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膜细胞骨架蛋白-ezrin差异表达与肾癌转移、侵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骨架连接埃兹蛋白(Ezrin)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转移、侵袭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肾癌组织及40例相应癌旁正常肾组织,按肾癌组织(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腔静脉瘤栓形成),癌旁正常肾组织,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肾癌组织,伴有腔静脉瘤栓形成的肾癌组织分组.采用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检测ezrin的表达.结果:RT-PCR,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肾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肾组织中均可检测到ezrin mRNA及蛋白,且肾癌组织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肾组织.免疫组化检测ezrin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肾癌组织中为96%(48/50),癌旁正常肾组织组为75%(30/40)(X2=10.350,P=0.002);ezrin mRNA表达阳性率肾癌组为82%(41/50),癌旁正常肾组织组为62.5%(25/40)(X2=4.321,P=0.038),肾痛组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肾组织组.免疫组化评分及ezrin mRNA阳性表达率,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9.500±2.502)vs(7.232±3.045),13/14 vs 16/36,P<0.05];腔静脉瘤栓形成组显著高于无腔静脉瘤栓形成组[(9.315±3.027)vs(7.563±2.991),14/14 vs 22/36,P<0.05].肾癌组织中ezrin蛋白,ezrin mBNA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期、分级、肿瘤大小及肿瘤病理类型无关(P>0.05).结论:ezrin在肾癌组织中表达及其强度与肾痛淋巴结转移及腔静脉瘤栓形成有关,ezrin可能参与了肾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测定肾癌组织中ezrin mRNA及蛋白有助于进一步评估肾细胞癌的预后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Suvrivin、VEGF蛋白在肾细胞癌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蛋白印记法检测10例正常肾脏组织,32例肾癌组织中Survivni、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Survivin和VEGF 在肾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3.1%和34.4,在正常肾组织中均不表达,其表达随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增高而增强,两者表达水平间呈正相关关系(P=0.018).RCC组织经Western-blot技术检测后均表现为包含有1条相对分子量约为16.5 kD及21 kD的特异性条带,而正常肾组织经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后呈低表达或不表达状态.结论 肾癌组织中Survivin与VEGF的表达均上调,共同参与肾癌的发生和发展,联合检测肾癌组织Survivin和VEGF的表达对判定预后和指导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人肾癌组织中CD147、E-cadherin的表达,探讨二者在肾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构建82例肾癌与26例癌旁正常肾组织芯片,应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147与E-cadherin在肾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肾癌中CD147的表达率为70.7%(58/82),癌旁正常肾组织26.9%(7/26)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P<0.01).肾癌中E-cadherin的表达率为37.8%(31/82),癌旁正常肾组织的表达率69.2%(18/26)显著低于正常肾组织(P<0.01). 结论肾癌中CD147异常高表达,而E-cadherin表达下降,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检测CD147与E-cadherin可能作为评估肾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癌中MTS1基因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验42例肾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肾组织中MST1基因产物P16蛋白的表达.结果肾癌组织P16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肾组织(P<0.01),P16蛋白表达相关于肾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结论MTS1基因与肾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16蛋白缺失是肾癌恶性度高及晚期表现,P16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肾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肾透明细胞癌中BNIP3表达及意义。 方法 收集肾癌手术切除的肾癌组织和对应癌旁正常肾组织新鲜标本,共30例。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BNIP3、von Hippel-Lindan(VHL)、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BNIP3与VHL、HIF-1α、VEGF表达相关性,及各个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间关系。 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示:在RNA水平,BNIP3、VHL在肾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低于癌旁正常肾组织(P<0.05), HIF-1α和VEGF在肾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肾组织(P<0.05),BNIP3表达与VHL、HIF-1α、VEGF无相关性,肾癌组织中BNIP3低表达与各个临床病理学特征无相关性。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示:在蛋白水平,BNIP3、VHL在肾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低于癌旁正常肾组织(P<0.05), HIF-1α和VEGF在肾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肾组织(P<0.05)。BNIP3蛋白表达与VHL、HIF-1α、VEGF蛋白亦无相关性(P>0.05)。 结论 可能存在某种调控机制使BNIP3在肾透明细胞癌表达下调,且BNIP3低表达与VHL、HIF-1α、VEGF表达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肾细胞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42例肾细胞癌、18例远离肿瘤的正常肾脏及 10例正常肾脏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 :VEGF在肾癌组织(6 4.2 9% )与正常肾组织 (2 1.43 % )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5 ) ,肾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组织类型无关 ,随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升高 ,Ⅰ、Ⅱ级与Ⅲ级间VEGF表达差异有显著性 ,Ⅰ期与Ⅱ期、Ⅲ期与Ⅳ期间VEGF表达无差异 ,低分期组 (Ⅰ、Ⅱ )与高分期组 (Ⅲ、Ⅳ )VEGF表达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VEGF的表达与肾癌的发展及转移相关 ,VEGF可作为肾细胞癌基因治疗的靶分子。  相似文献   

7.
