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进行高压氧治疗的脑系科病人中,带气管套管,需随时吸出气管内分泌物的病人较多,而高压氧舱内是不能使用电动吸引器的,只能用脚踏吸引器吸痰。使用脚踏吸引器既费力又麻烦。目前尚没有  相似文献   

2.
目的自行研制一种方便携带的小型吸引器,用于院内危重患者转运途中口咽部分泌物的吸出,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方法选取20例呼吸道评估风险高的危重患者,使用自制便携式吸引器在转运途中进行抽吸,观察其效果。结果入组的20例患者中,17例患者可顺利抽吸口腔唾液及1、2度黏稠度痰液,3例达3度黏稠度的痰液抽吸效果不佳。结论该设备小巧轻便,内带蓄电池,便于携带,方便操作,可在危重患者转运途中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转运过程中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顾琴  张红  黄华  苏琴 《中国护理管理》2013,13(4):109-110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2011年9月开始将无缝隙护理管理应用于急危重症患者在急诊与ICU的转运交接过程中,通过完善转运流程、规范交接内容等提高患者转运交接质量,比较实施前、后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情况及急诊、ICU护理人员满意度互评结果。结果: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后,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情况及急诊、ICU护理人员满意度互评较实施前均有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可提高急诊-ICU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质量,提高护理人员对科室之间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手术过程中吸引血液、体液及分泌物为较频繁的操作.其吸引器的种类很多,但吸引方式均为脚踏控制和台下调控式.脚踏吸引式,手术者和器械护士配合难以协调;台下调控式噪声持续存在,分散了手术人员的注意力.为解决这些问题,对吸引管进行改进,自制了术者自控式吸引管,术中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童艳琼 《护理研究》2010,(1):177-177
手术过程中吸引血液、体液及分泌物为较频繁的操作。其吸引器的种类很多,但吸引方式均为脚踏控制和台下调控式。脚踏吸引式,手术者和器械护士配合难以协调;台下调控式噪声持续存在,分散了手术人员的注意力。为解决这些问题,对吸引管进行改进,自制了术者自控式吸引管,术中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移动ICU的建立,总结1345次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情况。方法:分析2010年2月~2012年10月我院重症医学科"移动ICU"的建立及这个阶段完成的院内安全转运情况,总结"移动ICU"的护理工作规范。结果:"移动ICU"在重症医学科建立30个月以来,安全转运患者1345次。结论:"移动ICU"的建立,专业的护理转运人员,规范化的转运流程,提高了医护人员转运工作效率,保障了转运安全,有利于重症医学科患者转运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CU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方法,以确保患者转运安全。方法:针对ICU患者不同病情,做好转运前的准备工作,制定完善的转运流程,加强转运途中的安全护理及患者心理护理。结果:ICU危重患者均能得到安全转运,未发生意外。结论:完善针对不安全因素的预见性护理,能大大提高患者转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ICU机械通气患者外出检查转运的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外出检查转运的护理,不断补充和完善ICU患者安全转运制度。方法:回顾2009年1~12月期间我科26例ICU机械通气患者外出行CT、MRI检查的全过程。结果:本组26例患者在外出检查过程中未出现非计划性拔管,未发生死亡,成功转运率为100%。结论:转运前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准备抢救物品及药品;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保证呼吸机的正常运转,及时处理异常情况,是成功转运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CU设置呼吸治疗护士参与患者安全转运的效果。方法选择ICU急危重症患者22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转运,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成立转运小组、制订转运流程、实施由呼吸治疗护士参与的患者转运。结果观察组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转运后护理人员互评满意度高。结论危重症患者转运是ICU抢救、治疗的重要环节,采用呼吸治疗护士参与患者的转运可以有效降低转运风险,是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应用移动ICU模式提高安全性的效果。方法将221例APACHE—Ⅱ评分≥12分的重症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100例及观察组12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转运,观察组采用移动ICU模式转运。分别记录转运时间、检查等候时间、护士转运前准备时间及转运前后不良事件发生例次等。结果观察组检查等候时间、护士转运前准备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转运中不良事件发生数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移动ICU模式有助于提高重症患者转运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李明曲  苏黎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8):2936-2940
目的探讨预警分级管理在ICU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该院ICU需要院内转运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内转运方式,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警分级管理。结果干预组转运前准备时间、转运时间及检查等候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SpO2下降、SBP下降、严重输液外渗、非计划拔管、设备故障及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预警分级管理能够提高ICU患者院内转运效率,降低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转运质量,保证转运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提高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加强对危重患者转运的管理,确保危重患者的安全.