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云芝  刘跃建 《四川医学》2000,21(5):452-453
我院1990年1月至1998年12月经纤维支气管镜(下称纤支镜)检查确诊支气管肺癌896例,其中11例为多原发性肺癌,均为双重癌。现就有关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见表1表1 11例双原发性肺癌临床有关资料性别年龄(岁)抽烟(年)胸片纤支镜检查病理*男7040右肺下叶后段块影右肺主支气管新生物右肺下叶后段开口新生物鳞癌鳞癌男6343右肺中叶块影右肺上叶开口完全阻塞右肺中叶开口完全阻塞鳞癌鳞癌男6840左上肺块影左肺上叶尖后段开口新生物左肺下叶背段开口阻塞鳞癌鳞癌男6438右肺门块影右肺下叶后基层段新生物右肺中叶开口新生物小细胞癌小细胞癌女3215左…  相似文献   

2.
(一)肺错构瘤[图像特征]X线正位胸片:右肺门可见一圆形致密影,边缘光整,无毛刺、分叶,病灶中央可见钙化密度影,周围肺野无异常表现.CT增强(纵隔窗):(1)病灶位于上叶前段支气管开口与纵隔之间;(2)钙化区中央可见点状低密度,C T值为-75.5H U,提示为脂肪成分.CT薄扫(纵隔窗):(1)左舌叶见结节状病灶,境界清晰;(2)病灶内见沙粒状样钙化.  相似文献   

3.
1 病例报告 女 ,5 0岁 .体检时发现右肺门附近有一肿物 2wk于 2 0 0 2 0 5 2 7入院 .查体 :右肺中上野呼吸音略减弱 .X线片 :胸廓对称 ,纵隔气管居中 ,右肺门可见边缘清楚团状影 ,右侧位示右肺门旁可见 4 .0cm× 4 .0cm高密度块状影 ,轻度脐凹征 ,并见条状肺不张影 ,提示 :右肺占位病变 .双肺CT平扫 :肺窗 :双侧胸廓对称 ,双肺野清晰 ,未见异常密度影分布 ,可见右肺中间段支气管水平肺门增大 ,所对应之局部支气管影未见明显狭窄征象 ,余未见异常改变 .纵隔窗 :可见肺窗显示右肺门增大影 ,略呈分叶状 ,大小约 2 .3cm× 2 .3cm ,纵隔内…  相似文献   

4.
七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X线显示肺部块影,术前诊断分别为:一:右肺中叶不张(原因待查);二:左下叶背段①结核球,②炎性假瘤;三:左肺肿瘤(性质待查),四:右上肺癌,五:左肺占位性病变性质待查;六:右上肺结核球;七:左上肺肿瘤性质待查。术后经病理证实确立诊断分别为:一、右肺腺癌;二、左肺下叶背段结核球;三、左肺腺癌;四、右上肺炎性假瘤;五、左肺炎性假瘤;六、右上肺错构瘤;七、左上肺鳞癌。延误诊断之原因为:阅片不慎密,考虑欠周全,术前定性检查不够所致。  相似文献   

5.
1病例病例1:男性,54岁,因刺激性干咳伴喘息半年入院。CT检查:右下肺占位,直径约6cm,边缘不规则,其内见树枝状支气管影,管壁僵硬(图1),局部胸膜粘连。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右下肺基底段开口内未见异常,背段开口明显狭窄,B6a+c亚段内黏膜粗糙,活检病理提示为细支气管肺泡癌。行右肺中下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右肺下叶胸膜下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局部胸膜凹陷。病例2:男性,48岁,咳嗽、咳痰2年,加重伴喘憋3个月。2003年4月上述症状加重,经抗炎治疗后好转。CT检查:双肺上叶及下叶背段见散在分布斑片影及磨玻璃影,部分融合,其内可见…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2岁.因 "刺激性干咳2个月"入院.查体:右下肺叩诊稍浊,听诊呼吸音弱,未及干湿罗音及胸膜摩擦音.CT检查:右肺下叶外基底段可见一球形高密度影,大小约3.7cm×3.7cm,CT值约为35HU,边缘较光滑,内侧可见一棘状突起,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图1、2).术前诊断为"右肺下叶癌?".术中见:右肺下叶近肺门处一实质性圆形肿物,4.0 cm×5.0 cm大小,边界清、表面光滑,剖开可见"鱼肉样、灰白色"组织;肺门、纵隔及隆突见0.5 cm×0.4 cm肿大的淋巴结数枚,取病灶组织送术中冰冻,结果为"恶性肿瘤",行右肺下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诊断:右肺下叶肺母细胞瘤,支气管断端"-",淋巴结未见转移(0/17),见图3.  相似文献   

7.
