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血浆输注是临床用来治疗某些疾病的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目的是补充凝血因子,扩充血容量,增加营养。护士在输注血浆时要严把护理关,注重护理效果,使之达到良好的治疗目的,现将我们在工作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血浆是血液的液体成分,由蛋白质、脂类、无机盐和大量化合物组成.主要生理功能有补充蛋白质、维持酸碱平衡、运输、调节和维持胶体渗透压等.血浆制品主要有新鲜冰冻血浆(FFP)和普通冰冻血浆(FP),前者包含全部凝血因子,后者不稳定的凝血因子特别是Ⅴ因子和Ⅷ因子几乎全部失活[1].血浆输注主要用于凝血因子缺乏,如:肝脏疾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接受大剂量输血患者凝血因子损失、烧伤及其它疾病的血浆置换等.现将我院1652例患者血浆输注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动态观察输注血浆引起的新生儿血糖变化。方法 通过对 14例需血浆输注的患儿 (其中早产儿12例 )血浆输入前、血浆输入 10 ,2 0 ,3 0 ,60 ,12 0min 6个时间段动态监测血糖的变化。结果 血浆输入 10min即可引起血糖的下降 ,而引起低血糖 (均为早产儿 ) ,多发生在输入 3 0~ 60min ,从平均 6 4mmol/L降至 2 0mmol/L ,t=9 186,P <0 0 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①由血浆输注引起低血糖的现象不容忽视 ,尤其是早产儿 ,与糖的供应突然中断及血浆稀释作用有关 ,应做好监测工作。②在输血浆时两条输液通道的建立可有效地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新鲜冰冻血浆(FFP)的不合理输注原因,减少FFP不合理输注。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龙岗区坪地人民医院493例输注FFP的病历资料,输注目的;比较合理输注组和不合理输注组在输注FFP前及输注后8h内凝血酶原时/d(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检查结果。结果输注FFP患者中,合理输注者为63.61%(314/439),不合理输注者为3631%(179/439);合理组PT、APTT值输注后明显低于输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理组输注前、后PT、APTT值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补充蛋白、扩容及增加营养者为目的是导致FFP输注不合理的最主要原因。非大量出血或凝血功能异常者即使输注FFP也不会改善凝血功能。为促进临床输血安全性的提升,节约有限的血液资源,需要临床上加强FFP的输血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体血浆联合异体血浆输注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肺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体血浆联合异体血浆输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研究组红细胞压积、肺动脉压力值、血红蛋白浓度、血浆黏度四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自体血浆联合异体血浆输注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血浆输注的不合理现象及对策。方法:对我院312例患者的临床输注血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科室合理数占据到42.5%,非手术科室为35.3%,在血浆输注合理情况比较上,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浆不合理输注类型主要包括有输注无指征、补充血容量以及治疗低蛋白血症,分别为51.6%、15.7%和14.1%。结论:本院不合理用浆现象依然存在,临床医生在血浆输注方面依然存在误区,需要加强对临床血浆使用的管理和考核,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的输血水平,降低血浆的不合理使用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100例大中型手术患者手术早期快速静脉输入佳乐施和海脉素对血清电解质的影响。方法:病人随机分为佳乐施组(n=50)和海脉素组(n=50),静脉输入平衡盐液500ml后快速输入佳乐施或海脉素1000ml,血浆代用品输入前后采取静脉血作血清电解质分析。结果:佳乐施输入后血清K^+较输入前降低(P〈0.05),海脉素输入后血清Cl^-和Ca^#均较输入前增高(P〈0.05)。结论:大剂量使用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在预防性血小板输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患者有无出血表现,将150例血小板计数〈50×10^9/L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出血组42例,未出血组108例。抽取患者的静脉血,枸橼酸钠抗凝,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和APCT测定。结果出血组和未出血组的PLT和APCT分别为(9±4)×10^9/L、(102±7)s,(24±11)×10^9/L、(68±9)S,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提示出血的敏感性和特异性,APCT远高于PLT;以APCT≥92s作为血小板输注的界点值,可有效预防由血小板减低引起的出血。结论APCT是血小板预防性输注的良好指征,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阂值确定为APCT≥92S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浆输注疗法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80例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输入新鲜冷冻血浆,同时给予阿维A胶囊等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阿维A胶囊等联合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后2周和4周时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2周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有效率为7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6.27,P<0.05),治疗组4周有效率为92.9%,对照组为86.8%,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3.46,P<0.05).结论 血浆输注治疗法可以有效缩短红皮病型银屑病的治疗时间,是一种较好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对活化凝固时间(APCT)对评价血小板输注疗效的价值进行探讨与研究。