闫东  丁国富  王勤章 《农垦医学》2007,29(5):323-32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VEGF、TGF-β1及CD1a阳性树突状细胞(CD1a DC)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分析VEGF、TGF-β1和CD1a在肾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结果:VEGF在肾癌组织中均有较强表达率;VEGF表达率依肾癌临床分期Ⅰ期、Ⅱ期、Ⅲ~Ⅳ期的顺序而明显上升(P<0.05);TGF-β1在肾癌组织的表达水平较正常肾组织高,其表达率与肾癌分期有关(P<0.05);所有病例均有CD1a DC表达,其在肾癌组织中的浸润程度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P<0.001),但CD1a DC与肾癌临床分期无相关性.结论:VEGF可作为判断肾癌恶性程度的参考指标.TGF-β1对肾癌是一种重要负性调节因子,可抑制肾癌进展并可作为判断肾癌恶性程度的参考指标.非成熟状态的DC(CD1a Dc)主要表达于癌组织中.由于肾癌组织中免疫抑制因子如VEGF、TGF-β1的存在,抑制了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的成熟,造成癌组织中DC主要以不成熟状态的形式存在,不能有效地呈递肿瘤抗原,这可能是导致肾癌细胞逃脱机体免疫监视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核因子κB和VEGF在肾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appaB,NF-κB)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or, VEGF)在肾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Envision二步法)检测40例肾癌组织及10例正常肾组织中的NF-κB P65、VEGF和CD34的表达,并与肾癌的临床分期进行比较.结果:NF-κB P65显著表达于肾癌组织中,40例肾癌组织中有26例呈阳性表达(65.0%),正常肾组织中呈阴性表达;VEGF在40例肾癌中有27例阳性表达,表达率为67.5%,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 (20.0%,P<0.05);NF-κB P65与VEGF同时表达组肾癌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明显较两者同时阴性组高(P<0.01);肾癌中NF-κB P65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NF-κB P65与VEGF的表达均与肾癌的临床分期有关.结论:NF-κB在肾癌中呈异常活性表达,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肾癌的发生发展;NF-κB对于VEGF的高表达可能具有潜在的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癌组织芯片中Survivin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方法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64例肾癌标本组织芯片中Survivin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并取20例癌旁正常肾组织作对照。结果Survivin在肾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9%(39/64),20例癌旁正常肾组织无一例表达。肾癌组织中的Survivin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肾组织(P〈0.01)。Survivin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密切相关(P〈0.05或P〈0.01)。肾癌的组织分化程度越低,临床分期越高,Suwivin的阳性表达率越高。结论Survivin可能在肾癌的形成、生长及发展起中促进的作用,与肾癌的增殖、浸润及转移关系密切。Survivin的过度表达提示肿瘤容易发生增殖、浸润及转移,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60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瘤旁肾组织以及远离肿瘤的正常肾组织中GLUT 1和VEGF的表达,并结合肾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用Western blot法来进一步验证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GLUT1表达的差异。结果 GLUT 1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瘤旁肾组织和正常肾组织(P<0.001);在直径≥5 cm的肿瘤中的表达强度高于直径<5 cm的肿瘤(P=0.033)与局限期(TNMⅠ+Ⅱ)肾癌相比,进展期(TNMⅢ+Ⅳ期)肾癌有高表达GLUT1的趋势(P=0.085)但在不同分级的肾癌组织中,GLUT1表达没有差异。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也表明肾癌组织中GLUT1的表达明显高于相对应的正常肾组织。VEGF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瘤旁肾组织和正常肾组织(P=0.001);在直径≥5 cm的肿瘤中的表达强度要高于直径<5 cm的肿瘤(P =0.017)进展期肾癌VEGF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局限期肾癌(P=0.017)在不同分级的肾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也没有发现差异。