方法 针对重症患者转运中存在的问题,在2012年构建并实施按监护室标准配备的移动ICU,以专业化转运人员、监护和生命支持设备、二级救护站点、转运流程和预案为要素,严格进行质量控制,完成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结果 共成功转运患者214例次,一次转运成功211例次.本组中有3例机械通气患者在转运起始阶段脉搏血氧饱和度下降至90%以下,即刻返回ICU,病情稳定后再次转运成功.本组无人工气道移位和意外死亡等情况发生.结论 移动ICU转运延续了监护室环境和危重病管理水平,可降低危重患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转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精准化管理在ICU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3~12月ICU收治的388例需行院内转运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94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行院内转运,实验组按照精准化管理转运流程行院内转运。比较2组患者院内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及院内转运接收科室满意度。 结果 实验组院内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507,P=0.019),院内转运接收科室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Z=-8.385,P<0.001)。 结论 将精准化管理理念应用于ICU患者的院内安全转运中,使转运行为更加规范、严谨、细致、安全,提高了转运效率,提升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及评估意识,降低了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确保了患者安全,减少了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6例机械通气需院内转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100%患者均能实现安全转运,无发生死亡病例。转运途中出现的意外均能得到有效应对。结论:通过转运前预见性护理、转运中严密监测和转运后反馈等措施,可确保ICU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循证证据总结制订并优化ICU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方案,并评价该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检索分析相关循证证据的基础上构建ICU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方案,干预前实施常规ICU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方案;干预初期实施基于循证证据构建的ICU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方案,干预中期实施通过质量审查后逐步优化的转运方案,干预后期实施优...  相似文献   

16.
王月娟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6):2527-2529
目的探讨工作坊教学模式在ICU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培训中的实施效果。方法该院在2016年10~12月应用工作坊教学模式对22名ICU全体护士进行培训,了解培训对象对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情况及对比工作坊成立前后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各种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培训对象对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较高,培训后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各种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工作坊教学模式在ICU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护士技术水平,降低危重病人院内转运过程中各种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胸心血管外科患者 ICU 转出交接班质量,避免护理差错和纠纷。 方法 2010 年 1 月-6 月,针对患者转运出现的问题,在查阅文献及专家咨询的情况下,自行设计胸心血管外科 ICU 患者转出交接单,对患者转出 ICU 时的病情、用药、并发症等信息进行完善,同时规范交接班签字手续。尔后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交接单运用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转出交接单的应用,提高了病房护士对 ICU 护士交班质量满意度,其增加率波动在 0.00% ~ 33.4%。 结论 转出交接单的使用能够提高 ICU 患者术后转运交接质量,预防护理差错和纠纷,确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8.
总结10例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管理体会。组建专业的转运团队,制定转运流程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转运前充分评估病情并做好仪器和用物准备,转运途中做好患者及仪器的安全管理,转运后做好再查工作,均是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重点。经以上转运方法,6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完成ICU与导管室间的转运,3例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顺利完成CT检查,1例重症肺部感染合并心源性休克心搏骤停患者在急诊科紧急建立体外膜肺氧合后安全转运至ICU。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ICU机械通气患者外出检查转运途中的危险因素,保证转运安全。方法对5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外出检查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ICU外出检查机械通气患者由于本身疾病的复杂性、治疗护理措施不到位,在检查过程中易出现病情改变、意外伤害、治疗中断或延误、管道脱落等危险因素。结论检查前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作好充分准备,在搬动或转运过程中不间断使用呼吸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证呼吸机运转正常,及时处理异常状况;检查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才能保证患者外出检杏转运途中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评估ICU危重病患者院内转运的风险,持续改进ICU患者安全转运的护理对策。方法总结ICU 415例危重病患者院内转运。结果转送成功率为99.3%,出现意外发生率为0.7%。结论对危重病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和预处理,熟练掌握抢救技术,不断完善转运流程,各种抢救物品处于备用状态,可提高危重病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