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智武 《广西医学》1997,19(1):79-80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2例临床分析合浦县人民医院黄智武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内科急症之一,病死率较高,发病率占所有中风的8%~10%,它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我院内科自1990年至1995年共收治52例SAH患者,现报告并分析如下。1临床资...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好发于青壮年 ,其典型临床表现是突然发生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及血性脑脊液 ,而 6 0岁以上老年SAH患者表现常不典型 ,常易发生误诊或混诊现象 ,现将我院 1992~ 2 0 0 1年收治 6 0岁以上SAH14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14例中男 9例 ,女 5例。年龄 6 0~ 80岁。其中 6 0~ 70岁 12例 ,71岁以上 2例。突然起病 8例 ,慢性起病 6例。除1例在休息时起病外 ,其余均在活动、饱餐、情绪激动或饮酒 ,大便时诱发。1 2 病因有高血压史 9例 ,既往有脑卒中 4例 ,合并有糖尿病 1例。1 3 症状与…  相似文献   

3.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神经科的常见疾病之一,且老年人SAH占有一定比例。其起病多不典型,意识障碍常较重,病情演变复杂,临床上极易被误诊或延误诊断。本文就我科收治的45例老年人自发性SAH作一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收治的56例非老年人SAH进行比较,兹作报道。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0~1997年,我科共收治自发性SAH 101例,年龄13~78岁。其中>60岁45例,男27例,女18例;<59岁56例,男35例,女21例;男女比例约1.5∶1。有76例于活动中发病,25例于睡眠中或安静状态下发病。有80例起病突然,21例起病相对缓慢。全部病例均经脑CT扫描和腰穿检查证实为SAH,其中有44例行头颅MRI检查,45例行脑血管造影,共发现脑动脉瘤28例,脑血管畸形23例,脑血管痉挛35例。 1.2 临床症状、体征及其特征 在非老年人组中,大多数患者均以突然性剧烈头痛、呕吐为首发症状,符合自发性SAH的首发表现;而在老年人组中,患者多以意识障碍、精神异常、癫痫发作等为首发症状,仅部分病例表现为头痛不适,且头痛程度轻,较少出现呕吐。 1.3 结果 45例老年人SAH,痊愈21例(无任何后遗症状);好转15例(出院时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后遗症状);9例死亡(因再复发和脑血管痉挛而出现中枢性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两组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比较见表1。  相似文献   

4.
各种原因颅内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统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临床上可分自发性与外伤性两类,自发性又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由各种原因引起软脑膜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因脑实质内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性SAH,约占脑血管病的1096左右。是神经内科急症之一,病死率高。对我院近3年收治的200例SAH患者。现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9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英 《河北医学》1998,4(1):62-63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93例临床分析(530027)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凌英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的急诊,发病率约占中风的10%,其死亡率及致残率都较高。我院自1990年至1996年间共收治19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现报告分...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症状复杂,预后情况不一,现将80例SAH的临床特征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9.
<正>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典型病例诊断不难,但由于不典型的病例增多,尤其是老年非典型病例的增多,给诊断造成困难,极易误诊为其它疾病,我科1998年1月~2001年12月共收治250例SAH患者,误诊20例,误诊率8%。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神经科的常见急症。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其发病率每年为5-20/10万,占脑血管病的5%-12%,病死率为25%。而近期再出血病死率更高,约为46%-48%,有的可高达70%-80%。我院自2000年1月-2005年6月。收治SAH 40例,近期再出血10例,占23.5%,现根据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CT分析(附12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123例TSAH,分析了其主要原因,发生机制,好发部位、CT表现,临床特点和并发症及其产生的原因,认为CT检查是该病的首选和必查项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21例经 CT 证实的小脑出血病人,保守治疗19例,手术治疗2例,病死率9.5%。提示综合药物治疗存活率达91.5%,高于以前报道,与以手术治疗为主的传统方法形成对比。作者根据病人临床症状、体征进行分析,提出了临床早期诊断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复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71例。通过临床分析,找出了再出血的发生规律。再出血的易发因素与性别、年龄、以及脑血管疾病有关。促发因素与高热、癫痫发作、生活和劳动不节、不能坚持绝对卧床时间及情绪变化有关。本文对其易发因素及促发因素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进一步阐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发病机制及其与免疫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青紫蓝兔20只,随机分为SAH组(14只)和假SAH组(6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造成SAH模型,假SAH组用NS代替注血。6天后灌流固定法处死动物,取其基底动脉中1/3段送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SAH组血管壁增厚、结构紊乱,管腔狭窄,内弹力膜皱折,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中线粒体增多、变性和溶酶体增加,以及内弹力膜虫蚀样改变等。假SAH组血管形态结构正常。结论SAH后DCVS与痉挛血管发生了明显病理变化有关,并可能与SAH后局部免疫炎症反应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血液、脑脊液中内皮素 (ET )、降钙基因相关肽 (CGRP )含量变化及与血管痉挛 (CVS)的关系。方法 :用放免法检测 32例不同时期、不同病因、不同病情SAH患者血液、CSF中ET、CGRP含量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SAH后血浆、CSF中ET比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CGRP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ET升高和CGRP降低与病情程度、病后时间有关 ,与引起SAH的原因无关。结论 :ET和CGRP的变化与SAH后脑血管痉挛有关 ,可作为SAH后血管痉挛 (CVS)的一种观察指示  相似文献   