GLUT1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307,P=0.017)。结论 GLUT1和VEGF的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存在一定联系,两者可能共同参与了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应用波依定治疗肾性高血压及肾功能不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波依定对肾性高血压及肾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 :10 6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 ,每日口服波依定 2 5 -2 0mg ,每日一次 ,疗程 4周 ,观测治疗前后血压、2 4小时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 (BUN)、血肌酐 (Scr)、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血压下降明显 (P <0 0 1) ,2 4h尿蛋白定量、BUN、Scr、明显下降 (P <0 0 5 ,P <0 0 1) ,而Ccr明显升高 (P <0 0 1) ,不良反应较轻。结论 :波依定治疗肾性高血压降压作用明显 ,并可减少尿蛋白 ,保护和改善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肾窦内肾盂及肾后唇实质弧形切开取石术与肾盂肾实质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性鹿角形肾结石的效果.方法 将65例复杂性鹿角形肾结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34例采用肾窦内肾盂及肾后唇实质弧形切开取石术(观察组),31例采用肾盂肾实质切开取石术(对照组).观察血BUN、Scr、胱抑素C(Cystatin C,CysC)、β2-MG和尿β2-MG手术前后变化,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率、结石清除率、发生的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术前、术后血BUN、Scr、CysC、β2-MG、尿β2-MG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血量、输血率、并发症相比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肾窦内肾盂及肾后唇实质弧形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性鹿角形肾结石安全、结石清除率高,目前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王健生  张宜 《吉林医学》2012,33(15):3237-3238
目的:探讨急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的诊疗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PARF)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疗处理方法。根据不同病情分别行急诊输尿管镜碎石(URL),输尿管逆行插管或经皮肾造瘘(PCN)。所有病例监测血肌酐(Cr)和尿素氮(BUN)。结果:术后全部患者血Cr和BUN进行性下降,恢复到正常32例,氮质血症3例,尿毒症1例,死亡1例。结论:导致急性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众多,以结石、肿瘤、前列腺增生进行性尿潴留为主。急诊处理原则为解除梗阻,改善肾功能。待肾肾功能恢复后,针对不同病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肾积脓的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2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肾积脓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结果 老年患者占本组患者的72.7%;依其临床表现及体征,结合血尿检测、B超及CT等检查一般可明确诊断;患者经保守与手术治疗后,病情均得到控制,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早期诊断与治疗是减少慢性肾衰竭并发肾积脓发生率、提高存活率及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缺血再灌注对大鼠肾功能和肾血管反应性的影响。方法应用离体灌流肾(IPK)技术观察肾缺血再灌注(IR)后大鼠IPK肾小球滤过率(GFR)、尿钠排泄指数(FENa)、肾血管阻力(RVR)和肾血管反应性的改变。结果(1)肾IR能够增大RVR、降低GFR,使尿钠排泄增多。(2)肾IR降低了IPK对NE和Ach的反应性。结论肾IR导致大鼠肾功能损伤和肾血管反应性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下去顶术、开放手术及穿刺术治疗肾囊肿的优劣点。方法对2004-2006年收治的161份肾囊肿相关手术病例(其中腹腔镜手术89例,开放性手术39例,穿刺术33例)进行统计分析。具体比较项目包括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留置导尿管和引流管的时间、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复发率等状况。