刘馨莲 《成都医学院学报》2006,1(2):158-159,封底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50岁.因检查发现双肺包块一月余入院.体检:胸廓对称,肋隙正常,无局限性隆起及凹陷,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及胸膜摩擦音.胸部CT:右肺上叶尖后段、中叶,左肺上叶舌段、下叶基底段可见多个大小不一致软组织密度影,其中最大为4cm×2.5cm,余肺纹理走行分布如常.左侧叶间裂内可见梭形密度增高影.心脏大小、形态未见异常.双肺门纵隔淋巴结未见肿大.既往史:于15年前行"子宫次全切除术".临床诊断为双肺包块,于全麻下行右侧肺(上、中、下叶)多发包块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单孔解剖性肺段切除联合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治疗I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采用电视胸腔镜单孔解剖性肺段切除联合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IA期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左肺上叶尖后段11例、固有段7例、舌段3例,左肺下叶背段6例、基底段4例,右肺上叶尖段6例、后段3例、前段4例;右肺下叶背段5例、基底段7例(表1).  相似文献   

9.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51岁,因"体检胸片发现右肺肿物"就诊. 入院行胸部增强CT血管造影( CT angiography,CTA)检查,发现右肺下叶肿物明显强化,行CTA肺动静脉重建,确诊为单纯型肺动静脉畸形( pulmonary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PAVMs). CTA示肿物为右肺下叶背段动脉与背段静脉相交通,并形成血管瘤,直径2 cm左右(图1 ~2 ). 术前,不吸氧动脉血气分析显示:PaO279 mmHg、PaCO244 mmHg、SaO296%均在正常范围.采用双腔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取左侧卧位,腰桥抬高. 右侧第4 肋间腋前线3 cm 单孔,插入胸腔镜(carl storz,30°,10 mm) 探查,见右肺下叶背段紫红色膨出,肺表面血管瘤,其内可见血液湍流,似有血栓样物质(图3箭头所示). 以内镜切割缝合器( Endo GIATM Universal Staplers and Re-loads,030449)闭合背段动脉(030425,45 mm,2. 5 mm)5 min后,血管瘤由紫红色变为浅红色,其内未见血流(图5 ). 以 Endo GIA夹闭背段支气管后嘱麻醉医师膨肺,利用膨胀萎陷法确定段间平面,确认为背段支气管,予以闭合离断(030415,60 mm, 4. 8 mm). 闭合离断背段静脉(030425,45 mm,2. 5 mm)一支,切割闭合段间平面(030415,60 mm,4. 8 mm),取出下叶背段,注水膨肺,无明显漏气,手术效果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102例实施肺段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回顾性分析,探讨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1997年10月-2012年7月,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共实施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手术102例。其中全胸腔镜左肺上叶舌段20例(19.61%)、左肺上叶后段4例(3.92%)、左肺上叶尖后段5例(4.90%)、左肺上叶尖前后段5例(4.90%)、左肺上叶尖段1例(0.98%)、左肺上叶尖前段1例(0.8%)、左肺上叶前段3例(2.94%)、左肺上叶前后段1例(0.8%)、左肺上叶舌段+左肺下叶10例(98.0%)、左肺上叶后段+右肺下叶1例(0.98%)、左肺下叶前内基底段2例(1.96%)、左肺下叶背段6例(5.88%)、左肺下叶前基底段1例(0.98%)、右肺上叶后段14例(13.73%)、右肺上叶尖段3例(2.94%)、右肺上叶尖后段5例(4.90%)、右肺上叶尖前段1例(098%)、右肺上前段3例(2.4%)、右肺上叶后段+右肺下叶2例(1.96%)、右肺下叶背段10例(9.80%)、右肺下叶背段+中叶2例(1.96%)、右肺下叶背段+前基底段1例(0.98%)、右上后段+右下背段+左下背段+左肺下叶基底段1例(0.98%)。