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患者输血前进行相关传染病检测,便于医患双方做好自身保护,为是否医源性经血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疗纠纷提供法律依据。方法将2008年度存院输血的郑州地区813例患者输血前进行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抗体检查并与同期郑州市127872例无偿献血者血液4项检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住院患者中,受血者813名,其中无输血史的HBsAg阳性25例,占受血者总数的3.08%,无输血史的抗-HCV阳性3例,占受血者总数的0.37%;127872例献血者中,HBsAg阳性601例,占献血者总数的0.47%,抗-HCV阳性539例,占献受血者总数的0.42%。结论对受血者输血前进行输血相关传染病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输血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临床治疗手段之一 ,已广泛被医生和患者接受。但目前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也逐渐引起广大医患双方的重视。为了弄清或分析血源性疾病的发病原因 ,划清血源性疾病传播的责任 ,减少由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我院检验科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 ,于 2 0 0 0年 12月开始对住院受血者输血前血清标本进行乙肝表面抗原 (HBsAg)、丙肝病毒抗体 (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 (抗HIV)、血清反应素、梅毒特异性抗体 (TPPA)五项免疫学指标进行常规检测 ,现将335 6例结果报道如…  相似文献   

3.
汪维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12):1298-1299,1301
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相关传染病标志物的状况,避免因输血带来的医疗纠纷。方法:采用ELISA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7月6361例患者进行输血前HBsAg、Anti-HCV、Anti-TP、Anti-HIV(1+2)的检测。结果:6 361例中,HBsAg阳性率为9.57%,Anti-HCV阳性率为1.87%,Anti-TP阳性率为0.99%,Anti-HIV(1+2)阳性率为0.05%。结论:输血前传染病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测,对避免因输血及血液制品引起的医疗纠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受血前血源性传染病五项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输血前受血者血源性传染病五项相关指标检测情况,探讨输血引发血源性传染病的风险,避免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方法:需输血患者在输血前作ALT、HBsAg、抗-HCV、梅毒、抗-HIV检测,并分有输血史和无输血史两组,比较两组血源性传染病五项相关指标的检测情况,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输血前受血者ALT阳性率为3.4%,HBsAg阳性率为9.6%,抗-HCV阳性率为2.7%,梅毒阳性率为0.1%,抗-HIV阳性率为0.0%.抗-HCV指标,有输血史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输血史(P<0.01),其它四项相关指标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输血可引发经血源传染的疾病,但输血不是唯一的感染途径.因此,为了保护医患双方各自的权利,有必要在输血前作相关指标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无偿献血者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深圳市无偿献血者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结果,为安全输血招募低危无偿献血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0~2005年深圳市无偿献血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计检测268737人份,总不合格率为4.41%,呈逐年显著下降趋势(χ2=527,P<0.001),其中抗-HCV阳性率和抗-HIV确证阳性率呈稳定态势(χ2=0.88,P>0.05及χ2=24.1,P>0.05),抗-TP阳性率呈逐年增加趋势(χ2=25.1,P<0.001),ALT异常率和HBsAg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1033,P<0.001及χ2=26.6,P<0.001)。结论有必要提高检测方法准确度,加强招募前教育和筛查,进一步提高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受血者在输血前接受输血相关传染病检查的意义。方法:对1 302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谷丙转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试验(TP-PA)检测。结果:HBsAg阳性、抗-HCV阳性和两者均阳性的百分率分别为14.6%、2.6%和0.5%,其中52例HBsAg阳性者没有输血史,在输血前检查中首次检出阳性;34例抗-HCV阳性者均有输血史,在肾透析患者中,抗-HCV阳性率达10%。ALT>40 U/L者367例,除并发HBsAg和(或)抗-HCV阳性外,单独ALT升高者137例。抗-HIV阳性者1例,未检出TP-PA阳性者。结论:对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输血相关5项传染指标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1070例受血者5项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输血相关传染病检测的意义.方法 对1 070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谷丙转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抗体(Anti-TP)的检测并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出抗-HCV阳性16例,梅毒螺旋体阳性6例,ALT不正常26例,HBsAg阳性57例.结论 对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输血相关5项传染指标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代输血医学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综合学科,输血已成为临床必不可少的特殊治疗手段,而输血是一把双刃剑,在起到临床疗效的同时,又可能给患者带来风险:输血反应,输血传播疾病。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也不断出现。华商报2003年7月17日报道:1999年8月濮阳县文留镇13岁患者被确诊为白血病,1999年8月30日~2000年12月23日分别先后在6  相似文献   

