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策略在脑脊液引流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4月我院神经外科行脑脊液引流治疗的患者133例作为研究组,选取2013年1月以前我院神经外科行脑脊液引流治疗的患者133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管路护理策略进行护理,研究组采用标准化策略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质量考评情况、对脑脊液引流宣教知识知晓率、对脑脊液引流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标准化护理策略可有效提高脑脊液引流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标准化策略在神经外科脑脊液引流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医院管路护理规范为基础,建立包括脑脊液引流基本要求、引流量控制、引流观察及引流宣教4个维度的脑脊液引流护理质量标准及细则,比较标准实施前、后的脑脊液引流管护理质量得分及实施后四个维度的合格率变化情况。结果 标准实施后,脑脊液引流管护理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实施前,实施后四个维度的合格率均超过标准阈值。结论 标准化策略能明显提高脑脊液引流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组护理制度在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住院的200例消化内科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采用分组护理模式,对比分析2组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后的护理效果、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合格率及文书书写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人员往返病房次数以及铃声呼叫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65.00%,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分组护理制度,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从而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对晚期肺癌患者的疼痛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研究。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60例COPD晚期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循证护理。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局部组织损伤)、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分别为(93.34±4.32)分与(81.21±5.23)分,观察组的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94.19±3.23)分高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80.19±5.49)分(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96.67%与80.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33%与50.00%,观察组更低(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有利于晚期肺癌患者疼痛的缓解,且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结核咯血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其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取自2017年10月—2018年4月本院70例肺结核咯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观察两组生活质量、咯血持续时间、重复咯血数、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物质生活、社会关系、心理状况、生理功能评分分别为(82.90±4.24)分、(84.24±3.56)分、(80.89±4.77)分、(81.93±5.25)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咯血持续时间为(3.44±0.60)d,重复咯血数为2.86%,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结核咯血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特殊艾滋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12月本科收治的艾滋病患者1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6例,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卡洛夫斯基积分及护理工作质量。结果观察组服药依从性97.50%高于71.05%(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97.50%高于对照组77.63%(P0.05),卡洛夫斯基积分(96.40±4.61)分高于对照组(87.25±8.57)分(P0.05);观察组基础护理合格率97.5%高于对照组71.05%,一组护理合格率98.75%高于对照组90.78%,关爱患者率98.75%高于对照组90.78%(P均0.05)。结论对艾滋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增加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在一氧化碳中毒抢救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于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44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按照患者临床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20例,实验组24例,其中20例患者在抢救期间接受常规护理,24例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经过相同的临床护理时长,从患者缺氧改善情况、心理护理、对于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相关知识认知程度,以及患者与家属整体满意度对于临床护理效果开展整体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缺氧改善率91.66%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心理状态改善度高于护理前[实验组由最初评分(65.32±10.51)分提高至(94.85±12.62)分,对照组由最初评分(65.74±9.02)分提高至(87.45±10.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及家属对于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相关知识认知程度也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认知程度达100.00%,对照组为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2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实验组为95.83%,对照组仅为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一种科学有序的有循证基础的护理措施,集束化护理理论及措施的提供能够更好的协助病人开展临床恢复,对于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脑外伤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72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86.57±15.72)分、情绪功能评分(81.23±10.53)分、角色功能(75.39±9.51)分、社会功能评分(67.24±6.50)分、躯体功能评分(72.94±10.96)分和生活总质量评分(77.85±13.4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0.31±12.54)分、(69.76±11.21)分、(66.86±9.74)分、(55.83±4.78)分、(68.06±10.13)分和(65.62±13.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2.22%)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外伤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模式在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同期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神经外科2014年2月~2016年2月接收的120例行同期手术的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6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预见性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为25.00%(P0.05);预见性护理干预后,实验组住院费用(8365.33±421.53)元低于对照组(11513.16±412.35)元,实验组住院时间(13.25±3.74)d短于对照组(17.71±3.45)d,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8.36±1.75)分高于对照组(83.21±1.67)分(P0.05)。结论将预见性护理模式应用于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同期手术患者中,可以有效控制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S"护理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及消毒灭菌效果。方法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筹)2021年1~12月2 000份消毒供应中心物品器械, 实施"6S"护理管理模式, 将其作为实验组。将该院2020年1~12月2 000份消毒供应中心物品器械, 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 将其作为对照组。每一个阶段的护理人员相同, 均有15名。比较工作人员对护理管理模式满意度、消毒供应中心环境管理质量、人员素质、物品消毒灭菌质量、物品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物品完好率以及存放合格率。