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态护理质量控制在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病区建立责任护士、责任组长、单项质量控制组长三级质量控制组织,针对不同层级进行培训。实施动态护理质量控制中充分发挥三级质量控制作用。结果提高了护理质量、护士对护理质量控制的满意度和对护理质量控制反馈信息知晓率(P0.01);降低了护理质量不达标率(P0.01)。结论实施动态护理质量控制模式,可有效提高病区护理质量和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2.
护理组长在实施护理层级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护理组长在层级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护士排班实行以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的层级管理模式,发挥护理组长在层级管理中的作用,带领本组护理人员共同完成本组病人的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比较实施层级管理前后护理人员专科知识考核成绩、病区综合护理质量、医患满意度。结果实施层级管理前后护理人员专科知识考核成绩、病区综合护理质量、医患满意度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层级管理后,护理人员专科知识考核成绩、病区综合护理质量、医患满意度高于实施前。结论护理组长在护理层级管理中充分发挥核心作用,有利于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更好实施层级管理,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以及医患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护理组长在实施护理层级管理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护理组长在护理层级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将19名护理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10名和对照组9名.观察组实施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的护理层级管理模式,分管患者具体到人,由护理组长带领本组护理人员共同完成本组患者的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对照组实施护士长-责任护士的护理层级管理模式.比较观察组、对照组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考核成绩、病区综合护理质量、医患满意度得分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专业技术操作得分、专业理论知识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病区护理质量得分、患者的健康教育覆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医生满意度得分、患者满意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设立护理组长的护理层级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病区护理质量、医患满意度,从而能够有效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病区质控组长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在病区选拔优秀护理骨干担任质控组长,按制定的岗位职责及工作目标责任书在病区协助护士长开展质量控制.结果 设立质控组长后,病区基础护理、护理文书、安全检查、健康教育、物资备用、急救物品备用各项指标考核结果及患者满意度、评星级考核结果均较实施前显著提高.结论 设立病区质控组长是缓解病房管理压力的有效措施,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设立病区质控组长,提高病区护理服务质量的管理方法。方法:以病区为试点,通过设立病区质控组长,协助护士长对护理服务进程按计划实施监督、记录、反馈、整改,以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结果:提高了科室计划落实率,增强了护士长管理效能,使病区整体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有效提升。结论:设立病区质控组长,是提高病区护理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探讨护士4级负责制的护理模式,提高护理质量。将全科护士按学历、护龄、职称分为责任组长、责任护士、执行护士、助理护士4级,制定4级护士相应的岗位职责。实施护士4级负责制后,病区的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缩短各组责任护士之间的质量短板,提高护理质量的方法。方法从2011年1月开始,在进行病区层级管理和闭环式反馈控制的基础上,实行责任护士之间进行护理质量互相检查的质量管理模式。结果与实施前比较,护士成长速度明显加快,各责任组之间护理质量差距明显缩小,病区各项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均显著提高。结论责任护士之间进行护理质量互相检查,调动了护士参与质量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护士的质量控制意识,提供了护士之间相互学习的平台,使临床基础环节质量处于实时有效的动态监控中,有效确保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彭复新 《当代护士》2014,(6):186-187
目的探讨护理组长在护理层级管理中的运用与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8月~2012年8月的28位护理人员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16名,对照组12名。在实验组实施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的护理层级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护理组长的作用,护理组长的带领组员开展各项治疗工作和护理工作;而对照组实施护士长一责任护士的层级管理模式。将实验组护理人员与对照组的护理人员在专科知识考核成绩、病区综合护理质量、医患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护理人员专科知识考核成绩、病区综合护理质量、医患满意度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护理层级管理中,护理组长发挥着重要作用,护理组长在护理层级管理中的设置有利于护理人力资源有效配置、提高医患满意度以及综合护理质量,应高度重视护理组长在护理层级管理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组单项质控在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病区护理质量项目分为6~8个单项质量控制小组,每组设置组长1名及组员1~2名,经过统一培训,并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按PDCA循环法开展质量控制。结果:实施分组单项质控后,各单项质量指标、病人满意度、年护理缺陷发生率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分组单项质控管理,加强了病区一级护理质控力量,提高了护理人员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减轻了护士长的工作压力,能有效防范护理缺陷的发生,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与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王卫红  尹月娥  朱天丽 《护理研究》2012,26(19):1800-1801
[目的]探讨护理组长负责制在产科层级管理中的作用,调动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实施APN连续排班,实行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的层级管理模式,比较护理组长负责制模式下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病区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后病人、医生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40%。[结论]护理组长负责制层级管理的实施能充分发挥护理骨干的核心作用,更加合理地安排护理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1.
