资源过度采挖,这种过度采挖不仅使甘草产地沙漠化,而且使野生甘草药材质量、产量降低。为满足市场需要,栽培甘草已经成为甘草药材的主流,但是栽培甘草药材中甘草酸含量多数达不到药典规定的不低于2%的标准[1],因此从甘草种群中大规模系统选育高甘草酸含量单株,培育优良品种,已经成为提高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种质与环境及互作效应对二年生甘草群体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为甘草高活性成分品种选育与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4个甘草种质分别布置在4个不同产地进行栽培对比试验,通过UV和HPLC对甘草药材中总皂苷、总黄酮、甘草酸、甘草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种质和环境因素对甘草药材成分性状的影响同时存在,且种质对所有成分含量影响最大,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受种质与环境因素共同主导.结论:对栽培甘草进行品质育种时,应分产区进行选择,以提高选育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玄麦甘桔泡腾片清热滋阴、化痰利咽,临床上用以用于阴虚火旺,虚火上浮,口鼻干燥,咽喉肿痛。处方中玄参为君药,麦冬为臣药,甘草为佐药。玄参中药效成分哈帕俄甙在药材中含量平均约为0.1%,在制剂中含量约为十万分之一;麦冬中代表药效的单一活性成分尚不明确;甘草中甘草酸具有解毒、抗炎、镇咳、抗肿瘤、抗溃疡、抗菌等多种药理作用,是甘草的主要药效成分,故将甘草酸定为本制剂含量测定的指标成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甘草药材中淀粉含量和甘草酸含量的关系,为提高栽培甘草药材中的甘草酸含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和碘-淀粉比色法分别测定甘草单株中的甘草酸和淀粉含量.结果:甘草药材中淀粉质量分数为1.39%~10.82%,甘草酸质量分数为0.63%~3.51%.结论:甘草药材中淀粉含量和甘草酸含量负相关,可以通过调控甘草中淀粉含量提高甘草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甘草药材的成分含量及其保肝降酶作用.方法:采用HPLC同时测定甘草成分含量;用醋氨酚复制肝损伤模型,灌胃不同来源甘草的相同提取物,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谷氨酸转氨酶(AST)活力.结果:不同来源甘草组的ALT,AST活力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S1与S8甘草组之间的ALT,AST活力没有显著性差异,保护率分别为97.9%,95.8%,98.1%,94%,但前者甘草酸、甘草苷、异甘草素的含量却明显高于后者,分别为2.219%,2.86%,0.023%和0.767%,0.557%,0.013%;S4和S6甘草的保肝能力最差,保护率分别为67.4%,65.6%和70.1%,64.5%,而甘草酸、甘草苷含量却明显高于其他产地三年栽培甘草.结论:不同来源甘草对肝损伤小鼠的肝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并存在一定的质量差异,但与甘草酸、甘草苷的含量没有呈现正相关性,提示甘草保肝降酶作用可能是甘草药材中多种成分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