16.
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内皮素和降钙基因相关肽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液、脑脊液中内皮素(ET)、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变化及与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用放免法检测32例不同时期、不同病因、不同病情SAH患者血液、CSF中ET、CGRP含量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SAH后血浆、CSF中ET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GRP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ET升高和CGRP降低与病情程度、病后时间有关,与引起SAH的原因无关。结论:ET和CGRP的变化与SAH后脑血管痉挛有关,可作为SAH后血管痉挛(CVS)的一种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7.
急性多灶性脑出血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多灶性脑出血(AMCH)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方法:对18例急性多灶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AMCH占同期脑出血患者的2.2%,主要病因为高血压病(67%),出血以基底节(53%)和脑叶(29%)多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结论:本病发病率低,但病死率高,高血压为主要病因,头颅CT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告300例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其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对300例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及亲属从不同角度仔细询问病史,对可能脑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不按规律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患者发病率最高,疲劳和情绪激动次之,年龄和其它并发症也可诱发脑出血。结论:如能切断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脑出血前危险因素、病残率可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法检测117例抗血小板抗体(PAIgG、PAIgM、PAIgA,PAC_3)。正常人21例检测结果:PAIgG中位数72.5ng/10~7pL,P_(95)112ng/10~7pL;PAIgM中位数3ng/10~7pL,P953.1ng/10~7pL;PAIgA中位数2ng/10~7PL,P_(95)5ng/10~7PL;PAC_3中位数12ng/10~7PL,P_(95)27ng/10~7pL。同时观察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肝硬变失代偿期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四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以前者最明显,它们的阳性率分别为100%,78.94%及60%。在进行ITP的PAIgG、PAIgM、PAIgA及PAC_3的相关分析中发现PAIgG与其它三项指标的相关系数r值均有显著意义,均为正相关。故PAIgG单项指标对ITP诊断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且有利于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判断。本文最后讨论了血小板免疫学诊断对有关疾病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CT的广泛应用,小脑出血的确诊率和治疗愈率得以提高,但由于其缺乏特征的临床表现,在缺乏CT检查的情况下,常被误诊。本文收集了我院近三年来经头颅CT证实的小脑出血1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中,男9例,女7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84岁,平均年龄64.8岁。其中30-39岁发病2例,50-59岁发病2例,60岁以后发病13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例。16例中急性起病(3天内)11例,亚急性起病(1周以上)5例。活动中起病12例,饮酒后起病三例,情绪激动时起病1例,安静状态下起病2例。1.2症状:眩晕11例(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