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好发因素、处理与妊娠结局。方法对102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好发因素、不同孕周的分娩方式及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90.2%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存在好发因素。〈34孕周者围生儿死亡率显著高于≥34孕周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2,P〈0.05)。〈34孕周者新生儿窒息率高于近足月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2,P〈0.05)。结论积极预防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发生,对不同孕周的患者需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以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到2008年6月168例确诊为早产合并胎膜早破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4例胎膜早破中以流产引产史、感染及胎位不正多见。孕28~34+6周与孕35~36+6周胎膜早破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发病率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结论应进一步重视对胎膜早破的病因,孕前常规妇检,避免多次人流和引产,掌握胎膜早破的妊娠相关因素及处理方式,一旦有难产发生,应及时处理,以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好发因素、处理与妊娠结局。方法对181例未足月胎膜早破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孕周的分娩方式及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76.8%未足月胎膜早破存在好发因素。孕28~34+6周与孕35.36+6周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孕28—34+6周与孕35~36+6周未足月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积极预防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对不同孕周的未足月胎膜早破需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以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王青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7):2603-2604
目的:探讨早产性胎膜早破(PPROM)的危险因素、分娩方式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的75例PPROM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5例PPROM主要与感染有关,孕28—35周与孕35~37周两组比较分娩方式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于孕28~35周PPROM宜采取期待疗法,以减少新生儿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并发早产不同胎龄、孕28—34^+6周不同潜伏期、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胎膜早破并发早产113例新生儿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34^+6周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及缺氧缺血性脑病高于35—36^+6周(P〈0.05);28—34^+6周潜伏期〈72h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死亡高于潜伏期〉72h组(P〈0.05);臀牵引与其它分娩方式在出现新生儿并发症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胎膜早破不足35周者均应使用单疗程激素治疗,以减少早产儿并发症、降低新生儿病死率。若为臀位,选择剖宫产对胎儿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6.
胎膜早破合并早产120例妊娠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合并早产者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及胎膜早破发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120例胎膜早破合并早产者,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死亡与孕周的关系及胎膜早破发生的原因:结果胎膜早破合并早产孕35~36^-6周组与孕28~34^-6周组比较,其Apgar评分较高,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死亡率均较低,两组比较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胎膜早破合并早产宜于孕34周后经阴道终止妊娠为妥。  相似文献   

7.
黎衬开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9):138-138,141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2008年6月168例确诊为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4例胎膜早破中以流产引产史、感染及胎位不正多见。孕28~34+6周与孕35~36+6周胎膜早破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发病率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结论:应进一步重视对胎膜早破的病因,孕前常规妇检,避免多次人工流产和引产,掌握胎膜早破的妊娠相关因素及处理方式,一旦有难产发生,应及时处理,以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方法对109例早产胎膜早破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孕周及分娩方式的选择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 58.72%早产胎膜早破有易发因素存在。孕28~34周与孕34~37周间,早产胎膜早破分娩方式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孕28~34周早产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率和死亡比明显高于孕34~37周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于孕28~34周早产胎膜早破,宜采取期待疗法,以减少新生儿合并症的发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选择合适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能获得良好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性早产的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在本院诊断胎膜早破性早产156例,其中孕周28~33^6+周52例(组I),孕周34~36“周104例(组Ⅱ),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组I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感染、颅内出血、新生儿死亡高于组Ⅱ,差异有显著性(P〈0.05),脐带脱垂、刮宫产、臀助产、产后出血、产褥感染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孕周〈34周的胎膜早破性早产围产儿病率高,应积极防治,延长孕周,以减少围产儿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并发早产的分娩方式。方法 对119例28~36周之间发生胎膜早破的孕妇按孕周分为2组,即孕28~34 6周和35~36 6周,就其孕周与分娩方式进行比较。结果 差异无显著性(P>0.05)。此外,亦将阴道分娩与剖宫产的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各种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对于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并发早产时,选择何种分娩方式对母婴有利,应结合临床实际综合考虑,这个就充分体现医疗素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PPROM)的妊娠结局。方法将PPROM患者48例按照孕周大小分为孕28~35周组16例与孕35~37周组3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患者潜伏期为1~56.5h,平均18.0h,存在可能易发因素者占64.6%。孕28~35周组与孕35~37周组患者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28~35周组新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高于孕35~37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死亡3例均发生在孕30周前。结论对于孕28~35周的胎膜早破患者宜采取期待疗法,以减少新生儿合并症的发生。对于孕周小者,尽量延长孕周至30周以上,以降低新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本地某i级甲等医院与偏远县级医院孕产妇妊娠和分娩结局,比较城乡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对本地某三甲医院与某偏远县级医院2008~2011年孕产妇妊娠和分娩结局进行比较,比较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年龄、文化程度、体重指数)、产科指标(系统产检次数、分娩孕周、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5minApgar评分、产后出血和产褥感染)、剖宫产指征,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文化程度、体重指数、系统产检所占比例、剖宫产率5项指标城市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3年农村剖宫产率逐年上升,逐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孕周城市要早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城乡孕产妇妊娠和分娩结局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终止妊娠的时机、方式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2例妊娠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资料。结果阴道分娩与剖宫产组在低体重儿肺透明膜病及围产儿死亡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剖宫产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剖宫产组围产儿低体重儿出生率随孕周的增长而降低,心衰未经有效控制剖宫产与心衰控制后及延长孕周剖宫产围产儿预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积极控制心衰,适时终止妊娠是重要手段,终止妊娠的方式首选剖宫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孕周胎膜早破并发早产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12月68例胎膜早破并发早产的临床资料。结果孕28~34+6周与孕35~36+6周分娩方式比较阴道分娩率高于剖宫产率,孕28~34+6周新生儿窒息、低体质量儿、发病率明显>孕35~36+6周(P<0.05)。结论积极防治未足月胎膜早破,尽量延长孕周至35周以上,加强早产护理,可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5.
