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综述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护理进展,并发症的护理主要包括囊袋感染、囊袋积液、起搏器电极脱位或断裂、起搏器工作障碍及综合征等的护理.认为通过术前预防、术后对症治疗及运动指导等对症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永久性起搏器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李晓燕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3):5707-5708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安装起搏器术后囊袋血肿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006-09-2009-09 16例安装起搏器术后囊袋血肿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手段,及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16例患者均未发生起搏器囊袋感染,康复出院。结论由于老年人生理特征及长期服用抗凝药等因素易发生囊袋血肿,术前的预防护理、术后的严密观察和及时的治疗护理可使血肿消失,降低囊袋感染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选取2018年7月ICD术后起搏器囊袋表面多发水泡1例,总结其治疗护理经念。治疗过程中对起搏器囊袋表面水泡的处理,预防感染及起搏器术后相关并发症的护理,提供心理支持。患者起搏器囊袋表面皮肤恢复良好,未出现起搏器感染等并发症,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拔除永久起搏器电极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及重新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术前术后护理措施,认为应该加强对起搏器感染的预防,并采取有效措施护理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发生囊袋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本院2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人术后患者囊袋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护理。结果2例患者分别于6个月、9个月起搏器切开处皮肤干性坏死,给予囊袋清除术和重新置人起搏器。结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囊袋感染的发生与囊袋大小是否合适、术中操作及患者个体差异有关,应针对原因进行积极治疗和护理,指导患者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6.
沈芸 《护理与康复》2011,10(6):493-494
总结202例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的预防与护理.预防囊袋感染的护理重点是术前做好皮肤准备,严格手术环境、无菌物品、手术者的手及手术过程的无菌技术管理,术中做好患者护理,减少创伤,注意囊袋制作时大小合适,术后加强切口感染的预防护理.发生囊袋感染1例,201例术后1周拆线,切口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 对2005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接受起搏器植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与分析,探讨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性地实施防护对策.结果 1070例行起搏器植入手术的患者中发生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20例,感染发生率为1.87%.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囊袋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次数、手术持续时间、囊袋血肿、切口脂肪液化和导管室无菌环境等.20例囊袋感染患者中有12例发生在术后1~6个月,占60%;3例发生在术后0.5~2.0年,占15%;5例发生在术后2年以上,占25%.对所有发生囊袋感染患者的感染创面进行分泌物培养,其中有5例占20.00%患者的分泌物经培养为阳性,真菌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其他15例患者的分泌物培养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囊袋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次数、手术持续时间、囊袋血肿、切口脂肪液化和导管室无菌环境等,针对这些因素应积极控制囊袋血肿,加强营养支持及基础护理,加强手术基本功的训练,充分做好原起搏器再安置术前、术中、术后的综合性预防护理措施,降低囊袋感染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1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行三腔起搏器植入术前及术后的护理方法,包括术前患者皮肤的准备、抗心律失常的处理,术后预防囊袋出血、感染、电极脱位的护理及心理护理,认为三腔起搏器植入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完善围手术期护理,预防并发症,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的舒适度,缩短住院时间,提高远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08年12月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49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与穿刺相关的不良反应有:腰酸背痛、尿潴留、睡眠障碍、囊袋血肿、囊袋感染、气胸,与心脏相关的不良反应有:电极脱位、心室纤颤、心包填塞、感知障碍、起搏器综合征。所有的不良反应经相应处理后,患者均恢复正常。结论:术前做好患者的健康指导,术中严格规范无菌技术操作,术后密切观察和护理,出院后加强随访,可预防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王卫菊 《当代护士》2014,(12):22-23
总结了29例永久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护理体会。术后护理包括一般护理、预防电极脱位的护理、出血及血肿的护理、起搏器袋囊感染的护理、饮食及其他护理、出院指导。认为对永久性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加强术后临床护理,可取得较好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王丽萍 《天津护理》2011,19(6):345-346
