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6 毫秒
1.
目的 分析儿童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和MRI特征,提高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21年1月深圳市儿童医院经病理诊断为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29例患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观察病变的CT密度、MRI信号、强化情况以及邻近骨质改变等影像学表现。结果 29例患者中,淋巴瘤7例、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6例、横纹肌肉瘤4例、白血病3例、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9例。4例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可见长条垂直骨针;2例白血病可见短粗骨针;3例横纹肌肉瘤可见粗大血管影,呈渐进性葡萄状强化;5例LCH骨质破坏呈纽扣征或火山口征。结论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横纹肌肉瘤及白血病均为儿童鼻腔鼻窦常见恶性肿瘤,均有相对特异的影像学表现,软组织强化模式、骨质破坏形式及骨膜反应特点均为影像鉴别诊断关键点,同时需要与LCH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2.
儿童肾母细胞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CT在小儿肾母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小儿肾母细胞瘤45例,肾透明细胞癌2例,肾横纹肌肉瘤1例。结合手术病理,了解其在CT上的表现特点。结果肾母细胞瘤表现为实性肿块34例(76%)、囊实性9例(20%)、囊性2例(4%)。肿瘤实质及囊壁有明显强化。7例(15.6%)肾或腔静脉内有癌栓形成。肾细胞癌表现与肾母细胞瘤相似。肾横纹肌肉瘤表现为肾中心囊实性肿块,内有线状钙化,有肾包膜下积液。结论肾母细胞瘤在恶性肾脏肿瘤中最常见,好发于肾实质,易侵犯肾盂肾盏,肿瘤常伴有出血、坏死、囊变,影像学上与肾细胞瘤很难鉴别。肾横纹肌肉瘤常好发于肾中心,包绕于瘤叶的线状钙化及包膜下积液为其特点。  相似文献   

3.
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分类以及CT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本文探讨腹膜后不同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血液动力学特征及其与病理的关系,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43例,12例术前经螺旋CT或多排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31例经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注射流率2~3ml/s。复习CT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43个病例中神经鞘膜来源肿瘤28例(良性神经鞘瘤19例,恶性神经鞘瘤7例,神经纤维瘤2例);副神经节瘤9例(良性8例,恶性1例);交感神经节细胞来源肿瘤6例(节细胞神经瘤2例,神经母细胞瘤4例)。神经鞘膜来源肿瘤由低密度的细胞稀疏区和中等密度的细胞密集区构成,两种结构强化程度不同;神经鞘瘤多呈圆形,神经纤维瘤呈丛状或不规则形;良性肿瘤境界清楚,恶性神经鞘瘤境界不清,可见晕样结构和毛刺。副神经节瘤实体部分密度偏高,密度与腹主动脉相仿,变性明显,强化显著;良性和恶性难以鉴别。交感神经节细胞来源肿瘤富含水分,形态不规则,密度低;节细胞神经瘤密度较均匀,境界清楚,容易铸型并形成伪足样突起,强化轻微;神经母细胞瘤密度不均匀,境界不清,容易包绕血管和脏器,钙化显著,分叶明显,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影像表现介于节细胞神经瘤和神经母细胞瘤之间。结论: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包括神经鞘膜来源肿瘤,副神经节瘤和交感神经节细胞来源肿瘤。不同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表现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区别,结合肿瘤的病理基础,突出其根本征象并与其他征象结合,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张骥  李婷婷  黄文虎  缪红   《放射学实践》2009,24(10):1083-1086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眼部良性肿瘤的CT表现,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手术病理、临床及影像综合诊断证实的儿童眼部良性肿瘤37例,分析其CT影像学改变。其中脉络膜骨瘤4例、脉络膜血管瘤1例;毛细血管瘤6例,海绵状血管瘤13例,淋巴血管瘤4例;神经纤维瘤4例,视神经胶质瘤3例,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肌上皮瘤1例。结果:大部分(35/37)儿童眼部良性肿瘤CT诊断较为明确;少数罕见肿瘤(2/37)不具有特有的临床及影像征象而难以术前诊断,如肌纤维母细胞瘤和肌上皮瘤。结论:累及儿童眼部的大部分良性肿瘤通常都有相对明确的影像征象,结合临床资料,CT对定性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儿童突眼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突眼的CT表现特点。方法 对 3 1例儿童突眼患者的眶部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3 1例中 2 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 ,6例为临床随访。结果 眶内炎症 5例 ,其中蜂窝织炎 2例、肌锥外脓肿 1例、炎性假瘤 2例。眶内肿瘤 2 6例 ,其中毛细血管瘤 4例 ,皮样囊肿 3例 ,视神经胶质瘤 3例 ,神经鞘瘤 1例 ,骨化性纤维瘤 1例 ,横纹肌瘤 1例 ,神经纤维瘤病Ⅰ型 2例 ,泪腺混合瘤和腺样囊性癌各 1例 ,横纹肌肉瘤 5例 ,视网膜母细胞瘤 3例 ,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 1例。结论 儿童突眼的CT表现各有其特点 ,结合临床多数可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6.