结果本组患者肺功能MVV为510~146.1L/min,平均(93.8±20g)L/min,中位数93.4L/min;占640%~125.4%,平均(9.43±15.4)%,中位数96.0%。FEV,为127~3.97L,平均(268±0.7)L,中位数2.64L;占52o%~117.9%,平均(8.82±16.4)%,中位数85.6%。本组无手术死亡,无术后早期死亡(30d内)。本组手术时间90~330min,平均(1.68±5.51)min,中位数150min;术中出血50~1800mL,平均(275±402.8)mL,中位数150mL;术中使用闭合钉数2~12枚,平均(5.5±2.0)枚,中位数5枚;占位大小0.3~7.5cm,平均(2.6±1.6)cm,中位数2.5cm。本组术后引流量100~900mL,平均(300.87±91.95)mL,中位数275mL;术后引流管置管时间2~12d,平均(4.83±1.42)d,中位数4d;术后住院天数3~15d,平均(6.60±1.76)d,中位数6d。1例中转小切口开胸.开胸原因均为胸内广泛粘连。本组1例患者术后并发乳糜胸,经治疗好转出院。本组术后病理诊断AHH1例、肺泡上皮不典型腺瘤样增生3例、错构瘤4例、结缔组织增生1例、大细胞癌2例、结核肉芽肿8例、肺结核8例、肺囊肿3例、肺泡细胞癌9例、机化性肺炎3例、转移性腺癌3例、乳腺癌肺转移1例、鳞癌10例、腺癌22例、腺鳞癌1例、炎性实变4例、硬化性血管瘤3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肺脓肿1例、真菌性肉芽肿3例、支气管扩张10。结论全胸腔镜下实施肺段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但术者必须具备丰富的全胸腔镜下操作经验和娴熟的技巧。  相似文献   

11.
1 病历报告患者 ,女 ,2 8岁。因反复咳嗽 2 0年加重一周 ,咳血痰两天收入院。于一周前受凉后出现咳嗽 ,咯黄粘痰、血痰两天 ,X线胸片示右肺下叶纹理增粗、紊乱。给予抗感染治疗不见好转 ,一周后 X线胸片示右肺下叶后基底段 3.5 cm× 3.0 cm团块影 ,病灶周围亦见浅雾状密度增高影。胸部 CT扫描示右肺下叶后基底段可见 3.2 cm× 3.1cm分叶状团块影 ,边缘可见毛刺。增强扫描示右肺下叶后基底段呈不规则分叶状肿块 ,密度不均 ,可见条状高密度影 ,诊断为右肺下叶支气管扩张并发急性肺出血。 1996年支气管造影诊断为右肺下叶支气管扩张 ,决定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支气管肺类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胸片及CT和18W-FDG PET/CT检查的周围型支气管肺类癌,分析病灶的影像学特点、测定PET/CT标准摄取值,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右上肺尖段和前段各1例,右肺中叶1例,右肺下叶2例,左肺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各1例.病灶直径3.4~6.2 cm,平均5.4 cm.CT显示病灶形态为肺内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结节或肿块,病灶内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其中2例有浅分叶,2例有短毛刺征,1例病灶周围可见条片影,2例边缘光滑.病灶均表现为病灶内18F-FDG轻度或明显增高,SUV值为3.3±1.4(2.8~5.3),2例病灶内放射性分布不均匀,可见不规则斑片状及条索状放射性缺损影.1例表现为纵隔和腹腔淋巴结FDG摄取增高.手术病理均证实为非典型神经内分泌癌(类癌)及1例纵隔淋巴结转移.结论:PET显像可清晰显示支气管肺类癌的FDG异常浓集,根据病灶的浓集程度和结构变化对病灶的恶性程度进行判断.同时CT可对病灶进行精确定位并对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方面为疾病的判断提供详细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4岁.右侧胸部外伤后,至当地医院行CT检查发现右肺下叶结节影10余天.外院CT示右肺下叶结节大小约3 cm×2 cm,结节内有多发高密度影.为求进一步诊治入我院胸心外科住院治疗.临床诊断:右下肺错构瘤?行右下肺肺段切除. 病理检查:右下肺肺段切除标本大小10 cm×6cm×2.5 cm,局部肺膜下见一灰白色结节状肿物,大小3 cm×3 cm×2.5 cm,边界清楚,无包膜,切面灰白色,实性,质韧,硬有砂砾感.  相似文献   

14.
