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颅内病变显微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手术切除的72例颅内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 72例均在导航下顺利完 成手术,病灶定位准确率为100%。术后复查MRI发现,病灶全切除63 例,次全切除8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症状显著好转或改善54例,无明显变化16例,加重2例。术后均没有严重的并发症,无新发神 经功能障碍,无死亡病例。72例术后随访3~12个月;复查MRI未见复发。结论 神经导航系统有助于精确定位颅内病灶,提高全切率,是显微手术切除颅内病变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
神经导航辅助显微外科手术(附38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显微手术切除颅内病变的应用.方法 总结了2004年9月~2006年6月我科神经导航辅助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颅内病变389例的导航定位准确性和临床疗效.结果 389例手术机显定位误差0.8~3.1mm,寻找病灶成功率100%;299例脑肿瘤全切除279例,占93.3%,46例动脉瘤全部夹闭成功,脑AVM40例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神经导航系统在显微手术中定位准确,可以实时准确的指示术区的有关解剖结构,并引导手术操作,有效地减少了创伤,提高了手术疗郊.  相似文献   

3.
神经导航系统在脑内病变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在神经导航指导下,脑深部病变及周围结构的定位和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应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显微手术切除43例脑内占位病变,总结治疗效果及定位的准确性。结果43例脑内占位病变,全切除39例(90.7%)、次全切除4例(9.3%)。无症状加重及死亡。结论使用神经导航系统,在术前可制定脑肿瘤手术计划,术中提供瘤体的动态跟踪和实时导航.手术定位准确、可靠,有助于肿瘤全切除及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颅内幕上占位性病变的显微手术切除方法及其应用效果,同时分析神经导航系统在颅内幕上占位性病变切除中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颅内幕上占位性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神经导航系统实施显微手术。结果神经导航系统平均注册误差(2.10±0.52)mm。病灶全切除53例,次全切除或部分切除6例。术后偏瘫6例,语言功能障碍3例。未发现因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而导致的手术并发症。结论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对颅内幕上占位性病变实施显微手术可增加手术安全性,提高肿瘤的全切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下颅内功能区微小病变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自2012年4月至2015年2月应用复旦数字医学Excelim-04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手术切除脑功能区微小病变45例,对神经导航系统术中应用的优越性、精确性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平均注册误差为2.1 mm,病变与重要的解剖功能结构定位准确,病变全切除率91.1%。术后有10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经康复后已基本恢复,余病例神经功能障碍未受明显影响,手术并发症较以往有明显的减少。结论神经导航对于切除邻近脑功能区微小病变具有定位准确、动态示踪和实时导航、侵袭性小、安全、可靠等特点,能明显提高病变全切率及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国产(ASA-601V)神经导航设备,对29例颅内病变患者进行导航引导下的显微手术,其中肿瘤26例,炎性病变3例,病变体积为0.13cm3~150.25cm3,平均36.65cm3.结果:病变全切20例(68.97%),次全切除3例(10.34%),大部切除4例(13.79%),部分切除2例(6.90%),无手术死亡.导航引导的注册精度误差平均为3.7mm.结论:在显微手术中运用导航技术可以更精确地寻找和切除脑内深部及微小的病变,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神经导航系统手术治疗颅内病变的经验.方法应用神经导航系统对172例颅内占位病变进行定位、设计手术入路及病灶切除.结果病灶全切除145例,次全切除15例,大部切除12例.148例(86.0%)在神经导航的引导下开颅骨窗减小,对脑组织的侵袭减少.结论应用神经导航系统可降低手术侵袭性,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颅内占位性病变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颅内占位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术中实时导航,采用直切口或弧形切口、小皮瓣及小骨窗入路,显微镜下手术切除病变。结果本组神经导航系统的实际误差为1.9~4.1 mm,平均2.7 mm。镜下病变全切除41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中出血少,均未输血。