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调查和分析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相关因素,探讨有效控制和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措施。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19例住院跌倒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19例住院患者跌倒案例中,主要是高龄患者(65岁的占68.42%),跌倒主要发生在高危时段(中班占26.31%、夜班占68.42%);分析相关因素有:(1)护士对患者评估不准确;(2)护士宣教、防范措施不到位。这些因素都与护理管理机制、人员结构层次等有关。结论医院应针对住院患者存在的高危因素,强化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的安全意识,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并落实到位,从而避免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针对跌倒/坠床高危住院患者的三级监控措施对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效果. 方法对住院患者进行及时准确评估,对跌倒/坠床高危患者实行责任护士、护士长、科护士长三级管理和监控,加强护士的培训,鼓励呈报不良事件.结果 经过对跌倒/坠床高危住院患者的三级监控,有效降低了住院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 针对高危住院患者的三级监控管理措施可有效减少其跌倒及坠床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高危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跌倒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009年4-12月在南京脑科医院住院的415例精神病患者,采用亨德利Ⅱ跌倒风险模型评估表和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跌倒评估,找出精神病患者跌倒的高危因素和高危人群。结果: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发生率为13.01%;男性、有跌倒史、伴发慢性病、采用电休克治疗以及饮食差等是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跌倒的高危因素;亨德利Ⅱ跌倒风险模型量表≥7分、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2分是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跌倒的高危人群。结论:精神病患者发生跌倒的频率较高,跌倒的发生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有跌倒危险的高危精神病患者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来预防。  相似文献   

4.
袁桂平  吴彩霞 《护理与康复》2012,11(10):980-981
总结住院患者的防跌倒安全管理。制定易跌倒患者评估监控制度及措施,包括:患者入院后跌倒风险评估,预防高危患者跌倒措施,高危患者跟踪、评估、监控,实施跌倒应急预案。经1年实施,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由0.55%降至0.12%,保障了住院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在预防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应用"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监控表"对60岁以上的住院患者进行跌倒危险性评估,筛选出跌倒高危患者205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防止住院期间意外跌倒。结果:205例跌倒高危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1例,发生率为0.49%,跌倒率由2011年的2.15%下降到0.49%。结论: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老年患者意外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老年医院预防患者跌倒管理流程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建立与实施预防患者跌倒管理流程,探讨控制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对病区住院患者实施预防跌倒管理流程,主要内容包括入院评估、签署"预防跌倒告知单"、高危警示标识的应用、针对高危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强化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及不良住院环境的改善等。结果:实施预防患者跌倒管理流程可降低跌倒发生率,有助于建立合作性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回顾性研究探讨预防患者跌倒的方法,降低康复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康复科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的33例患者的跌倒原因,结合临床采取相应措施后,将2011年1~12月收治的789例跌倒高危患者跌倒发生率(对照组),与2012年1~12月收治的812例跌倒高危患者跌倒发生率(观察组)比较。结果筛查的812例跌倒高危患者在住院期间仅有2例患者发生跌倒,跌倒发生率为0.25%,较2011年1~12月6例(0.76%)明显下降。结论应用回顾性研究并采取相应措施可有效防止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提高住院患者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676例≥65岁跌倒高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护理宣教、床头挂防摔倒警示标识、打起床栏等);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运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预防住院期间意外跌倒的发生。结果对照组发生跌倒5例,跌倒发生率为1.48%。观察组发生跌倒1例,跌倒发生率为0.29%,对照组跌倒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运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预防住院老年患者意外跌倒的发生,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肝病内科高危跌倒风险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预防跌倒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对肝病内科高危跌倒风险住院患者运用PDCA程序找出跌倒常见原因并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成立跌倒管理小组;制作相关的健康宣教材料;在病房的重点区域张贴警示标识;对住院患者进行跌到风险筛查;对有高危跌倒风险的患者及家属进行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高危跌倒风险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及时评价效果。结果实行PDCA循环管理后,肝病内科高危跌倒风险住院患者跌倒的人数由2014年的17例,降至2015年的1例,风险发生率仅为0.064‰,患者安全得到保障。结论执行PDCA循环管理可以减少肝病内科高危跌倒风险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发生的13例住院老年患者跌倒事件的原因及安全管理措施.发现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包括疾病因素、个人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和护理人员、陪人等因素.认为加强住院患者跌倒风险管理,改善病房环境,强化各级护理人员的知识培训,对跌倒高危患者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及护理措施,有利于避免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对肿瘤住院患者的跌倒风险发生情况。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28 338例肿瘤住院患者进行跌倒风险管理,通过患者跌倒评估表,建立跌倒管理质量评价敏感指标和完善患者跌倒防范体系。结果实施精细化管理策略前后进行比较,护士跌倒评估及时性由98.8%上升到99.4%;准确性由98.5%上升到99.5%;高危患者护理措施落实率由94.1%上升到98.7%;肿瘤患者跌倒发生率由0.12‰下降至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跌倒风险管理,可提高护士跌倒风险管理能力,降低患者跌倒发生率,保障住院安全,是临床较为规范、有效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循证护理在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中的临床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查证老年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针对性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意外跌倒的发生。