总结5例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破溃的原因及治疗护理措施,提高早期识别能力,完善术前准备、术中规范操作、术后定期随访及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可降低囊袋破溃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例老年患者起搏器囊袋感染的相关原因及护理。方法 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集6例起搏器术后囊袋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感染的相关原因及护理。结果 203例起搏器植入患者,发生囊袋感染6例,占2.96%;4例为初次安置起搏器,2例为原部位更换起搏器;近期感染2例,远期感染4例;浅表感染2例,深部感染4例。创面分泌物培养出表皮葡萄球菌2例,耳葡萄球菌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2例无菌生长;血培养结果均为阴性。6例患者经局部清创、静脉应用抗生素及积极的护理后,伤口均I期愈合;5例由对侧植入新起搏器的患者在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时未见囊袋感染。结论老年患者是起搏器囊袋感染的易发人群,针对原因进行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分析2005-05-2009-12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心内一科对82例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护理。结果 1例患者发生了切口感染,5例发生囊袋血肿,1例电极脱位,其余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运用前瞻性思维从术前展开一系列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不同护理方法预防华法林抗凝患者起搏器术后囊袋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华法林抗凝患者行起搏器植入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采用不同预防囊袋出血措施分为两组。 A组患者术前调整INR至1.5~2.0,围手术期不停用华法林,术中应用凝血酶,术后延长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时间至48 h;B组患者术前调整INR至1.5~2.0,术前3 d停用华法林,改用低分子肝素替代抗凝治疗,术后恢复使用华法林,术后给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 h。比较两种方法预防起搏器术后囊袋出血的效果。结果共840例行起搏器手术患者中,有78例为长期使用华法林抗凝的患者。 A组患者42例,术后发生轻度囊袋出血4例,中度囊袋出血1例。 B组患者36例,术后发生轻度囊袋出血7例,中度囊袋出血3例,重度囊袋出血1例。结论华法林抗凝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出血的风险增高,术中应用凝血酶,而术后延长弹力绷带加压时间对预防囊袋出血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起搏器植入患者192例,总结并发症及护理对策。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气胸1例;电极脱位1例,囊袋血肿3例,囊袋感染2例,起搏器感知功能障碍2例。所有并发症经过针对性护理及治疗后全部治愈。结论: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囊袋血肿,应加强对植入起搏器常见并发症的认识,加强护理工作,尽可能将并发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6.
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随着起搏技术的迅速发展,应用更加广泛,与此同时,手术并发症也随之而来,如缓慢性心律失常、电极移位、囊袋感染、囊袋血肿、起搏器故障等。因此,护士应充分认识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掌握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消除或减少其危害。本文就起搏器并发症类型、发生率、发生原因、预防护理对策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脏起搏器术后囊袋血肿的相关因素与护理.方法调查分析7例病人发生囊袋血肿的原因、发生时间、血肿大小及发现血肿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结果5例囊袋血肿发生在术后24h内,其中1例由护士查看伤口时发现,4例由医生换药时发现;2例囊袋血肿发生在术后14天,病人出院后在家中发现.7例病人的囊袋血肿经穿刺抽吸、切排、止血、沙袋压迫等处理后痊愈.结论起搏器术前应全面评估病人的身体状况,停用抗凝药与抗血小板制剂;术中应规范操作,止血彻底;术后应仔细查看伤口,发现囊袋血肿妥善处理.同时还应对病人加强起搏器知识教育,做好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相关并发症发生原因、处理方法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本院106例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患者进行随访,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9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1例,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16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房室传导阻滞12例,持续性心房颤动伴缓慢心室率或3 s以上长间歇8例.[结果]并发症15例,其中包括气胸1例,囊袋内积血及血肿5例,起搏器囊袋感染4例(2例合并囊袋血肿),导线脱位2例,电极导线尾端与脉冲发生器连接不紧1例,起搏器综合征1例,上肢深静脉血栓1例,经及时相应处理后治愈或缓解.[结论]加深对起搏器常见并发症的了解,重视术前预防及术中规范操作,加强术后随访及起搏器知识教育,及时发现并积极处理是预防起搏器相关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总结11例迟发性起搏器囊袋血肿的观察及护理。护理重点为加强囊袋血肿的观察,做好心理护理,抽出血肿积血时密切配合,做好芒硝外敷护理。经积极治疗及护理后,11例患者2~4d后血肿完全消散,无1例发生囊袋感染。  相似文献   

20.
屠金娟  秦丰明 《护理学报》2016,23(13):49-50
回顾分析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487例,术后并发感染13例,其术后并发感染原因包括:患者伴有基础疾病;手术因素,如手术持续时间长、装置囊袋不合适、囊袋血肿;术前备皮不到位,术后伤口敷料有渗液、渗血未及时换药。预防对策:基础疾病控制,加强术前宣教;认真贯彻手术无菌操作原则,增强医护配合能力;术前规范备皮,术后密切观察切口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做好出院后随访。本组11例患者积极换药、加强抗感染等保守治疗,有10例抗感染成功,随访期间(术后2~5年)未再发囊袋感染,1例感染反复发作予持续换药;1例将原起搏器消毒后重新置入治愈;1例去除原起搏器及电极导线,对侧置植入新起搏器后痊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