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论述抗心律失常新药多非力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为治疗心律失常提供新的手段。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多非力特是一种新的单纯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通过阻断心肌延迟整复钾电流,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而发挥效应。结论: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多非力特可用于治疗和预防房性心律失常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对于转复新近发生的心房颤动(Af)、心房扑动(AF)明显优于其他同类抗心律失常药,并可用于预防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缓解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其主要不良反应是可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2.
乙胺碘呋酮是广谱抗快速心律失常药物,自7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原为抗心绞痛药,具有对冠状动脉周围血管直接扩张作用,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后来发现其抗心律失常作用显著,可用于治疗房性早搏及室性早搏,对反复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颤及室性心动过速,可防止反复发作,也可防止预激综合征伴室性心律失常及房颤或心房扑动电转复后的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3.
抗心律失常药物(antiarrhythmic drug,AAD)基本作用是通过影响心肌细胞的离子通道,改变其电生理特征而起抗心律失常作用.然而大量的临床实践及实验结果表明,由于AAD作用机制的特点,不论是传统还是新型的AAD,均有致心律失常作用(proarrhythmia),即在服用治疗量或亚治疗量AAD的治疗过程中,可引起原有心律失常加重或者诱发新的心律失常.该作用是AAD引起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1,2] .AAD引起的心律失常有室性、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及缓慢型心律失常三类.临床上以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最为重要.VT又以QT间期延长 (Long QT, LQT)伴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s de pointes,TdP)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4.
<正> 拟定电刺激(Programmed electrical sti-mulation)已用于研究各种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晚近亦用来研究室性心动过速。心导管实验中,原有自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病人,心律紊乱可重复发作,故可用来评价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和同步治疗的效果,在室性心动过速期间且可确立心内膜标记,以指导外科手术。这种方法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假设的基础上,即实验引起的室性节律紊乱是病人自发性  相似文献   

5.
心律失常在儿童及青少年中十分常见,其中有的可致猝死,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有的发作频繁,可引起明显的症状,甚至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因此小儿心动过速的治疗应引起儿科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黄秀英 《中外医疗》2007,26(18):10-10
关于胎儿及新生儿心律失常的报道逐渐增多.胎儿时期发生心律失常可导致宫内死亡和新生儿死亡率增加,尤其是伴有非免疫性水肿的胎儿.目前,发生的心律失常种类主要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及心房扑动(房扑).现就目前有关胎儿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三磷酸腺苷(ATP)作为一种辅酶,它主要参与体内脂肪、蛋白质、糖、核酸的代谢过程,并能供给体内吸收、分泌、肌肉收缩所需的能量.临床上多用来辅助治疗肝、肾、心等实质性损害.早在50年代Somlo等人首先用于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现已广泛用于临床,成为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主要药物之一.临床实践表明该药对转复房室结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具有显效快,疗效高等特点,不失为治疗室上速的好药.然而它的不良反应特点是在心律方面的副作用,不仅常见且可导致致命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较多见,如不及时纠正,可引起明显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常见的原因是房室结和房室折返,室上性心动过速约有95%属上述二者.双通道与单向阻滞是引起折返性环路运动的必备条件.故凡能延长环路不应期的生理学和药理学的方法都可以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常常会出现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这两种情况常同时出现又相互恶化.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动过速最(简称室速)为多见.其中有的无明显临床症状,对血流动力学也无任何影响;有的则引起严重的症状及血流动力学障碍,甚至可直接导致猝死.因此,在治疗时坚持个体化原则,除结合临床表现,规范治疗心力衰竭外,还要合理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从而达到既控制心衰又降低猝死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张宴 《中级医刊》2009,(6):71-73
心律失常在儿童及青少年中十分常见,其中有的可致猝死,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有的发作频繁,可引起明显的症状,甚至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因此小儿心动过速的治疗应引起儿科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石英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11):1064-1064
电复律是利用电能来治疗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一种手段,为近代治疗心律失常的重大进展之一〔1〕。同步电复律用于室上性及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和扑动,尽管此种方法中止心动过速疗效明显优于药物治疗,而且成功率高〔2〕,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3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了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30例,致心律失常右室性心肌病3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采用起搏标测和(或)激动标测,致心律失常右室性心肌病采用Carto系统标测.平均随访28±17月,观察射频消融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①射频消融治疗即刻成功率90.9%(30/33),失败3例为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远期成功率87.9%(29/33),复发1例为致心律失常右室性心肌病;②所有成功病例在消融过程中均有心室反应;③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高;消融过程中出现心室反应可能是成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抗心律失常药物正常心律是心脏协调而有规律地收缩、舒张,能顺利地完成泵血功能。心脏舒缩活动节律的异常即心律失常,可引起心脏泵血功能障碍。心律失常一般可分为缓慢型和快速型。缓慢型有窦性过缓、传导阻滞等,常用阿托品及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快速型较复杂,它包括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等。目前已有几十种药物可供临床使用,但同时也应注意到这类药物具有的不同类型的严重不良反应。合理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有赖于对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学机制的认识。根据药物作用的电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胺碘酮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60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并随机分组.常规组给予利尿强心等常规治疗,胺碘酮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干预前后患者CI、心率、LVED、LVEF;治疗前后心动过速发作、室性期前收缩情况和QT(min);心电图复常时间、出院时间.结果 胺碘酮组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疗效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均无出现严重的用药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前两组CI、心率、LVED、LVEF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胺碘酮组CI、心率、LVED、LVEF优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心动过速发作、室性期前收缩情况和QT(min)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胺碘酮组心动过速发作、室性期前收缩情况和QT(min)优于常规组(P<0.05).胺碘酮组心电图复常时间、出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 胺碘酮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恢复心电图和生命体征,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心律失常引起心脏猝死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娟 《医学综述》2009,15(2):243-245
心律失常可引起心脏性猝死,70%~80%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如长QT综合征、室性心动过速等)和20%左右缓慢性心律失常(如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所致。近年来,心律失常引起的心脏猝死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常规心电图可对心律失常的发生、鉴别及心律失常的变化有重要价值。本文对一些常见的引起猝死的心律失常的分类、病因、电生理及临床表现方面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虽然非药物方式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例如射频消融根治房室结构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速(室速),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可显著改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后,但是,心房颤动的射频导管消融疗效不确切,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导管消融成功率低或即使接受了ICD治疗也需要长期服药.因此,抗心律失常药物仍然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主线.……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痉挛为心外膜冠状动脉异常收缩从而导致心肌缺血,临床表现为胸痛和心电图ST段改变,可伴有各种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严重者可表现为心肌梗死、心室颤动及猝死.钙离子拮抗剂及硝酸酯类药物对大多数患者有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可用于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严重冠状动脉痉挛患者.  相似文献   

