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从满山香子(seed of Schisandra propinqua(Wall)Hook.f.et Thom s.)中分离、鉴定化学成分。方法通过体积分数为75%乙醇提取,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的方法对满山香子提取物进行分离,并通过1H-NMR,13C-NMR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满山香子中分离鉴定出6个化合物:均三苯甲酸(trimesic acid,Ⅰ)、柚皮素(nar-ingenin,Ⅱ)、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Ⅲ)、6-乙基-5-羟基-2,7-二甲氧基-1,4-萘醌(6-ethyl-5-hydroxy-2,7-d imethoxy-1,4-naphtho-quinone,Ⅳ)、乌苏酸(ursolic acid,Ⅴ)和十九碳酸(nonadecanoic acid,Ⅵ)。结论化合物Ⅰ,Ⅱ,Ⅲ,Ⅳ和Ⅵ系首次从5味子科中分得,化合物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
满山香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从满山香茎藤中分离鉴定化学成分。方法 :溶剂提取及柱色谱法分离 ,光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 :分得 6个联苯环辛二烯木脂素 ,tigloylgomisinP(1) ,angeloylgomisinO(2) ,angeloylisogomisinO(3) ,kadsulignanL(4) ,(±) 5,8-epoxyl-6 ,7-dimethyl-2′ ,3′ ,2″ ,3″-dimethylenedioxy-4′ ,1″-dimethyl-1,2∶3,4-dibenzo-1,3-cyclooctadiene(5)和五味子丙素 (6)。结论 :化合物 4和 5为首次自五味子属植物中发现的6 ,9位形成氧桥环的木脂素 ,其余化合物均系首次自本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3.
艾纳香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金华  康晖  姚光辉  曾伟珍 《中草药》2007,38(3):350-352
艾纳香为菊科植物艾纳香Blumea balsamiferaDC.的干燥茎叶,又称之为大风艾,辛、苦、温,具温中活血、调经、祛风除湿之功能,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泻痢、腹痛、肠鸣、肿胀、月经不调、筋骨疼痛等病症[1]。艾纳香叶含挥发油,其中以L-龙脑为主,另含桉叶素、柠檬烯、倍半萜烯醇等[2]。  相似文献   

4.
香鳞毛蕨D ryop teris f rag rans L.为鳞毛蕨科鳞毛蕨属植物,生长于海拔1 000~1 700 m的山坡或岩石缝中,分布于东北、华北各省。民间广泛用其治疗多种皮肤病,国内外对其研究较少,只有关于香鳞毛蕨的抑菌和药效学研究[1~3]。笔者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4],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又分离鉴定出3个化合物,分别为:绵马酚(asp id ino l,Ⅰ)、十氢-5,5,8a-三甲基-2-亚甲基-1-萘甲醇乙酸酯(alb icanyacetate,Ⅱ)和α-杜松烯(-αcad inene,Ⅲ)。1仪器与材料X-6型熔点测定仪;核磁共振谱用V arian U-n ity INOVA 500型核磁共振仪测定;质谱用VGA utos…  相似文献   

5.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UPLC-Q-TOF/MSE),对彝药满山香的化学成分进行在线快速分析鉴定。以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ESI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通过UNIFI数据库检索并人工复核相对分子质量、特征离子、中性丢失、色谱保留时间等信息,并结合对照品信息和文献报道等对其进行验证;对于未知成分,根据其精确相对分子质量、质谱裂解碎片、色谱保留行为以及已知同类化合物的特征碎片,对其进行结构推测,确定化学成分的结构。该研究共鉴定出包括原花青素B2、南五味子酸、五味子酯甲、异形南五味子丁素和戈米辛及其衍生物等68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有37个首次在满山香中发现的化合物,1个待确定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艾纳香属植物含有黄酮、萜、噻吩、苯丙素、挥发油等多种植物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保肝护肝、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酪氨酸激酶等生物学活性。本文较系统地综述艾纳香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以期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该属植物药用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对若干种五味子科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新的进展。他们从云南、四川8种五味子科植物中分离鉴定了300余个化合物,包括近80个新化合物。已鉴定的化合物涉及木脂素、倍半萜、三萜、三萜苷、香豆素、黄酮、黄酮苷、甾醇和酚性成分等;新化合物类型包括三萜、木脂素和倍半萜等。除了得到前人报道的活性成分木脂素和三萜酸外,还首次发现了60余个结构新奇的、高氧化度且骨架重排的降三萜、二降三萜、三降三萜、五降三萜和八降三萜等11种新的骨架类型。其发现13个化合物具有明显抑制HIV的活性,具有显著抑制HIV活性的化合物有五味子素等3个,抑制作用最强的为五味子素。这为治疗艾滋病的药物提供了新的天然产物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8.
野八角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野八角Illicium simonsii乙醇粗提物中显示抗艾滋病毒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MS和NMR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野八角90%乙醇提取物的抗艾滋病毒活性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儿茶精(1),(-)-表儿茶精(2),(+)-儿茶精3-O-α-L-鼠李糖苷(3),山柰素3-O-α-L-鼠李糖苷(4),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5),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7-O-β-D-吡喃葡萄糖苷(6)和胡萝卜苷(7)。结论:以上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6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但均未显示抗艾滋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9.
紫地榆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艾滋病病毒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国红  陈道峰 《中草药》2007,38(3):352-354
紫地榆Geranium strictipes是栊牛儿苗科老鹳草属植物,药用部位为根,民间称隔山消。在云南的白族和彝族中,长期用作治疗厌食症,同时具有显著的止血止痢功效。对紫地榆的化学成分研究较少,仅报道过3个化合物。本课题组在对中药的抗艾滋病毒活性筛选中,发现紫地榆根的醇提物有抗艾滋病毒活性,因此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紫地榆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张洪民  吴立军 《中草药》1996,27(A09):215-217
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对甘草、五味子、黄皮、黄芩、裂叶苣荬菜、艾菊、旋复花、胡黄连、白芍、丹皮10种药用植物抗肝炎活性成分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11.
鸡骨香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鸡骨香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硅胶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鸡骨香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学结构。应用白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高通量的筛选模型评价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 从鸡骨香中分离得到7个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yperenoic acid(1);石岩枫二萜内酯B(mallotucin B,2);chettaphanin Ⅱ(3);chettaphanin Ⅰ(4);山藿香定(teucvidin,5);6-[2-(furan-3-yl)-2-oxoethyl]-1,5,6-trimethyl- 10-oxatricyclo[7.2.1.02,7]dodec-2(7)-en-11-one(6);penduliflaworosin(7);其中有2个化合物对人白细胞弹性蛋白酶有较强的抑制活性;结论 化合物3,5,6,7为首次从鸡骨香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7显示有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2.
滨蒿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韬  刘净  梁敬钰  余平  魏秀丽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7):1390-1391
滨蒿Artemisia scopariaWaldst·et kit·为菊科蒿属植物,是中药茵陈的植物来源之一,具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之功效,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黄疸、肝炎等疾病[1]。滨蒿含有多种化学成分,类型涉及香豆素、黄酮、有机酸、烯炔、三萜、甾体和醛酮[2],其中的6,7-二甲氧基香豆素等多种成分具有利胆保肝活性。本研究对菌陈带花蕾的干燥地上部分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正三十二烷醇(n-dotriacontanol,1);棕榈酸....  相似文献   

