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麻黄细辛附子汤治验二则株洲洗煤厂职工医院(412000)陶杏云麻黄细辛附子汤系《伤寒论》方,为"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而设,功能助阳温经解表。笔者用本方治疗失音、胸痛诸证取得较好疗效。现择二则报道如下:1失音李某,女,46岁。教师。1992... 相似文献
6.
傅德元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1994,(2)
患者23岁,女性,1992年2月底初诊。4年前患变态反应性鼻炎,曾在其他医院治疗无效。近因咳嗽并见哮喘来本院咨询。患者面色略(白光)白,目诊见太阳经和少阳经处布有血丝,舌淡少苔,有齿痕,脉沉微数,人迎小于寸口,鼻腔检查见鼻甲两侧苍白、水肿和肥厚,鼻内有大量的分泌物,天突处听诊有哮鸣音。根据以上症状诊断为虚寒型变态 相似文献
7.
一、嗜睡 洪某,女,16岁。1992年5月2日诊。患者嗜睡,精神不振,畏寒肢冷2年余。上课及空闲之时皆精力不集中,伏案而睡,无法坚持听课,故来就诊。问其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簿而不成形,望其面色(白光)白,舌淡,边有齿痕,苔簿白润。切其脉沉细而濡。脉证合参,辨为肾阳不足,湿浊中阻,阳不布达之证。治当温阳除湿为法,投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之。处方:麻黄6g、制附子、苍术、厚朴、陈皮各10g、细辛、甘草各3g。连服三剂,上症若消,守原方再服三剂,而收全功,随访一年未复发。 相似文献
8.
张某,女,36岁,工人,1994年10月25日初诊。患者在发病一周前,因外出乘车疲劳而感风寒,返家后即感全身不适,3天后体温渐升,一周后体温高达39t左右持续不降,经酉医查血、尿、B超、胸透、血培养及妇检等措施均未见明显异常,已应用先锋霉素w、丁胺卡那霉素、清开灵等多种措施5天,体温仍不下降,仍用氨基比林可降温1~1.SC左右,亚~2小时后又升至39C左右,曾组织院内会诊,调整运用抗生素等药物,仍无明显效果。后病家求治于我,先试服小柴胡汤加减2剂,有小效。二诊仔细诊查:患者平果体质虚弱,气短懒言,畏寒肢冷,形体消瘦,刻… 相似文献
9.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验四案陆庆章河北省鸡泽县医院(057350)关键词:麻黄附子细辛汤/嗜睡/无汗/喉喑/流泪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仲景名方之一。此方有温经解表之功,主治“太少两感”为病。由于组方严谨,配伍奥妙,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临床只要认证准确,常收桴鼓之效... 相似文献
10.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验举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 过敏性鼻炎 吴某,女,32岁。突发性鼻痒,喷嚏,伴流清涕已1 2年。自2 0岁起,每天晨起即发鼻痒、喷嚏、流清涕终日不止,每遇经期症状加剧。诊见:形体消瘦,怕冷,夜尿多,舌淡、苔白润,脉细,鼻腔粘膜肿胀光滑,呈淡白色。分泌物化验见有大量嗜酸性细胞。证属素体阳虚,感受风寒。处 相似文献
11.
带状疱疹俗称“缠腰火丹”、“蜘蛛疮”,临床发病率较高,皮损消退后遗留的疼痛极为常见,尤其多发在老年人,治疗相当棘手。笔者近年来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10余例,均取良效,举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太少两感水肿证(急性肾炎) 李××,女,48岁,店员。素体弱,1986年10月初显露精神萎靡,恍惚,倦怠嗜卧,畏寒四肢如冰霜之楚。12月5日复感咽部不适、咳嗽微热、小便不利、便溏、全身肿下肢尤甚,脉沉微。尿常规:外观, 相似文献
13.
14.
麻黄附子细辛汤验案二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黄附子细辛汤 ,出自张仲景《伤寒论》 ,由麻黄、附子、细辛水煎而成。本方可祛邪而不伤正 ,扶正而不留邪 ,发表和温经并用。兹选验案介绍如下。1 头痛刘某 ,女 ,32岁 ,1998年 1月 12日初诊。反复左侧头痛3年余 ,发作时头痛难忍 ,痛止如常人 ,在某医院经CT检查无占位性病变 ,诊断为 :神经性头痛 ,经中西药及针灸治疗 ,效果不显。就诊时正值头痛发作 ,痛势剧烈 ,面色苍白 ,恶心欲呕 ,口不渴 ,畏寒肢冷 ,脉沉。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麻黄 10 g ,附子 5 0g(另包开水先煨 ) ,细辛 6 g ,白芷 12 g ,川芎12 g ,葛根 15 g ,羌活 12g ,… 相似文献
15.
张仲景《伤寒论》乃中医经典著作之一,笔者数次研读,对于书中少阴病篇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运用有较深体会。此方配伍严谨,药少而精,功专效速,临证用此方治疗体虚外感——太阳少阴合病发热不退者,每获良效。现举验案两则介绍如下。1小儿太少两感发热王某,男,1周岁4个月。2009年9月24日初诊。 相似文献
16.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黄附子细辛汤乃《伤寒论》方。由麻黄二两、细辛二两、炮附子一枚三味药物组成。原文日:“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本证少阴阳虚于里故脉沉,兼有太阳表证故反发热,此方温经解表治“两感”为病,早被历代医家所重视,然对少阴病之其他杂症则未提及。近代有关仲景学说研究的大量文献,对该方的应用及研究亦少有报道。今就笔者临床应用所得,略举数例,供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陈某,女,41岁,1997年11月22日初诊。10年前产后因受寒引发前额痛,屡经中西药治疗,迁延小愈。其头痛特点为每遇寒、逢热、劳倦均疼痛,大热天或在太阳底下作业痛剧。痛时饮热开水可减轻,饮食喜热忌寒。时困倦欲睡,平素经水量多。舌淡无苔,脉沉细。据证分析,辨为太阳、少阴两感证。拟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贞元饮力味治之。处方:麻黄、附子各6g,细辛3g,熟地黄20g,当归15g,炙甘草5g,桃仁、蔓荆子、续断各10g。水煎服,每天1剂。服3剂,头痛大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一、牙痛何××,女,32岁,1981年5月就诊。患牙痛已数日,曾服抗菌素、止痛药无效,现牙剧痛,牙龈红肿,口不渴、微噤,微恶寒,吐涎沫,舌苔薄白,脉沉。处方:麻绒10克、盐附子(漂)5克、细辛5克、石膏15克、知母10克、地骨皮10克,夏枯草20克、赤芍20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