17.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应用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洪 《右江医学》2000,28(6):473-475
胺碘酮自 1970年开始用于治疗心律失常( 1) ,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而广泛用于临床。疗效好 ,对其他药物无效的难治性心动过速有效。特别是欧洲心肌梗塞胺碘酮试验 (EMIAT)和加拿大胺碘酮心肌梗塞后心律失常试验 (CAMIAT)的研究结果表明 ,胺碘酮对心肌梗塞后心律失常所致的死亡率降低 35% ( 2 ) 。心律失常抑制试验证实IA、IC类抗心律失常药未能降低心肌梗塞后伴轻度或无症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死亡率 ,胺碘酮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批准用于其它治疗并有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病人的紧急治疗(…  相似文献   

18.
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类常见的心律失常,患者可伴或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疾病.发作持续时间<30s者为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30s者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因发作持续时间、心率快慢和基础心脏疾病状态不同,室性心动过速可伴或不伴发血流动力学障碍.室性心动过速可恶化为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是引起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小儿内科急诊工作中经常紧急处理的急症,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呈阵发性反复发作.持续时间不等,严重心律失常可明显降低心排血量,以至不能维持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并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发生死亡.发作频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可以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临床需要做出快速的诊断和处理.药物治疗可以迅速控制快速心律失常.而药物治疗特点是使用方便、作用迅速、起效快.因此,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药物治疗应引起儿科医师的高度重视并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阿替洛尔治疗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9月-2009年9月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206例,给予口服阿替洛尔(氨酰心氨)8周.结果 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62%.56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也被终止,QT离散度(QTd)由(66.04±11.13)ms减至(42.45±10.06)ms(P<0.01).治疗8周后观察总有效率86%,Otd由(66.04±11.13)ms减至(30.55±6.30)ms(P<0.01).结论 阿替洛尔是治疗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有效的药物之一,而且副作用轻,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