儿童肾脏恶性非肾母细胞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儿童肾脏恶性肿瘤中 90 %以上为肾母细胞瘤或Wilms瘤。而非Wilms瘤很少见 ,其总和不足儿童期恶性肿瘤的1% [1] 。由于非Wilms瘤的病理、治疗和预后与Wilms瘤有所不同 ,有必要在术前进行CT检查 ,提出可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为临床治疗和随访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994年以来资料完整的小儿恶性非Wilms瘤 8例 ,其中肾透明细胞肉瘤 3例、肾细胞癌 3例、肾恶性横纹肌样瘤及肾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各 1例。术前行CT平扫及增强 ,并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除 1例肾透明细胞肉瘤拟诊“错构瘤”外 ,其余 7例均误诊为Wil…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以加深对其认识,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总结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学特点。全部病例均进行了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交感神经源性肿瘤5例,神经鞘膜来源肿瘤7例,副节瘤10例。结果 22例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均位于肾上腺区或沿交感神经链分布,其中交感神经节细胞来源的节细胞神经瘤3例,神经母细胞瘤及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各1例;良性神经鞘瘤3例,恶性神经鞘瘤2例,神经纤维瘤2例,嗜铬细胞瘤4例,良性副节瘤4例,恶性副节瘤肿瘤2例。神经母细胞瘤和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表现较具有特征性:平扫呈明显低密度,形态不规则,边界尚光整,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或轻微强化;可见有较粗大无规则钙化及腹膜后大血管的包埋征象。副节瘤强化最显著,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具有特征性,神经鞘来源的肿瘤形态差异较大,强化程度介于前两者之间。结论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根据其好发部位、CT表现,结合患者发病年龄和临床资料,大多数在术前可作出较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小儿头颈部横纹肌肉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头颈部原发性横纹肌肉瘤的影像学特征。材料和方法:对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头颈部横纹肌肉瘤的影像学及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灶表现为软组织肿块,B超上为实性或混杂团块,CT或MRI上增强前较均匀,增强后中度不均匀强化,放射性核素扫描可以发现骨侵犯或转移。结论:头颈部横纹肌肉瘤影像学具软组织肿瘤的一般特点,无明显特异性,确诊需依靠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9.