结果腹腔镜手术和穿刺术在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留置导尿管和引流管的时间、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开放性手术,而腹腔镜手术组和开放性手术组术后复发率明显小于穿刺术,差别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手术组和开放性手术组之间的手术时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肾囊肿治疗上,穿刺术和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疗效上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具有优势,特别是腹腔镜手术对开放性手术和穿刺术具有综合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患肾功能受损与患肾无功能的肾结核患肾切除者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患肾切除病理证实为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01例。根据患侧肾动态扫描所测肾小球滤过率(GFR)将其分为患肾功能受损组(患肾GFR>20 mL/min)和患肾无功能组(患肾GFR≤20 mL/min)。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的特点。结果肾结核切除患者病程为0.1~108个月,两组患者LUTS症状、腰痛、肉眼血尿、发热、非发热全身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室检查中尿常规异常者86(85.1%)例,其中以镜下血尿为主80(79.2%)例,结核特异性检查中T-SPOT阳性率最高(88.9%),结明三项次之(77.1%);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肾功能受损组的肾皮质CT增强差值和肾皮质厚度高于患肾无功能组,且动脉期两组患肾CT增强值低于各自对侧肾(均P<0.001)。多数中晚期肾结核患者肾实质结核空洞形成与肾功能受损常同时存在。结论肾结核行患肾切除者,患肾功能受损程度与患肾皮质厚度、CT动脉期患肾增强程度成正相关,而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尿常规、结明三项、T-SPOT等实验室检查指标严重程度,以及泌尿生殖系肾外器官受累程度无关。肾结核CT动脉期与对侧健肾相比,增强程度越低,其肾功能损害越严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肾肿瘤患者增强CT(computed tomography)图像上,探讨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BSA)标化后的肾体积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34例肾肿瘤患者于术前1周内均行中腹部增强CT扫描及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基于动脉期图像测量剔除肿瘤后残余双肾体积,包括肾皮质体积(renal cortical volume,RCV)和肾髓质体积(renal medullary volume,RMV)?肾实质体积(renal parenchymal volume,RPV)为RCV与RMV两者之和?以核素肾动态显像测定的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为参照标准,将RPV?RCV和BSA标化后的RPV(RPVBSA=RPV/BSA)?RCV(RCVBSA=RCV/BSA)与GFR分别行相关性分析?结果:RPV和RCV与GFR呈中度正相关,r值分别为0.474(P = 0.005)和0.448(P = 0.008);RPVBSA和RCVBSA与GFR呈中高度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9(P < 0.001)和0.627(P < 0.001)?结论:基于增强CT动脉期图像测量的RPV和RCV可以反映肾功能,RPVBSA和RCVBSA能更好地对肾肿瘤患者术前肾功能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II(Ang II)拮抗剂对5/6 (ablation /infarction,A/I) 肾切除诱导慢性肾衰竭(CRF)大鼠肾功能、肾血流量及肾内氧耗的影响。方法:制备5/6( A/I)肾切除诱导慢性肾衰大鼠模型,设正常组(A组,n=14只),模型组(B组,n=14只),Ang II拮抗剂治疗组(氯沙坦钾联合福辛普利钠)(C组,n=14只)。给予相应干预,疗程60天。分别测量尾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检测大鼠尾静脉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pro),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干预60d后,检测肾血流量(RBF)、腹主动脉和肾静脉血气(AABG and RVBG),左肾静脉压(RVpO2),计算残余肾内氧耗 ( QO2 /TNa)及观察残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1)造模后与A组比较,B、C两组的Scr、BUN、24hpro和尾动脉SBP、DBP显著增加(P<0.01),Ccr、Hb显著降低(P<0.01),提示造模成功。(2)干预后与B组比较,C组的Scr、尾动脉SBP、DBP明显下降(P<0.01),BUN、24hpro、QO2 /TNa降低(P<0.05),Hb、RBF、RVpO2显著升高(P<0.01),Ccr升高(P<0.05)。(3)残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显示,C组的肾组织病理变化明显减轻,优于B组。结论:Ang II拮抗剂可以增加慢性肾衰大鼠肾血流量,降低肾内氧耗,改善肾功能,减少24h尿蛋白定量及减轻肾组织病理变化,其肾脏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细胞能量代谢,改善肾内氧耗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