吴建强 《中外医疗》2013,32(14):166-166,168
目的探讨CT诊断肺曲菌病临床价值。方法采用GE PROSPEED FI CT机,从肺尖到肺底常规扫描,同时采用肺窗和纵隔窗观察,层厚10 mm。结果影像学征象:楔形实变影及结节影3例,占16.7%,周边有晕圈征,伴有节段性实变2例,占11.1%,不规则斑片、斑块浸润影及磨玻璃影,3例,占16.7%,周围条索影,空洞壁厚薄不均,典型新月征7例,占38.9%,空洞性结节1.0~4.0 cm不等3例,占16.7%。该组病灶情况:双肺多发病灶3例,占16.7%,左肺下叶后基底段2例,占11.1%,左肺下叶内前基底段3例,占16.7%,左肺上叶尖后段2例,占11.1%,右肺下叶后、外基底段3例,占16.7%,右肺下叶前基底段1例,占5.6%,右肺下叶背段1例,占5.6%,右肺上叶后段3例,占16.7%。结论 CT是诊断肺曲菌病重要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特点。方法收集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12月18日至2014年1月26日收治的12例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临床影像学资料(男6例、女6例),对其临床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行胸部X线和CT检查。发病早期(≤4d)行影像学检查8例,病变多起始单侧肺下叶,局限于肺叶段分布,其中右肺下叶3例,左肺下叶2例,双肺下叶2例(病变右侧叶偏重1例,左侧偏重1例),3个肺叶1例;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和实变影,可见充气支气管征象;伴小叶间隔增厚4例和胸膜腔积液3例。进展期(5-10d):病变迅速进展,累及双肺多叶,呈多发或弥漫性分布,12例均累及3个肺叶以上,其中10例累及5个肺叶,病变仍以起始部位最严重;伴胸膜腔积液11例,心包积液3例,腹膜腔积液1例。吸收期(≥11d):经抗病毒等治疗,病灶开始吸收,但仍残留条索状影、磨玻璃影及片状实变影。结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性肺炎,具有早期表现为单侧肺段和肺叶渗出性病变,48-72h内迅速进展为双肺多叶广泛分布的磨玻璃影和实变影的影像学表现特征。伴胸腹腔积液提示病情严重。影像学检查与诊断对本病的临床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肺气道畸形(CPAM)Ⅲ型的CT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21年8月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CPAMⅢ型(9个病灶)患儿的病例资料。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9例9个病灶均位于一侧肺组织下叶,其中左肺下叶7例,右肺下叶2例。其中单纯CPAM 2例,CT表现为张力较低,肺纹理稀疏高透过区,与正常肺组织界限不清;其中1例病变区见少许斑片状高密度影及多个薄壁小囊,囊间见分隔。增强后无强化。合并先天性支气管闭锁(bronchial atresia,BA)1例,CT表现为高透过区内右肺下叶后基底段支气管远端未显示,增强后见条形未强化粘液栓影,周围有肺动脉分支血管伴行。合并先天性肺隔离症(BPS) 6例,其中1例CT仅见大片肺纹理稀疏高透过区;2例呈不规则软组织块影,边缘少许肺组织透过度增高;其余3例表现为高透过度区内见实变影。增强后见腹主动脉供血5例,胸主动脉供血1例。结论 CT为发现和诊断CPAMⅢ型的主要依据,具有特征性,熟悉其CT特征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1例肺原发恶性淋巴瘤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72岁,体检发现右侧胸腔肿块。CT示:右肺下叶背段近胸膜处不规则团块状密度增高影,大小约3.5cm×3.5cm×4.0cm.其内缘略呈分叶状,密度尚均匀。考虑右肺下叶背段周围型肺癌(图1、2);2005年6月行右肺下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在肺动静脉瘘诊断的应用效果及其价值。