儿童肾脏恶性肿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儿童肾脏恶性肿瘤的CT表现及特点。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小儿肾脏恶性肿瘤,其中Wilms瘤45例,肾透明细胞肉瘤3例,肾细胞癌3例,肾恶性横纹肌样瘤、肾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各1例。结果 45例Wilms瘤中76%呈实质性肿块,4%为囊性,20%为囊实性;增强后肿瘤实质部分、囊壁及间隔有强化;9%见斑点或斑片状钙化。肾脏恶性非Wilms瘤在CT上边界清晰或模糊的类球形、密度欠均匀的实质性肿块,增强后轻~中等度强化,8例中5例(63%)见斑点或斑片状钙化。肾恶性横纹肌样瘤见实质内点状及条索状强化血管影。肾胚胎性横纹肌肉瘤表现为肾实质及肾盂内分叶状实质性肿块,侵犯肾门及输尿管上段,肾周见新月形低密度的包膜下积液。结论 CT对儿童肾脏恶性肿瘤的术前诊断及提出随访方案上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几种少见的起源于肾上腺的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3例少见肾上腺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CT、MRI表现。结果 23例中,节细胞神经瘤12例,神经母细胞瘤5例,神经鞘瘤4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2例。其中,节细胞神经瘤多见于中青年男性,神经鞘瘤多见于中年人,神经母细胞瘤及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各类肿瘤均有一定的CT、MRI表现特征,并与其病理学表现具有相关性,部分肿瘤表现相似需加以鉴别。结论了解肾上腺少见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CT、MRI特异性表现,有利于提高诊断能力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回盲部肿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回盲部肿瘤病变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回盲部肿瘤病变,对其CT表现与病理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中,恶性肿瘤7例,包括腺癌4例(管状腺癌3例,黏液腺癌1例),恶性淋巴瘤2例,转移瘤1例;2例为良性肿瘤,脂肪瘤、腺瘤各1例。恶性肿瘤CT表现多为回盲部不规则肿块,肠壁增厚显著,肠腔狭窄,呈中等或显著强化;良性肿瘤CT表现则多为不对称肿块,边界清楚,不强化或轻微强化。转移瘤则多有浸润性病变。结论:回盲部肿瘤病变类型多样,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熟悉CT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儿童眼眶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和绿色瘤的特征性MR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儿童眼眶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和绿色瘤的特征性MR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儿童眼眶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和5例绿色瘤的CT和MRI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以及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14例CT表现均为眼眶不规则肿块和邻近的眶壁溶骨性骨质破坏,7例骨质破坏区邻近的颅内可见扁平不规则肿块。2例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表现为眼眶肌锥外间隙肿块内有与眶外壁垂直的针状高密度影。14例MRI表现为眼眶肌锥外间隙略长T1、略长T2信号不规则软组织影,7例骨质破坏区邻近的颅内硬膜外间隙可见略长T1、略长T2信号扁平不规则肿块,增强后明显强化。14例双侧眶骨及蝶骨大翼,9例斜坡和双侧岩尖及2例双侧颞骨鳞部骨髓腔脂肪高信号影被略长T1、略长T2信号影取代,采用脂肪抑制的增强T1WI显示均有强化,强化程度与眼眶内肿块相似。结论 儿童眼眶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和绿色瘤的眶壁和颅面骨MR表现具有特征,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MS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6例GIST的MSCT资料。结果:46例中,GIST位于食管1例,胃部15例,十二指肠12例,空回肠11例,结肠3例,直肠1例,肠系膜内3例;恶性肿瘤28例,交界性3例,良性15例。46例中35例肿块CT表现为外生性肿块,多较大,其中恶性肿块最大径3.5~30.1cm,最大径<5cm者10例,>6cm者18例;肿物密度不均匀,呈囊实性,实性部分中度强化至明显强化,肿块内伴有溃疡形成4例,最大径>4.5cm。瘤内点状钙化灶4例。结论:GIST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MSCT检查有助于GIST的定位以及观察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情况,对肿瘤诊断及良恶性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儿童胸腺区恶性肿瘤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对8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胸腺区恶性肿瘤的CT表现进行研究。结果8例均表现为胸腺区不均匀软组织密度肿块。3例侵袭性胸腺瘤,其中2例伴有胸腔积液,l例伴有肝脏转移。3例淋巴瘤胸腺浸润,均伴有其他部位淋巴结增大,l例伴有胸腔积液,2例伴有胸壁浸润以及椎管内侵犯l例。2例恶性生殖细胞瘤,其中l例恶性畸胎瘤肿块内见斑点状钙化灶,l例卵黄囊瘤伴有胸膜不规则增厚。结论CT检查能准确地显示出胸腺区恶性肿瘤的内部特征及其对邻近脏器的侵犯,因而对儿童胸腺区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5.
