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敏志 《当代护士》2018,(4):101-103
目的探讨信息化病理标识规范管理在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于2016年6月~2017年5月基于病理标本电子信息系统设计了病理标识模板,实施对标本信息进行输入、保存、打印、粘贴然后送检登记的信息化病理标识规范管理。选取规范管理后手术患者的1208份病理标本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实施前(2015年6月~2016年5月)采用传统的人工申请、标记、收集、核对、登记、送检的1181例病理标本作为对照组。统计并分析信息化实施前后两组病理标本平均送检时间;比较两组问题标本发生情况如字迹不清、申请单/标签污染、信息不符、标本混淆、核对延迟等;采用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并统计手术室及病理科相关人员(手术医师、手术室护士、病理科工作人员)对信息化实施前后病理标识使用的满意度。结果信息化实施后病理标本送检所需时间为(31.2±6.0)min,较实施前的(98.7±8.8)min明显缩短;标签准确率实施后(99.8%)较实施前(94.8%)明显提高;信息不符、标本混淆、申请单/标签污染、字迹不清、核对延迟等问题标本发生率均较实施前显著降低;手术室及病理科人员对病理标本标识使用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实施前,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中应用信息化病理标识规范管理,能显著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问题标本的发生,手术室及病理科相关工作人员满意度均较高,对于提高病理标本管理质量及手术安全管理水平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维细化分类管理模式在手术病理标本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9月的839份手术病理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实施三维细化分类管理模式前涉及送检标本417份,实施三维细化分类管理模式后涉及送检标本422份,比较实施前后标本管理效果。结果:三维细化分类管理模式实施后手术标本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手术室、病理科、手术科室工作人员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三维细化分类管理模式可提高手术病理标本管理质量以及手术室、病理科、手术科室工作人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李亚兰 《当代护士》2014,(3):159-161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法在提高标本管理质量及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法完善标本管理流程,找到病理标本管理缺陷的关键因素,改进风险控制策略。结果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后手术标本送检缺陷率下降(P〈0.05),手术医师、病理科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提高(P〈0.05)。结论六西格玛管理法能有效提高病理标本管理质量,保证了医疗工作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对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JCI)认证的开展,在同质化理念下门诊手术流程再造优化的应用与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本院完成的门诊手术685例,根据项目实施时间分为流程再造前309例和流程再造后376例。比较流程再造前后发生的门诊病历准备不完善、手术记录书写不规范、病理标本缺陷及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差异。结果实施门诊新流程后,门诊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性得以提高,病历准备更加完善(P0.05),手术记录书写更加规范(P0.05),病理标本缺陷发生数量降低(P0.05),患儿及家属满意度提高(P0.05)。结论在JCI同质化理念指导下实施门诊手术流程再造能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护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信息化病理标本送检系统在综合性医院日间手术病理标本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非同期前后对照设计,将本院2020年1月—6月未应用信息化病理标本送检系统的1 395份日间手术病理标本设为对照组,2020年7月—12月应用信息化病理标本送检系统后的1 918份日间手术病理标本设为观察组。对比信息化病理标本送检系统应用前后的日间手术病理标本管理缺陷率,调查应用前后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日间手术病理标本送检流程的满意度。结果 应用信息化病理标本送检系统后日间手术病理标本管理缺陷率大幅降低,手术室护理人员对优化后的日间手术病理标本送检流程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信息化病理标本送检系统能显著提高日间手术病理标本管理质量,使日间手术病理标本送检流程信息化、规范化,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6.
流程再造管理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设计合理的工作流程,规范门诊输液管理。方法运用流程管理的思维和方法,对门诊输液室工作流程进行再造。记录实施后半年内护理差错及缺陷的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情况,并与去年同期相应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门诊输液流程再造前后,护理差错及缺陷发生率分别为0.012%、0.002%,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2.9%、97.9%,流程再造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输液流程再造有利于减少护理安全隐患,保证护士执业安全和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流程再造在儿科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合理的工作流程,规范儿科门诊输液管理。方法运用流程管理的思维和方法,对儿科门诊输液室工作流程进行再造,记录实施后护理差错及缺陷的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情况,并与去年同期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儿科门诊输液流程再造前后护理缺陷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工作流程再造减少了护理安全隐患,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设计最佳的工作流程,规范儿科门诊输液管理,提高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服务质量。方法运用流程再造管理的方法,借助信息技术和机械设备对原来的输液流程进行再造,记录实施后护理差错及缺陷的发生情况、平均输液等待时间和患者满意度情况,并与去年同期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儿科门诊输液室流程再造前后护理差错缺陷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输液等待时间由改造前的30~60min缩短至改造后的20~30min。结论儿科门诊输液流程再造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护理安全隐患,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王蕾  王娅丽 《护理学报》2014,(22):19-20
目的探讨流程再造在痰培养标本留取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调查的方式,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内科2012年3月—2013年2月的患者1 330例,分析造成患者痰培养标本送检率和阳性率低的原因;针对呼吸内科患者痰培养标本留取流程中存在的问题,选取2013年3月—2014年2月患者1 517例,进行痰培养标本留取流程再造,比较流程再造前后的留取痰培养标本情况。结果流程再造前后呼吸内科患者留取痰培养标本率、痰标本镜检合格率、送检及时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痰培养标本流程再造能明显提高呼吸内科患者留取痰培养标本率、痰培养标本镜检合格率、3 d内痰培养标本送检率,为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提供病原学依据,从而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促进疾病的早日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马琳  李锋  张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5008-5008