能级管理在护理文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能级管理原则,建立护理文书质量控制路径,即护士长-质量控制组-质量控制员-护士质量控制路径,实施全程质量管理措施。通过护士长、质量控制组、质量控制员、护士层层把关,责任到人,公开透明等管理手段,激发了护士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优化了病区护理文书质量管理过程,提高了护理文书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2.
护理组长在层级管理中实施质控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组长在层级管理中实施质控的效果。方法 2008年6月本科室开始实施层级管理,护理组长负责质控本组护士的各项工作,比较实施质控前后病区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文书质量、患者满意度及护士工作能力。结果实施层级管理护理组长质控后,病区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文书质量、患者满意度及护士工作能力高于实施前(均P<0.01)。结论在层级管理中,护理组长的质控起到传、帮、带作用,使护理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有效提高了病区的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强化其责任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病人满意度。[方法]根据医院管理考核标准将病区主要管理工作分为文书管理组、器材药品管理组和护理服务管理组,由病区护士共同参与,护士长统筹安排,定期监督和评价,即实施责任包干制。[结果]实施责任包干制后病区护理质量考核和病人满意度有了明显提高。[结论]在病区管理中引进责任包干制可强化护士的服务意识、提高病区护理服务质量及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责任组长管理在心外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自2014年1月起采用责任组长管理重点进行晨间交接班,量化护理交接班评价指标及考核方法,观察比较实施前后6个月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和护理工作质量情况。[结果]责任组长管理制度有效地减少了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实施前后护理工作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组长管理在晨间交接班的实施提高了心外科病区护理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李燕  陈晨  郭亮梅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9):1503-1504
目的改进病区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方法根据职称将病区护士分为4个小组,每组设责任组长1名、责任护士3名,组长由有丰富专科知识和经验的主管护师担任。每小组负责5~6名患者,包括全部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工作。结果实施责任制护理小组后,日均输液呼叫铃声次数减少,呼叫后护士到位时间明显缩短(均P〈0.01);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95.3%)和护理满意率(98.4%)高于传统管理模式下的84.5%和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APN连续性排班模式与护士层级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APN连续性排班模式和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护理组长)-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层级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医生和护士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施APN连续性排班模式与护士层级管理后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低;患者、医生和护士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提高,实施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连续性排班模式和护士层级管理对减少护理缺陷,提升护理质量及护理服务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成忠晏 《全科护理》2012,10(17):1594-1595
[目的]探讨护理组长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方法]36名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8名,观察组实施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管理体制,对照组实施传统护士长—护士管理体制。[结果]观察组专业理论考核得分、技术操作得分、病区护理质量得分、医患满意度得分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8%(P<0.05)。[结论]通过专业组长的管理,护士专业技术水平、护理质量及医患满意度得到了提高,优质护理服务得到了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8.
护士组长竞争上岗对护理质量和人才储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促进整体护理的深化发展和护理管理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方法确定参加竞聘的岗位,制定竞聘的资格条件和竞聘考核内容,规范组织实施程序,对效果进行评价实施等。结果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培养了临床护理骨干和护理管理的后备人才,在近3年新任病区护士长中,有90%从护士组长中产生,占全部病区护士长总数的58%。结论组长竞争上岗为优秀护理人才展示才华搭建舞台,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培养和储备护理人才和提高护理管理效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秩和比法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为了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提高护理质量控制的效果,应用秩和比法对19个病区6项护理质量质控指标进行等级排序。结果:十病区,十六病区等7个病区为优,九病区,十七病区等5个病区为差,采用秩和比法能客观地评价各病区护理质量,便于护理管理者掌握各病区的动态信息。  相似文献   

20.
产科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层级管理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组长负责制在产科层级管理中的作用,调动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实施APN连续排班,实行护士长一护理组长一责任护士一助理护士的层级管理模式,比较护理组长负责制模式下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病区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后病人、医生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40%。[结论]护理组长负责制层级管理的实施能充分发挥护理骨干的核心作用,更加合理地安排护理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