方法对2011年6月-2012年3月入住该院并进行血小板输注的患者36例,应用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分析仪对患者血小板输注前后的APCT变化进行检测,并与血小板计数增加矫正指数(CCI)以及实际血小板回收率(PPR)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血小板输注后1h的APCT值:(61.1±.6)s与24h后的APCT值:(69.3±8.8)s,较输注前的APCT值(105.8±10.9)s,明显缩短(P〈0.01)。且正常对照的APCT值为(41.1±3.6)s。在36例血小板输注的患者中,有1例患者显示为血小板输注无效,且血小板输注后1h以及24h的CCI为7516,4356;PPR值为26.1%和11.3%,其PPR值均为无效,而CCI值于输注后lh显示为有效,在24h后显示为无效。结论APCT可以有效、科学的反映血小板质和量和变化,较全面地评价了血小板输注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血浆输注在严重肝硬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鲜冰冻血浆在治疗严重肝硬化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382例患严重肝硬化病人输注血浆,比较疗效。结果血浆输注在临床肝病治疗中有明显疗效,总有效率74%。特别适用于严重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结论经4年观察研究发现血浆输注在严重肝病治疗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 APCT)评价血小板输注疗效的价值进行研究。方法:在2011年1月至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血小板计数(PLT)均<50×10^9L^-1的血液病患者中,出血的患者34例为观察组,不出血34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静脉采血测PLT、APCT;再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中PLT <10&#215;109L-1的患者给予血小板输注,抗凝后测其APCT、PLT,并计算校正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和实际血小板回收率(PPR),比较对血小板输注疗效的评价。结果:有3例未出血患者要进行输注,出血组患者PLT≤20×10^9L^-1和PLT≤10×10^9L^-1的APCT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进行血小板输注前APCT和 PLT 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与血小板输注前相比,输注后APCT明显缩短,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中29名患者输注有效,且24h后APCT都小于80s ,有2名患者的CCI和5名患者的PPR符合血小板输注无效标准,另外5名患者的输注无效,24h后的APCT都大于80s,而CCI、PPR只有2名符合血小板输注无效标准。结论:APCT 可以较好的折射血小板数量和质量的变化,也可以较全面的评较血小板的输注疗效。  相似文献   

15.
血浆代用品快速静脉输注对血清电解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 10 0例大中型手术患者手术早期快速静脉输入佳乐施和海脉素对血清电解质的影响。方法 :病人随机分为佳乐施组 (n =5 0 )和海脉素组 (n =5 0 ) ,静脉输入平衡盐液 5 0 0ml后快速输入佳乐施或海脉素 10 0 0ml,血浆代用品输入前后采取静脉血作血清电解质分析。结果 :佳乐施输入后血清K+较输入前降低 (P <0 .0 5 ) ,海脉素输入后血清Cl-和Ca 均较输入前增高 (P >0 .0 5 )。结论 :大剂量使用血浆代用品时应监测血清电解质水平和血液酸碱平衡情况。  相似文献   

16.
田洪燕  陈伟 《新疆医学》2011,41(12):113-114
目前,输注血浆成为临床抢救,治疗患者的一种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脐血血浆在儿童白血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健康妊娠孕妇、足月顺产儿的脐血 ,每个胎盘提取 5 0mL左右血浆 ,在白血病患儿化疗后输注血浆 2次 ,观察患儿外周血WBC、Hb、PLT及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情况 ,同时动态观察患儿AFP含量变化。结果 输注脐血血浆的患儿外周血WBC恢复、骨髓增生活跃均提前 ,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Hb、PLT亦提前恢复 ,同时AFP含量仅呈暂时性升高 ,一个半月后恢复正常。结论 脐血血浆能促进儿童急性白血病病儿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 ,由于资源广泛 ,价格低 ,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脐血输注合并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脐血输注(UCBT)合并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方法:将117例慢性重肝病人分为4组,分别应用成人鲜血或冰冻新鲜血浆(对照组),UCBT,PE和UCBT+PE治疗,观察病人治疗前后部分肝功能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各治疗组病人降低血胆红素、升高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活性T淋巴细胞、CD4细胞、白细胞介素2及膜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其中UCBT+PE组的效果又优于其它各组。结论:UCBT合并PE治疗能提高重型肝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杜垚强  王震  陈秉宇  季敬璋  吕建 《浙江医学》2015,37(24):2010-2012
目的观察肝癌患者输注血浆前后凝血和肝生化指标的变化,为临床提供合理的输血和疗效评价方案。方法收集原发性肝癌住院患者病历资料,筛选出输注血浆治疗的140例患者,按照输血前凝血指标是否异常分为高凝血指标组44例和低凝血指标组96例,每例输血次数为1~2次,每次200~300ml,输血时间为上午9:00,检测时间为输血第2天上午8:00,检测凝血和肝生化指标。结果高凝血指标组患者血浆输注后凝血功能明显改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同时患者血浆输注后肝生化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明显下降,白蛋白(Alb)水平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低凝血指标组患者血浆输注前后,凝血和肝生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输注后凝血和肝生化指标得到改善,综合判断和评价血浆输注疗效需同时考虑凝血和肝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20.
冷沉淀制品一般是由2U(400ml)全血分离200ml新鲜冰冻血浆制备的冷沉淀为1袋(国内计为2U),其容量大约是25±5ml。每袋含VⅢ因子≥80IU。纤维蛋白原≥150mg及其他共同沉淀物和一定量的vWF,还含有各种免疫球蛋白,抗A抗B以及变性蛋白等。血浆冷沉淀是新鲜冰冻血浆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