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于致病微生物的侵入而至心内膜、心 瓣膜甚至大动脉内膜感染性炎症病变.心内膜炎是指心壁内膜 的炎症.心脏瓣膜最常受累,其次为心腔内膜.当心内膜炎的 损害(赘生物)含有微生物时,则称为感染性心内膜炎.这是一 个总称,包括了疾病的各种临床类型(如急性、亚急性、人工 瓣膜性感染),也包括了不同的病原(如细菌、酵母菌、真菌等) 感染.  相似文献   

2.
1概述 微生物植入心内膜引起的疾病称之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生物体往往是一种常见菌,影响部位通常是心瓣膜之一,特征性损害是赘生物.一般说来,感染性心内膜炎这一术语比细菌性心内膜炎更适用,因为该病也可由真病和衣原菌引起.适合临床应用的名称包括急性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ABE和SBE)、天然瓣膜性心内膜炎(NVE)、人工瓣膜性心内膜炎(PVE)和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NBTE)[1].  相似文献   

3.
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为微生物感染心脏内膜面,伴赘生物形成.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最常累及瓣膜.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为:①中毒症状明显;②病程进展迅速,数天至数周引起瓣膜破坏;③感染迁移多见;④病原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为:①中毒症状轻;②病程数周至数月;③感染迁移少见;④病原体以草绿色链球菌多见,其次为肠球菌.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对少见,本节重点介绍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相似文献   

4.
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为微生物感染心脏内膜面,伴赘生物形成.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最常累及瓣膜.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为:①中毒症状明显;②病程进展迅速,数天至数周引起瓣膜破坏;③感染迁移多见;④病原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为:①中毒症状轻;②病程数周至数月;③感染迁移少见;④病原体以草绿色链球菌多见,其次为肠球菌.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对少见,本节重点介绍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相似文献   

5.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病原微生物经血流侵犯心内膜、心瓣膜或大动脉内膜所引起的急性、亚急性心内膜炎症.其特征病变是心脏或大血管内膜表面附着有血小板、纤维蛋白及病原微生物组成的赘生物.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发热、心脏杂音、栓塞和血培养阳性.  相似文献   

6.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微生物感染心脏内膜,伴赘生物形成.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最常受累的部位为瓣膜,但间隔缺损部位、腱索和心壁内膜也可感染.临床特点为发热、心脏杂音、脾大、瘀点、周围血管栓塞等.按临床病程可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类,亚急性多见,约占2/3.  相似文献   

7.
方全 《中国医刊》2001,36(9):11-14
感染性心内膜炎( infective endocarditis)是指由细菌等微生物直接感染心内膜而产生的炎症.按病情急缓可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种,虽然时间上无明显界限,但两者的病原学常不同.  相似文献   

8.
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为微生物感染心脏内膜面,伴有赘生物形成。瓣膜为最常受累部位,但感染也可发生在间隔缺损部位或腱索与心壁内膜。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和亚急性,并可分为自体瓣膜、人工瓣膜和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每一类致病菌及病程均不同,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并发症和预后均不同。IE患者死亡率较高,20%以上。故及时诊断并采取内科、外科联合治疗对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故作者对本病致病微生物、临床诊断、治疗进行以下概述。  相似文献   

9.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病原微生物经血流直接侵犯心内膜、心瓣膜和血管内膜所引起的感染性炎症.多发生于先天性心脏病或风湿性心脏病的病人,尤其在心脏手术后.亦可发生于无心脏病变的正常人.病原微生物最常见为细菌,其他为真菌、立克次体、衣原体等.  相似文献   

10.
心内膜炎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内膜炎症病变,常累及心脏瓣膜,也可累及室间隔缺损处、心内壁内膜或未闭动脉导管、动静脉瘘等处,按原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非感染性心内膜炎包括:风湿性心内膜炎、类风湿性心内膜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心内膜炎、新生儿急性症状性心内膜炎等,本节主要阐述感染性心内膜炎.  相似文献   

11.
方全 《中国医刊》2001,36(9):11-12
感染性心内膜炎 (infectiveendocarditis)是指由细菌等微生物直接感染心内膜而产生的炎症。按病情急缓可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种 ,虽然时间上无明显界限 ,但两者的病原学常不同。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A组、肺炎球菌或淋病双球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链球菌属 ,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和各种嗜血杆菌。后者常发生在原有心脏病基础上 ,多为齿龈、消化道或泌尿生殖道感染导致无症状性菌血症的后果。除先天性心脏病外 ,近年来风湿性心瓣膜病的比例减少 ,而介入治…  相似文献   

12.
基层医院感染性心内膜炎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英姿 《中原医刊》2005,32(3):28-29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细菌等微生物感染心内膜所致,易累及心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多发生于原有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及正常心瓣膜。随着医疗条件改善,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特点有很大变化。若诊治不当,特别是在不能开展心外科手术的基层医院,感染性心内膜炎死亡率仍很高。我院自1994年7月-2004年2月,治疗2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感染性心内膜炎(IE)系指病原微生物迁徙至心脏瓣膜和(或)心内膜、大血管内膜,以及由于赘生物脱落导致远处栓塞感染转移和脓毒血症的一类感染性疾病,是临床上一种严重威胁生命和健康的疾病.以往将IE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IE分类方法,现已废除.代之以按照感染部位及是否存在心内异物而将IE分成四类:①自身瓣膜IE;②人工瓣膜IE (PVE) (瓣膜置换术后1年内发生者称为早期人工瓣膜IE,1年之后发生者称为晚期人工瓣膜IE):③右心IE;④器械相关性IE(包括发生在起搏器或除颤器导线上的IE,可伴或不伴有瓣膜受累).  相似文献   

14.
感染性心内膜炎(IE)系指病原微生物迁徙至心脏瓣膜和(或)心内膜、大血管内膜,以及由于赘生物脱落导致远处栓塞感染转移和脓毒血症的一类感染性疾病,是临床上一种严重威胁生命和健康的疾病。以往将IE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IE分类方法,现已废除。  相似文献   

15.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指致病微生物造成心瓣膜、心血管内膜等结构炎症性病变,内膜赘生物是基本病理改变。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能观察心瓣膜毁损、心内膜赘生物形成及分布情况。本文回顾分析2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及瓣膜损害声像图特征。  相似文献   

16.
感染性心内膜炎指因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等)直接感染而产生心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的炎症,有别于由于风湿热、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所致的非感染性心内膜炎.  相似文献   

17.
感染性心内膜炎指因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等)直接感染而产生心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的炎症,有别于由于风湿热、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所致的非感染性心内膜炎.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感染性心内膜炎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性心内膜炎指因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直接感染而产生心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的炎症,现对42例老年人感染性心内膜炎(IE)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性心内膜炎为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伴赘生物形成及相应瓣膜破坏。赘生物脱落可造成重要器官栓塞,病死率极高。超声心动图能直接观察心瓣膜的形态以及赘生物大小及其分布,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2001年10月~2006年10月,我们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旨在探讨其诊断价值,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肠道病毒在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中的作用,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3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瓣膜标本和11例先心患者瓣膜标本进行肠道病毒基因检测。结果在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瓣膜标本中阳性14例,阳性率41.3%;先心患者瓣膜标本阳性1例,阳性率9.1%,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