13.
经化学分析,香棒虫草与冬虫夏草在D-甘露醇、氨基酸等活性有机成分上基本一致,在无机成分上也很相似,定性试验表明二者均含有生物碱、甾醇成分,因此,鉴于冬虫夏草药材资源紧缺,可以考虑用香棒虫草代替。  相似文献   

14.
蔷薇科植物中的三萜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萜类化合物在蔷薇科植物中分布广泛.且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总结了蔷薇科植物中的三萜类化合物的类型和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15.
香鳞毛蕨Dryopteris fragrans L.为鳞毛蕨科鳞毛蕨属植物,生长于海拔1 000~1 700 m的山坡或岩石缝中,分布于东北、华北各省.民间广泛用其治疗多种皮肤病,国内外对其研究较少,只有关于香鳞毛蕨的生药学和药效学研究,笔者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5个化合物,为进一步开发其药用价值奠定基础.他们分别为:绵马素PB(aspidin PB,Ⅰ)、香鳞毛蕨素(dryofragin,Ⅱ)、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Ⅲ)、折叶苔醇(albicanol,Ⅳ)和10-羟基-15-氧代-α-杜松醇(10-hydroxyl-15-oxo-α-cadinol,Ⅴ).  相似文献   

16.
白头翁属植物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勇  林翠英 《天津中医药》2005,22(6):526-528
中药白头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Bge.)Regel的干燥根,又名老翁花,白头草,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以及朝鲜和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临床用于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和阴道滴虫等疾病。中药大辞典中记载,白头翁属多种植物被用作“白头翁”,各地用的品种较混乱。现在已经知道该属植物中大多含有丰富的三萜皂苷类成分,还有一些其他成分。  相似文献   

17.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主产云南、广西,具有止血、散瘀、消肿、止痛等功效。本研究选择三七根茎进行皂苷成分的化学研究,从中分离到8个单体化合物:人参皂苷Rg2(1),20-O-葡萄糖人参皂苷Rf(2),三七皂苷R2(3),韩国人参皂苷R1(4),人参皂苷Rg1(5),20(S)-人参皂苷Rg3(6),20(R)人参皂苷Rg3(7),三七皂苷Fa(8)。其中化合物4,6,7为首次从三七根茎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山葡萄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艳  娄红祥 《中草药》2004,35(12):1343-1345
葡萄属植物为葡萄科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全球有60余种,分布于温带和亚热带,中国约有38种,其中山葡萄Vitis amurensis Rupr.是该属植物中抗寒能力最强的种类。葡萄属植物是植物界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其中富含活性成分,是新化合物的重要来源。近几年,许多结构独特的新骨架化合物不断从葡萄属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19.
牛耳朵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耳朵Chirita eburnea Hance为苦苣苔科唇柱苣苔属植物,根或全草入药,多年生草本,根粗壮;生长丘陵、山地溪边或林中石上,分布于湖南、湖北、广西、广东及四川贵州等地;性味甘、平,有补虚、止咳、止血、除湿的功效。为了研究其活性化合物,我们对其醋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得到7个甾体类和一个三萜化合物,分别是:豆甾-5-烯-3β,7α-二醇(stigmast-5-en-3β,7α-diol,Ⅰ),  相似文献   

20.
白花酸藤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花酸藤果EmbeliaribesBurm.为紫金牛科酸藤子属植物,又名信筒子、拟茶子、羊公板仔,产于我国广西、广东等地。民间以其根(中药名:咸酸)、果(藏药名:齐当嘎)入药,治妇女闭经、小儿头疮、跌打损伤、绦虫等[1,2]。文献调研表明,国内外对该植物化学成分报道较少,主要分离得到具有驱虫[3]、抗生育[4]活性的embelin等苯醌类化合物。在前期药理学研究中发现,其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因此作者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较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