方法:应用《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对每位入院者进行跌倒危险性评估,筛选出跌倒高危患者220例次,查阅文献找出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根据不同原因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防止患者住院期间意外跌倒。结果:220例次跌倒高危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意外跌倒。结论:针对老年患者跌倒的因素,明确高危人群和重点对象,采取有效的防范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老年患者跌倒而造成意外伤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预防住院肿瘤患者跌倒的有效措施,提高肿瘤患者住院安全。方法对26例住院肿瘤患者发生跌倒的时间、场所、跌倒时状态、高危评估情况、当班护士层级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肺癌、食管癌及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及使用1种及以上的跌倒高危药物者为跌倒高危人群;跌倒的地点主要在床边及厕所;中夜班、低层级护士值班期间为跌倒高危时段;夜间跌倒主要与如厕有关,白天跌倒主要与患者散步、站立聊天或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等有关,中午跌倒主要与患者突然改变体位有关。结论应用适合住院肿瘤患者跌倒风险评估工具,重视高危患者动态评估,加强低层级护士培训与考核,重视高危时段、高危状态及康复锻炼时的管理,强化健康教育及效果评价,进行全面评估、重点管理,可防范住院肿瘤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防跌倒强化管理措施在呼吸科老年患者防跌倒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泰安市立医院呼吸科住院的老年患者1312例中具有跌倒风险的39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96例。对照组防跌倒护理按呼吸内科常规老年患者防跌倒安全管理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防跌倒强化管理措施,包含老年住院患者的防跌倒管理制度、跌倒危险因素综合评估、跌倒风险告知书、防跌倒管理措施、持续改进以及质量控制等一系列措施。对比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跌倒意识行为评分预报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防跌倒强化管理流程两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跌倒意识行为评分(87.77±10.34)明显高于对照组(62.66±7.34)(P<0.01);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4.99%)也高于对照组患者(66.32%)(P<0.05)。结论实施防跌倒强化管理措施可以对呼吸科老年患者在院期间潜在的跌倒危险因素进行预见性的识别与评价,从而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最为妥善的处理,有效避免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跌倒事件,对于确保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安全性的维护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蒋丽红  谭伟丽 《临床医学》2013,33(9):124-125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对于降低神经内科住院老年患者意外跌倒的效果,以寻求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患者跌倒发生率。方法对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别选取两个病区老年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护理管理防跌倒干预,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在进行护理管理前跌倒发生率为26.98%,对照组为28.3%,护理管理干预后研究组仅4例发生跌倒,发生率为6.35%;对照组10例发生跌倒,发生率为18.87%,研究组跌倒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管理应用于神经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可显著降低其意外跌倒的发生率,保护患者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总结656例老年跌倒高危患者的护理。通过分析发生跌倒的原因,从心理、生理、环境及病情方面进行个体化护理联合循证护理,在住院期间无1例跌倒发生。认为对老年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跌倒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肿瘤专科医院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的原因,探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8年1月—12月发生跌倒的45例肿瘤患者进行原因分析。结果45例患者中,有陪护29(64.44%)例、没有陪护16(35.56%)例;鼻咽癌患者跌倒比例最高,占40.00%。跌倒不良事件发生的3个主要原因是化疗1周内(44.44%)、电解质紊乱(40.00%)、贫血(35.56%)。结论重视肿瘤患者的安全评估,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预防,提高患者及照顾者的跌倒预防意识,加强健康宣教,有助于降低肿瘤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跌倒风险情况及影响因素,拟定管理应对措施,以期降低这类人群跌倒发生率。方法选取2016年5-11月入住神经科内科、老年医学科符合诊断标准的103例帕金森病住院患者作为调查对象,由2名经过专用量表培训的研究护士负责全部问卷调查,包含(1)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及其他;(2)改良跌倒风险评估表11个方面;(3)BI表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103例帕金森病住院患者均存在不同等级跌倒风险,其中低危占20%、高危占44%、极高危占36%。自理能力等级轻度依赖占49.5%、中度依赖16.5%、重度依赖10.7。跌倒风险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患者年龄、病情分期、自理程度、运动症状、自主神经异常、情感异常与跌倒风险呈显著正相关(P0.05);静止性震颤、BI、Braden评分与跌倒风险呈显著负相关(P0.05)。跌倒风险多因素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日常活动能力、自主神经异常、震颤是帕金森病患者住院期间跌倒危险因素(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住院期间均存在跌倒风险,日常活动能力缺陷、自主神经异常、震颤是帕金森病患者住院期间跌倒高危因素。帕金森病患者住院期间应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尤其应关注高危影响因素,积极采取预防跌倒各项管理应对措施,以降低跌倒不良事件发生,提升这类人群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防跌倒管理流程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和应用防跌倒管理流程,最大限度地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方法成立防跌倒管理小组,对护理人员培训;制定跌倒高危因素评估表;制定及实施防跌倒管理流程;每月进行质量考评。结果实施流程6月,住院患者跌倒率由实施前0.59%降至0.07%。结论实施防跌倒管理流程能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从而提出有效防范及应对措施,减少住院患者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通过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发生的27例跌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归纳,总结、分析导致患者发生跌倒的高危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导致住院患者跌倒的高危因素包括患者个人因素以及环境、疾病、照护者、护理人员等方面的因素。结论:针对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高危因素予以干预,加强防跌宣教、改善病区环境、消除恐惧心理、正确评估跌倒风险、及时上报跌倒事件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