高韻  胡晓云  李国良  方向明  陈宏伟   《放射学实践》2012,27(11):1242-1245
目的:探讨卵巢勃勒纳瘤的CT表现及病理特点,提高对卵巢勃勒纳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卵巢勃勒纳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肿块的位置、大小、结构、钙化及强化程度等CT表现以及对其病理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6例勃勒纳瘤均行根治切除术,术后未行放化疗,随访时间为术后3年。结果:6例肿瘤均位于单侧,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其中5例为良性,1例为交界性。良性者CT表现为囊实性,以囊性为主,内见分隔;其中4例增强后实性部分及分隔呈轻度强化表现,囊性成分无强化;3例合并卵巢囊腺瘤。1例交界性病灶呈实性改变,增强后呈中等度强化。全部病例中肿瘤实性部分均可见钙化。术后3年内CT随访6例患者均无明显复发及转移征象。结论:囊实性肿块的实性部分广泛多形性钙化及常合并卵巢囊性瘤为卵巢勃勒纳瘤的CT特点,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儿童眶部肿物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眶部肿物的CT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手术病理和l临床随访证实的眶部肿物的CT表现。结果肌锥内肿物7例,其中2例视神经胶质瘤、1例视神经鞘脑膜瘤和3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累及视神经,1例表皮样囊肿位于眼外肌和视神经之间。肌锥外肿物29例,其中良性肿物2l例,包括蜂窝织炎3.例,脓肿1例,炎性假瘤3例,皮样囊肿7例,毛细血管瘤2例,淋巴管瘤、横纹肌瘤、神经鞘瘤、骨化性纤维瘤和泪腺混合瘤各1例;恶性肿物8例,其中横纹肌肉瘤5例,转移性成神经细胞瘤2例,泪腺腺样囊性癌1例。多间隙肿物3例,其中神经纤维瘤病I型1例,毛细血管瘤2例。结论儿童眶部肿物的CT表现各有其特点,结合l临床,多数可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部软组织囊实性病变的CT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头颈部软组织囊实性病变CT表现。结果:病变CT表现分为3种:①单房单囊6例,增强后囊液及囊壁不强化;②多房多囊8例,以囊性成分为主,增强后囊液不强化,囊壁呈不规则厚壁环形强化,无壁结节;③多房多囊21例,其中以实性和坏死成分为主,增强后实质部分呈明显不均匀强化12例。合并斑点或斑块状钙化者9例。病灶周边模糊不清,与肌间组织分界不清12例。MSCT血管成像显示肿瘤血供丰富15例,包埋颈部大血管,5例将动、静脉血管分开。术后病理证实恶性肿瘤17例,其中恶性颈静脉球瘤4例,恶性纤维组织瘤3例,肉瘤样癌1例,恶性肉芽肿2例,转移性肿瘤7例,占82%(14/17)。良性肿瘤12例,其中舌骨下囊肿以及腮裂囊肿4例,神经鞘瘤5例,颈动脉体瘤3例。炎性病变6例其中淋巴结结核4例,炎性肉芽肿2例。结论:恶性肿瘤呈多房囊实性占位,增强后肿块呈不均匀强化,肿瘤血供丰富,边缘呈分叶状,包绕血管,伴有周围淋巴结转移。良性病变良性肿瘤及炎症肿块病灶呈弥漫性分布,占位效应不明显,呈单房或多房囊性占位,增强后不强化或厚壁环形强化,部分良、恶性肿瘤的发生部位有其特定性。  相似文献   

18.
鼻咽和咽旁邻近或远处肿瘤累及该区的CT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提高鼻咽和咽旁邻近或远处肿瘤累及该区的认识水平.方法搜集31例,除1例经病史和同位素扫描诊断外,其余经手术或活检病理确诊.常规采用轴位CT平扫,18例加作增强,5例加作冠状位扫描.详细分析了它们的CT表现.结果31例中,来自鼻腔者9例,其中3例内翻乳头状瘤和1例嗅神经母细胞瘤边界清楚,其余恶性肿瘤境界不清,有2个以上部位骨破坏;上颌窦齿槽恶性肿瘤13例,膨胀性生长,均破坏上颌窦外后壁侵及颞下窝,有11例上颌窦顶部破坏,其中8例累及翼腭窝;口咽扁桃体癌3例,沿咽侧壁向上蔓延,1例侵犯颞下窝;下颌骨透明细胞癌、转移瘤和造釉细胞瘤各1例,肿块占据颞下窝;颈部血管肉瘤1例,向上经茎突后内侧累及咽旁区;外耳道癌1例,破坏周围骨质,蔓延至咽旁区和鼻咽;蝶骨大翼转移瘤1例,膨胀性生长,直接向颅内和咽旁扩展.结论根据CT表现,多数肿瘤可明确原发部位,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