除3例术后出现对侧肢体偏瘫外,其余病例功能均有所好转或无变化;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无术后死亡。结论借助神经导航系统可以精确定位颅内病变,在其导引下进行头皮切口、骨窗大小、皮质切口和脑内入路的个体化设计,可使实际操作更准确、方便和直观。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神经外科导航系统辅助显微手术切除颅内微小占位病变的优越性。方法51例颅内微小占位病变患者被 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了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和显微手术。比较两组间手术头皮切口、骨窗面积、脑沟或皮层切口、手术 时间、脑内操作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手术切除程度和于术疗效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病人的临床资料基本均衡,无统计 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头皮切口、骨窗面积、脑沟或皮层切口较对照组小(P<0.01),手术时间、脑内操作时间、住院时间较 对照组短(P<0.01),输血量较对照组少(P<0.01);手术切除程度和手术疗效对比分析亦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手术全切除率、临床 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恶化率(3.13%)则低于对照组(21.05%),但是P>0.05,无病例末找到病灶。结论神 经外科导航系统辅助显微手术切除颅内微小占位病变,定位及手术准确性高,对脑组织微侵扰。有助于顺利寻找和全切除病灶,改善 手术预后,减少手术并发症。减轻手术后反应,缩短住院时间,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电磁神经导航系统在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电磁神经导航系统进行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手术13例。术前行核磁共振连续薄层扫描,将影像资料输入神经导航系统,设计出最佳手术途径,术中在导航引导下准确定位并确定肿瘤的切除范围。手术全过程在导航系统引导与监视下进行。结果用神经导航系统进行垂体腺瘤及其周围解剖结构定位准确,平均注册误差1.38±0.45mm。术后近期复查,MRI证实肿瘤全切10例占77%,近全切1例,大部切除2例。结论神经导航定位精确,有助于手术计划的精确实施。实时导航垂体腺瘤显微手术,有助于达到微侵袭效果和提高垂体腺瘤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11.
ASA-610V导航系统在微侵袭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ASA-610V导航系统在微侵袭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ASA-610V神经外科导航系统施行各类显微神经外科手术89例,其中颅内肿瘤70例,炎性病灶12例,血管畸形7例。10例运动功能区肿瘤患者施行功能性磁共振引导下肿瘤切除导航手术。结果 系统注册误差为2.5mm左右。病灶全切除者59例(66.29%),次全及大部切除者18例(20.22%),部分切除者12例(13.48%)。80例患者预后良好,9例术后出现轻微并发症。10例运动功能区肿瘤患者均行全切除手术,术后无一例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结论 ASA-610V导航系统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定位准确,尤其对于位于颅底和功能区附近的病变,有助于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辅助治疗系统结合神经导航在切除颅内巨大富血供肿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观察13例颅内巨大富血供肿瘤手术中,在神经导航系统的指引下,准确确定热凝部位,两者辅助下,显微手术切除巨大肿瘤,总结定位的准确性及治疗效果。结果 13例颅内巨大富血供肿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术中输血1例,输血600 ml,余病例未输血,无死亡病例。结论使用神经导航系统,术前可评价颅内肿瘤情况,术中可动态跟踪并实时导航,在其辅助下,射频热凝定位更加准确、可靠,有助于肿瘤全切除及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神经导航系统对脑重要功能区附近的神经胶质瘤手术定位的意义。方法2000年6月~2001年10月,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完成19例邻近脑重要功能区(额后、额顶交界、额颞交界、顶叶和基底节区)神经胶质瘤的切除手术。结果 导航系统对19例患者肿瘤病灶的定位误差为1.2~2.3mm,平均1.7 mm。肿瘤全切除者16例(84.21%),次全切除者3例(15.79%)。术后病理学分类为星形细胞瘤(9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5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3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例),星形-少突混合性胶质细胞瘤(1例)。手术未对患者重要神经功能造成不良影响。结论 借助神经导航系统可明显提高脑神经胶质瘤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并可显著提高肿瘤的切除程度。  相似文献   

14.