9.
3148例拟输血患者输血前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伏攀  李春碧  何平  伏俊 《西部医学》2008,20(4):856-857
目的了解拟输血患者在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携带情况,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方法对3148例拟输血的病人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四项常见传染病指标进行检测。结果HBsAg阳性289例(9.18%),HCV阳性32例(1.02%),抗-HIV阳性3例(0.10%),抗-TP阳性88例(2.80%)。结论对受血者输血进行输血前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测,可以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并可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和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0.
受血者输血前相关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受血者输血前传染性病毒指标检测的必要性及其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意义.方法 对18001例输血前患者的血液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HCV)抗体、艾滋病病毒(HIV)抗体及梅毒血浆反应素快速试验(RPR)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各病毒的阳性率:HBsAg为7.23%,HCV为2.67%,HIV为0.02%,RPR为0.38%.结论 受血者输血前传染性指标的检测不仅对医、患双方有益,而且对临床输血管理安全监控、减少医疗纠纷、防止医源性感染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输血是临床不可替代的辅助治疗措施。因输血引起肝炎、梅毒甚至艾滋病的医疗纠纷时有报道。我院自2002年6月起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现将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对 19590例壮族献血员的输血传染病标志物进行献血前、献血后检测 ,总淘汰率为 10 .12 %。淘汰的原因从高到低依次为HBV感染、ALT异常、HCV感染、抗 -HIV1/ 2 (可疑 )及RPP阳性。初检漏检率为 0 .4 17%。按目前血站常规检测方法 ,仍可造成该地区每年 14 0~ 4 90人次因输血感染上肝炎等病毒。为此 ,对造成漏检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梅毒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输血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有时又可以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危害,随着医疗纠纷的增多,输血后传染病已成为卫生部门及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做好输血工作,减少经输血传播疾病,使医患双方的利益得到保护,已成为输血工作者重中之重。现就本院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输血前梅毒抗体的检出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高光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6):3469-3470
目的通过孕产妇输血前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了解传染病感染状况,为诊断治疗及产科防护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5 886例产科住院产妇进行输血前血液检测,检测指标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抗-HCV、抗-TP和抗-HIV。结果总阳性率为3.534%,乙型肝炎病毒和梅毒是主要病原,HBsAg阳性率为2.362%,抗-TP阳性率为1.070%。结论孕产妇输血前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有利于患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医护人员感染发生率,同时对育龄期妇女的产前保健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受血者输血前9项相关指标检测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渝霞  王志明  杨琳  赖娅  刘俐 《四川医学》2002,23(2):116-116
在临床急救和治疗中 ,输血是治疗某些疾病的重要手段 ,但由输血所引起的血源传播性疾病和医疗纠纷也时有发生 ,由于不能肯定或排除病人在输血前已感染乙肝、丙肝等 ,给责任归因带来困难。在 1999年1月至 2 0 0 0年 8月 ,笔者对我院临床需要输血的 2 0 4 7名患者做了ALT ,AST ,GGT ,抗 HIV ,RPR ,抗 HDV ,抗 HEV ,HBsAg等多项检测 ,以了解患者输血前是否已患病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来源 :2 0 4 7例本院住院受血者输血前的血清标本 (输血前均未进行相关检测 )。1 2 检测方法 :ALT ,AST ,…  相似文献   

16.
庞辉 《中国医学创新》2007,4(8X):174-174
目的评估受血者在输血前转氨酶、乙肝五项、艾滋病、丙型肝炎、梅毒等九项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把本院2005年896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的九项检测结果加以统计。结果ALT大于40U/L者172例,占19.2%;HbsAg阳性者102例,占11.4%;HbsAb阳性者268例,占29.9%;HbeAg阳性者17例,占1.9%;HbeAb阳性者17例,占2.1%;HbcAb阳性者71例,占7.9%;HCVAb阳性者11例,占1.2%;抗HIV可疑阳性者2例;TRUST阳性者3例。结论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九项检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我院受血者输血前四项血源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分析,了解本地血源感染疾病的情况,输血前检查对防范院内感染,预防医疗纠纷,提高医护人员自身保护意识的重要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对我院959例受血者进行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1+2型(抗-HIV1+2型)、梅毒抗体(抗-TP)四项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HBsAg阳性88例,占9.2%;抗-HCV阳性4例,占0.42%;抗-HIV1+2型阳性2例(送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阳性),占0.21%;抗-TP阳性13例,占1.36%;输血前四项总阳性107例,阳性率11.16%。结论:对受血者输血前进行血源感染疾病的检测,可以预防院内感染,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输血前患者血源性传染病的血清指标检测情况,分析血源性传染病感染情况,探讨检测的必要性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调查和分析了2053例患者输血前传染性疾病指标检测的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艾滋病毒抗体、丙型肝炎抗体;TRUST试验检测患者感染梅毒螺旋体情况。结果 乙型肝炎感染率最高,HBsAg阳性167例,感染率8.13%;HCV感染率1.36%;HIV感染率0.05%;TRUST阳性率为0.29%。结论通过检测输血前血源性传染病指标有助于临床疾病诊治,预防控制患者和医务人员被血源性痰病感染的可能性,对安全输血监控、明确疾病传播责任、减少医疗纠纷有重要意义,对医患双方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四项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意义。方法 收集本院住院和门诊需要输血的患者血标本7382例,用ELASA方法进行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HIV抗体(抗—HIV)和梅毒密螺旋体抗体(TP)四项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其中,如抗—HIV初筛阳性后按规定送确认实验用免疫印迹法确认。结果 7382例中,四项标志物总阳性1243例,总阳性率16.84%。单项阳性1197例,单项阳性率高达16.22%;混合感染46例,混合感染率0.62%。其中HBsAg、抗—HCV、TP单项阳性率分别是13.08%、1.60%、1.53%;HBsAg和抗—HCV或TP混合感染者较多,抗—HIV未检测到阳性。结论 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四项输血相关病原体标志物检测对于传染病感染的辅助诊断、区分责任、减少医疗责任纠纷的发生、提醒医务人员有针对性地加强自我防护、防止或减少职业感染具有十分非常重要的意义。建议各医院都应该对受血者常规进行输血前四项输血相关病原体标志物检测。  相似文献   

20.
黄秀兰  文兴东 《广西医学》2006,28(4):605-606
近年来随着我国法制的健全与实施,根据卫生部颁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对受血者输血前的标本进行HB-sAg、HCV、HIV、RPR、ALT检验.现将2004年、2005年我院1658例受血者输血前五项指标检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