李燕  刘艳红  庞岚  牛艳丽 《河北医药》2010,32(12):1593-1594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发生因素,并分析不同孕周对分娩方式及围产儿的影响。方法对我院348例PPROM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PROM有易发因素存在,阴道炎37.9%(132/348),流产引产史28.2%(98/348),不明原因23.6%(82/348),瘢痕子宫6.0%(21/348),胎位不正2.6%(9/348)。348例PPROM患者,孕32—34+6周剖宫产率高于孕28—31+6周和孕35~36+6周(P〈0.05)。孕28—31+6周、孕32—34+6周的新生儿转PICU率、新生儿窒息率、病死率均高于孕35~36+6周组(P〈0.05)。结论阴道炎、流产引产史、不明原因是PPROM发生的主要因素,围生儿结局与孕周密切相关,剖宫产并不是降低围生儿不良结局的最佳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不同孕周胎膜的分娩方式。方法将因胎膜早破分娩的早产301例分成孕28~34周和孕34~( 1)~36~( 6)周两组,并与足月胎膜早破组比较,对其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等临床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未足月两组间与足月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与早产儿Apgar评分结果,主要与孕周有关,与分娩方式无关;但足月产与早产组剖宫产指征不同。结论晚期妊娠不同孕周胎膜早破分娩方式选择应综合考虑其对母婴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胎输血综合征frrrs)的妊娠结局。方法将双胎输血综合征组(50例)作为研究组,将非双胎输血综合征组作为对照组(共104例)。比较两组间的年龄、孕次、受孕方式、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脑损伤率、胎儿丢失率、新生儿体重及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胆汁瘀积综合征、心力衰竭及贫血的发生例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的发生例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止妊娠平均孕周、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脑损伤发生率、新生儿体重、胎儿丢失率、围生期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胎输血综合征有更差的新生儿结局,需要进一步关注研究以改善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终止妊娠的时机和分娩方式。方法:对86例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孕周终止妊娠及不同分娩方式的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的窒息率和死亡率。结果: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剖宫产围生儿死亡率(4.44%)、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17.78%)明显降低(P〈0.05);≤33周分娩的新生儿窒息率(62.50%)、围生儿死亡率(50.00%)明显升高(P〈0.05),34-36周与≥37周差异无显著性(P〉0.OS)。结论: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在促胎肺成熟治疗后于孕34周终止妊娠,终止妊娠的方式首选剖宫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形态先天性子宫畸形孕妇的妊娠结局。方法选取55例确诊为先天性子宫畸形孕妇为子宫畸形组,同期55例正常分娩孕妇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记录其先兆流产率、早产率、胎膜早破率、前置胎盘率、产后出血率、分娩孕周、剖宫产率和新生儿体重。根据畸形子宫形态,将子宫畸形组分为鞍状子宫组、纵隔子宫组、单角子宫组、双角子宫组和双子宫组。选取比较各组相关参数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子宫畸形组孕妇先兆流产率、早产率和剖宫产率明显升高,分娩孕周和新生儿体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子宫畸形其他亚组相比,完全纵隔子宫组和单角子宫组孕妇先兆流产率和早产率较高,双子宫的胎膜早破率和前置胎盘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畸形孕妇为高危妊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不同形态子宫畸形孕妇的妊娠结局不同,应选择个体化的终止妊娠方式。  相似文献   

20.
陈咏 《中国基层医药》2014,(17):2670-2671
目的:探讨有无明显诱因导致的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孕妇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有明显诱因的早产胎膜早破孕妇(观察组)75例和无明显诱因的(对照组)55例。分析比较两组孕妇一般情况、既往史、该次妊娠及分娩状况、母婴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娩孕周分别为(33.00±2.38)周和(34.02±2.30)周,观察组短于对照组( t=2.46,P<0.05);观察组有不良孕产史、未定期产前检查所占比例分别为10.7%和53.3%,均高于对照组的0.0%和32.7%(均P<0.05)。观察组阴道顺产比例为33.3%,低于对照组的70.9%(χ2=17.93,P<0.01);观察组剖宫产所占比例为62.7%,高于对照组的27.3%(χ2=15.93,P<0.01)。观察组新生儿体质量(1947.8±629.7) g、1 min Apgar评分(8.7±2.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289.7±592.5) g、(9.6±1.3)分( t=3.14、2.35,均P<0.05)。结论有明显诱因的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孕妇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有不良孕产史、未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分娩孕周小、剖宫产等,该类孕妇所生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