医院业务的流程再造在诸多文献中提及,其实质是改变不符合患者要求的老做法,再造社会需要、患者需求的科学流程,对医院的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和优化是发展的趋势,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病理科的资料主要包括送检组织的蜡块、切片及送检申请单,我院针对以上资料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合和优化,完善和再造新的病理资料管理流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再造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流程。方法:对原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流程进行研究分析并对流程进行优化再造,比较流程再造前后手术标本缺陷率。结果:流程再造能更高质高效地处置管理手术室病理标本,流程再造后手术病理标本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流程再造前(P0.05)。结论: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流程再造,使得手术标本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分工明确,责任分清,规范了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工作质量得以持续改进,减少了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管理模式对降低手术室病理标本送检差错率的影响。[方法]成立 QCC,通过 QCC 活动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加以改进,比较 QCC 成立前后手术室病理标本送检情况。[结果]QCC 实施后护理人员工作热情、沟通能力、创造性思维、责任与荣誉、团队合作精神及总评分高于实施前(P <0.05),手术室病理标本送检时标本丢失、标本混淆、名称不符、标本留置不当、标本记录不全、无申请单等缺陷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 <0.05),标本送检时间、标本处理费用少于实施前(P <0.05),病人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P <0.05)。[结论]QCC 活动可有效提高病理科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手术病理标本管理质量、病人满意度,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护理流程再造在降低大小便标本漏检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QCC活动进行流程再造的管理方法对大小便标本采集流程在人员配合、分工、质控等工作方面进行改进再造,对流程再造实施前后大小便标本漏检率及留取大小便标本平均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经流程再造后的工作流程大小便漏检率明显低于流程再造前,漏检率由24.14%降至11.62%;留取大便平均时间由5.9 d降至2.8 d;留取小便平均时间由2.3 d降至1.5 d.上述指标实施流程再造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CC活动护理流程再造降低了大小便标本漏检率,患者留取大小便的平均时间缩短,同时减少了出院病历的不完整性,也提高了医生对大小便标本成功送检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病理标本新鲜送检流程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采用不同比例的前后对照研究,对照组:2010年4~9月采用传统标本流程管理;实验组2010年10~2011年3月,除夜班和急诊手术,所有标本均采用HORTIG气动传输系统实施新鲜标本送检流程。结果标本送检流程优化后,新鲜标本快速送检率由对照组的16.0%提高到实验组的84.2%;标本管理缺陷率从对照组的0.55%降低到实验组的0.01%,(均为P<0.001);从对照组的13 626次核对降低到实验组的2 808次核对,核对频率降低了79.4%。结论实施手术病理标本新鲜送检流程管理,能降低病理标本送检环节的安全隐患,提高送检病理标本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王桂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0):2377-2378
医院业务流程再造是以美国迈克尔.哈默博士的业务流程再造管理观念为指导,其实质是改变不符合患者要求的老做法,再造社会需要、患者需求的科学流程。对医院的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和优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需要。2007—10本院病理科针对病理标本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进行整合和优化,完善和再造了新的病理标本管理流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王慧  吕澄 《现代护理》2007,13(24):2306
目的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改进传统的采集及送检标本的流程,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检验报告,方便诊治,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工作效率。方法运用流程再造的技术和方法,对原有的不合理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结果改进后患者等待时间缩短,满意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显著提高。结论流程再造使抽血过程更加科学、合理、高效。  相似文献   

17.
王慧  吕澄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13(24):2306-2306
目的 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改进传统的采集及送检标本的流程,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检验报告,方便诊治,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工作效率.方法 运用流程再造的技术和方法,对原有的不合理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结果 改进后患者等待时间缩短,满意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显著提高.结论 流程再造使抽血过程更加科学、合理、高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用六西格玛管理在检验标本采集与送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六西格玛管理的DMAIC流程,即界定阶段(D)、测量阶段(M)、分析阶段(A)、改进阶段(I)和控制阶段(C),对检验标本采集与送检进行管理,调查相关人员及科室对该项工作满意度。结果:病人满意度及采集与送检标本质量实施管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检验标本采集与送检六西格玛管理后,改进了我院检验标本采集与送检流程,加强了检验标本的质量控制,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流程再造在PICC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分析PICC管理流程,对原有不合理流程进行重组再造。比较流程再造前后HCC置管例数、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置管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r检验。结果流程再造后,PICC在临床推广运用,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增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均显著提高。结论流程再造使PICC管理更加规范、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手术病理组织标本流程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对精细化管理在手术病理组织标本流程使用并评价效果。结果应用精细化管理在手术病理组织标本流程后表单书写的合格率、手术病理组织标本保管效果合格率、标本送检的合格率等均得到了提高(P0.01);失误送检率降低(P0.01)。结论精细化管理促进了护理人员及送检人员的责任心,降低了缺陷发生率,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