神经导航辅助经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在18例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应用神经导航技术。术前行MRI三维影像重建,术中运用导航引导手术入路并监测鞍底开窗的范围、进入鞍内的深度及与颈内动脉、视神经的关系,其中8例最后用神经内镜辅助,随时了解肿瘤切除情况。结果18例经导航下均能精确定位,术中导航误差在1.4mm以内。肿瘤全切除者12例,次全切除者6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神经导航在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起有效的辅助作用,能增加手术的安全性,但肿瘤切除的范围和程度仍然有赖于医生的技术与经验,必要时须用神经内镜辅助。  相似文献   

15.
神经导航技术在锁孔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技术在神经外科锁孔手术中的应用.方法使用史赛克导航仪,对18例颅内病变的影像学资料进行三维重建或融合后,指导相应的锁孔手术.结果图像重建、融合均成功.病变全切率为81.3%,2例动脉瘤夹闭满意.术后痊愈率72.2%.结论先进的导航技术(包括特殊的图像处理技术)辅助下的锁孔显微手术具有术前计划周密,术中定位准确可靠,皮肤切口小而隐秘,手术创伤小,病变全切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在微创神经外科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前中颅底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前中颅底病变的临床应用和经验。方法 选择分析一组不同病变部位的病例经翼点及其改良术式进行显微外科手术。结果 无手术死亡,其中,颅底脑膜瘤、三叉神经鞘瘤、海绵状血管瘤及胆脂瘤做到全切;颅咽管瘤3例大部切除,1例全切。镜下全切除率68%,3例出现术后一过性尿崩,处理后均1周内缓解,双侧嗅神经保留率80%,全部病例显露良好,经终板间隙处理病变2例。结论 掌握翼点入路各间隙及有关脑底动脉的显微解剖.不断提高该入路的操作水平.配合显微外科技术,可提高前中颅底肿瘤的全切除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相关的图像重建和融合技术在神经外科微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史赛克导航仪,对不同颅内病变的影像学资料进行重建、融合,指导神经外科显微手术。结果图像重建、图像融合均成功。在导航指导下,33例病变全切率为78.79%,2例动脉瘤夹闭满意。结论利用先进图像处理技术进行神经导航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具有术前计划周密详尽、术中定位准确可靠、手术创伤小、病变全切率高等突出优点,在微创神经外科领域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神经导航下颅内病变的手术经验,提高临床应用能力。方法 回顾自2002年2月至2004年9月收治的神经导航下的172例手术病例,对术前准备、术中定位、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72例手术导航下寻找病变成功率为100%,全切除率达92.4%,未发生严重神经功能损伤。结论 神经导航提高了手术定位的精确度,减少了损伤,提高了微侵袭程度及治疗效果,为神经外科手术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影像融合神经导航下垂体腺瘤的经蝶窦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影像融合神经导航在复发垂体腺瘤或伴蝶窦气化不良的经蝶窦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年期间选择24例垂体腺瘤患者接受神经导航下经蝶窦手术,其中再次经蝶窦手术者18例,蝶窦气化不良者6例。利用MRI和CT融合图像制定导航计划和引导手术进程。通过对比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判断肿瘤切除程度。结果 所有肿瘤均通过神经导航准确定位和到达。融合图像可同时显示骨性的蝶窦前壁、蝶窦腔、鞍底和软组织性的肿瘤、颈内动脉、海绵窦及其相互关系。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2例。无颅内出血和感染,短暂性尿崩7例,脑脊液漏和动眼神经麻痹各1例。平均随访17.6个月,22例肿瘤全切除或次全切除者未见复发。结论影像融合神经导航适用于复发垂体腺瘤或伴有蝶窦气化不良者的经蝶窦手术,能准确引导手术进程,避免因定位偏差引起的并发症和有利于肿瘤的全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