结果实验组工作人员对护理管理模式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66.67%, 消毒供应中心环境管理质量、人员素质、物品消毒灭菌质量(93.24±4.42)分、(93.27±5.25)分、(96.56±3.61)分高于对照组(85.40±2.17)分、(85.12±2.17)分、(82.44±3.57)分, 物品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物品完好率、存放合格率1 981份(99.05%)、1 975份(98.75%)、1 952份(97.60%)高于对照组1 951份(97.55%)、1 942份(97.1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T管引流在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预防淋巴囊肿形成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1日~9月30日妇科收治的宫颈癌行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实验组术后采取盆腔放置T管经阴道加负压引流的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术后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淋巴囊肿发生情况、自我护理能力情况、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淋巴囊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及健康护理知识水平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将T管经阴道加负压引流法用于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引流,同时加强综合护理,可减少宫颈癌根治术后淋巴囊肿形成,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病种护理查房路径在创伤患者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急诊住院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急诊住院患者为观察组,采用患者功能锻炼合格率、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健康教育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评价单病种护理查房路径在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患者功能锻炼的合格率,对照组为89.92%,观察组为95.9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对照组为89.20%,观察组为95.8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合格率,对照组为87.03%,观察组为90.91%,2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对照组为(92.96±12.39)分,观察组为(99.00±6.78)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病种护理查房路径的应用,能提升患者功能锻炼的质量,提高危重患者的护理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进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重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56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28例,分别采用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及常规传统护理,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护理质量及患者生活的质量。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的Barthel评分分别为(89.53±13.37)分、(75.24±12.49)分,干预组高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干预组为(61.52±9.3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39±9.27)分;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护理质量总评分分别为(91.9±3.5)分、(64.3±4.4)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较护理前均有明显改善,分别为(73.52±9.08)分、(68.64±8.87)分,但干预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重症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神经外科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并且有助于医患关系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刘臻  高敏  徐菲菲 《妇幼护理》2022,2(18):4314-4316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患者护理风险干预的效果.方法 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80例神经外科患者,通过双盲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护理风险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存质量、护理满意度、护理风险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神经外科患者实施护理风险,能够改善生存质量、护理满意度、护理风险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普外科室责任护士手术观摩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普外科42名责任护士为手术观摩护士,将2014年7~12月择期手术的11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1~6月择期手术的12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责任护士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责任护士手术观摩。比较两组护士围术期护理质量、综合素质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估得分(98.1±3.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93.4±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的护理合格率为9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务工作者与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得分为(97.4±3.3)分与(97.9±2.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92.6±2.9)分与(91.3±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外科室责任护士手术观摩提升了护士的护理质量,增强了护士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流程再造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流程再造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流程.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间隔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健康教育评分、患者满意度和医生满意度分别为(97.8±1.2)分、98.75%、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9.6±1.0)分、86.25%、8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程再造护理可明显提高手术室服务质量和患者及医生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实境横断面考核模式在神经外科护士夜班准入考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度新护士及轮转护士18人为对照组,采用先理论后技能的培训考核模式进行夜班准入考评;选取2016年度新护士及轮转护士20人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实境横断面考核模式进行夜班准入考评,比较两组护士准入合格后单独值班期间的工作能力、夜间护理质量、1年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值班期间的工作能力得分为(90.78±5.71)分,高于对照组(80.41±10.7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夜间护理质量得分为(90.84±6.73)分,高于对照组(86.07±7.3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准入后1年内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为15例,低于对照组40例;观察组护士及带教老师对此考核模式应用于夜班准入考评中的满意度、病人及家属对新准入护士的满意度分别为100.00%,10/10,98.61%,高于对照组72.22%,6/10,9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实境横断面考核模式应用于神经外科夜班护士准入考评,能够提高新准入护士的临床工作能力,有效改善夜间独立值班时的工作质量,保障夜间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使用床旁引流记录表,对实施效果进行调查分析,并得出结论,为今后提供便捷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供参考信息。方法自行设计床旁引流记录表,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2月南昌市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病区第一医疗组诊治并留置引流管的患者200名,以住院号单、双号的形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仅实施常规的引流护理并按江西省卫计委护理书写规范进行记录;实验组患者除实施常规的引流护理和记录外,同时使用床旁"引流记录表"。以南昌市第一医院护理书写质控检查得分、医生查房花费的时间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客观评价指标,对实施床旁"引流记录表"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记录的书写质控检查得分分别为(94.32±2.87)和(89.63±3.36)(t=4.86,P0.05);医生为每位患者查房花费的时间分别为(3.05±0.87)min和(5.40±1.54)min(t=-13.31,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实验组为92.22%,对照组为81.11%,两组患者的满意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床旁引流记录表有利于提高护理记录的准确率、医生查房的工作效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股骨干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中重度疼痛发生率明为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42.86%;实验组住院时间(6.73±2.11)d,明显低于对照组(9.35±1.94)d;实验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为(93.62±3.9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2.19±3.7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干骨折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优化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功能训练的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将8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健康宣教、功能训练等全程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施功能训练模式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3.2%)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8,P0.05),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165.4±16.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137.6±1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9,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3d、1周、2周的NI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时间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训练的护理模式可显著恢复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神经功能,治疗效果显著,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