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到2015年12月间接收的35例肺动静脉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观察诊断的结果,并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12例患者的病灶位于双肺,13例患者病灶位于右肺下叶,6例患者病灶位于左肺下叶,4例患者病灶位于左肺舌叶;35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扫描可见高密度影,并且边缘清晰,高密度部分显示光滑且均匀,增强扫描见条带状强化;13例患者扫描可见高密度影,边缘清楚,增强扫描呈团块状强化;2例患者同时可见高密度影,但边缘不十分清楚,增强扫描呈多灶团团块状强化;增强扫描粗大引流静脉强化为肺动静脉瘘特征。结论多层螺旋CT在肺动静脉瘘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同时可以作为患者辅助治疗的重要参考,因而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结石为临床少见疾病,常因咳血或阻塞而误诊为肺部炎症、支气管扩张症、肺不张、肺癌等疾病[1]. 患者女性,34岁,主因反复发热,咳嗽伴右下肺炎2年余入院.平时偶有咳嗽,继发感染后出现发热,咳白色痰,无痰中带血,无脓臭痰.经应用抗生素后好转,每年复发4~6次.查体:右肺下叶呼吸音弱,余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胸片示:右肺门区不规则钙化灶,边缘尚清.胸部CT示:右肺门见点状钙化,右肺内斑片及条索状软组织密度影,其内可见多发点状钙化.右肺下叶支气管腔不规则狭窄,局部可见斑片状阴影,其内混杂更高密度钙化影,右肺门可见钙化灶.支气管镜检示:右肺下叶背段开口处新生物,完全阻塞支气管.局部刷检未见癌细胞及结核菌.入院后诊:右肺下叶占位病变.术中见:右肺下叶部分实变萎缩,下叶后外基底段近端可触及不规则小肿块.中叶根部气管外侧可触及一约1.2cm×0.8cm×0.8cm骨性肿物一个,表面玉米花状.剖开标本见:右肺下叶后基底段支气管内可见结石两块,珊瑚状,约0.8 cm×0.8 cm×0.8cm大小.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病例例 1,女,46 岁.体检发现右下肺阴影 1 d 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长期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良好.查体未见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胸片示:右肺下叶可见 5 cm × 4 5 cm × 5 8 cm 不规则结节影,分叶状,密度欠均匀,边缘光滑.术前诊断右肺癌可能性大.于 2001 年 7 月 12 日行右开胸探查术中见右肺下叶内基底段近肺门处可见 5 cm× 5 cm × 6 cm 大小肿瘤,表面不光滑,周围无明显粘连,完整切除.术中冰冻及术后病理均示肺硬化性血管瘤.例 2,女,38 岁.因乏力、消瘦 1 月,体检发现左肺阴影收入院.既往吸烟 20 年,每日 20 支.查体;右锁骨上可触及 2 cm × 1 cm 大小淋巴结,质韧,光滑,无压痛,其余未见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胸片:左上肺前段可见 2 cm × 2 cm 大小结节影.胸部CT:左肺上叶近纵隔旁可见 2 2 cm × 2 0 cm 大小球形软组织影,边界清晰,边缘光滑,未见明确分叶征及毛刺,其内密度不均匀,可见小斑片状钙化影.术前诊断:左上肺阴影,肺癌可能性大,不除外右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先行右锁骨上淋巴结活检示坏死性淋巴结炎.于 2001 年 7 月 26 日开胸探查见肿瘤位于左肺上叶前段表面约 3 cm × 2 cm × 2 cm 大小,质地硬,与纵隔有粘连,完整剔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